儿童简单古诗(必备3篇)

儿童简单古诗 第1篇

儿童的古诗

1、《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碎地声。

5、《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6、《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儿童的古诗]

儿童简单古诗 第2篇

儿童学古诗随想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勘回首明月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拟一江春水像东流。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代词“虞美人”。李煜是彻头彻尾至情至圣之人,从九五之尊到阶下囚,经历了人生无常的巨大反差,于是写了这首求死词,然后静静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宋太宗读后完后、果然杀心立起,一杯毒药,送走了这位中国历史上对文学贡献极大的文人皇帝。全词语言自然精炼,境界开阔,词风凄苦之极,字字泣血,语语呜咽,令人不忍卒读,在情理交织中,倾诉生命将尽的哀痛。写尽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在沧桑巨变,自然永恒面前,人类的脆弱暴露无遗。这种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深愁巨痛,已经不仅仅是李煜个人的悲哀,而是全人类共同的悲哀。短短几十字,感慨之深、内涵之丰,让读者怦然动容。词魂之所在,正是从悲情万斛中透露出来的人生哲理,词风是沉痛的,但是如果把这种沉痛的感情升华到深层的领悟阶段,就能彻悟人生,净化心灵、提升观赏者的层次。所以它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让人悲痛中对人生大彻大悟。这些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词约义丰但哲理深奥,儿童要背的古诗词,其实就是这种流传千年蕴藏人生极深哲理的东西,如果囫囵吞枣则和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发展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这种哲学理论没有分别,反正等儿童明白这些道理,都要几十年。如果只是说押韵或易于上口的话,有人把哲学理论做成押韵的方式来教儿童吗?

现行教育的方法和以往已有不同,以前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律强背,现在开始关注儿童的情绪,比如说变着法子让他们背,像把诗词做成歌曲的形式等,这虽然是一种进步,但是本质却是一样的,古诗教育一定要从儿童抓起,但是这个抓,无论如何不是用这种方式。儿童心地纯洁,干扰少,很容易做到心无旁骛,加上幼儿时期生理等原因,儿童的记忆力比成年人强,所以父母希望能利用他们超强的记忆力,尽量多地记住以后长大了能用的东西,但是儿童的记忆力一定要慎用。记忆力不但和兴趣有很大的关系,而且非常排斥枯燥规律的东西。古诗背几首可以,相同或相拟的东西背得多,记忆力自然会出现无意识抵触,很容易导致儿童的'反感情绪,最后导致毁掉儿童的兴趣。艺术本来只能是感受、意会、不能用任何框框程式来解释的。在此之前,通过临摹学习,归纳一此基本原则和机械规律,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手段,但这种手段是以意志力为前提,成年人尚且很难有这种意志力,儿童少儿时期更容易引起反效果。表扬鼓励等手段虽能稍有延续,但都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

学习古诗词是目的,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也是目的,这些都必须从幼儿抓起,但幼儿的生理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强,意志力差,对事物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兴趣,用背的方法切入符合儿童的生理却不符合儿童的心理。幼儿直接背诵古诗就像是学习绘画,把精典的世界名画拷贝下来,放在桌上,再蒙上一层半透明的纸,一笔一笔临摹是一样的,虽然老师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高儿童的兴趣,但毕竟一开始就错了,绘画的第一步是涂鸦,涂鸦也分很多步,分很多层次,第一步就是让儿童熟悉画笔、纸等各种工具,再让他们任意涂鸦,随心所欲地绘出心中所想的事物而不管画中的图案结果,实际上培养的是他们对绘画的感情和兴趣。学习古诗也是一样的,第一步就是要培训儿童对文字的感情和兴趣,汉字“六书”中“象形”就是界于绘画和文字之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从这一步开始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对汉字的感情和兴趣,然后再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到那浩瀚的文化海洋中去汲取他们喜欢的东西,才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要是这一步都做不好,我想很能培养出热爱我们古诗词文化的下一代。

自然界有一个规律:越早期成熟的越早期衰败。连生命都是如此,越早进入成年期的动物,生命的周期越短,所以,千万不要把孩子拉到成人的队伍里来。

儿童简单古诗 第3篇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诗简介

翻译/译文

在稀稀疏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树叶稀疏还不茂密,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到一片金灿灿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1、篱:篱笆。

2、疏疏:稀疏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的春意盎然的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