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 第1篇
【集评】
杨慎《词品》卷一云:白乐天之辞,予独爱其《花非花》一首,盖其自度之曲,因情生文者也。“花非花,雾非雾”,虽《高唐》、《洛神》,奇丽不及也。张子野衍之为《御街行》,亦有出蓝之色。
茅瑛《词的》卷一云:此乐天自谱体也。语甚趣。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云:《花非花》,近刻有作古风者。唐诗《揽香集)中收此。
【评析】:《花非花》是变格的仄韵七绝,他把前二句各分为三三句法。其实是为**而作的,“花非花”二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唐宋时代旅客招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元稹有一首诗《梦昔时》,记他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也是描写这一情况。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
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扩展阅读
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扩展1)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及翻译
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 第2篇
《白氏长庆集》中有《真娘墓》以及《简简吟》二诗,且二诗均为悼亡之作。而《花非花》这首诗与以上二诗同卷,编次其后。所以推测《花非花》诗大约与《简简吟》同时为同一目所作。
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扩展3)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赏析
白居易《花非花》原文赏析
《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里的一首诗。表达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 第3篇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武元衡的凶手,得罪**,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白居易《花非花》全词翻译赏析(扩展7)
——白居易《春风》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春风》全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