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曲》翻译及赏析 第1篇
xxx曲
玉溆花争发,xxx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xxx闪闪的水塘边,xxx芳的鲜花争相绽放,xxx的轻舟来来往往,塘中水波回旋荡漾。
恋人们在小河上相会,唯恐被水波分开,于是把小船紧紧靠拢。
溆:指水塘边。玉溆,xxx闪闪的水塘边。
xxx:形容阳光照在池塘的水面上。
畏:怕。
木兰舟:《述异记》:“木兰舟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xxx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创作背景
xxx《xxx曲》翻译及赏析 第2篇
xxx《xxx曲》全诗翻译
《xxx曲》
xxx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xxx的小船轻快飞梭
xxx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释】
①菱叶萦波荷飐风:菱-俗称菱角,水上之叶呈菱形。荷-指荷叶。下句写花。
②搔头:簪的别名。
【赏析】
《xxx曲》,乐府旧题,又称《xxx女》《湖边xxx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xxx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盛行于江南一带,为xxx女所唱。一说为xxx所创,见《乐府诗集》。描写xxx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xxx曲》《江南可xxx》“江南可xxx,xxx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xxx,鱼戏莲叶西,鱼戏xxx,鱼戏莲叶北。” 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xxx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xxx南xxx,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xxx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xxx、xxx、xxx、戎昱、xxx、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xxx的《xxx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xxx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全篇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风趣,犹如一幅纯洁、质朴的爱情的画面。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
《xxx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xxx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xxx《xxx曲》翻译及赏析 第3篇
刘永济《xxx绝句精华》:善于体会人情,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xxx(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葬于洛阳,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诗深入浅出,以平易、通俗著称,通畅、朴素、内容充实,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xxx大夫。有《xxx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xxx《xxx曲》翻译及赏析 第4篇
xxx曲
xxx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xxx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xxxxxx还,江南xxx今已暮。
今已暮,xxx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xxx上xxx花。
莲花复莲花,花xxx稠叠。
叶翠本羞眉,xxx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xxx歌有节,xxx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xxx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xxx归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样盖满绿水。
秋风吹起浪,野鸭大雁飞。
划起莲舟到岸边,穿着丝xxx,玉腕轻摇船桨。
远远望去,小岛和深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传来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
相思苦,相会的日子留不住。
塞外xxx仍然没有回来,江南xxx现在又已日暮。
现在已经日暮,采摘莲花。
她们未必全是娼家女。
城南大道采摘桑叶,哪比得上江上xxx花?
莲花,有一片莲花,花叶是多么茂密重叠。
荷叶虽然翠绿,但比起双眉却为之羞涩失色,红艳的荷花勉强比得上美丽的双颊。
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怅望别离的时候。
牵动了花,爱怜其两花共蒂;折断了藕,爱怜其藕丝不断。
往日欢情无处寻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
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赠,还忧愁北海雁书太晚。
xxx歌有节拍,xxx整夜没有停歇。
正碰到江风浩荡,又正值xxx徘徊。
月影慢慢移动,莲浦夜中相逢,xxx女如此之多。
互相问寒江千里之外,关山的路程、xxx的消息。
凫:野鸭。
桂棹兰桡:xxx均为船桨,此处均指船。
下长浦:沿着水边向下游去。
xxx: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
玉腕:洁白温润的手腕。
橹: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这里可理解为船桨。
叶屿花潭:屿潭之间满是荷叶荷花。屿,水中洲渚。潭,水边深处。
江讴越吹:泛指南方民歌。讴,徒歌。吹,有乐器伴奏的歌。
佳期:这里指xxx女和xxx约会的时光。
驻:停留。
渠:伊,她。
娼家:乐妓之家。
官道:大道。
把:采。
稠叠:稠密重迭。
佳人:这里指所思念的人。
兹:这里。
共蒂:即并头莲,一茎有红白两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好夫妻。
丝:谐“思”,喻情思相连。
故情:旧日的欢情。
无处所:无所寻觅。
新物:花和藕。
华滋:长得很茂盛。
西津:这里作“南津”解,同“南浦”,分别之地。
交佩解:解佩赠与对方以表爱慕。
羞:此处意为忧,怕。
北海雁书:指塞外xxx寄来的书信。
节:节拍。
徘徊:指月影慢慢移动。
xxx女:xxx南一带的xxx女,
丰茸:茂密的样子,指人多。
关山:关隘山岭。
xxx的这首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代表着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气。
诗写一位xxx女子怀念xxx的感情。诗人选择了傍晚同分xxx归来的特定背景来打写。一开始,诗即写女子xxx归来、绿水荡漾,沾湿了她的衣裳,又杂和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女子经过一番xxx劳动的形象。这时,秋风吹起浪涛,野鸭和大雁受惊而高飞,也触动了xxx女的内心情感。这句写景有“兴”的意味。下面四句,接写这位年青漂亮,服饰华丽的女子,轻轻地摇着精美的画舫随波而下,极目眺望无边无际覆盖着绿叶的岛屿和开放着荷花的水潭,耳中听着远处传来的江上渔歌、xxx小曲。这些所见所闻,都惹起了她的相思苦恨,“相思”二字就是全诗的旨意。接着又用四句点明相思的由来,是因为岁月流逝,而出塞的xxx至今尚未归来,思妇在水上xxx,消磨时光,感到孤独寂寞;现在到了傍晚时分,她独自归来。触景生情,因而心中产生了思远的情怀。“今已暮”xxx,呼应首句的“归”字,表明这首诗所写的是xxx女子日暮归来时的相思之情。继而诗又探入一层,写思妇的品质。尽管傍晚xxx归来,独宿空床的生活令人难以煎熬,但xxx女还是忠贞于她们的爱情,坚持自已的操守,“那必尽娼家”,用反问句式,谓女子并没有都沦落为娼女,意即她自己决不会因为亲人远戍而变心。不仅不会变心,相反,比别人还要坚定。“官道”二句以疑问的口气,将xxx女和采桑女加以比较对照,认为前者比后者在爱情上更加忠诚,这其实是诗中思妇的自我表白。“城南把桑”系用汉乐府典故,《陌上桑》里的女子xxx,是一个忠实于爱精的典型形象。此诗里的xxx女自云对丈夫的感情超过xxx,可见,她对爱情是多么执着。
从“莲花复莲花”到“还羞北海雁书迟”,主要是咏物写人,抒发思妇的离愁别恨。江上莲花朵朵,xxx田,花叶纷披,十分稠密。荷叶的翠绿色,比不上女于的禅娟蛾眉;鲜红娇艳的荷花,也只能差可与女子红润的脸庞相比美。这几句由纯为写物转到以物比人,着重突出女子的年青貌美,从而唤起她的离恨。“佳人不在兹,帐望别离时。”尽管江上环境很优美,自己也是韶华容颜,但因为xxx远在塞外,她惆怅地遥望那别离的地方,回忆当初难分难舍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悲作之感,转而咏物。“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牵动荷花,喜爱它们并蒂开放;折断莲藕,喜爱它们丝丝相连的缠绵形象。这两句寓情于物,借白藕的丝丝相连,荷花的同根并蒂,xxx妇xxx的柔情蜜意。今天,当日的两情依依己经无处可以寻找了。虽然物态还如同过去一样,但在思妇看来,它们只不过是一片生长得很茂盛的荷花荷叶而已,想到这里,不禁无限伤情。自己为爱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到头来则长期为离愁别恨所折磨。“西津交佩解”,用晋葛洪《神仙传》记载的xxx在江边遇到两位神女,十分爱慕她们,神女解下玉佩以相赠的故事。这句意谓xxx女过去曾与xxx以身相许,而毫无悔恨。“北海雁书”,用汉班固《汉书·李广苏武传》中xxx海牧羊,雁足传书的典故。此句则谓xxx在边塞上,久无书信,不免使女子产生担心和怀疑。这种忆昔伤今之情,归结到底,表现了xxx女深沉的相思情怀。这一节从时间和空间上反反复复地交错写来,对于女子的“相思苦”确实写得很深刻,富有感染力。
从“xxx歌有节”到篇末,诗情再作转换和深化。本来,xxx女己经在日暮时分归来了,这里则写她夜间又到江上xxx。她一边xxx,一边有节奏地唱着xxx曲。夜间江上的景象和白天大不一样。傍晚,吹起了秋风,此时更是凉风萧瑟。高远的天空里,一轮明月伴随着xxx女来往徘徊,清淡的光辉照耀着江水,闪动着粼粼波光。江风冷月,传达出了xxx女深沉的枨触,再一次表达了她的“相思苦”的情怀。这里完全是寓情于景,没有从正面写情语。它与上文写其“xxx归”来时的情感,对照起来加以体会,颇得详略映衬之妙。xxx女在江上来往xxx,遇到了其他夜间出来xxx的xxx越女,她们都打扮得很娇艳美丽。姐妹们相见,互致问候,都探问从这条寒江到达xxx所在的关山千里的边塞,究竟是山儿重,水几重。可见,饱受着别离的煎熬、相思的苦恨的女子,不是一个xxx女,而是许许多多日夜辛勤劳动的xxx妇女。这就在前文写xxx女“相思苦”的基础上,描写了广大劳动妇女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将xxx思妇的普通题材,提高升华为一个富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主题,写得非常深刻,是十分可贵的。
梁、xxx以来,《xxx曲》是诗人常用的乐府旧题,大多或摹写水容物态,或描绘xxx女的容貌服饰。特别是在风格上,他们的作品比较浮艳绮靡。xxx的这首诗,虽然抒情主人公同样是xxx女,自然景物的描绘乃至遣词造语,也都明显地受到南朝诗人的影响,但所塑造的伤离恨别,刻骨相思的女子形象,尤其是思妇xxx的主题揭示出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则是南朝诗人所无法相比的。xxx在理论上对六朝余风深致不满,而在创作实践上又未能摆脱其影响。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初xxx从六朝余风向xxx健爽朗的风格变化发展的轨迹。
xxx以前的诗人拟写此题,都是五言短章,此诗则运用七言,篇幅也比较宏大,表现出初唐七古崇尚铺xxx赋写的`一般倾向。不过,此诗在“四杰体”七古中抒情性较强,很注意将人物的感情寄寓在客观景物的描写刻画之中,具有强烈抒情效果。诗以七言为基本句式,大量运用五言句,又灵活地参用“三五七”、“三三七”句式,学习、模仿乐府民歌的结体方式,也加强了诗的抒情性。诗中多用蝉联和复沓的形式,更使诗流转圆美,情韵婉扬。诗中“xxx”、“莲叶”、“莲花”、“花”、“叶”等字词多次出现,造成重迭复沓的形式,显然具有南朝民歌《西洲曲》的风味。并且重迭复沓的形式还往往与蝉联方式交织运用,节奏铿锵,音韵和婉。总之,虽然此诗具有叙事诗的骨髓,但它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乃在于抒情。此诗中几个主要表现方法,都对加强其抒情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