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1篇
原文: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xxx,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xxx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一作:疆场)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孝宗淳熙十五年春天,xxx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xxx述北伐的策略。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xxx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目的息息相通的。
“一水横xxx,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做出”一语,表达了词人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气和生命,活动起来了。
换头“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成为浑然一体。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xxx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也学英雄涕”,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所盘踞,广大人民**辗转于铁蹄之下呢?这是对**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下面转面承上“争雄”,进一步正面发挥登临意。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中流誓,用xxx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实。在词人看来,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这几句词情由前面的愤郁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出词人豪迈朗爽的胸襟气度。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2篇
原文:
念xxx炎精中否
宋代:xxx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xxx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
天意眷我中兴,**神武,踵曾xxx。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xxx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xxx耿耿,剑铓冷浸秋月。
译文:
炎精中否?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xxx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
宋朝的国势还是如日中天吗?可叹人材*庸,不见杰出的英雄。xxx长驱直入三困汴京,谁是保国的壁垒长城?天翻地复,xxx被虏,深仇大恨何时雪清。君xxx三顾茅庐,民间自有隐居的豪英。
天意眷我中兴,**神武,踵曾xxx。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xxx南巡,叩阍无路,徒有冲冠发。xxx耿耿,剑铓冷浸秋月。
上天xxx大宋中兴,**神武英明,如xxx姬发xxx明。海内边陲愿为朝廷效力,狂妄的金人很快就要灰飞烟灭无踪。高宗南渡驾兴临安,使人无处拜谒宫廷。空怀愤慨激昂,一腔xxx,相伴只有秋月下闪着冷光的剑锋。
注释:
炎精中否(pǐ)?叹人材委靡,都无英物。xxx长驱三犯阙(què),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
精:太阳的别称,引申为国运。中否:是否处于正中。xxx:指xxx。阙:皇宫前面两边的门楼,代指京城。万国:天下、四面八方。两宫:指xxx和xxx,当时都被俘虏囚禁在北方。草庐三顾:指xxx三顾茅庐请xxx出山。
天意眷我中兴,**神武,踵(zhǒng)曾xxx。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xxx南巡,叩阍(hūn)无路,徒有冲冠发。xxx耿耿,剑铓(máng)冷浸秋月。
踵:追逐、追随。曾xxx:指xxx姬发,继承文xxx未竞之业,灭商兴周。xxx: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指**的仪仗。阍:宫门。剑铓:剑的尖锋。
赏析:
上片感叹广大的中原大地,没有御寇的统帅,也没有坚强能战的**作保卫国家的长城,致使xxx的铁蹄三次入侵,直捣京阙,百姓奔走逃难,徽钦xxx被掳幽陷。表达了词中对国势衰颓及朝中人材*庸**表示忧虑。“xxx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两句把不满直接指向尸位素餐的文武百官,也企盼出现一位挽狂澜于既倒的“长城坚壁”。“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两句,则委婉地劝诫朝廷要像xxx三顾茅庐延请xxx出山一样,延揽人材,中兴宋室天下。当时许多词人都抒发过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怒,但到此时,由于投降派的得逞,致使_受到阻挠,那愤怒的忧国之音,无可奈何地降低了音调,从愤于外患而转向愤于内患。
下片“天意眷我中兴,**神武,踵曾xxx。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五句对敌我双方的实力条件作了详尽的分析,指出***上应天时,下顺民心,又占尽地利,打败狂傲的敌**局已定。“xxx南巡,叩阁无路,徒有冲冠发”三句是一大转折,“xxx南巡”四个字似褒实贬,对高宗置大局于不顾,xxx胆渡江南逃,贻误了中兴的大好时机表示深切的痛惜和强烈的不满、后两句则是在宣泄自己空怀一腔xxx国无门,“叩阍无路”的无不奈何的悲衰。结尾两句“xxx耿耿,剑锥冷浸秋月”似乎是在表明词人杀敌报国之心不泯,随时准备挥剑上阵,杀退金虏,中兴大xxx的夙愿。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3篇
原文: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xxx,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xxx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 一作:疆场)
诗词赏析:
上片借批判东晋**者偏安江左,谴责南xxx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xxxxxx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4篇
念xxx登多景楼原文: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xxx,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xxx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 一作:疆场)
诗词赏析:
上片借批判东晋**者偏安江左,谴责南xxx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xxxxxx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5篇
念xxx断虹霁雨 宋朝 xxx
八月十七日,同xxx步自永安城楼,过xxx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xxx,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xxx青天,xxx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xxx森木。共倒金荷,家xxx,难得尊前相属。老子*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xxx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念xxx断虹霁雨》译文
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xxx茂,谁知道,今与夕是那么的清辉不足?xxx的晴天,嫦娥在何处?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寒光零乱,在为谁斟酌这醽醁?
我和一群年轻人在xxx密茂的树林中徜徉,离开家xxx,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老夫,在江南海北,最爱的是是临风笛。xxx微笑着,是因为听着这笛子的声音。
《念xxx断虹霁雨》译xxx
雨后新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xxx秋空一片澄明。如秀眉的山峦经过雨水的冲刷,仿佛披**新绿的衣服。月中的桂树还很茂密,怎么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xxx的晴天,嫦娥在何处?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月光寒冷,为谁照射在这坛美酒上?
一群年轻人伴我左右,在微凉的晚风中踏着幽寂的小径,走进长满林木的张家小园,畅饮欢谈。让我们斟满手中的金荷叶杯,虽然离家xxx,可是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实在难得。老夫我一生漂泊,走遍大江南北,最喜欢听临风的霜笛。xxx听后,微微一笑,吹出了更xxx的笛声。
《念xxx断虹霁雨》注释
此词豪放,xxx《xxx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云:“或以为可继东坡赤壁之歌。”
念奴娇:词牌名。
xxx:一作“诸甥”。此据《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改。
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西长江边上。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6篇
原文:
念xxx天南地北
[元代]施耐庵
天南地北,xxx,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xxx雪,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离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普天之下,请问这个世界,什么地方可以使我容身?暂栖身在水泊梁山,今日来观赏京城之春。翠绿的衣袖散发着香气,***绡绢笼罩着洁白的肌肤,真是一笑值千全,美如仙女的体态,与薄情人没有缘份。
想那芦叶xxx滩头,开满蓼花的岸边,纵然有月色如水如银。鱼在水中雁飞天上,只盼金鸡报晓的佳音。虽有包天的义胆,盖地的忠肝,有谁能理解我的心。满怀的离愁千万种,醉乡里一夜霜染双鬓。
注释
天南地北:指代普天之下。
狂客:狂放不羁之人。此处为**自谦之词。
山东烟水寨:指xxx。
凤城:旧时京都的别称,谓帝xxx所居之城。
翠袖:青绿色衣袖,泛指女人的装束。
绛绡:红色绡绢。雪:比喻xxx洁白的肌肤。
一笑千金值:值得千金买一笑。
神仙体态:意谓美如仙女。
薄幸如何消得:薄幸,薄情;负心。消得:消受得了。
芦页滩头,蓼花汀畔:指梁山水泊。
六六:鲤鱼的别称。
金鸡消息:xxx报晓的.声音。指朝廷招安。
四海:泛指大下。
醉乡:喝醉酒时神志迷离的状态。
赏析:
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院,xxx元夜闹东京》中,浪子燕青引**再次见到名妓xxx,xxx以酒食款待他们。席间,xxx低唱xxx《念xxx赤壁怀古》词,**乘着酒兴,填写了这首词,呈给xxx。
该词上片前面四句描述了**自己xxx世道所不容纳,竟然到了无处安身的地步,后来投奔了梁山,做了xxx的寨主,现在来到东京,观赏灯景。接着后面的五句,笔锋转向xxx,表述了**对这位名妓的倾慕之情。先是描述了xxx的衣着服饰,“翠袖围香,xxx雪”,衣袖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红色绢纱里笼罩着的是xxx的洁白肌肤。面对这样一位佳丽,是值得掷干金来买她的一笑的。像这样美如仙女的人,是薄幸的男人无缘消受的。
这首词下片前面的五句,回述了**身在粱山水泊的寂寞情怀,色沉雁杳,日夜盼望朝廷降旨招安的消息。结尾五句描述了他xxx义之心,却不能够被理解,为此常只能是借酒浇愁,把头发都愁白了。**这一次冒险来到东京观赏花灯的真实目的便是设法打通关系,想要通过名妓xxx能让xxx体察到他**的”忠肝义胆”,xxx希望朝廷能够对梁山水泊的**军进行招安。这首词集中披露了**投奔梁山只是暂时栖身,最终将投降朝廷的用心。
——念奴娇原文翻译及赏析汇总10篇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7篇
念xxx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xxx风菜圃。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xxx。井底胭脂联臂出,xxx萧娘何处?清夜游词,**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xxx家数然否?
翻译
胭脂井上的辘轳至今还在转动,但昔日帝xxx的繁华旧梦已无迹可寻了。只有青山依旧,繁华都已不再。昔日宫苑中的瑶阶和池沼,都变成了渔樵的场所。倾听井上铜瓶汲水声,分明为往事发出哀诉。
***xxx蹈xxx主覆辙,在扬州修筑迷楼,被宇文化及所杀,隋灭,也如昔日隋将xxx灭xxx一样。xxx主与张、孔二妃从井底一块被俘获,而***被杀时,嫔妃却不知躲在哪里。xxx主与***所作歌辞,到处被歌女所传唱。xxx主与****是词场行家,但却不懂**怎么做法。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xxx”等。
胭脂井:六朝xxx景阳宫中景阳井。相传井栏以手拭有胭脂色,故名。公元5***xxx将xxx攻入建康(今南京),xxx主与张丽华、孔贵嫔二妃藏于井中,被俘获,故胭脂井又名辱井。
故国:故都,指南京。
拾橡:出自《晋书》”粮绝拾橡实而食之”。
瑶阶:宫殿的玉石台阶。
历历:清晰、分明。
过江咫尺:扬州在江北,与金陵只一江之隔,故云。
迷楼:***在扬州建迷楼储美女*乐。
宇文化及:炀帝xxx屯卫将军,大业十四年在江都(扬州)杀死xxxxxx,立秦xxx杨浩,后杀浩自立,国号许,次年被窦建德擒杀。
xxx:xxx将。xxx九年(公元5***)率兵攻入建康,俘xxx主。
萧娘:女子泛称,这里指炀帝嫔妃。
清夜游:乐曲名。《资治通鉴·xxx业**五月》
载:“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
**花:乐曲名。又据《隋书·乐志》载,xxx主于清乐中造《玉树**花》曲,与幸臣制其歌词,xxx相高,极于轻荡,男女相合,其音甚哀。
家数:家法传统。
然否:疑问词,是不是这样。
创作背景
雍正十年(1732年)农历八月初八,xxx在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了乡试,乡试后游览了南京的名胜古迹,创作了《念xxx胭脂井》。
赏析
此词上阕写景,“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一句总领全词,巧妙将井中轱辘和历史的转动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事物展示出来,用法极其精巧。接下来通过萧瑟、荒凉的景色感慨逝去的繁华旧事。“青山”、“黄叶”、“拾橡”、“瑶阶”、“打渔”、“宫沼”、“铜瓶”一组组意象色彩丰富、冷暖色调对比强烈,更加突出了今夕对比,旧址的萧瑟。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8篇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xxx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xxx!——xxxxxx《念xxx过洞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xxx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xxx!
注释
xxx: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xxx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9篇
原文:
念xxx风帆更起
宋代:xxx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xxx,照xxx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xxx下,酌水应怀古。xxx归来,xxx,忍弃*生荆布。默想音容,遥怜儿女,**衡皋暮。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译文: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xxx,照xxx夜同去。
遥望秋色长空下孤帆远去,更添离愁无限,待到重阳夜明月当空,她又与谁共酌?风烟茫茫,一叶孤舟,今夜又将在哪里呢?自己还不如那xxx,可以照着她,与之同行。
船过采石江边,望xxx下,酌水应怀古。xxx归来,xxx,忍弃*生荆布。默想音容,遥怜儿女,**衡皋暮。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经过采石矶,望xxx下,是何等伤感。xxx与自己同甘共苦,自己虽得功名富贵,又怎忍抛弃糟糠之妻,只能在远方想象她的音容笑貌,想念着儿女。只希望桐乡君子不要斥责我负心,我亦为此感伤不已,憔悴至今。
注释: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xxx,照xxx夜同去。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xxx》、《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一韵到底。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黄花,菊花,比喻xxx。
船过采石江边,望xxx下,酌(zhuó)水应怀古。xxx归来,xxx,忍弃*生荆(jīng)布。默想音容,遥怜儿女,**衡皋(gāo)暮。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采石:即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牛渚山下。望xxx:望xxx有多处,这里指当涂采石矶边的望xxx。衡:同“蘅”,xxx,香草名。皋:江边高地。桐乡:古国名,地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
赏析: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10篇
念xxx登多景楼
诗人:xxx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xxx,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xxx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诗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观察形势时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借批判东晋**者偏安江左,谴责南xxx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xxxxxx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诗人认为,真正的***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xxx曾在《艺概》中将xxx与辛弃疾相提并论:“xxx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xxx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北伐,反对议和。他一生所写诗文几乎都与抗金有关。这首词也不例外,他通过对六朝故事的回顾,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抗金主张。
这首词的副题是登多景楼,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山的后峰有古甘露寺,相传为xxx招亲的地方。多景楼就在寺的后面,北临长江,视野阔远,是观景的最佳处。宋大书法家米芾有《多景楼》诗,称其是“天下江山第一楼”。
词的上阕,是写登上高楼四处眺望观察形势所生的感慨。当时的镇江是xxx隔江**的.前沿。看到眼前这鬼斧神工的天险,不少人把它看作是天然划分南北的疆界。而在诗人看来,这一面临江、三面环山的地形,正好是进取中原、北上争雄的有利条件。南朝历代的**阶级为何偏安江左?他们无非都是为了各自的私利罢了。这里诗人以批判为名,实际是指责南xxx同样是出于自私的打算而苟安于一隅。
词的下阕,“因笑xxx诸人”的xxx,是指东晋以xxx家族为**的士大夫阶层,这里泛指当时那些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们。他嘲笑这些人,虽然也学得像英雄那样感叹山河变异,但只知道泛论空谈,却**去收复那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河、洛即黄河、洛水,指当时北方的广大中原地带。诗人认为当前“正好长驱”北伐,应当像东晋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返顾。最后他指出形势于我有利,没有必要害怕对方是个强敌。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小儿破贼”,是指东晋淝水之战xxx败绩,当捷报传来时,xxx与客人下围棋,他把驿书随手丢在桌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人问及,谢“xxx曰:‘小儿辈逐已破贼’。”当时统兵将帅是xxx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故称为“小儿辈”。诗人借此大有蔑视对方长我志气的英雄气概。
这是一首写得不同于一般的怀古词,议论精辟,笔力峻峭,字里行间充满豪情,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国**立场。xxx和辛弃疾志趣相同,清xxx在《艺概》中说:“xxx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从艺术造诣说,xxx不如辛,但就其慷慨豪放的风格而言,两人是相同的。
——《念xxx登多景楼》原文赏析(精选3篇)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11篇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xxx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五亩苍烟,xxx玉,岁晚忧风雪。西州扶病,至xxx前杰。
我梦卜筑xxx,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翻译
饮美酒,读《离骚》。堪笑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更令人得意的事呢?那**名士xxx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却只顾清谈,最后被敌人杀害,空余遗恨。我退隐的这一带地方,田园烟雾苍苍,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闲适无比。可到了将近岁末的时候,我却还是忧风忧雪。我感慨地追忆那东晋的名臣xxx,虽壮志凌云,却被贬西州而病逝。
我梦想着,建起我的xxx堂别墅,岩桂的幽香香飘十里。胸中的种种不*之气,都随着一杯酒,无踪无迹。天睛日暖的日子里,和友人们相聚,悠然自得,意气风发,不再有一丝一毫的遗恨。当初东晋永和九年,xxx羲之,xxx他们曾在兰亭把酒吟诗,这种心情,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啊,xxx羲之又何必在《兰亭集序》中记什么“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大江东去》《酹xxx》《杏花天》等。双调,上片九句,押四仄韵,四十九字;下片十句,押四仄韵,五十一字,共一百字。
追和赤壁词:即步韵xxx《念xxx赤壁怀古》词。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人生佳处,但能读《离骚》饮酒,不需他物。《世说新语·任诞》:“
xxx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xxx:即xxx衍,字xxx。据《晋书·xxx衍传》中载,xxx衍虽位居宰辅却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
岩岩玉壁:东晋名士xxx衍,人称“岩岩清峙,壁立千仞”。五亩苍烟,xxx玉,
岁晚忧风雪:词人借描绘岁寒翠竹以自比。
xxx:喻寒竹;
风雪:喻忧患。西州扶病,
至xxx前杰:引xxx故事。xxx为东晋名臣,文武兼备,有天下之志,淝水大捷后乘胜追击,一度收复河南失地。然终因位高风大招人忌,被迫出镇广陵,不问朝政。太元十年,xxx扶病舆入西州,不久病逝。
卜筑xxx:词人在镇阳别墅筑有xxx堂,故自号为xxx老人。
xxx:垒块,胸中不*的样子。
冰与炭:冰炭一冷一热,不能同器,喻水火中骚乱不宁。
神交:慕名而没见过面的交往。
永和:晋穆帝司马聃的**。
江左诸人:指东晋xxx、xxx导诸人。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间接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厌倦,为下片抒发隐居避世的生活志趣作铺垫。开头三句,说人生最得意事,无如饮酒读《离骚》。“痛”字,“笑”字,相排而出,奠定了激越旷放的基本情调。“xxx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与“西州扶病,至xxx前杰”,词人引用xxx衍与xxx两个历史人物,表现了矛盾的心理情绪。他对xxx衍的回避现实祖尚浮虚有所不满,对xxx的赍志以殁深表同情和怨愤。但是xxx所以不能施展才识,乃时势所限,朝廷中的倾轧排挤,使他不得不激流勇退。词人徘徊在出世与人世、积极与消极的边缘,他选择的正是他所不满的人生道路。饮酒读《离骚》,是消化内心块垒的**,而隐居避世,则是词人引领以望的**归宿。“岁晚忧风雪”是词人有感于现实的忧患意识,这既是现实的折映,又有历史的借鉴。这种对家山的怀想,置于两个历史人物的中间,仿佛是压抑不住的潜意识,也正反映了词人徘徊歧路的精神状态。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12篇
原文:
念xxx昆仑
[近现代]***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xxx三百万,搅得xxx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译文
破空而出了,高大险峻的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衰盛。终年积雪,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搅得天地一片冰寒。夏天冰雪消融,xxx横流淌,人也许为鱼鳖所食。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说一说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积雪。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在这和*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注释
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莽:莽莽,状高大。《小尔雅》:莽,大也。xxx申有鲁莽、莽撞、勐健诸义。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
阅尽人间春色:阅尽,看足、看尽、看遍。人间春色,不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衰盛。
飞xxx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
搅得:闹得、搞得。今语的“搞”,早期白话作品中都作“搅”。xxx寒彻:满天冷透。
消溶:积雪消融、融化。
江河横溢:长江黄河都发源于昆仑山脉,所以昆仑山积雪消融,江河水量大增,都会泛滥起来。横溢:就是横流,即泛滥。
人或为鱼鳖:江河横滥,洪水成灾,人也许为鱼鳖所食。《左传·昭公**》:“微(没有)禹,吾其鱼乎!”
千秋:千年。功罪: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谁人:何人。曾与:xxx、xxx。《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安得:怎得、哪得。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遗(wèi):赠与。
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一九六三年版《***诗词》改为“还东国”。
环球:一作寰球,整个地球。
赏析: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13篇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xxx新炼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古诗简介
《念xxx插天翠柳》是宋代词人xxx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笔法浪漫奇崛,构思奇绝通过对神话传说的描写以及富于浪漫的想象,写得高洁清幽、超尘绝世,生动地体现了xxx旷逸超迈的词风。
翻译/译文
门前的翠柳不知道被谁人推**一轮皎洁的明月,如凉水一般照在我的藤床上,如此良辰美景,我思绪飘飞幻想着飞入瑶台月宫,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的笙箫声,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
据说有可以使人延寿的药。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寒冷浸湿了萧条的白发,朝廷的政务,不可为俗人说。
注释
①念奴娇:词牌名。双调一百字,仄韵,亦有用*韵者。念奴是xxx年间著名歌伎,元稹《连昌宫词》说“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xxx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调名由此而得。
②瑶台:神仙居处。xxx《清*调》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琼阙(quē):精巧华美之楼台。
③xxx:月宫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xxx”。
④争:怎么。如“争似”、“争忍”、“争知”、“争奈”等等。
⑤xxx头发花白稀疏貌。
创作背景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初秋,由于朝廷内投降派得势,爱国志士纷纷斥退,收复中原日益渺茫,词人的一腔热忱付之冰海,满怀的期望变成极度的失望。于是词人为了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向隐逸之路寻求归宿,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鉴赏
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起。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样。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xxx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以下写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说明月宫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原本打算寻声暗问的词人不觉感到xxx。回顾天空,是“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14篇
念xxx中秋
xxx〔宋代〕
原文
凭高眺远,见长空xxx,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xxx楼,乘鸾来去,人在xxx。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xxx?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翻译
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xxx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起舞,希望愉快地度过如此良宵,邀月赏心,用酒浇愁,但悲愁还在。不要辜负了这良辰美景,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注释
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在黄州作。念奴娇:南北曲均有。属大石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于套曲中。另北曲大石调有《百字令》,别名《念奴娇》,与词牌全阕同,用为**。桂魄:月亮的别称。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冷浸”句:秋天的碧空浸透着清冷的月光。xxx楼: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的楼宇。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乘鸾:《异闻录》:“开元中,明皇与申天师游月中,见xxx十余人,皓衣乘白鸾,笑舞于广庭大桂树下。”xxx:xxx蒙诗残句:“溪山自是xxx。”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历历:清楚可数。翻然:xxx的样子。鹏翼:大鹏之翅。
赏析
古往今来,中秋之人激发过文人多少丰富的0感和无穷的想象,xxx在熙宁九年(1076)写过的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人几时有),尽0驰骋对人宫的幻想,表达超脱尘俗和依恋现实的矛盾,倾吐对0同手足的胞弟的思念。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15篇
念xxxxxx
清代 郑燮
悬岩千尺,借欧刀xxx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xxx洪涛喷薄。xxx浚楼船,旌麾直指,xxx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xxx,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译文
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千里长的xxx迂回不尽,在xxx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当年xxx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xxx的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xxx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xxx的许多朝代都相继**了。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xxx。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xxx”等。
xxx: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后,曾是六朝“xxx、东晋、宋、齐、梁、xxx”的都城。xxx南北全长约3000米。城基遗迹为赫红色,内有大量河光石。此城原为楚威xxx的金陵邑,筑于楚威xxx七年(公元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xxx国xxx此,在原址上重筑,取名xxx。在今清凉山麓,下临长江,形势险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有“石城虎踞”之称。
悬岩:指南京清凉山。
欧刀xxx斧:《后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春秋时期名工欧冶子和xxx国人所铸造的兵器。 [1]
回:迂回。
喷薄:喷涌激荡。
xxx浚:**大将,两任益州刺史,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xxx的铁索,攻破东xxx。
楼船:带楼的战船。
旌麾(jīng huī):帅旗;指挥**的旗帜。
xxx何曾泊:据《晋书·xxx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xxx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xxx浑的信使说”xxx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
“船头”两句:是说,xxx浚用火烧断东xxx拦江的铁锁,使得战船顺利通过。等闲:轻易。
征鸿:xxx的大雁
“叫尽”两句:大雁年年xxx,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xxx的许多朝代都相继**了。断:废圮。孝陵:明太祖xxx的墓。
空城:废置的xxx。
作作:光泽闪烁貌。
创作背景
雍正十年(1732年)农历八月初八,词人在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了乡试,乡试后游览了南京的名胜古迹,创作了《念xxxxxx》。
赏析
上片写xxx的险要,“悬岩千尺”一句总领全词,借欧刀xxx斧,指借春秋时代著名的工匠欧冶子和xxx国铸造的兵器,来筑成江边的这座城郭。“千里金城”言其长;“xxx洪涛”状其险,两句勾画,雄形险势,顿显眼前。“xxx浚楼船”五句,写了一段历史故事,写了**xxx浚用火炬烧断铁索,攻陷xxx终获大胜。可以想见当时战况何等的惨烈,xxx再险,又何能**这强大的攻势。唐代大诗人xxx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有“千寻铁索xxx低,一片降帆出石头”之句,也是说的这段故事。
下片抒怀,从xxx说开去,虎踞龙盘,六朝古都,“春去秋来”,历经千古盛衰,只剩下“一xxx”,而每年一度秋去春还的阵阵大雁,在xxx的上空,叫尽了六朝兴废的往事,也叫断了明朝开国之君xxx明孝陵的殿阁。而苍凉的山色,悍急的江流,拍打着早已废圯的`xxx,留给人们一段历史兴衰的往事。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16篇
念xxx春雪咏兰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xxx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xxx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xxx再望佳节。
翻译
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已经是阳春三月, 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还说什么龙宫仙阙。南方宫殿已经如烟销云散,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
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您却走了,玉殒香销,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我在洛水之滨,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注释
xxx波:指江妃、洛神,以美人象征国君。
嫣然:美好的样子。
鴂:杜鹃。
九畹:《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薰之百亩。”后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洛滨江上:指洛水与江水之滨,照应前洛神、江妃。
赏析
甘露寺多景楼原文及赏析 第17篇
原文: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楼空人去,旧游xxx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译文
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我感到丝丝寒意。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注释
东流:东流县,旧地名。治所在今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
野棠:野生的棠梨。
匆匆: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xxx《送客之杭》诗:“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刬(chàn)地:xxx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
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寒怯:形容才气或才力不足。
觞:**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
系(jì)马:指拴马。
“楼空”句:xxx《永遇乐》:“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绮陌:多彩的大道,xxx多用以指花街柳巷。
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xxx《沁园春》(咏美人足):“知xxx,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
料得:预测到;估计到。明朝(zhāo):以后,将来。
尊:指酒器。重见( jiàn):重新相见,重新遇到。
华发:花白的头发。《墨子·修身》:“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赏析:
【评解】
淳熙五年春,辛弃疾从江西豫章调往临安,旅行东流县,题此词于村壁之上,抒写他当时的感受。上片写重过东流时,正是“野棠花落”,清明已过的季节。岁月匆匆,旅舍孤寒,不觉想起了从前在这里的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如今时移事异,在叙述中寓有词人的无限感慨。下片写此次经过东流的所闻。勾起了旧恨新愁。“近来多少华发”,含蓄蕴藉,情韵悠长。这首词表现了辛词清新婉约的一面。
【集评】
《艺蘅馆词选》xxx语:此南渡之感。
xxx《xxx代两宋词选释》:客途遇艳,瞥眠惊鸿,村壁醉题,旧游回首,乃赋此闲情之曲。前四句写景轻秀,“曲岸”五句寄思婉渺。
下阕伊人尚在,而陌头重见,托诸行人,笔致便觉虚灵。“明朝”五句,不言重遇云英,自怜消瘦,而由对面着想,镜里花枝,相见争如不见,老去相如,羞入xxx之顾盼。以幼安之健笔,此曲化为绕指柔矣。
赏析
辛弃疾绝少写自己的爱情经历,偶一为之,便迥异诸家,带着一种击节高歌的悲凉气息。却少有婉转 * 之意。此词即是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