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必备25篇)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1篇

xxx,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xxx事朕十九年,xxx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xxx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xxx传》)

【注】①xxx: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xxx。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8.用斜 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 是 帝 廷 誉 之 曰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 (2)或指其书曰( )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1.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12.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xxx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链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xxx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参***:

8.(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9.(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10.(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11.(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xxx学术之高(1分)。

12.(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xxx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xxx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xxx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参考译文】

xxx,字景濂。性情诚恳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太祖闲时召xxx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xxx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并说:“ 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万余言,太祖大怒,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说:“ 这是不敬,是违法。”太祖问xxx,xxx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xxx阅茹太素的**,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并直呼xxx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xxx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为君子。xxx为朕效力十九年,从未说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岂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xxx屡次被推为开国xxx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xxx的名声,多次问起xxx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甚至出双倍价收购xxx文集。四方学者都称xxx为“ 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2篇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xxx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xxx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xxx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xxx传》)

【注】xxx:指明太祖xxx。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之不 敢 稍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__

(2)弗之怠 弗:____________

(3)xxx尝与客饮 尝:__________

(4)间问群臣臧否 臧: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然,卿不朕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1)爱好;(2)不;(3)曾经;(4)善,好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意思对即可)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3篇

xxx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小题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濂具以实对( )②诚然( )③帝问其故( )④微景濂(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因”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因呼濂字曰A.虎因喜《黔之驴》_ I5 K% D* j8 e. : Y_ GB.余因得遍观全书《送东阳马生序》9 N6 ?8 a( [/ e. B1 D% KC.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 i2 d7 @5 _2 DD.问塔动之因《梵天寺木塔》- X1 `3 A6 b3 @ V, F& h: Z1 O: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既而帝览其书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2)所以动心忍性,xxx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xxx是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1】(1)(4分)①同“俱xxx、都(解释为“详细”也对) xxx、确实

③原因xxx、如果没有

(2)B

【小题1】既而|帝|览其书

【小题1】(1)(**)秘密地召见(xxx)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也可以翻译成善恶),xxx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说。(“间、臧否、惟”要准确地翻译出来) (2)略

【小题1】诚实,交友慎重,敢于进谏。(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答,说到一点即可)

解析【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2)本题考查虚词的运用能力。B项的“因”和例句中“因”的意思都为“于是”。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划分节奏。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遵循结构、意思原则。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文章对“xxx”的具体描写来分析xxx的人物形象即可。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4篇

xxx,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xxx事朕十九年,xxx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xxx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xxx传》)

【注】①xxx: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xxx。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8.用斜 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 是 帝 廷 誉 之 曰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 (2)或指其书曰( )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1.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12.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xxx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链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xxx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参考答案:

8.(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9.(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10、(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11、(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xxx学术之高(1分)。

12、(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xxx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xxx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xxx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参考译文】

xxx,字景濂。性情诚恳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太祖闲时召xxx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xxx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并说:“ 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 这是不敬,是违法。”太祖问xxx,xxx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xxx阅茹太素的上书,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并直呼xxx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xxx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为君子。xxx为朕效力十九年,从未说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岂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xxx屡次被推为开国xxx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xxx的名声,多次问起xxx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xxx文集。四方学者都称xxx为“ 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5篇

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xxx。他尚何恤哉?”乃戴xxx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xxx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

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xxx,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xxx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xxx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xxx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

(选自《xxx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意:料想

B.人让其留物让:责备

C.汝梅脱又xxx脱:凋落

D.间私谓其友曰间:有时

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3分)

①造文蔚茂,喜驰骋②戴xxx冠,披白鹿裘

③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④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

⑤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⑥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

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

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6篇

xxx,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②人过。(帝③)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xxx事朕十九年,xxx一言之伪,诮⑤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xxx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xxx传》)

【注】①xxx:字景濂,明初文学家。②讦(jié):攻击。③帝:指明太祖xxx。④恶:同“勿”。⑤诮(qiào):讥讽。

8.用斜 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于 是 帝 廷 誉 之 曰

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利尔眠胶囊点词的意思。(4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 (2)或指其书曰( )

(3)既而帝览其书( )(4)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1.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2分)

12.阅读选文及下面一段文字,比较两段文字中xxx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分)

【链接】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xxx起来口干舌燥,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xxx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则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参考答案:

8.(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9.(共4分)(1)暗地里(2)用圆设计美丽的图案有人(3)不久(4)全,都

10.(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11.(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xxx学术之高(1分赞美劳动的句子)。

12.(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xxx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xxx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xxx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参考译文】

xxx,字景濂。性情诚恳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太祖闲时召xxx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xxx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并说:“ 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 这是不敬,是违法。”太祖问xxx,xxx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xxx阅茹太素的上书,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并直呼xxx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xxx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为君子。xxx为朕效力十九年,从未说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岂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xxx屡次被推为***xxx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xxx的名声,多次问起xxx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xxx文集。四方学者都称xxx为“ 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7篇

xxx,字景濂,xxx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帝xxx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xxx、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选自《明史·xxx传》)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xxx、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答案 (xxx)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xxx、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

得分点 “据”“量”及大意正确。

(2)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5分)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答案 (**)把大臣全部召来诘**备,并且大声叫xxx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

得分点 “悉”、“微”、“罪”、省主语及大意正确。

(4)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答案 从少到老,xxx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

得分点 “去”、“造”、定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xxx,字景濂,xxx年,太祖下诏修《元史》,xxx被任命为总裁官。太祖xxx功臣,召xxx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xxx)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xxx、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太祖到方丘祭祀,感到心绪不宁,xxx从容说道:“修养身心没有什么比清心寡欲更好的了,(**)如能慎重并为之行动,那么就会心灵清静,身体渐渐安康。”太祖听后称赞良久。xxx性情诚恳谨慎,有一次(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太祖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太祖便问xxx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些什么。xxx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主事茹太素**一万多字,太祖大怒,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大臣指着茹太素的**说:“这是不敬,。”太祖问xxx,xxx说:“茹太素是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xxx阅茹太素的**,有不少可取之处。把大臣全部召来诘**备,并且大声叫xxx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从少到老,xxx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xxx死在夔州,享年72岁。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8篇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xxx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xxx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xxx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xxx传》)

【注】xxx:指明太祖xxx。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案例分析格式两处)

录 毕 走 送 之不 敢 稍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____

(2)弗之怠 弗:____________

(3)xxx尝与客饮 尝:__________

(4)羊肉卤的制作方法间问群臣臧否 臧: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然,卿不朕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睡前文案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如何做酸菜逾约。

2.(1)爱好;(2)不;(3)曾经;(4)善,好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读小笼包的英语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意思对即可)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9篇

xxx,字景濂,xxx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帝xxx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xxx、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选自《明史·xxx传》)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xxx、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答案 (xxx)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xxx、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皇上。

得分点 “据”“量”及大意正确。

(2)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5分)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答案 (皇上)把大臣全部召来诘问责备,并且大声叫xxx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

得分点 “悉”、“微”、“罪”、省主语及大意正确。

(4)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答案 从少到老,xxx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

得分点 “去”、“造&rdquo议论纷纷造句;、定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xxx,字景濂,xxx年,太祖下诏修《元史》,xxx被任命为总裁官。太祖xxx功臣,召xxx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xxx)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xxx、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皇上。太祖到方丘祭祀,感到心绪不宁,xxx从容说道:“修养身心没有什么比清心寡欲更好的了,(皇上)如能慎重并为之行动,那么就会心灵清静,身体渐渐安康。”太祖听后称赞良久。xxx性情诚恳谨慎,有一次(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太祖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太祖便问xxx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些什么。xxx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主事茹太素上书一万多字,太祖大怒,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大臣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这是不敬,。”太祖问xxx,xxx说:“茹太素是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xxx阅茹太素的上书,有不少可取之处。把大臣全部召来诘问责备,并且大声叫xxx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从少到老,xxx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xxx死在夔州,享年72岁。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10篇

(节选自《明史·xxx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事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

B.主事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

C.主事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

D.主事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人,古代汉族的复姓,出自春秋时期xxx的少正氏,属于以世称名号为氏。

B.《春秋xxx传》,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xxx所著。

C.朕,秦始皇**六国后,丞相xxx建议将“朕”作为**专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D.外国贡使,来自**的进贡的使臣;使臣,旧时指遵奉使命往来国家间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xxx博学多才,受命修史。他精通《五经》《春秋》,奉诏修撰元史,担任总裁官,不到一年便完成修撰任务,后又奉xxx等人之命续修元史。

B.xxx潦随事进谏,颇受重视。他做**老师,经常劝导**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欣然采纳;他劝**注重寡欲养心,**称善良久。

C.xxx为人诚实,事不欺瞒。**曾派人暗中探察他与客人饮酒的情形,次日便问起他饮酒的一些细节,他一五一十地如实回答,深得**称许。

D.xxx爱好读书,文名远扬。他从小到老,每天都要读书;他写文章风格淳厚飘逸,可与古代文人比肩,高丽、安南、**有人重金买他的文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

(2)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

14.**向xxx询问大臣的善恶优劣,xxx是如何应对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3分)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

13.(1)他的住室,题名为“温树”,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xxx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所居室”“署”“指示”各1分,句意1分)

(2)xxx身材丰满魁梧,须髯好看,眼睛近视却很明亮,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写几个字。(“丰伟”“美须髯”“明”各1分,句意1分)

14.xxx没有指出大臣的过错,只是巧妙地用自己只与贤臣来往而不与恶臣来往推托不知。(2分)表现了xxx谨慎小心的性格特征。(1分)

【参考译文】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11篇

xxx,字景濂,xxx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帝xxx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xxx、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选自《明史·xxx传》)

(1)宿大本堂,讨论达旦,xxx、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

答案 (xxx)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xxx、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皇上。

得分点 “据”“量”及大意正确。

(2)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5分)

(3)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答案 (皇上)把大臣全部召来诘问责备,并且大声叫xxx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

得分点 “悉”、“微”、“罪”、省主语及大意正确。

(4)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答案 从少到老,xxx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

得分点 “去”、“造”、定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xxx,字景濂,xxx年,太祖下诏修《元史》,xxx被任命为总裁官。太祖xxx功臣,召xxx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xxx)住在大本堂,通宵达旦地研究讨论,一一xxx、唐前例,衡量其中适合的部分奏报皇上。太祖到方丘祭祀,感到心绪不宁,xxx从容说道:“修养身心没有什么比清心寡欲更好的了,(皇上)如能慎重并为之行动,那么就会心灵清静,身体渐渐安康。”太祖听后称赞良久。xxx性情诚恳谨慎,有一次(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太祖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太祖便问xxx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些什么。xxx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主事茹太素上书一万多字,太祖大怒,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大臣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这是不敬,。”太祖问xxx,xxx说:“茹太素是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xxx阅茹太素的上书,有不少可取之处。把大臣全部召来诘问责备,并且大声叫xxx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的话我几乎就要错怪进言冒犯(我)的人了。”从少到老,xxx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登门索要诗文的士大夫,接踵而至。xxx死在夔州,享年72岁。

最新范文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12篇

8.(共2分)于是/帝/廷誉之曰

9.(共4分)(1)暗地里(2)有人(3)不久(4)全,都

10.(共3分)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微”“罪”“言者”各1分)

11.(共2分)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xxx学术之高(1分)。

12.(共3分)相同点:都表现出xxx的勤奋好学(1分);不同点:选文侧重于表现xxx诚实、正直的品格,《送东阳马生序》还表现出xxx守信、尊重师长的品格。(各1分)

【参考译文】

xxx,字景濂。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宫中为官, 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太祖闲时召xxx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 xxx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 并说:“ 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 我了解他们, 而对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 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 这是不敬, 是违法。”太祖问xxx,xxx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 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 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 xxx阅茹太素的上书, 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并直呼xxx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xxx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 其次是贤人, 再次为君子。xxx为朕效力十九年, 从未说过一句假话, 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 始终如一, 他岂只是君子, 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xxx屡次被推为开国xxx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 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xxx的名声, 多次问起xxx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xxx文集。四方学者都称xxx为“ 太史公”, 而不称其姓氏。

苏州园林语段阅读及参考答案2023-06-10 21:03:23

赠丁掾序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06-19 13:45:11

雪之房记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2023-06-19 09:38:04

越绝书之八阅读答案及译文2023-06-17 20:13:49

梁书.韦放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2023-06-02 08:46:18

小云山记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2023-06-09 09:48:03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2023-06-17 15:15:22

有事喊xxx阅读题答案2023-06-01 22:32:08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13篇

xxx,字本仁,其先新淦人。祖志弘,xxx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从乡人xxx,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视宣、大边防,劾去镇守中官不检者。又尝劾万贵妃兄弟及中官xxx、僧xxx,系诏狱。得释,屡迁都给事中。

弘治**,xxx为吏部,擢寿大理丞。xxx恕,讽御史劾寿不习刑名,冀以罪恕。竟调寿南京光禄少卿,就转鸿胪卿。

十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火筛2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明年,诸部大入,先以百余骑来诱。诸将请击之,寿不可。自出帐,拥数十骑,据胡床指麾饮食。寇望见,疑之,引去。诸道**,斩获甚多。朝廷xxx逵等重兵至,而寿已奏捷。孝宗嘉之,加录一等。逵欲乘胜捣巢。驻延绥久,战马三万匹日xxx不赀。寿请出牧近塞,就水草,众有难色。寿跨马先行,众皆从之,省费数十万。当战捷时,或劝注子弟名籍,寿曰:“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竟不许。

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掌南院。正德初,xxx矫诏逮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寿抗章论救xxx怒,令致仕。寻坐延绥仓储亏损,罚米二千三百石、布千五百匹。贫不能偿,上章自诉xxx廉知寿贫,特免之。中官xxx镇陕西贪暴,xxxxxx以寿刚果,九年正月起抚其地。堂初奉诏制氈幄百六十间,赢金数万,将遗权幸。寿檄所司留备振,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堂怒,将倾之。寿四疏乞休,不得。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逾年,乞骇骨,就进刑部尚书,致仕。

寿为给事中,言时政无隐,独不喜劾人,曰:“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嘉靖改元,诏进一品阶,遣有司存问,时年八十有三。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其卒也,尚书xxx、府xxx叙为之敛。又数年,亲旧赙助,始得归葬新淦。

(节选自《明史·xxx传》)

[注]1中官:宦官。2火筛:明朝时,一个北方的****的首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数十骑 拥:带领

B.就水草 就:靠近

C.寻坐延绥仓储亏损 坐:因……获罪

D.赢金数万 赢:赢得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B.而寿已奏捷

以弱天下之民 或五十步而后止

C.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 D.所居不蔽风雨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及其所之既倦

11.下列句子,能表现xxx为官“无隐”的一组是

1尝劾万贵妃兄弟及中官xxx、僧xxx 2诸将请击之,寿不可 3xxx矫诏逮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寿抗章论救 4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 5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 6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xxx巡抚延绥时,精心谋划,筹集军用物资,对兵力进行合理的军事布置,军威开始振奋,表现出不凡的军事才能。

B.弘治十三年,敌寇大举进犯,因为兵力空虚,xxx故意只带领几十个骑兵出帐,指挥饮食,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

C.xxx镇守陕西时贪婪残暴,xxx受命做陕西巡抚,下令对对xxx那些盘剥百姓的爪牙进行**,遏制了其嚣张气焰。

D.xxx为官廉洁,前后做官四十年却从未购置房产,可谓两袖清风,甚至他死后也是在亲朋故旧的帮助下才得以归葬故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祖志弘,xxx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3分)

(2)xxx恕,讽御史劾寿不习刑名,冀以罪恕。(3分)

(3)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4分)

参***

9.D(赢:剩余,赢余)

(A介词“凭借……的身份”/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介词,“和”/连词“和”。D助词,与后面的词语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

(2表现xxx在军事上判断形势的能力。4表现xxx廉洁自律。6**“不喜劾人”)

(“兵力空虚”错,后文提及“诸道**,斩获甚多”,可见有一定兵力)

13.(1)祖父陈志弘,xxx间代替兄长戍守辽东,于是入宁远卫军籍。(3分。关键点:戍、遂、籍)

(2)xxxxxx,暗示御史**xxx不熟悉刑律,希望以此归罪xxx。(3分。关键点:憾、讽、罪)

(3)这年秋天,xxx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侍郎,陕西百姓哭喊着簇拥在他的车子周围,很长时间不能起行。(4分。关键点:拜、号呼、拥、移日)

参考译文

xxx,字本仁,他的祖先是新淦人。祖父陈志弘,xxx间代替兄长戍守辽东,于是入加入宁远卫军籍。xxx年少时十分贫困,拾到别人丢失的钱,坐等到半夜,归还失主。跟从同乡人xxx习,考中成华八年进士,被授予户科给事中一职。巡视宣、大边防,**罢免行为不端的镇守宦官。又曾因**万贵妃的.兄弟以及宦官xxx、僧人xxx,被关入钦犯**。得到**,积功升迁任都给事中。

弘治**,xxx掌管吏部,提升xxx为大理丞。xxxxxx,暗示御史**xxx不熟悉刑律,希望以此归罪xxx。xxx最终被调任南京光禄少卿,就地专任鸿胪卿。

十三年冬,xxx凭借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做延绥巡抚。火筛多次进犯边疆,前任镇巡官全部获罪离职。xxx到任后,聚集器械和粮饷,广泛派遣间谍,分别布置人马为十路,让他们互相策应救援,军威开始振奋。第二年敌寇各部大举进犯,先派一百多骑兵前来引诱。诸将请求攻击,xxx不同意。他亲自出帐外,带领数十个骑兵,在胡床上指挥饮食。敌寇望见,对此感到疑惑,便引兵退去。官军诸路**敌人,斩首俘虏很多敌人。朝廷正派遣xxx等大军到来,而xxx已上奏捷报。孝宗嘉奖他,xxx一等。xxx想乘胜捣毁敌寇巢穴。在延绥驻扎了很久,三万匹战马每天消费的草料无法计算。xxx请求出去到边塞附近放牧,靠近水草,众人面露难色。xxx便上马先行,众人都跟随他,节省**数十万。当战斗胜利时,有人劝他写上子弟的名籍,xxx说:“我的子弟连射箭和用矛都不懂,怎能和浴血奋战的将士共同受赏呢!”最终也不答应。

十六年,xxx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掌管南院。正德年间,xxx假传圣旨逮捕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人,xxx直接上奏章解救。xxx大怒,令他辞去官职。不久因延绥仓储亏损获罪,被罚米二千石、布一千五百匹。xxx家贫不能抵偿,****陈述自己的情况。xxx察知xxx贫困,特许免罚。宦官xxx镇守陕西。xxx贪婪残暴,xxxxxx认为xxx刚毅果断,九年正月,起用他巡抚陕西。xxx当初奉诏制造毛氈帐篷一百六十间,赢余白银数万两,打算送给**幸臣,xxx传檄主管部门留作赈贷之用,又告诫xxx不要借向朝廷进贡名义征收财物。xxx发怒,打算排挤他。xxx四次**请求退休,没得到允许。xxx的爪牙数十人分散在各府县盘剥百姓,xxx命令逮捕他们,这些人全部逃回,气焰受到阻遏。这年秋天,xxx被任命为南京兵部侍郎,陕西百姓哭喊着簇拥在他的车子周围,很长时间不能起行。过了一年,请求退休,就地进升刑部尚书,退休。

xxx任给事中时,谈论时政直言不讳,唯独不喜欢**别人。他说:“我父亲告诫我不要做刑部官吏,因为刑部官吏容易冤枉人。谏官冤枉人更加厉害,我不敢随便说话。”嘉靖**,诏令xxx进一品官阶,派遣主管官吏慰问,时年八十三岁。xxx为官廉洁,做官四十年,竟无家可归。寓居南京时,他的居所不能遮蔽风雨。xxx去世后,**xxx、府xxx叙为他收敛尸身。又过了几年,亲朋故旧资助,才得以归葬新淦。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14篇

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xxx)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④茹太素**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xxx传》

【注释】xxx:指明太祖xxx。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2分)

(1)悉召廷臣诘责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坐客为谁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濂具以实对为坛而盟,祭以尉首C.或指其书曰安陵君其许寡人D.彼尽忠于陛下耳舜发于畎亩之中【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小题4】这段文字反映了xxx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答案

【小题1】(1)悉:全,都。(《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2)微:(假如)没有。 (《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小题1】B

【小题1】(1)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2分)(2)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小题1】xxx实事求是,对人坦诚相待。(或答说实话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也可,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B项中以都是拿、用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xxx的描写来分析其可贵品质即可。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15篇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xxx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xxx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xxx传》)

注释:xxx:指明太祖xxx。②朕:**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弗之怠 弗:

(3)xxx尝与客饮 尝:

(4)间问群臣臧否 臧: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参***: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2.(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评分:共2分。每空分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3篇)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16篇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xxx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xxx《送东阳马生序》)

【乙】 xxx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④**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廉,几误罪言者。”

(《明史?xxx传》)

【注释】xxx:指明太祖xxx。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 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走送之 ( ) (2)俟其欣悦( )

(3)濂具以实对( ) (4)微景廉 ( )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家贫,无致书以观。

译文:

(2)xxx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译文:

8.填空。(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甲文中,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xxx的原因是“ ”。乙文中,xxx只列举好的大臣的原因是“ ”。

9.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按语意划分一处,2分)

门 人 弟 子 填 其室

10.结合甲、乙两文,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书和做人两个方面谈谈你得到的启示。(4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10题。(18分)

6.(4分)(1)跑 (2)等待 (3)全,都 (4)没有7.(4分)(1)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买书)来读(看)。(2)xxx曾经与客人饮酒,**暗中派人侦探**。

8.(4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9.( 2分) 门 人 弟 子 /填 其 室10.(4分)读书方面: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博览群书等。做人方面:尊重老师、实事求是、敢于直言、xxxxxx、诚实守信等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第17篇

xxx,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xxx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xxx。师旋,过xxx。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馀。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xxx政碑也,碑阴刻达xxx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xxx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xxx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xxx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xxx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xxx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xxx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xxx、吴沉、xxx、xxx吾,永乐初,则解缙、xxx。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xxx《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命侍经筵,总裁《xxx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xxx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xxx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xxx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至,不识碑所 识:知道

B.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宥不问。 宥:宽恕

D.xxx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帝察其慎密 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B.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 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

C.异日且以为己地 朕且用尔

D.因问以北伐事 以英奏,复给予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xxx“慎密”的一组是() (3分)

①令与xxx书机密文字②师旋,过xxx

③沉诸河,还奏④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⑤****命侍经筵,总裁《xxx实录》⑥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xxx随**xxx路过xxx,被召去查看石碑,xxx发现碑上阴刻有xxx赤等名氏,担心日后起争端,就将石碑击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的赞扬。

B.**询问xxx北伐之事,xxx认为**亲征,敌人定会远逃,希望**不要穷追。**认为这是xxx讥讽他xxxxxx,因此怀恨在心。

C.xxx之时,天下安定。天子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曾勉励xxx,向xxx、吴沉、解缙等学习,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

D.xxx细致谨慎,端庄稳重,正直宽容,受四位**恩遇。**十二年,其儿子按察副使xxx因事获罪入狱,xxx上奏章等待治罪,**不问其罪。

9.断句和翻译。(共7分)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英 端 凝 持 重 历 仕 四 朝 在 翰 林 四 十 馀 年屡 为 会试考官朝 廷 制 作 多 出 其 手 四 方 求 铭 志 碑 记 者 不 绝 性 直 谅 好 规 人 过 三 xxx 皆 不 喜故不得柄用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馀。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xxx政碑也

②xxx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参***:

5.D(居,应为“停留,过了”。如“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中,“居”即为此意。“知道”是“识”的常见义,如“不识有诸?”“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句中,“识”都是此意。“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中,“渥”即为“优厚,深厚”意。“帝知其冤,而宥其失”中,“宥”即为“宽恕”意。今言“宥罪”“原宥”的'“宥”也是此意。)

6.C(A.同为代词,前者为他,指xxx;后者为那、那些。B.前者为介词,和,跟,同;后者为动词,赐予,给予。C.同为副词,将要;D、前者为介词,拿;后者为连词,因为。)

7.B(“慎密”,为认真细致谨慎之意。在所给的六个句子中,②讲述xxx的部队凯旋,经过xxx,与xxx无关;④是**对xxx的勉励和期望。⑥讲述xxx到南镇祝祭的奇遇,与他的“慎密”无关。)

8.D(A.此项的错点比较多,“xxx路过”应为“xxx,凯旋,经过xxx”,“担心日后起争端”的是**而不是xxx,“将石碑击碎”是**的命令,原文只说“帝喜”,没说到“受到了**的赞扬”。B.“**认为这是xxx讥讽他xxxxxx,因此怀恨在心”,原文没有“讥讽”之意,亦没有“怀恨在心”。C.“向xxx、吴沉、解缙等学习”原文无此意。)

9.(1)英端凝持重/xxx朝/在翰林四十馀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xxx皆不喜/故不得柄用。(4分。每错、漏3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而城北门有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xxx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驿令xxx的德政碑。(3分。“发”“乃”各1分,大意1分。)

②立有功劳的官军有过失,**命不要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而泣。(3分,省略部分补充完整,2分,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xxx,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文渊阁读书。**考察他缜密,令他与xxx抄写机密文字。他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进升侍读。

二十年(1422),他随从**xxx。部队回来时,经过xxx。**听说城中有石碑,召xxx前往查看。xxx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而城北门有块石头露出地面一尺多,xxx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驿令xxx的德政碑,碑上阴刻【阴刻为凹形状。凹陷下去的字是阴字,凸出来的字是阳字。刻图章是如果刻凹陷下去的字,这就是阴刻。】有达xxx赤等名氏。xxx回来把情况详细地上奏**。**说:“碑上有蒙古名,将来会说是他们的土地,引起争端。”便命xxx再去把碑击碎,xxx还把它沉入河中。回来汇报时,**很高兴他这么细心,说:“你是二十八人中读书的人,朕将任用你。”便问他北伐的事。xxx说:“**亲征,他们一定远逃,愿不要穷追。”**笑道:“秀才是说朕xxx吗?”便对他说道:“军中有什么动静,听到了你即入奏。”还传谕宦官不要阻拦。立有功劳的官军有过失,**命不要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而泣。因xxx上奏后,才又给予他们。xxx即位后,xxx累升为右春坊大学士,请求省亲归家。

xxx即位后,xxx回朝。这时海内**,天子雅好文章,常常与学士们谈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的礼遇非常优厚。**曾对xxx说:“xxx间,学士有xxx、吴沉、xxx、xxx吾,永乐初年,则有解缙、xxx。你要自勉,不要让前人独专其美。”太宗和xxx《实录》修成后,xxx被进升为少詹事,被赐给麒麟带。母亲去世时,**特给予祭葬,遣宦官护送归乡。不久命他回来任职。****(1436),命他侍奉经筵,总裁《xxx实录》,进升为礼部侍郎。八年命他处理礼部事务。浙江百姓染上瘟病,**派他到南镇祝祭。当时久旱,xxx到后,下起大雨,百姓欢呼称他为侍郎雨。他七十岁时,一再请求退休,**不许。十二年,xxx的儿子按察副使xxx因**入狱,xxx上疏待罪,**宽恕不问。第二年升他为南京礼部尚书,使他能有闲逸。过了两年,他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赐给祭葬,谥号文安。

xxx端庄稳重,xxx朝。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廷**多出于其手,四方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不断。他个性诚信正直,也好规劝别人的过失,三xxx都不喜欢他,所以他不能掌大权。xxx后来积功升官为四川按察使。

——《明史·xxx传》阅读答案及译文范本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