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精选16篇)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1篇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2篇

李白生*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近晚年的作品。《望庐山瀑布》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体,这里选读的是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烟,一般呈灰白色,这儿的烟怎么会是紫色的呢?因为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这样的风景多么美妙啊!香炉冒烟是极为*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

第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瀑布,“飞流直下”,写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情况。“三千尺”是一个夸张数字,它和上面提到的“挂流三百丈”一样都是夸大地形容瀑布从陡峭的山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说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真是别出心裁的联想。诗人在运用这个比喻时,不取“像”“似”之类的字,而用一个“疑”字,故意说它若真若假,却更强调了两者相似的逼真程度。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扩展4)

——望庐山瀑布 古诗

导语:望庐山瀑布 古诗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望庐山瀑布 古诗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赏析1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赏析2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3篇

各位前辈、各位**、各位同事、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们:

非常感谢大家前来参加我母亲的追悼会,让大家受累了。在我们与母亲永别的时刻,我衷心地感谢你们站在我们的身边,送别我的母亲,陪同我们度过有生以来最悲伤、最痛苦、最无助的日子,为此,我们无比的感激! 我衷心地感谢大家,在这秋风萧瑟的日子,和我们一起回顾她老人家艰难困苦的命运,自强不屈的一生;怀念她老人家给予我们的无限恩情和无言大爱。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但在我们姊妹心中,她就是我们家的精神支柱,她的离去,让我们痛感精神上的无助和空虚,我们少了一份深深的依恋和寄托。我们再已听不到她对我们的谆谆告诫和深情的呼唤。我们到哪里去寻求她母爱的温暖和不计回报的'呵护?

不管我们长多大,飞多高,我们永远都是母亲心中长不大的孩子,我们永远都是母亲放出的风筝,她手中永远都攥着那根牵挂的线,让我们不致于跌倒。母亲,你到了那边也千万不要松手,我们需要你的教育,需要你的鼓励和保佑。

我的母亲是一位不屈的母亲,她的一生就是同苦难命运抗争的一生。她相信命运,但不完全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她一生中作出许多艰难而正确的抉择。她选择嫁给我的父亲时,她的婚姻根本不被别人看好,但她相夫教子,夫妻恩爱一生。母亲你放心地去吧,我们一定会照顾好父亲。母亲最伟大的选择就是生下我们姊妹7人,她不相信养不活我们,她不认为我们就是家庭的拖累,她含辛茹苦,像母鸡护小鸡那样勇敢的呵护着我们,把我们一个个培养成才,这也是她离开人世时最大的安慰。母亲,你放心地去吧,我们7姊妹一定团结奋斗,只要有你老人家的保佑,我们定会过上你老人家希望的生活,我们会不时地来到你的灵前,向你老人家汇报。晚年,当我们姊妹可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的时候,你老人家又不得不同病魔进行抗争。74天的病痛,让你老人家受尽的苦难超过了你74年的人生磨砺。看着你在床上极其痛苦的表情,我们兄弟姐妹个个心如刀绞,但我们却不能在你面前落泪,我们只有偷偷哭泣,我们只有把泪水咽回肚里,我们只有怨恨医学不能创造出奇迹。我苦命的母亲哪!

我的母亲是一位严厉而慈祥的母亲。她常说,子女众多,不严加管教,怎么能够成才?今天,我们在一起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姊妹们说起最多的,还是我们什么时候犯了什么错误而挨母亲的批评和责打。当年,我们少不更事,不懂母亲的良苦用心,甚至对母亲心生怨恨,但当我们长大**,小有成就的时候,我们才深深地感到,犯错误时有母亲责打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孩子。今天,我们只有在对母亲的深切回忆中去品味那种幸福,而这幸福却又饱含着多么痛彻心扉的思念。母亲深深地爱着我们,她的爱是我们生病时她愁苦的表情和温暖的胸膛,她的爱是游子归家时那满桌可口的饭菜,她的爱是我们有了成绩时她给予的深情拥抱,她的爱是我们远行时说不完的叮嘱和眼里噙着的泪水……母亲哪,你最终还是狠心地丢下我们,你让我们情何以堪!

各位前辈、各位**、各位同事、各位亲朋好友、父老乡亲们,我们兄弟姊妹深深地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在过去的岁月里对我母亲的关心,感谢你们给予她直率性格的宽容和理解,更感谢你们在我母亲离世后给我们温暖的安慰。感谢我的姨姨姨父,感谢你对我母亲最后日子的陪伴;感谢姑姑,感谢表哥表嫂,感谢我的所有亲戚,为了母亲的丧事让你们劳心受累;感谢众位邻里乡亲,母亲魂归故里,对你们多有讨扰,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感谢母亲的会友,是你们的诵经声让我的母亲能去到她想去的地方。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两位弟媳和我的夫人,在母亲生命的最后70多个日子里,你们的日夜陪伴,精心护理,让同病室的一批批病友们都羡慕不已,羡慕我母亲不知是哪里修来的福气。你们的孝心更让我们兄弟姊妹无比感动,特别是作为长子的我,我为我母亲有你们这样的儿媳骄傲和自豪,你们为我们杨氏家族增添了光彩。感谢我的姐夫妹夫,是你们让我的姐妹能在母亲面前尽到孝心。感谢长辈,感谢朋友,感谢同事,感谢所有的人!

今天,我还要**我的兄弟姐妹表达我最深的歉意,因为老家多年无人居住,柴米油盐、锅碗瓢盆都难准备,所以今晚实在无法招待大家。再次表示深深的歉意!

最后,我还要把母亲临终前给我们最重要的安排告诉大家,为了感谢各位前辈、各位**、各位同事、各位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我们明天中午一点钟,在罐垭场上略备菲酌,盛情邀请大家一定光临。老人家要求我们不得收礼,不得怠慢诸位。请各位一定赏光,给我们一个表达感谢的机会,你的赏光是我们对母亲最好的告慰。

再一次谢谢大家!愿母亲一路走好!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4篇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5篇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照呈紫色。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疑:怀疑。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极言其高。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一道飞流从高空中直泻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跌落到人间。前句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的景象写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陡峭,又显出水流之迅疾。后句想象奇特,惊人魂魄,“疑是”二字蕴藉深沉,明知不是,但写来更觉生动、逼真,新奇而又真实。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6篇

来庐山的第一天,下雨了。庐山的变化万千,多半来自那缭绕不散的云雾,下了雨,更是朦胧而看不真切。透过雨帘望去,那些绵亘蜿蜒的山峰仿佛在雾海中沉沉浮浮,一会儿没入雾中,一会儿又探出身来,就像顽皮的孩童在捉迷藏。山峰的棱角被雾模糊,只能看出大概的轮廓,恰如那不用细线勾勒,只用墨色渲染的中国水墨画。淡淡的雾霭映衬着层层山峦的剪影,那墨色时浓时淡,若隐若现,如美人出浴般氤氲迷人,又如海市蜃楼般缥缈虚幻,亦真亦假,让人一时间忘了身居何处。

到了山顶,雾更浓了,如层层幔幕,极尽目力也只能依稀辨出憧憧树影,几步之外已经是一片迷茫。厚重的浓雾不再流动,凝重而深沉,一切仿佛都被浸在了牛奶里。不禁想试问苏子,如何识得庐山真面目?

我们慢慢走着,一抬头,忽然看到“花径”二字,原来,这里就是白居易作《大林寺桃花》的地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现在是七月,桃花已落尽,而这花径依然鹅黄浅紫,缤纷地铺开一地锦绣。雨,又下大了,加上有雾,竟让人分不清鲜花与伞花。雨,实在是有一种神奇的点化力量,它能弥漫一种情调,浸润一种氛围,点染一种意境,镌刻一种记忆。雨中的花径,朦胧而富有诗意,仿佛看见有诗人正泼墨吟诗,在他身后,落英缤纷,花飞如雨,那情景,让人思之欲醉。

眼前曲径通幽,再往前走,就到了白居易的草堂。站在白居易的雕像前,我思绪万千,白居易怜惜琵琶女,写下所谓“字字珠玑声声泪”的《琵琶行》,自己却蓄了不少家妓,享受那“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真是莫大的讽刺。当然,也不能否定他在诗文方面的杰出成就,《长恨歌》《琵琶行》《忆江南》等诗篇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游庐山,就不能不看瀑布。庐山的瀑布,大大小小十几挂,有的飞流直下,有的贴壁而落,有的壮阔,有的幽静,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气象万千,各具神韵。来庐山的第二天,我们就去浏览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描写的秀峰瀑布。从远处望去那瀑布,不禁令人汗颜——那瀑布不大,像一匹白绸披挂在山石间,却不见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之势,不免令人有些失望。后来才知道这诗是李白醉酒时写下的,这李白,一壶酒醉了天下人。

渐渐走近瀑布,隐约听见如大雨初过,空中隆隆不尽的闷雷声,空气也开始变得湿润,清新而沁凉,使我们燥热的心一下子平静下来。当我走到那瀑布面前,不由得呆住了,原来从近处看时,它竟是如此的气势磅礴!瀑面两米多宽,十几米高,像一条冲天而下的银龙,一头扎进幽深的碧潭,一时间抛珠溅玉,宛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千万条闪耀的银链,又似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微风碾碎了阳光,细细密密洒在了瀑布上,迸溅起一簇簇阳光与水光交织的微芒。雷鸣般的瀑声,让人的心灵也随着它而颤动,那一刻,生命的激情竟从心底喷薄而出,与这瀑布汇成一流……

直到离开庐山,我也没能看清它的真面目,但我并不遗憾,而且十分满足。挥别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我带走了更多更美更难忘的东西。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7篇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然后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扩展7)

——《望庐山瀑布》的原文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的原文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8篇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上)。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9篇

关键词:电教;媒体;古诗;韵味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堪称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丽璀璨的明珠。古诗是一种思想高度凝练,高度集中的文学体裁,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不仅能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古诗语言讲究对仗、平仄、押韵,文字精炼,讲究对偶,给接触古文甚少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手段,在意境中品读古诗韵味,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电教媒体巧创诗境

古诗所描绘景象离小学生可谓年代久远,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薄,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也就“乐”学了。

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电教媒体品字析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

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这样进行教学: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课件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一个小小多媒体教学设计,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借电教媒体吟诵诗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借电教媒体想象补白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10篇

不知不觉已经在大三的暑假里了,再过一年我们就要踏上工作岗位了。所以,这个暑假也是我们为一年后的工作积累经验的时候了。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英语师范班的学生,在这个暑假最好的实习岗位当然还是老师。经过多方的考虑和研究,最后我选择了去一个英语辅导班当实***,跟着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在即将上岗做实***时,我是踌躇满志,满怀着希望和憧憬盼望上课的一天,希望自己的实习道路精彩,美丽。可是老话说的好“事与愿违”啊。这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做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好老师就更不容易了。

首先,如何安排好自己的上课内容?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合适的知识用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探索学习。

在我经过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通过实践和询问,终于稍微摸索出了几条自己小小的经验。

1.在安排上课内容时,应该严格的按照大纲和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内容不宜太简单也不宜太难。太易则回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太简单的事情,也会让学生在心理咨询上产生一种老师也不过如此的想法,不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形成。但是如果知识太难,又回让学生感到有无比的压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上课内容的安排上还是要考虑到多方因素的。

2.在上课内容的**和编排上,还是要考虑到知识的趣味和乏味性在里面,甚至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上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因素,对课堂和知识做出适当的改变。

其次,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在这个告诉发展的时代,作为老师,不是把知识“填鸭式”地输送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如何搞好学习,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如灯塔如舵手,引导学生如何“扬波击水”,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时代。以下是我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一些方法。

一、用快乐方法把学习的快乐传授给学生

知识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读书学习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身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这种学习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传递给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很无奈、很劳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更应该去帮助他们,用快乐的方法把学习的快乐传授给学生。所以作为老师要精通教材,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加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形象有趣的教具,倾注于感情,声情并茂、灵活多样地进行授课,使教书成为有趣的事情。然后把这种乐趣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适当的赞扬

赞扬是“老师”的“老师”。当活动的结果得到肯定时,人会兴趣更浓、干劲更足,从而越干越好,走上“干得好──得到肯定──干得更好”的良性循环轨道。相反,因为活动而受到责骂或贬低时,则会使人心沮丧,兴趣索然,步入“越干越差、越干越不想干”的恶性循环。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要给予肯定和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荣誉感。对于落后的学生,教师更要细心挖掘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经常给以鼓励;对于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扬。所以,当一个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多多的考虑一下,是不是真的非要批评他呢,常常要提醒自己多多的给与学生赞扬。

三、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乐趣浓厚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就会产生自己学习愿望,此时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为学生确定方向,设定目标。目标越具体越清晰,实施越容易,也越容易见成绩,成绩不断累积的总和就是目标的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转折点。

最后,是如何管好一群精力充沛的青春期学生?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却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学生的情绪并不再我们的**范围内。例如当说到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时,我们老师是有主动权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安排合适的内容。但是,这一群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有时连自己都左右不了自己的情绪。作为老师,要管教好他们,确实是一件困难得事情。

我经过了这短短的实习期,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教学生们

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教学生们,让学生接受你,然后你再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注入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重要性元素。相信没有一个学生能不喜欢一个既好玩近人又善良正直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应可以感染到学生们。

2.要作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现在青春期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咨询问题,诸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青春期烦恼、“早恋”、家庭(师生)代沟。所以在如何管教好学生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心理咨询方面。

在这实习的一个多月里,我发现虽说他们都是在暑假里上英语辅导班,可是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并没有比在学校里轻松多少,有些学生反而是有更大的压力。有的是为了能在好的学校里更好的适应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学习,而有的学生目标就更明确,为了上名校才选择这个注重教学方法的英语辅导班的。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11篇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之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与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与抒情的范例。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12篇

⑴庐山:又名匡山,*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此指南香炉峰。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歘(xū),迅疾貌。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

⑾“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

⑿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⒀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⒂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

⒃还得:但得。一作“且得”。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尘颜,沾满风尘的脸。

⒄“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谐,谐和。宿所好,素来的爱好。一解为旧友。宿,旧。

⒅“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⒆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⒇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13篇

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房礯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不料**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改**为至德**,尊奉玄宗为***。玄宗得知虽心中不乐,但一来年岁已高,二来考虑到自己在位上引发了**,心中内疚,面对既成的事实也就没有追究。然而永王李縕,正当盛年,身强力壮,雄心勃勃,对**李亨擅自**,心存不满,便没有奉旨入蜀,反而移师江夏,继续扩充**,召募人才,以便与肃宗李亨分庭抗礼。李白也因此不幸受骗,入其幕府,而后被捕下狱,终被流放夜郎。这是后话。且说李白此时因其妻思弟心切,欲上豫章看望弟弟,遂离开宣城,到距豫章很近的庐山隐居。庐山乃天下名山,景色秀丽无双,李白观察日九,爱之深切,写下不少诗篇赞美庐山美景。《望庐山瀑布》便是最有**性的一首。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14篇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第一首五古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第二首七绝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扩展3)

——《望庐山瀑布》诗意赏析

《望庐山瀑布》诗意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望庐山瀑布》诗意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15篇

1.复习学过的古诗、体会赏析古诗。懂得赏析古诗的方法。

2.培养朗读古诗、吟唱古诗、表演古诗、品评古诗、据诗画图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及对大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诵读、赏析学过的古诗。

2.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按序出示:“品、评、诵、演、唱、画、赏诗会”)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多首古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开展一次品古诗、评古诗、演古诗、诵古诗、唱古诗、画古诗的赏诗会。

过渡:古代诗人为后人写出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请看——

(二)品古诗:

1.媒体出示《登雀颧楼》诗图及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体会。

(1)师:谁能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想要领略到更远、更美的景色,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2)师:诗句不仅仅告诉我们登高望远的道理,大家从诗句中还想到些什么或领悟到了什么?

生a:我想到诗人登上鹳雀楼,面对辽阔的景色,觉得自己看得还不够远,还想看千里、万里之外看到视力所能达到的尽头,而达到这目的的唯一办法是站到更高的地方去。

生b:我从“欲穷千里目”想到句中包含着诗人许许多多的希望、许许多多的向往,诗人想要达到最高境界;从诗句“更上一层楼”领略到诗人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

3.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攀登。

4.诵读:(范读——齐读)

(三)评古诗:

1.媒体出示:磅礴的瀑布声,直泻而下的庐山瀑布图

(1)师:还没看见瀑布,就先闻其声,此声此景,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一诗句来形容?

(2)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师:媒体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据图评析: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李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赞美了庐山瀑布从青翠的山壁中间跌落下来。形容水流用“飞”(媒体加点)来表现出庐山的瀑布凌空而出;用“直”(媒体加点)可见山势很陡。“三千尺”(媒体划出)更是体现了庐山瀑布的高而长。可是这样写诗人还是觉得没有把庐山瀑布的雄伟写够。于是又进一步发挥想象,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云里落下来的。这里不用“真”(媒体出示)而是用“疑”(媒体加点),给人以恍恍惚惚的感觉,使人觉得好像是真的,又好像是假的,进一步写出庐山瀑布的雄伟与奇丽。

(5)教师小结:讲得太精彩了,庐山瀑布雄伟、壮丽,大家一起来赞颂一番。

(6)诵读:(范读——齐读)

2.媒体出示:黄鹂鸣叫、白鹭上青天的《绝句》图

(1)师:从这幅生动的画面中,你想到哪位诗人写的哪一首诗?

(2)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绝句》一诗诗句内容。

(3)学生上台操作电脑据图评析:

我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景色非常美。诗中描绘了四个画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山有水色彩丰富、艳丽(媒体出示:b有近有远、视野开阔)画面静中有动、形象活泼(媒体出示:静中有动、形象活泼):黄鹂欢歌、白鹭直上青天,真是一幅风光秀丽的山水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8篇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最新范文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第16篇

2、庐山秀峰

(1)瀑美:向北仰望,双瀑高挂。一称“开光瀑布”,如匹练悬空,倾泻于鹤鸣、行龟峰之间,素有上庐山不游秀峰,登上峰顶也枉然。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的就是此瀑,一称“马尾水”,悬于双剑、文殊二峰之间,瀑水被二崖紧束喷洒,如骥尾摇风,故名。

(2)在古代,庐山最有代表性的地点便是秀峰,这是因为其历代交通不便利,庐山上面到清朝末期才有人到达。庐山最有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李白写的秀峰黄岩瀑布,有匡庐二绝的漱玉亭以及碧波荡漾的龙潭,仪态万芳的双剑、香炉诸峰,有众多历代名人侠客留下的摩岩石刻。秀峰不仅风景优美,气候更加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