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汇总10篇)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第1篇

《后汉书班超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值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虏首而还。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邪?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才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余人悉持兵弩,夹门而伏。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赴任

B.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任命

C. 以超为假司马: 代理

D. 以虏使首示之: 示意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 不如因而厚遇之。

B.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夫夷以近,则游者重。

C.超谓其官属曰。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D.战于蒲类海,多斩虏首而还。 吾尝终日而思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班超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年轻时就有志气,长大后不满足于辛苦而又碌碌无为的生活,决定投笔从戎,建立一番功业。

B.班超的'哥哥曾经担任校书郎的职务,因为家里贫穷,常常靠为官员抄书来养家。

C.班超到西域后,察觉鄯善王广前恭后倨,由此推断必定是匈奴的使者来了,汉朝和匈奴使者的相继到来,让广不知投靠谁而狐疑不决。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第2篇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赍:赠送

B.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      殁:杀死

C.恭乘城搏战                  乘:顺着

D.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      固:坚守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耿恭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

①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②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③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④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

⑤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励士众击走之

⑥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师投降后,设置西域都护,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到任后,传檄乌孙国,宣示大汉威德,乌孙王派遣使者进献名马,并送儿子入侍汉朝。

B.匈奴攻破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耿恭凭借涧水据守疏勒城,用强弩发射毒箭杀死大量敌兵,又招募数千人直冲敌阵,匈奴骑兵被迫撤走。

C.车师背叛汉朝后,与匈奴一起进攻耿恭,耿恭处境艰难,粮食吃完后,就煮铠甲弓弩,吃皮革牛筋,他与吏士们上下齐心,同生共死。

D.耿恭在范羌救援下回归,路上遭到匈奴兵追击,他们且战且走,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人。到达洛阳后,耿恭被授予骑都尉之职。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5分)

(2)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5分)

参考答案:

8.C   乘:登上

9.C   ①非军事方面    ⑥只是一般的军事安排

10.B  用毒箭射杀敌兵是在守卫金蒲城时发生的

11.(10分)

(1)恰逢明帝驾崩,救兵不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耿恭激励将士赶走了敌人。(5分,“会”“崩”“畔”“厉”“走”五个得分点,译对各得1分,“崩”翻译时注意得体,应翻译成“驾崩”,不要译成“死了”。)

(2)衣服鞋子都穿破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中郎将邓众安排耿恭及部下等人洗浴更换衣帽。(5分,“屦”“形”“容”“已”“易”五个得分点,译对各得1分,“已”通“以”,连词,表并列,可译为“以及”)

附参考译文: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耿恭年少时就死了父亲,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有将帅之才。永平十七年(74年)冬,骑都尉刘张率兵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司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堂弟驸马都尉耿秉破降车师。破降车师后,朝廷重新开始设立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就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后王部金蒲城。耿恭到任,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国,宣扬汉室威严和恩德,乌孙国中,从国王大昆弥以下,都非常高兴。派使者向东汉朝廷献名马,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耿恭就派使者携带着金银布帛,迎接其王子入侍汉朝皇帝。

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北匈奴杀死车师国的后王安得,又转兵攻打金蒲城。耿恭亲自登城,与敌作战。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向匈奴兵喊话:“我们汉军的箭是神箭,那些中箭的人创口一定有怪异情况发生。”喊完,就拉开强弩发射毒箭射击敌人。匈奴兵中箭的人,看到自己的伤口都因毒热而迅速溃烂,于是大惊失色。正赶上天降大雨,耿恭乘着风雨大作,率众出击,杀死杀伤大量敌军,其余敌军惊恐万状,纷纷说:“汉兵像神一样,真太可怕了!”于是解除包围,退兵离开。耿恭认为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坚守,五月,于是引兵据守疏勒。七月,匈奴兵又来进攻,耿恭招募先锋数千人直闯敌阵,匈奴骑兵逃散败走。

当时,焉耆、龟兹联合进攻,杀死了汉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也在柳中包围了关宠。恰逢明帝驾崩,救兵不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耿恭激励将士赶走了敌人。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几个月后,汉兵粮食用完,陷入困境,就煮弓弩和铠甲,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耿恭与士兵坦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二心。(但由于缺乏粮草),军士渐渐死亡,只剩了几十人。单于知道耿恭已困顿不堪,一心想招降他,就派人来诱降耿恭说:“你如果投降,就封你为白屋王,并且把美女嫁给你做妻子。”耿恭先假意应允,将单于使者骗上城来,亲手将他杀死,在城上烧烤他的肉吃,匈奴使者的手下人望见了,大声号哭着离开了。单于大怒,进一步增兵包围围城池,但始终未能攻下。

当初,关宠上书请求派兵来救。当时肃宗刚刚继位,于是招来公卿一同商议。就派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征调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共七千人,于建初元年(76年)正月,到柳中进击车师。北匈奴见势遁逃,车师国又归降了汉王朝。

先前耿恭曾派遣所部军吏范羌回敦煌领取军士寒衣,范羌随王蒙的军队出塞。范羌坚决请求返回迎接耿恭,诸将不敢前进,无奈王蒙只得分兵两千给范羌去营救耿恭。范羌从天山北道进军,遇大雪深丈余,军队勉强到达疏勒城下。城中听到兵马声,以为匈奴攻城。非常害怕。范羌在城下大喊:“我是范羌,大汉朝派遣军队来迎接校尉来了。”城中皆呼万岁。开门,与援军相与痛哭。此时,城中仅余二十六人。第二天,耿恭一同东归。敌兵追赶骚扰,汉军且战且行。耿恭的人马将士素来饥饿困顿,从疏勒出发时尚有二十六人,一路上又死去很多,三月到玉门关时,仅剩了十三人。而且衣服鞋子都穿破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中郎将郑众安排耿恭及部下等人洗浴更换衣帽。耿恭回到洛阳。鲍昱也上奏皇帝,说耿恭的节义超过了苏武,耿恭应受到爵赏。于是,朝廷任命耿恭为骑都尉。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第3篇

《后汉书·耿恭列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历士众击走之。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司徒鲍昱议曰:“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诚令权时后无边事可也,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又二部兵人裁各数十,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帝然之。乃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北虏惊走,车师复降。

羌率兵二千人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中郎将郑众为恭已下洗沭易衣冠。上疏曰:“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恭乘城搏战 乘:登上

B.恭历士众击走之 历:同“励”,激励

C.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 效:功效

D.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 卒:通“猝”,仓促

9.下列选项中,能够表明耿恭有气节、有节操的一组是

(1)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

(2)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历士众击走之

(3)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

(4)匈奴围之,历旬不下,是其寡弱尽力之效也

(5)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

A.(1)(3)(5)B.(2)(4)(5)C.(3)(4)(5)D.(1)(2)(3)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恭为人慷慨多有计谋,有将帅的才略。担任戊己校尉一到任,就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国,宣扬汉朝的威严与恩德。乌孙国王很高兴,派使者献上名马,又派儿子到汉朝侍奉皇帝。

B.北匈奴单于派兵攻打车师国,兵临金蒲城下。耿恭临危不乱,从容指挥,用毒药涂抹箭头并喊话震慑敌军,天降大雨,耿恭率军乘势攻击,顺利解围。

C.关宠、耿恭被匈奴军队围困,是否派兵营救,肃宗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司徒鲍昱则慷慨陈词,晓以利害,极力主张派兵救援,肃宗听取了他的意见,派出救兵。

D.中郎将郑众不仅安排耿恭以及部下洗浴更换衣帽,而且上疏皇帝,陈述耿恭的忠义与功绩,称赞耿恭的气节超过苏武,应该授予他显要的爵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2分)

(2)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

(3)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

参考答案

8、D(卒:终于。)

9、C(①②是指军事方面的才能。)

10、D(称赞耿恭气节超过苏武的不是邓众而是鲍昱。)

11、(10分)

①耿恭就派使者携带着金银布帛,迎接乌孙国的王子入侍汉朝皇帝。(赍:携带。大意1分。共2分)

②如今朝廷派人到危险艰难的地方,在他们危急的时候,朝廷却扔掉不管,(这样一来),对外就是纵容蛮夷行凶作恶(或放惮无忌的气焰),对内就是让死难的臣民伤心。(添加省略成分(“朝廷”,在他们)。而:却。则:是,就是。伤:使动。每点1分,共4分)

③耿恭率领寡弱无援的军队坚守孤立无依的城池,处在匈奴的交通要道上,面对几万敌军的进攻,累月连年,心思用尽,力量耗光。(以:率领。固守:坚守。冲:要冲、交通要道。添加省略成分(的进攻)。每点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耿恭年少时就死了父亲,为人慷慨多有远大的谋略,有将帅之才。永平十七年(74年)冬,骑都尉刘张率兵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司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耿秉破降车师。破降车师后,朝廷重新设立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就任命耿恭为戊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后王部金蒲城。耿恭到任,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国,宣扬汉室威威严和恩德,乌孙国中,从国王大昆弥以下,都非常高兴。派使者向东汉朝廷献名马,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耿恭就派使者携带着金银布帛,迎接其王子入侍汉朝皇帝。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北匈奴杀死车师国的后王安得,又转兵攻打金蒲城。当时城中兵少,形势危急。耿恭亲自登城,指挥作战。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向匈奴兵喊话:“我们汉军的箭是神箭,那些中箭的人创口一定有怪异情况发生。”喊完,就拉开强弩发射毒箭射击敌人。匈奴兵中箭的人,看到自己的伤口都因毒热而迅速溃烂,于是大惊失色。正赶上天降大雨,耿恭乘着风雨大作,率众出击,猛攻敌军,杀死杀伤大量敌军,其余敌军惊恐万状,纷纷说:“汉兵像神一样,真太可怕了!”于是解除包围,退兵离开。当时,焉耆、龟兹联合进攻,杀死了汉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也在柳中包围了关宠。恰逢明帝驾崩,救兵不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耿恭激励将士赶走了敌人。几个月后,汉兵粮食用完,陷入困境,就煮弓弩和铠甲,吃上面的皮革和弦筋。耿恭与士兵坦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无二心。(但由于缺乏粮草),军士渐渐死亡,只剩了几十人。单于知道耿恭已困顿不堪,一心想招降他,就派人来诱降耿恭说:“你如果投降,就封你为白屋王,并且把美女嫁给你做妻子。”耿恭先假意应允,将单于使者骗上城来,亲手将他杀死,在城上烧烤他的肉吃,匈奴使者的手下人望见了,大声号哭着离开了。单于大怒,进一步增兵包围围城池,但始终未能攻下。当初,关宠刚被围时,上书朝廷,请求派兵来救。当时章帝刚刚即位,就下诏命令公卿商议此事。司空第五伦认为不应该出兵救援。司徒鲍昱说:“如今朝廷派人到危难艰难的地方,在他们危急的时候,朝廷却扔掉不管,(这样一来),对外是纵容蛮夷行凶作恶(放惮无忌的气焰),对内就是让死难的臣民伤心。假令估计一下时局,以后边疆无事则已,倘若匈奴再兴兵犯境,陛下你还怎么激励人带兵为将呢?况且耿恭、关宠每人只剩军吏数十人,匈奴包围攻击好多天,尚未攻下。这是他们虽人少势弱却尽力报国的.功效。”章帝认为司徒鲍昱的话正确,就派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征调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共七千人,于建初元年(76年)正月,到柳中进击车师。

北匈奴见势遁逃,车师国又归降了汉王朝。范羌率领两千士兵从天山北道进军营救耿恭。遇大雪一丈多深。历尽艰辛才到达疏勒城下。城中听到兵马声,以为匈奴攻城。非常害怕。范羌在城下大喊:“我是范羌,大汉朝派军队来迎接耿校尉来了!”城中皆呼万岁。第二天,耿恭等人跟随范羌一同东归。沿途,敌兵追赶骚扰,汉军且战且行。耿恭的士兵,一直以来饥饿困乏,从疏勒出发时还有二十六人,路上不断有人死去,到玉门关时,仅剩了十三人。中郎将郑众安排耿恭等人洗浴更换衣帽。并上奏章给皇帝:“耿恭率领寡弱无援的军队坚守孤立无依的城池,处在匈奴的交通要道上,面对几万敌军的进攻,累月连年,心思用尽,力量耗光。从山上打井取水,煮弓弩当粮,抱着万死而无一生的决心,前后杀伤敌军数以千百计,终于忠勇双全,没有给国家丢丑。耿恭的节义,真是古今不曾有过的,应当授给他显要的爵位,用来勉励将帅。”耿恭回到洛阳。鲍昱也上奏皇帝,说耿恭的节义超过了苏武,应该赐予爵赏。于是,朝廷任命耿恭为骑都尉。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第4篇

注:①赙赠: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②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③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

3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尉赵憙慕其志                 慕:仰慕

B.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           谢:推辞

C.雉方将雏                       雏:幼鸟

D.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         望:责备

3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    )

①闭户讲诵,绝人闲事

②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③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

④不以刚直为称

⑤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

⑥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

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

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东州一带盗贼横行,鲁恭选拔任用几十位官员,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太尉,其余盗贼就进行捕杀,最终平定了盗贼。

4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译文:

②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

译文:

③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

译文:

【参考答案】

3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C解析 “雏”在这里用作动词,应解释为“孵雏”

3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鲁恭“以德化为理”的一组是( )

答案 C解析 ①是说鲁恭兄弟俩读书专心。②是说鲁恭体谅弟弟。④是说鲁恭性谦退

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D解析 “选拔任用官员”是在公爵位之时。

4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 ①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慰问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

②小孩子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特异之处。我再长时间逗留,只会是干扰贤能之人了。

③学问不勤于研习,这是我所忧虑的啊。诸生(如能勤于研习)不是还有乡里可以推举吗?

【文言文翻译】

鲁恭字仲康,挟风平陵人。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姓鲁。祖父叫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有机智善变的能力,被称为“智囊”。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啧喷称奇。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太尉赵亳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慰问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鲁恭同情鲁丕年龄小,想先成就他的名声,推托生病不做官。州郡多次以礼相邀.他都谢绝不肯答应,母亲再三强求,鲁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到新丰做了教授的学官。建初初年,鲁丕被举荐了秀才,鲁恭才做了郡县的官吏。

赵嘉又向“直言”举荐鲁恭,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职。鲁恭一直把道德教化作为政理,不施用刑罚。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亭长放纵他人借牛却不肯归还,牛主人告到鲁恭那里。鲁恭召来亭长,再三责令他归还他人之牛,还是不肯听从。鲁恭叹息说:“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要解开印绶辞官离古。掾史们

哭着挽留他,亭长于是感到惭愧后悔,归还了人家的牛,到刑狱接受处罚,鲁恭宽恕了他不再追究。于是官吏们很是信服他。建初七年,郡县蝗虫危害庄稼,犬牙相错环绕县界。就是不进入中牟县。河南尹袁安听说后,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派仁恕掾肥亲前去察看。鲁恭随行田问,一起坐在桑树下休息,有一只雉乌飞过,停留在他们身边。旁边有个小孩,肥亲问他:“你为什么不捕捉雉乌?”小孩说:“它将要生小鸟(不能害它)。”肥亲惊讶地站起身,和鲁恭诀剐说:“我之所以要来,是要看看你为政的情形。现在虫害不侵犯边境,这是第一个特异之处;德化能及于禽兽,这是第二个特异之处;小孩子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特异之处。我再长时间逗留,只会是干扰贤能之人了。”回到府衙,把情况详细禀报袁安。鲁恭在位三年,适逢母亲去世,辞官,官吏-ff./~都很想念他。

后来被授予《鲁诗》博士,从此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恩遇礼节宠爱非同一般。升任乐安相。当时,东州一带有许多盗贼,他们一同劫略百姓,各郡县都深感忧虑。鲁恭到任后,加重悬赏,广施恩信,盗贼的统帅张汉等人带着党羽前来归降,鲁恭上书朝廷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的县尉,其余的盗贼就进行捕杀,全部击破平定了盗贼,州郡于是得以安宁。

鲁恭在公爵之位,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大到各级卿相小到郡守多达几十人。那些年高而久负声望的大族,有的没能得到举荐,因而心有怨愤责备。鲁恭听说后,说:“学问不勤于研习。这是我所忧虑的啊。诸生(如能勤于研习)不是还有乡里可以推举吗?(哪里还要待三公征辟呢?)”最终没有人再说三道四。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三年,因年老多病上书请求辞官。六年,八十一岁,在家中去世。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第5篇

《后汉书鲁恭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①,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①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②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B.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C.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D.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有名又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曾在太学学习过。

C.《鲁诗》:是西汉初年鲁地人申公为《诗》所作的传文,后自成一家。它与《齐诗》《韩诗》并立,被统称为“三家诗”。现三家诗均已亡逸。我们现在所学的《诗经》,是由《毛诗》流传下来的。

D.举:往往与“察”并称,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博士、文学、秀才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恭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

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

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广收后学,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员多达几十位。后来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他,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礼遇非同一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5分)

(2)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5分)

参考答案

4、C

5、D

6.D(“选拔任用官员”是在公爵位之时。)

7、①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累”“平理”“让”各1分,句意2分)

②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谦退”“潜有”“以…为”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翻译: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姓鲁。祖父叫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有机智善变的能力,被称为“智囊”。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啧啧称奇。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

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鲁恭同情鲁丕年龄小,想先成就他的名声,推托生病不做官。州郡多次以礼相邀,他都谢绝不肯答应,母亲再三强求,鲁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到新丰做了教授的学官。建初初年,鲁丕考取了秀才,鲁恭才做了郡县的官吏。

赵憙又向“直言”举荐鲁恭,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职。鲁恭一直把道德教化作为政理,不施用刑罚。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亭长放纵他人借牛却不肯归还,牛主人告到鲁恭那里。鲁恭召来亭长,再三责令他归还他人之牛,还是不肯听从。鲁恭叹息说:“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要解开印绶辞官离去。掾吏们哭着挽留他,亭长于是感到惭愧后悔,归还了人家的牛,到刑狱接受处罚,鲁恭宽恕了他不再追究。于是官吏们很是信服他。建初七年,郡县蝗虫危害庄稼,犬牙相错环绕县界,就是不进入中牟县。河南尹袁安听说后,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派仁恕掾肥亲前去察看。鲁恭随行田间,一起坐在桑树下休息,有一只雉鸟飞过,停留在他们身边。旁边有个小孩,肥亲问他:“你为什么不捕捉雉鸟?”小孩说:“它将要生小鸟(不能害它)。”肥亲惊讶地站起身,和鲁恭诀别说:“我之所以要来,是要看看你为政的情形。现在虫害不侵犯边境,这是第一个特异之处;德化能及于禽兽,这是第二个特异之处;小孩子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特异之处。我再长时间逗留,只会是干扰贤能之人了。”回到府衙,把情况详细禀报袁安。鲁恭在位三年,适逢母亲去世,辞官,官吏百姓都很想念他。

后来被授予《鲁诗》博士,从此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恩遇礼节宠爱非同一般。升任乐安相。当时,东州一带有许多盗贼,他们一同劫略百姓,各郡县都深感忧虑。鲁恭到任后,加重悬赏,广施恩信,盗贼的统帅张汉等人带着党羽前来归降,鲁恭上书朝廷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的县太尉,其余的盗贼就进行捕杀,全部击破平定了盗贼,州郡于是得以安宁。

鲁恭在公爵之位,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大到各级卿相小到郡守多达几十人。那些年高而久负声望的大族,有的没能得到举荐,因而心有怨愤责备。鲁恭听说后,说:“学问不勤于研习,这是我所忧虑的啊。诸生(如能勤于研习)不是还有乡里可以推举吗?(哪里还要待三公征辟呢?)”最终没有人再说三道四。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三年,因年老多病上书请求辞官。六年,八十一岁,在家中去世。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第6篇

【注】①省闼:宫中。②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10.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B. 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C. 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D. 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于汉,北匈奴从漠北西迁。

B. 食邑,指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卿大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

C. 帝王纪年是一种重要的古代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种,文中“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

D. 征辟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名流,辟是中央和地方长官自用僚属。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沼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将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

B. 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

C. 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

D. 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2)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之,稍迁少府。

【参考答案】

10. D

11. C

12. B

13. (1)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

(2)耿秉的.曾孙耿纪,年轻时有美名,被公府征召,曹操很敬重他,认为他与众不同,逐渐升迁为少府。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这句话的含义是“耿秉在边疆任职七年,匈奴人感激他的恩德信义。后耿秉受召任执金吾,很受皇帝亲近器重。皇帝每次巡视郡国及幸临宫殿台观,耿秉常常率领禁军在左右护卫。皇帝任命耿秉的三个儿子做郎官”。根据理解原句“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台观”“宫殿台观”,所以可以排除AB。根据理解“除三子为郎”,“除”封授,要单独成句,可以排除C。故答案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C,“永元二年”属于年号纪年。故答案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B,“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理解有误,应该是“显宗……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故答案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关键词“诣”到、“便宜”有利的、有好处的、“见”被。(2)关键词“辟”征召、“异”认为……与众不同、“稍”渐渐地。

参考译文:

耿秉字伯初,有魁伟的体魄,腰带八围。博通书籍,能够解说《司马兵法》,尤其喜好将帅用兵谋略。因为父亲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屡次上书谈论军事。他总认为中原空虚消耗,边疆不安定,问题就出在匈奴。用战争消灭战争,是有盛德的君王的做法。当时显宗已经有心北伐,暗中很赞同他的意见。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每次公卿集会议事,皇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上心意。永平十五年,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永平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耿秉的副将,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一起讨伐北匈奴。匈奴都已逃走,于是不战而还。永平十七年夏,显宗派耿秉和窦固集合部队共一万四千骑兵,再次出白山攻打车师国,最终平定车师国而返还。肃宗即位,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派他巡视凉州边境,慰劳赏赐居边守塞的羌人、胡人,进军屯驻酒泉郡。建初元年,任命耿秉为度辽将军。耿秉在边疆任职七年,匈奴人感激他的恩德信义。后耿秉受召任执金吾,很受皇帝亲近器重。皇帝每次巡视郡国及幸临宫殿台观,耿秉常常率领禁军在左右护卫。皇帝任命耿秉的三个儿子做郎官。章和二年,又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将征讨北匈奴,大败敌军。皇帝封耿秉为美阳侯,食邑三千户。耿秉生性勇敢,而且处事简练,行军时常常自己披着铠甲走在前面,停下来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也把哨兵放得远远的,明确约法律令,有紧急情况,军阵马上列成,士兵都乐意为之效死。永元二年,耿秉代替桓虞担任光禄勋。第二年夏天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皇帝赐给朱棺、玉衣,命将作大匠为其挖墓,给予奏军乐的待遇,五营骑兵三百多人送葬。谥号桓侯。匈奴人听说耿秉去世,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耿冲官做到汉阳太守。耿秉的曾孙耿纪,年轻时有美名,被公府征召,曹操很敬重他,认为他与众不同,逐渐升迁为少府。耿纪认为曹操将要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他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密谋起兵诛杀曹操,没有成功,被灭三族。当时官宦豪门因耿纪遭遇祸事被灭族的很多。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第7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乃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北虏惊走,车师复降。

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第8篇

《后汉书》阅读答案及翻译

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①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祐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②,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祐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祐军败,为奉所获。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帝复祐位而厚加慰赐。遣击新野、随,皆平之。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祐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祐黄金三十斤。

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代征南大将军岑彭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祐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祐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

祐初学长安,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赉。二十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他的大哥刘演字“伯升”。

②日角之相:旧时星相家称额骨中央隆起、形状如日为“日角”,认为这是帝王之相。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

拜:被授予官职

B.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陷:陷入

C.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

屯:屯兵驻守

D.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

劳苦:慰劳,接待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朱祐忠勇的一组是(3分)

①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②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③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

④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

⑤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

⑥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祐小时候成了孤儿后,就回到外祖父刘氏家住,经常到舂陵去 ,刘秀和刘演都很喜欢他,后来他还分别做了刘演和刘秀的护军。

B.有一次在宴会上,朱祐随口说当时还是大司马的刘秀有帝王之相,刘秀说要叫刺奸将军治朱祐的罪,朱祐就不敢再说了。

C.朱祐作战英勇,常打胜仗,深得刘秀的喜爱,即使攻打邓奉失败被俘,刘秀也在朱祐接受邓奉投降后迅速恢复其官职,并厚加赏赐。

D.朱祐为人质朴正直,经常接受敌人的投降,而不以斩杀敌军首级邀功,但对自己手下士兵要求严格苛刻,以至于士兵都痛恨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3分)

(2)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2分)

(3)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4分)

参考答案

9.B(陷:攻陷,攻破)

10.C(①是朱祐拍马屁,而且有冒失嫌疑;⑤是说朱祐不贪恋权势,当然也是自保。)

11.D(“苛刻”、“痛恨”均言过其实。)

12.(1)第二年,邓奉的军队被打得大败,他就以脱去上衣、露出胳臂认罪的形式经由朱祐之手投降。(“明年”、“破”、“因”各1分)

(2)大司马吴汉却_朱祐,说他废弃皇上诏令接受(秦丰)投降,有违将帅职责,但光武帝没有(给朱祐)加罪。(“废昭”“任”各1分)

(3)后来光武帝驾临朱祐府第,就笑着(对朱祐)说:“主人该不会又丢下我不管,而去讲堂吧?”(“幸”、“第”、“得无……乎”、“舍”各1分)

参考译文

朱祐字仲先,是南阳郡宛县人。幼年丧父,(就随母亲)回到复阳县外祖父刘氏家中,(经常)到舂陵去,世祖刘秀与刘伯升(光武帝刘秀大哥齐武王刘演)都很喜欢他。刘伯升官拜大司徒后,就让朱祐担任自己的护军。后来世祖担任大司马,讨伐河北时,也让朱祐担任自己的护军。世祖时常亲自到朱祐那里去和他见面,并住宿在朱祐的房中。(有一次)朱祐陪世祖吃饭,随口(对世祖)说:“(现在)长安政治混乱,您有帝王之相,这是上天的旨意啊。”世祖说:“叫刺奸将军来收捕你这个护军!”朱祐于是不敢再说了。(后来朱祐)跟随(刘秀)征讨黄河以北地区,时常奋力作战,攻陷敌军阵地。(刘秀就)让朱祐做偏将军,并(上奏朝廷)封他为安阳侯。世祖即位后,就授予朱祐建义大将军一职。

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改封(朱祐)为堵阳侯。这年冬天,(朱祐)与各位将领在淯阳攻打邓奉的.军队,(结果)朱祐兵败,被邓奉所俘获。第二年,邓奉的军队被打得大败,他就以脱去上衣、露出胳臂认罪的形式经由朱祐之手投降。于是光武帝恢复了朱祐的职位并且厚加慰劳赏赐,又派遣他(率军)攻打新野、随县,(最后这些地方)都被平定了。延岑自从在穰(今河南邓县)兵败后,就与秦丰部将张成会合在一起,朱祐率领征虏将军祭遵与延岑在东阳打仗,把延岑打得大败,并临阵斩了张成,延岑兵败逃跑,归附秦丰。朱祐缴获敌军印章绶带九十七件。又进军攻击黄邮,迫使黄邮投降,(光武帝于是)赏赐朱祐三十斤黄金。

建武四年,朱祐率领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取代征南大将军岑彭到黎丘围攻秦丰,在蔡阳把秦丰的部将张康打得大败,最后斩了张康。光武帝亲自到黎丘(督战),派御史中丞李由持盖有皇帝印章的书信招降秦丰,秦丰却口出恶言,不肯投降。光武帝就掉车回去,口授朱祐(攻打秦丰的)方法策略,朱祐就全力围攻秦丰。到第二年夏天, 黎丘城中(缺少粮草)困苦不堪,秦丰就带着他的母亲和妻儿共九人以肉袒的形式(向朱祐)投降。朱祐用囚车把秦丰押送到洛阳,(皇帝就)把秦丰斩了。大司马吴汉却_朱祐,说他废弃皇上诏令接受(秦丰)投降,有违将帅职责,但光武帝没有(给朱祐)加罪。朱祐返回军中后,与骑都尉臧宫会合,攻打延岑余党在阴县、酂县及筑阳县三地的贼众,最后全都平定了。

朱祐为人质朴正直,崇尚儒学。率军打仗,经常接受敌人投降,把能攻克安定城邑作为根本,并不追求滥斩敌人首级的功劳。又对手下士卒发布禁令,不准他们虏掠百姓,军人们乐于放纵,很多人因此埋怨朱祐。建武九年,朱祐屯兵南行唐,抵御匈奴。建武十三年,朝廷增加(朱祐的)封邑,确定封号为鬲侯,享有七千三百户的封地。

建武十五年,进京朝见皇帝,上缴大将军印绶,就以奉朝请的身份留在京城。朱祐上奏章说古代大臣受封赏,不加王爵,建议朝廷改诸王封号为公。 光武帝立即采纳并施行。(朱祐)又上奏章说,应该下命令把三公官职前的“大”字都去掉,以符合经典规范。后来光武帝就接受了他的建议。

朱祐当初在长安求学,光武帝前去看望他,朱祐没有及时接待他,而是先到讲堂去了。后来光武帝驾临朱祐府第,就笑着(对朱祐)说:“主人该不会又丢下我不管,而去讲堂吧?”因为(和皇帝)有旧日恩情,所以(朱祐)多次承蒙皇帝赏赐。建武二十四年,(朱祐)去世。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第9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40题。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闲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

憙复举恭直言②,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纵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③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

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

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后汉书·耿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第10篇

《后汉书·桓谭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有删改)

注: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②悫:诚实、谨慎。③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竟:最终。

B.夫士以才智要君 要:要挟。

C.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善:交好。

D.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 谢:谢绝。

答案:B

解析:B项,要:求取重用或信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女以媚道求主乡里以为荣

B.诏狱无所得,乃解 良久乃得解

C.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说以辅国保身之术

D.闻谭名,欲与之交 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答案:A

解析:A项,介词,凭借/介词,把。B项,副词,才。C项,助词,的。D项,介词,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谭博学多才,著有《新论》《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重仪表,好发表意见指责他人,所以常受排挤。

B.桓谭为人正直,劝诫傅皇后的父亲傅晏,遣散门客,廉洁谨慎,多加提防董贤。傅氏一家在哀帝时期终于能保全性命。

C.桓谭不善谄媚,在董贤结交他之前,他写信给董贤,陈述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但董贤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D.桓谭敢于批评时政得失,因极力反对皇帝迷信谶语,险遭杀身之祸,经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难,最后被贬出京城。

答案:A

解析:A项,桓谭被排挤的原因错,由第一段可知桓潭受排挤的主要原因是“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答案: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解析:利用对偶的句式,抓住发语词、关联词等帮助断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2)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参考答案:(1)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的人不能战胜正直之士。

(2)君侯您凭借身为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非议。

参考译文: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县人。桓谭凭借父亲的关系担任郞官,喜好音律,善于弹琴。他不拘小节,不注重仪表,博学多才,擅长写文章,有独到见解,不讨好逢迎,而且喜欢批评那些庸俗的读书人,因此很受排挤。

哀帝、平帝时,他的职位没有超出郎官。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傅晏对桓谭很信任。这时候,高安侯董贤受到宠幸,他的妹妹是昭仪,皇后一天天被疏远,傅晏默默无语,很不得志。桓谭劝说道:“先前武帝要册立卫子夫做皇后,暗中寻求陈皇后的过错,而陈皇后最终被废黜,子夫最终被册立。现在董贤最受宠爱,而他的妹妹又特别受到宠幸,恐怕要有卫子夫替代皇后那样的变故,能不担忧嘛!”傅晏很受触动,说:“是这样的,对此怎么办呢?”桓谭说:“刑罚不能施于无罪之人,邪恶不正直的人不能战胜正直之士。读书人凭借才智求取君恩,女子凭借谄媚讨好的办法求取皇上恩宠。皇后年轻,求取恩宠更加艰难,有人驱使医巫,在外寻求占卜星象的方士,这不可不防备。另外,君侯您凭借身为皇后父亲的尊贵而广泛结交宾客,一定会招致非议。不如遣散门客,务必坚持廉洁谨慎,这是修身齐家躲避灾祸的办法。”傅晏说:“好。”于是遣散门客,入朝告诉皇后,如同桓谭所告诫的那样。后来董贤果然唆使太医令真钦,让他罗织傅氏的罪状。于是朝廷逮捕了皇后的弟弟侍中傅喜,奉诏立案,一无所获,才解除关押,所以傅氏在哀帝时期最终保全了性命。等到董贤做大司马,听到桓谭的名字,想和他结交。桓谭先呈递书信给董贤,用辅佐国家保全自身的办法来劝说他,董贤不能采纳,桓谭于是不与他往来。

世祖即皇位,征召桓谭为待诏。后来大司空宋弘推荐桓谭,拜议郎给事中,因而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应注意事宜,说:“我听说国家的废兴,在于政事;而政事的得失,决定于辅佐是否得人。辅佐贤明,贤俊之士充满朝廷,而治理能与世务相吻合;辅佐不明,议论的事不合时宜,举措就多失误。作为国家的君主,都想兴教化建善政,然而政事不能治理好,是由于贤者意见不一。”奏章呈上后,皇上不看。

这时皇上正迷信图谶,常用来决定疑惑难明之事。皇上下诏令聚会商议,确定灵台的位置,皇上对桓谭说:“我想用图谶来决定此事,怎么样?”桓谭沉默好久,说:“我不读图谶。”皇上问他原因,桓谭又极力辩说图谶不合乎义理。皇上大怒道:“桓谭批评我无治国之正法,拉出去斩了他!”桓谭磕头磕得额头流血,哀求很久才得以赦免。后来被调出京城做六安郡郡丞,内心常感到闷闷不乐,在上任途中病死,死时七十多岁。

起初,桓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取名为“新论”,上书献之朝廷,世祖称好。《琴道》一篇没有完成,肃宗令班固继续完成。元和中,肃宗到东边巡狩,至沛,派使者祭祀桓谭墓冢,乡里引以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