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爱国诗有哪些 第1篇
最经典,大家都是知道的就是《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再就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爱国诗有哪些 第2篇
1、《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沈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注释: 辛弃疾一首祝寿词。虽是为祝寿而作,但因寿翁韩元吉也志在恢复,所以辛弃疾与之英雄相惜,痛感虽为“经纶手”却均遭闲置;同时把韩元吉比作历代名相,期望与之重整乾坤,再度建功立业。
在这首词中,有急切报国的热情,也有报国无门的悲愤,构成了悲壮苍凉的风格。 2、《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一个爱国志士,雄心勃勃要报效国家,却不为世所用,内心实在是痛苦的。在寿筵席上,词人对赵介庵寄托了极大的希望,赞扬漕介庵才华出众,期望他把无边的春色带给人民。
3、《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还又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
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
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辛弃疾的爱国诗有哪些 第3篇
辛弃疾爱国诗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白话译文: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的美名。可惜已成了白发人!辛弃疾《送剑与傅岩叟》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白话译文:铸造成寒光照人的三尺莫邪长剑,夜里拿出宝剑挑亮油灯细细品赏。
(这么好的宝剑)如今只能权且空挂书斋与琴为伴,(边敌猖獗)我却无法带着它前往边关赴边杀敌。扩展资料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辛弃疾的政论文与词一样,笔势磅礴,充满豪情。
他能用形象的比喻,有力的证据,严密的论证,和鞭辟入理的分析,使他的文章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因此,后人视他为南宋时期政论文的大手笔,只是为词名所掩,不为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