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弓矢原文翻译(5篇)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翻译 第1篇

**对教**读书的**萧璃说:“我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我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坏.我靠着弓骑*定四方**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况且天下事物,岂能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邀请(这些**)觐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上的得与失。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翻译 第2篇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

(2)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翻译 第3篇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庙号太宗。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早年随父李渊征战天下,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杰出的***与一代明君。唐太宗开创了*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虚心纳谏,经过主动消灭割据**,在**厉行俭约,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终于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将*传统农业社会推向兴盛,为后来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唐太宗论弓矢文言文翻译(扩展3)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翻译 第4篇

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少师:指教皇**读书的**。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朕少好弓矢 _________________(2)皆非良材_________________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_________________ (4)数延见_________________

2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2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3分)

21.(1)喜爱、爱好 (2)全、都 (3)从前 (4)屡次、多次

22.D

23.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评分标准:第15题、16题、18题各2分;第17题、2l题各4分;第19题、20题、22题、23题各3分;共26分。第15题、17题、18题、2l题每空1分;第16题意思对即可得分;第17题第(2)题答“击鼓”即可得1分;第23题答对两个方面得3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唐太宗论弓矢原文翻译 第5篇

1、上:**,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

2、谓:对...说,告诉。

3、**少师:指教皇**读书的老师。

4、朕:**的自称,我。

5、好:爱好。

6、矢:箭。

7、近以示弓工: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弓工:造弓的工匠。

8、皆:全、都。

9、直:笔直

10、脉理皆邪:木头的纹理都不正。脉理,指木纹。邪:不正。

11、向:从前的.。

12、务:事务。

13、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4、数延见:多次邀请(这些**)觐见。数(shuò),屡次。延,邀请。

15.始:才。

16、直: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