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 第1篇
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①杀财主②者,捕之。未至发所③,道闻民有在草④不起子⑤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⑥。”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注释】
①劫贼:强盗。
②财主:财货的主人,不是现代所说的'有钱人家。
③发所:出事地点。
④在草:产妇分娩,也就是生孩子。草,产蓐。晋时分娩多用草垫着。
⑤不起子:生了孩子不养育,指溺杀婴儿。
⑥按讨:审察办理。
⑦“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句:属于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在草不起子者民”;另外,“到”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译为“在半道上”。
⑧骨肉相残:此处指父母溺杀婴儿事。
⑨“盗杀”句:意指母子相残,违逆天理人伦,要先处理,而杀人只是违反常理。
【译文】
陈仲弓任太丘县县长时,有强盗劫财害命,主管官吏捕获了强盗。陈仲弓前去处理,还没到出事地点,在半道上听说有家生下孩子不肯养育的老百姓,就掉转车头前去处理这件事。主簿说:“强盗杀人的事大,应该先查办。”陈寔说:“强盗杀物主,怎么比得上骨肉相残这件事重大呢?”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 第2篇
世说新语两则一:《咏雪》原文
谢太傅(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4),公欣然(5)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6)曰:“撒盐空中差可拟(7)。”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8)”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9),左将军王凝之(10)妻也。
注释: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当“子侄辈”讲,即年轻一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 论:讨论。
(4)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迅速。
(5)欣然:高兴的样子。
(6)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7)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8)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儿漫天飘起。未若:不如比作。因:凭借 (“因”在这里有特殊含义)
(9)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的妻子。
(10)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两则二:《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 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儿女 古意:子侄辈 今意:儿子女儿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刚刚到。儿子元方当时才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更没有礼貌的事。”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就径直走入家门。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 第3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 不久,雪下得紧了
公欣然曰 太傅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撒盐空中差可拟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 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 (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中不至 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
太丘舍去 陈太丘不再等候友人离开了
去后乃至 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元方时年七岁 陈元方那年七岁
门外戏 在家门外嬉戏
客问元方 客人问他
尊君在不 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 陈元方回答说
待君久不至 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
已去 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曰 客人便发怒说道
非人哉 不是人啊!
与人期行 和人家相约同行
相委而去 丢下我走了
元方曰 陈元方说
君与家君期日中 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日中不至 中午了您却没有到
则是无信 就是没有信用
对子骂父 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
则是无礼 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 客人很惭愧
下车引之 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解释】
相委:丢下别人。委:丢下,舍弃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乃至:(友人)才到
元方:陈纪,字元方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表示友好 )
顾:回头看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 第4篇
嵇康①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②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③,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④,而况人乎?”
【注释】
①嵇康:字叔夜,三国时魏人,竹林七贤之一。公元263年遭钟会诬陷,被司马昭杀害。
②康子绍:嵇康的儿子,字延祖。历任秘书丞、侍中等职,在晋朝宫室内乱中维护为晋惠帝(司马衷),被乱兵杀害。
④消息:一消一长,互相更替。
【译文】
嵇康被杀之后,山涛举荐嵇康的儿子嵇绍任秘书丞。嵇绍向山涛询问出世与隐退的事情,山涛说:“我替你想了很久了。天地四时,尚且有一消一长的'变化,更何况人呢?”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 第5篇
王安期①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②推③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注释】
①王安期:《名士传》中曰:“王承字安期,太原晋阳人。父湛,汝南太守。承冲淡寡欲,无所寻尚。累迁东海内史,为政清静,吏民怀之。”
②纲纪:这里指的是州郡主簿一类的官。
③推:推问查究。
【译文】
王承任东海郡的内史。有个小吏偷了池塘里的鱼,纲纪推问要查办他。王承说:“周文王的.苑囿,跟百姓共同享用。池塘里的鱼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 第6篇
晋明帝司马绍在西堂召集众大臣举行宴会,还没有喝得大醉的时候,明帝问道:“今天名臣共聚,你们说此情此景和尧、舜之时相比,如何呀?”当时周担任尚书仆射,抬高了嗓门大声说:“虽然都是做君主的,哪里能有资格跟那种圣贤的统治相比?”明帝勃然大怒,回宫之后,还亲手写了满满一张黄纸诏书,交给廷尉收好,让他们去逮捕周,心想着干脆杀了他得了。没过几天,晋明帝却又下诏释放了周。群臣去看望周,周却说:“一开始我就知道我不会死,罪不至此嘛。”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 第7篇
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_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_ 陈曰:_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_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式,同_ 轼_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_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_ 陈仲举说:_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_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 第8篇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②,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以孝著称。因侍奉母亲,很晚才出来做官。谨:谨慎,小心。
②私起:起来小便。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王祥回来后,得知后母为此事遗憾,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后母于是感动醒悟了,从此像关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关爱王祥。
世说新语方正原文翻译 第9篇
贺太傅①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②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③之曰:“不可啼,杀吴儿。”于是至诸屯邸,检校④诸顾、陆⑥役使官兵及藏逋亡⑦,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陆抗⑧时为江陵都督,故下⑨请孙皓⑩,然后得释。
【注释】
①贺太傅: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吴国人,任吴郡大守,后升任太子太傅。
②吴中:吴郡的政府机关在吴,即今江苏省吴县,也称吴中。强族:豪门大族。
③屯邸:庄园。
④检校:查核。
⑤足:使动用法,使……充足,意译为“补充”。
⑥顾、陆:吴中的豪族大姓。
⑦逋(bū)亡:逃亡。战乱之时,赋役繁重,贫民多逃亡到士族大家中藏匿,给他们做苦工,官府也不敢查处。
⑧陆抗:吴郡人,丞相陆逊之子,孙策的外孙。
⑨下:当时陆抗所在的江陵居上游,孙皓所在的建业居下游,故说“下”。
⑩孙皓:孙权的`孙子,三国时吴国的亡国君主,公元280 年晋兵攻陷建业,孙皓投降,吴亡。孙皓和陆抗有亲戚关系。
【译文】
太子太傅贺邵任吴郡太守,到任之初,足不出府门。吴中所有豪门士族都轻视他,竟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的字样。贺邵听说后,故意外出,走出门口,回过头来看,并且要来笔在句下补上一句:“不可啼,杀吴儿。”于是到各大族的庄园,查核顾姓、陆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窝藏逃亡户口的情况,然后把事情本末全部报告给了朝廷,获罪的人非常多。当时陆抗正任江陵都督,也受牵连,便特意从江陵顺流而下前往建业请求孙皓帮助,这才得以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