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热门12篇)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1篇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擿伏之名。

至德初,从至灵武。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晬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晬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三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资:资助

B、俾摄南郑令摄:**

C、乃除太常少卿除:**

D、时人多其正直多:称赞

12、下列各组句加点的字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升*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勉乃哀之,上言曰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常以身翼蔽沛公

D、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所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A、(勉)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

B、(勉)政事条举,尽力吏也

C、终有能名,时称(勉)知人

D、遂授(杞)澧州别驾

14、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李勉言行正直的一组是

①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②而勉竟为**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

③谒见,面陈王晬无罪

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

⑤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⑥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勉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在开封任职时,和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李勉认为把叛军俘虏一概处死,不利于国家剿除元凶,劝肃宗****,给那些洗心革面、愿意归顺的人一条生路。

李勉为受诬陷的王晬辩诬,使他**了死罪,后来王晬还凭着自己的才能一再迁升,有很好的官声。

李勉不愿曲意迎合权臣李辅国,受到他的.**;又因为他坚持正义,贬了卢杞的官,被**疏远,于是多次上表辞职。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②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2篇

4、D(像:立……的塑像,)

5、C(转运使持有十万斤盐,叫百姓用白银来交换,约定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尚宽先拿出储备的官币帮助交付了所需要的费用,再慢慢地卖给百姓,这样就没有扰乱百姓的生活,一切都很安定。)

6、A(原文是“蹑其后,悉获之。”不是杀死)

7、(1)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

(2)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3篇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节选自《|日庸书李勉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2)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3)乃除太常少卿()

(4)会李辅国宠任()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5分)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为权幸所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勉不为之屈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D、投之江中今日之事何如

20、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21、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3分)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4篇

1.杂家

2.(1)抛弃 (2)照 (3)经过 (4)大概

(公:大公无私。A:顺利地成长/于是;B:可以任用/可以任用的人;C:好的/好)

4. 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

5.排比 强调了天地万物去私的表现,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6.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大公无私、不顾一己恩怨。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扩展2)

——《疑人窃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疑人窃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5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诩假以惧氐 假:借助

B.与诩同郡,遂托之 托:投奔

C.久将为所图 图:**

D.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归:归附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煨内恐其见夺 路漫漫其修远兮

B.文帝为五官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与卿言而不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诩因疾病辞官而回乡的路途中,被叛变的氐人抓获,同行的其他人死了,丽贾诩却因是太尉段额的外孙而活了下来。

B.贾诩考虑到段煨将军需要外援,于是就联系南阳的张绣。张绣非常高兴,因而善待贾的家人。

C.当太祖和韩遂、马超交战时,马超等人请求割地将和,并且请求送子弟去做**。太祖根据贾诩的建议,答应了马超的请求,并最终打败了韩遂、马超。

D.曹植和曹丕争夺王位继承权,贾诩借袁、刘二人的悲剧暗示曹操不宜废长立幼,促使太祖立曹丕为帮。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

(2)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6篇

六国的君主**了,全国(为秦所)**;蜀地的山(树木被砍尽,)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六国的**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们抛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来临。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谁能够族灭它呢?(秦****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阿房宫赋》阅读及答案

阿房宫赋(节选)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15、下列句中“之”与“多于南亩之农夫”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3分)

A、齐、楚之精英

B、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杳不知其所之也

1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面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六王毕,四海—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

④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⑥日削月割 ⑦族秦者,秦也

A、①④⑦/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⑥/④⑦/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⑤

D、①③⑥/②④⑦/⑤

17、下列与“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戍卒叫,函谷举

B、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 不患人之不己知

18、对本段文字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整段文字写宫女、珍宝众多,表现了宫中**者生活的奢靡荒*。

B、 段首六句都是对偶的四字句,写众多宫人的来源——从六国掠来。其中“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诸侯的儿子、孙子。

C、“明星荧荧”至“烟斜雾横,焚椒兰也”等句,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方法,从各方面描写宫女生活的奢侈豪华,从而反映秦****者的奢靡荒*。

D、 写宫中珍宝之多,—方面表现出秦****者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他们劫掠抢夺的行径。

19、翻译(6分)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秦 人 不 暇 自 哀 而 后 人 哀 之 后 人 哀 之 而 不 鉴 之 亦 使 后 人 而 复哀 后 人 也

阿房宫赋阅读参***

15、选A。【解析】例句与A句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B、代词,指财宝; C宾语前置的标志;D、动词,到某处。

16、选C。【解析】①为数词作动词;②③⑥为名词作状语;④⑦为名词作动词;⑤为意动用法。

17、选C。【解析】例句与c句都是判断句式。A、被动句; B、状语后置句; D、宾语前置句。

18、选B。【解析】选B。“诸侯的儿子、孙子”一句错,应是“女儿、孙女”。

19、(1)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的宫车驰过;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

(2)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随意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20、 秦 人 不 暇 自 哀 / 而 后 人 哀 之/后 人 哀 之 而 不 鉴 之 / 亦 使 后 人 而 复 哀 后 人也(共2分,每处0、5分)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7篇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新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答案。命题时的具体作法是,先预设要求考生断句的整段文字中的两处断句错误,有两个选项各安排一处错误,一个选项安排两处错误,另一选项无错误。本题在B、C两项各有一处错误,分别为“所”字属上以及“护儿”属上,A项则兼有这两处错误。B项“所”字属上后,后面“住白土村”的主语是谁就不清楚;C项“护儿”属上后,“军旅”和“护儿”并列,做“数见”的宾语,也说不通,同时下面“常慨然”句又缺损主语,所以也不妥。D项没有错误,是正确选项,全句意思是:正好遇到周****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地处边界,屡次见到**,来护儿常常情绪激昂而有建立功名的志向;等到开皇初年,宇文忻等镇守广陵,*定陈国的战役,来护儿有功劳在其中。用客观题的方式考查断句,可以避免主观题断句中的混乱以及阅卷场上评分时的困扰,对考生来说也有降低难度的含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8篇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年轻时没有什么人了解他,唯独汉阳人阎忠认为他不同寻常,说贾诩有张良、陈*那样的奇特才能。

贾诩被推荐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因生病辞去官职,从西边返乡夫到沂这个地方,在路上遇到叛变的氐人,和他同行的数十个人都**了起来。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我,我家一定会出重金来赎我。”当时的太尉段颍,过去长期担任守卫边防的将领,威名震动西部边疆,所以贾诩借助他来恐吓氐人,氐人果然不敢杀害他,和他结盟并送他回去,同行的其他人全都死了。贾诩实际上不是段颖颍的外甥,他通过灵活应变来把事情办成功,都像此类情形。

将军段煨驻守在华阴,段煨和贾诩是同一个郡的人,于是贾诩就投奔了段煨。贾诩向来有知识和名望,被段煨的部属所景仰。段煨内心害怕自己的兵权被贾诩夺走,表面上对他十分周到地以礼桐待,贾诩心里越发不安。张绣在南阳,贾诩暗地里和张绣结交,张绣派人迎接贾诩。贾诩将要动身,有人对贾诩说:“段煨待您很优厚了,您为什么要离开他呢?”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礼遇虽然优厚,但不可依靠,长久留下来将会被他**。我离开,段煨一定感到高兴,又希望我在外面结交强大的力量作为外援,他一定会厚待我的妻子儿女。张绣没有替他出谋划策的人,也愿意得到我,那么我的家室和我本人一定都能保全了。”于是贾诩前往张绣那里,张绣用儿孙对长辈的礼节对待贾诩,段煨果然很好地照顾他的'家室。

建安十三年,太祖曹操攻下荆州,打算顺着长江向东进军。贾诩劝谏说:“明公以前打败了袁氏,现在收取了汉水以南的地方,威名远扬,**的**已经扩大;如果凭借昔日楚国土地的富饶,来供给官兵,安抚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那么不须劳师动众就可以使江东归服了。”太祖不肯听从他的意见,**就没有获得成功。太祖后来在渭南和韩遂、马超交战,马超等人要求割让土地来讲和,并请求送去子弟做**。贾诩认为可以假装答应他们。太祖又问贾诩有什么计策,贾诩说:“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罢了。”太祖说:“明白了。”全都采用了贾诩的计谋,最后打败了韩遂、马超。

这时,文帝担任五官中郎将,而临淄侯曹植也正是才华名气很大的时候,两人各有自己的*羽,当时都有争夺王位继承权的议论。文帝派人向贾诩询问****地位的办法,贾诩说:“希望将军弘扬道德,加强谬养,像寒微的士人那样躬行学业,日夜孜孜不倦,不要违背做儿子的操行。这样做就行了。”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刻苦磨练自己。太祖又曾经斥退身边的人询问贾诩,贾诩默然不答。太祖说:“我和卿说话,却不回答,为什么呢?”贾诩说:“我刚才正思考一个问题,所以没有马上回答。”太祖说:“思考什么问题?”贾诩说:“思考着袁绍、刘表废长立幼而导致**的事。”太祖大笑,于是立**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

贾诩自认为不是太祖的老臣,而谋划深远,害怕受到猜疑,于是闭门自守,退朝回到家后不和别人交往,儿女的嫁娶,不和地位高的人家结亲,天下人议论起有智谋计策的人,都推许他。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扩展5)

——《宋史·赵尚宽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宋史·赵尚宽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9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李勉幼年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虚玄之学。凭借皇亲的身份陪位典礼,历任至开封县尉。当时天下太*已久,况且汴州是水陆交通的汇合处,城里居民多成分杂,被认为难以治理。李勉与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至德初年,随肃宗到灵武。当时关东献上俘虏百余名,**下诏一同斩首。有一个囚犯仰天长叹,李勉过去问他,他回答说:“我是被胁迫在那里作官的,不是反叛者。”李勉于是很同情他,对**说:“**的元凶还没有消灭,天下的**有一半陷入贼手被迫当了伪官,他们都想洗心革面,归顺朝廷。如果将他们杀尽,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恶的叛逆了。”肃宗立刻命人驰马前往宽释,从此每天都有归顺者前来。

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县尉王晬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不久有诏书命将王晬处死。李勉询问原因,才知他是被**们诬陷。李勉对众将吏说:“*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实行诏令,同时拘禁王晬,急速上表给**,王晬于是得到赦免,然而李勉竟然受到**者的非难,被催促入朝担任大理少卿。谒见肃宗时,李勉当面陈述王晬无罪,说他处理政事很有条理,是个能够尽力办事的官吏。肃宗嘉许他的恪守正道,于是任命他为太常少卿。王晬后来凭着推理选择的才能,被任命为大理评事、龙门县令,最终享有能吏的名声。当时人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肃宗要重用李勉。正赶上李辅国受宠信,他想让李勉降低身份对自己行礼。李勉不向他屈服,结果被李辅国**。卢杞从新州员外司马被提升为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扣住表章,停止执行诏书,就给了卢杞一个澧州别驾的官。一日,**对李勉说:“众人都说卢杞是奸邪小人,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状吗?”李勉回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奸邪,唯独陛下您不知道,这正是因为他奸邪啊。”当时人称赞他的正直,然而他从此被**疏远。屡次上表辞去职位,于是(**)免去了他**的实缺,又加封给他**太保的荣誉衔。贞元四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扩展4)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10篇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吕后死后,周勃等*定诸吕,他以代王入为**。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以巩固***。旧史家把他与汉景帝**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后六年,即前158年(后元六年)。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会读书请读者自动省略)。

(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4)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霸陵,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5)祝兹侯:封号。

(6)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7)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8)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9)上:指汉文帝。

(10)被:通“披”。

(11)彀(gòu):张满弓弩。弩(nǚ):用机括发箭的弓。

(12)持满:把弓弦拉足。

(13)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4)节:符节,**给的凭证。

(15)壁门:营门。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16)按:**。辔:马缰绳。

(17)揖:拱手行礼。

(18)介胄之士:穿铁甲、戴头盔的士兵。介,铁甲。胄,头盔。《礼记·曲礼》:“介者不拜。”

(19)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20)中尉:负责京城治安的武官。

(21)罢:结束。这里指撤防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11篇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时,他与丞相陈*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扩展8)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父摛,梁戎昭将军、**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西将军、宁蛮校尉,父摛为王咨议,王又引陵参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王立为皇**,东宫置学士,陵充其选。稍迁尚书度支郎。出为上虞令,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久之,起为南*王府参军,迁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寻迁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

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

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除尚书右仆射。三年,迁尚书左仆射。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陵避席对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至德**卒,时年七十七岁,谥曰章。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节选自《陈书·徐陵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置学士,陵充其选

充:充任

B.共署推之

署:签名

C.臣同徐仆射

同:赞同、同意

D.陵避席对曰

避:躲开

7.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徐陵“忠于职守”和“文才出众”的一组是

A.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光宅惠云法师嗟陵早成就

B.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

C.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

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

D.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

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是东海郡人,父亲徐摛为梁朝将军,**属官。陵从小聪明好学,八岁就能写文章,博览史书,能言善辩。

B.徐陵奉命出使北魏,北魏替他安排馆舍,设宴招待,魏收本想嘲弄徐陵,结果反受徐陵嘲弄。

C.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人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此事,上奏**,终于罢免了鲍僧睿的侍中、中书监职位。

D.朝议北伐,高宗让众臣推举元帅,徐陵力排众议,知人能荐,推举吴明彻主持北伐,终于收复淮南大片土地。

9.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

(2)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

黄履庄传翻译原文及阅读答案 第12篇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2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6.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诎右臂支船()②尝贻余核舟一()

③凿木人长寸许()④予不能悉记()

1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_____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