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热门9篇)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篇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好 (2)主 (3)之 (4)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B.于是召而数之公前(上前)

C.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为了) D.使吾君以鸟之故**(因为)

3.翻译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是罪三也。

4.简述这篇文章的主旨。

【参***】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3.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

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4.揭露了**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2篇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县人。父徐摛在梁做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常感叹说徐陵将来要早有成就,称赞他像颜回。他八岁就能写文章,十二岁已能读懂《庄子》《老子》的著作。长大以后,博览群书,对各种历史著作都有涉猎,而且口才好,能言善辩。

梁普通二年,晋安王做平西将军、宁蛮校尉,徐摛做晋安王的咨议。晋安王又引徐陵参与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东宫设立学士,徐陵被选中。不久,又任尚书度支郎。出京任上虞县令。御史中丞刘孝仪和徐陵先前有嫌隙,他听说徐陵在上虞县有贪赃的事,就上疏参劾他,于是徐陵被定罪免官。过了段时间,徐陵被重新任用为南平王府参军,提升为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帝做东宫太子时撰写《长春殿义记》,命徐陵作序。又让徐陵在少傅府述他所写的《庄子义》,不久,调任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奉命出使北魏。北魏安排他在宾馆住下,举行宴会招待他。这天天气炎热,魏方主客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这场热,应该是徐常侍从南方带来的啊!”徐陵当即回答:“从前王肃来到这里,才使你们懂得礼仪;今天我奉命出使,才使你们懂得天气的冷暖。”魏收听了,感到十分惭愧。

天嘉六年,徐陵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当时陈世祖的弟弟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贵,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鲍僧睿的事情,就上奏_,他率领御史台的官员,捧着奏文去朝见陈世祖。世祖见徐陵服饰严整,像不可侵犯,为此变得脸色庄重,正襟危坐。徐陵上前宣读奏文时,安成王也在殿上侍立,抬头看着世祖,吓得流汗变色。徐陵叫殿中御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_免了陈顼的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风纪肃然。

高宗陈顼即位,封徐陵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光年,徐陵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太建三年,升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廷计议出师北伐,高宗说:“我心意已决,众卿可推举元帅人选。”众臣商议都认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而共同签名推荐他。唯独徐陵说:“不对。吴明彻家在淮南地区,对那里的风俗全都很熟悉。若论将略才学,在当今的将领中没有谁比得上。”于是双方争论好几天,不能定下来。后来,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立即提议说:“不只吴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合适的副手。”这一天,高宗下诏书委任吴明彻为大都督,而命裴忌监军事。吴明彻领着北伐军出征,连战皆捷,攻下淮南数十州。高宗于是举行宴会,举杯向徐陵祝酒说:“这杯酒奖赏你知人善任。”徐陵从席位站起来谦让说:“大计是陛下定的,不是我的功劳啊!”

至德元年徐陵去世了,享年七十七岁,谥号“章”。徐陵作风大度,相貌举止可观,作风也好,秉性清正简朴,平生不置产业。所得俸禄都与亲戚共同享用。世祖,高宗的年代,国家有大的文告,都由徐陵撰定,他的文章“在体裁上对传统有所变化,写得精巧绵密,而且多有新意”。他的每篇文章写出来,那些喜爱他文章的人就传写背诵传诵。于是传遍华夏,好多人家都藏有他的著作。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父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

南唐书·徐锴传原文及翻译南唐书 原文:徐锴,会稽人。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错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士,锴耻之,杜门不......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3篇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不久就和王子期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

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真本事都交给您了,是您使用的不恰当。凡驾驭马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要集中在马上,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您在落后时就一心想快点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被我赶上。其实驾车比赛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 而您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赛输赢上,还有什么心思去注意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4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与课文的相同点:本文也是介绍鲁肃对吕蒙的才华进步的赞叹。本文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也是历史传记故事。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轻: 或: 故: 遂: 安: 画:

2.翻译句子。

(1)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吕子明的学问好,在文中是通过鲁肃的 表现出来的,而鲁肃的这一举动,也说明鲁肃是一个不 的人,这是一个好**必须具备的品质。

参***:

1.轻视人 有人 原来的 就 怎么 筹划

2.(1)您接受重任,和关羽相邻,准备了哪些计策谋略,来预备不能预料的.事发生?(2)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已经达到了这一高度啊。

3.赞美 嫉贤妒能

翻译:

鲁肃临时**周瑜的事务时,正当去陆口时,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传闻鲁肃曾对邓当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喝得正畅快时,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鲁肃轻率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离开席子,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华谋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5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

至德初年,随肃宗到灵武,拜官监察御史。当时关东献上俘虏百余名,诏书命一并处以斩首。有一个囚犯仰天长叹。李勉过去问他,他回答说:“我被威胁不得不在那里任官,不是反叛者。”李勉于是哀怜他,上言说:“首恶尚未**,受玷污为这官的人居天下之半。他们都想洗心归化。如果将他们杀尽,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人奸逆了。”肃宗急命驰马前往宽释,于是每天都有归化者前来。

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县尉王(啐)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不久有诏书命将王(啐)处死。李勉询问原因,才知是被**们诬陷。李勉对众将吏说:“*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实行诏令,同时拘禁王(啐),迅速递表奏给肃宗。王(啐)于是得到宽宥,然而李勉竟然受到**者的非难,催促入朝担任大理少卿。谒见肃宗时,李勉当面陈述王(啐)无罪,说他处理政事很有条理,是个尽力的官吏。肃宗嘉许他的恪守正道,于是授官太常少卿。王(啐)后来、因有推究演绎的才能,拜官大理评事、龙门县令,最终享有能吏的名声。当时人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肃宗将重用李勉,适逢李辅国受宠任,他想让李勉降低礼节面见自己。李勉不为他屈服,结果被李辅国排抑。

大历四年,授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广州盗贼首领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依据山洞为乱。前后数年,攻陷十余州。李勉到任,派遣大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翻合力征讨,全都斩杀,五岭*定。在这前后西域泛海而来的船舶一年才四五艘,由于李勉性情廉洁,有船舶来全都不检查,因此到他在任的后几年,一年来船四十余艘。在任数年,没有增加车服与用具。到离任返京,在石门停船,将家人贮藏的南货犀角象牙等财物尽数搜出,投进江中。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6篇

(1)三年后全城没有可以抵挡我(或:和我对抗)的(2分,“国中”“予当”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

(2)我中年时喜欢圣贤之道,对于下棋我感到后悔了,对于文词我觉得惭愧(或:羞愧)了,我不再把它们放在心**,您认为怎样?(4分,“好”“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无所容心”“奚若”各1分)

(3)先生的年纪只有武公一半,功业却可以成倍地超过他 ,希望先生无愧于武公啊!(3分“半于”“倍之”“其”各1分)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7篇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时升*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擿伏之名。

至德初,从至灵武。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晬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晬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保。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三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资:资助

B、俾摄南郑令摄:**

C、乃除太常少卿除:**

D、时人多其正直多:称赞

12、下列各组句加点的字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时升*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勉乃哀之,上言曰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常以身翼蔽沛公

D、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所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充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A、(勉)即停诏拘晬,飞表上闻

B、(勉)政事条举,尽力吏也

C、终有能名,时称(勉)知人

D、遂授(杞)澧州别驾

14、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李勉言行正直的一组是

①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②而勉竟为**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

③谒见,面陈王晬无罪

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

⑤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⑥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勉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在开封任职时,和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李勉认为把叛军俘虏一概处死,不利于国家剿除元凶,劝肃宗****,给那些洗心革面、愿意归顺的人一条生路。

李勉为受诬陷的王晬辩诬,使他**了死罪,后来王晬还凭着自己的才能一再迁升,有很好的官声。

李勉不愿曲意迎合权臣李辅国,受到他的.**;又因为他坚持正义,贬了卢杞的官,被**疏远,于是多次上表辞职。

16、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②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8篇

①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②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日:“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日:“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③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对称知人。

④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⑤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并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节选自《|日庸书李勉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2)肃宗遽令奔骑宥释()

(3)乃除太常少卿()

(4)会李辅国宠任()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5分)

勉询将吏日:“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1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为权幸所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勉不为之屈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D、投之江中今日之事何如

20、结合文意,判断③④两段画线句中两个“竟”的表意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3分)

21、联系全文,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李勉的主要品质。(3分)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9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李勉幼年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虚玄之学。凭借皇亲的身份陪位典礼,历任至开封县尉。当时天下太*已久,况且汴州是水陆交通的汇合处,城里居民多成分杂,被认为难以治理。李勉与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至德初年,随肃宗到灵武。当时关东献上俘虏百余名,**下诏一同斩首。有一个囚犯仰天长叹,李勉过去问他,他回答说:“我是被胁迫在那里作官的,不是反叛者。”李勉于是很同情他,对**说:“**的元凶还没有消灭,天下的**有一半陷入贼手被迫当了伪官,他们都想洗心革面,归顺朝廷。如果将他们杀尽,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恶的叛逆了。”肃宗立刻命人驰马前往宽释,从此每天都有归顺者前来。

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县尉王晬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不久有诏书命将王晬处死。李勉询问原因,才知他是被**们诬陷。李勉对众将吏说:“*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于是停止实行诏令,同时拘禁王晬,急速上表给**,王晬于是得到赦免,然而李勉竟然受到**者的非难,被催促入朝担任大理少卿。谒见肃宗时,李勉当面陈述王晬无罪,说他处理政事很有条理,是个能够尽力办事的官吏。肃宗嘉许他的恪守正道,于是任命他为太常少卿。王晬后来凭着推理选择的才能,被任命为大理评事、龙门县令,最终享有能吏的名声。当时人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肃宗要重用李勉。正赶上李辅国受宠信,他想让李勉降低身份对自己行礼。李勉不向他屈服,结果被李辅国**。卢杞从新州员外司马被提升为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扣住表章,停止执行诏书,就给了卢杞一个澧州别驾的官。一日,**对李勉说:“众人都说卢杞是奸邪小人,朕怎么不知道!你知道他的罪状吗?”李勉回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为人奸邪,唯独陛下您不知道,这正是因为他奸邪啊。”当时人称赞他的正直,然而他从此被**疏远。屡次上表辞去职位,于是(**)免去了他**的实缺,又加封给他**太保的荣誉衔。贞元四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陈书·徐陵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扩展4)

——《送宗伯乔白岩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送宗伯乔白岩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