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推荐15篇)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 ②且 ③恻然 ④稍 ⑤怪 ⑥颇 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5.张孝基仁爱

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

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孝顺,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后来,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浇灌园圃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富人的儿子能够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顺从而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1.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唯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

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里:乡。

不肖:不成才,没有出息。   肖:通“孝”,孝顺。

斥:指责,斥责。

逐:赶,驱赶。

且:将要,快要。

娶:嫁娶。

唯:只。

2.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特殊句式:尽以家财付孝基,为“以家财尽付孝基”译为“把家产全都托付给了张孝基”

尽:全。

以:把。

付:交付,托付。

如礼:按照规定礼节、仪式。

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于:在。

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2篇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①,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②;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③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④。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有删节)

注释:①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②旨:味美。③服役者:劳作的人。④渫:流通。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养孤长幼在其中长:成年人

b.尚复被水旱之灾被:遭受

c.有者半贾而卖贾:通“价”,价格

d.三曰劝农功。劝:鼓励

3、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贵粟之道”的一组是()(3分)

①薄赋敛,广畜积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③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④使民以粟为赏罚

⑤取于有余,以供上用⑥朝令而暮当具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3篇

(明)汤显祖

①天地之性人为责,人反自贱者何□?

②孟子恐人止以形色自视其身,乃言此形色即是天性,所宜宝而奉之。知此则思生生者谁,仁孝之人事天如亲,事亲如天。故曰:“事死如生,孝之至也。”治天下如郊与禘② ,孝之达也。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宝此位?有位者能为天地大生广生,故大人之学,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也。

③然则天地之性大矣,吾何敢以物限之;天下之生久矣,吾安忍以身坏之。《书》曰:“无起秽以自臭。”言自己心行本香,为恶则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言破坏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与天下之生可贵,故仁孝之心尽死,虽有其生,正与亡等。况于其位,有何宝乎!

④吾前时昧于生理,狎侮甚多。受命以来,偶读至伊尹曰③:“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乃叹曰谓之天民,当如是矣。”始知“君子学道则爱人”。故每过郡县,其长吏及诸生中有可语者,未尝不进此言。而徐闻长熊公④,爱人者也。此邑士气民风,亦自惇雅可爱,新会以南为第一县。且徘徊于余,不忍余去也。故书《贵生说》以谢之。

[注]①贵生书院:汤显祖谪官徐闻典史,修葺贵生书院。②郊与禘:古帝王以祖先配祭昊天上帝。③伊尹,商汤臣,佐汤伐夏桀。④熊公:熊敏,江西新昌人,徐闻知县。

23.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也 B. 乎 C. 焉 D. 耳

24. 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引用孟、孔的话论述“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仁孝”的重要性

B. 通过孟、孔的话强调“仁孝”的重要性,直接揭示人自贱的原因

C. 用孟、孔的话阐释“知生则贵生”的道理,强调“知生”的重要性。

D. 引用孟、孔的话进行对比,论述“大人之学在于仁孝”的重要意义

25. 分析第③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26. 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先前对生活的道理不够明白,对很多事情态度亲呢不够庄重。

B. 我先前对“生”的道理不够明白,轻慢地对待生命的情况很多。

C. 我先前对“生”的道理不够明白,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轻视侮辱。

D. 我先前对生理的规律不够明白,轻慢地对待生命的情况很多。

27. 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答案】

23. A

24. C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4篇

关于张孝基仁爱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方勺《泊宅编》)

1.许昌士人张孝基,取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

●不肖:不成才

●斥:指责,斥责

●逐:赶

●且:将要,快要

2.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付:交付,托付

●如礼:按照规定礼节、仪式

●恻然:同情的样子

3.“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

●灌:灌溉

●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稍:渐渐

4.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

●怪:对…感到奇怪

●出:超过 望:希望,盼望

●况:何况

●甚:更,更加

●幸:幸运

5.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

●使:让

●颇:很 驯谨:顺从而谨慎

●徐:慢慢地

●故态:旧的坏习惯

●故:旧的,原来的

6.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遂:于是,就

●以:把

●所:用来......的

●委:委托

●归:归还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成才,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渐渐地能自食其力了,孝基对他的变化感到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参考译文

许昌这个地方有一个读书人,名字叫张孝基,同乡土的一个有钱人见张孝基为人正直诚实,就决定把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于是张孝基就和富人的女儿结婚了。

那个富人有一个儿子,但是儿子品行不端,经常赌博,还时常出入城里的酒楼和妓院,挥霍家里的钱财,败坏家里的名声。富人用尽了办法,还是不能使儿子悔改,后来把儿子赶出了家门,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

富人后来得了重病,张孝基和妻子尽心照料他,给他请医生买药熬药,可就是不见好转。有一天,富人把张孝基叫到床前,对他说:“我这人命苦,虽然有万贯家财,可是我儿子不争气,我不得不另找一个财产继承人。我暗中观察你很多年,觉得你人品不错,就决定把这个家托付给你。我怕是活不了几天了,今天我就把家里的事交待一下,死也就安心了。”

于是,他让管家拿出账本和家里的金钱财宝,一样一样讲给张孝基听。张孝基一一记下,还答应一定帮他管好家里的事。过了些日子,富人真的死了。张孝基遵照老人的嘱咐,把家里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很多年以后,张孝基去城里办事,看见一个乞丐正跪在马路边要饭,仔细一看,原来是富人的'儿子。于是就走上前问:“你能浇灌菜园吗?”

富人的儿子回答:“如果浇灌菜园能让我吃饱的话,我愿意。”

于是张孝基就把他带回家,让他吃了一顿饱饭,然后就让菜农教他灌溉菜园子。富人的儿子很认真地学,不久就已经做得很好了。张孝基觉得富人的儿子正在一点一点变好,想给他一些新的工作,就问他:“你能管理仓库吗?”

富人的儿子说:“能够浇灌菜园子,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吃饭;如果能管理仓库,我是多么幸运呀!”

此后,富人的儿子很认真地管理仓库,半年时间里从没出过任何差错。于是张孝基就教他管家里的账目,富人的儿子不久也学会了。张孝基觉得富人的儿子已经能够独立管理家里的一切事物了。

有一天,张孝基对富人的儿子说:“你父亲临死的时候,托付我帮他管理家里的田产、财物,现在你回来了,也学会独立做事了,我想我该把这个家还给你了。”

富人的儿子接管了家里的事以后,勤俭持家,还经常帮助村里的穷人,成为乡里的一个好人。

张孝基对不成材的妻子的兄弟如此相信,说明他是一个宽容的,有博大的胸怀,相信别人的人

阅读参考答案

(对…感到奇怪)(用;拿)D(…的样子)

11.(1)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孝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2)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12.是一个仁爱、宽容别人、有博大的胸怀的人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5篇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②,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役:被役使

B.使人以币先焉 币:礼物

C.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完:使完好

D.其亏弥甚者也 弥:遍布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3分)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全生为上 ⑥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6篇

关于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D.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

5.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6.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3分)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⑤⑥⑦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_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参考答案

4解析:D项“武”应为“使用武力的道义准则,即武德”。答案:D

5.解析:①③④助词无义,②⑥结构助词“的”,⑤代词。答案:A

6解析:①句是叙述烛之武出城见秦伯,⑦句是说秦伯,含此两句的项排除。答案:B

7解析:C项中“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答案:C

8.答案:(1)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时困难的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法现象不同的是

[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

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翻译句子。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参考答案

1.B

2.D

3.D

4.①如果灭亡郑国对你有好处的话,那麻烦您动手吧!

②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参考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7篇

9.(3分)D10.(3分)C11.(3分)C

12.(9分)

(1)(3分)我恰巧患有隐疾,正要治疗它,没有空闲顾及天下的事。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适方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2)(3分)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事而伤害自己的生命,这原本是越人要找到他并要他做国君的原因。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若固2处,每译对1处给1分。

(3)(3分)恐怕你听错了,鲁君会降罪于你,不如(回去)将情况审查核实清楚。

【评分参考】译出句子大意给1分;遗审2处,每译对1处给1分。遗音wèi,意为给予,可译为降(罪)。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8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

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

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

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如礼:按规定礼节。

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驯谨:顺从而谨慎。

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3分)

A.富人惟一子,惟吾德馨(《陋室铭》)

B.富人病且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C、如得灌园以就食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D.不复有故态,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解析:D选项里加点的字的意思分别是“旧”“所以,因此”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2分)

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2)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2分)

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

16、短文表现了张孝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三个方面回答)(3分)

答:对妻子的不成材的兄弟如此相信,说明他是一个宽容的,有博大的胸怀,信任别人的人,心胸宽阔。有恻隐之心,考查富家儿子有改过自新的意愿。懂得教育别人,不看重钱财。

译文:

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成器,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过了很久,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孝基看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浇灌园圃吗?”

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

富人的儿子渐渐能够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行为变化感到惊讶。又对他问道:“你能管理仓库吗?”

富人的儿子答道:“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而谨慎,没犯什么过错。

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再有旧时的坏习惯,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9篇

《欧阳生哀辞》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欧阳詹世居闽越,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至州佐、县令者,累累有焉。闽越地肥衍,有山泉禽鱼之乐,虽有长材秀民,通文书吏事与上国①齿者,未尝肯出仕。

今上初,故宰相常衮为福建诸州观察使,治其地。衮以文辞进,有名于时;又作大官,临莅其民;乡县小民有能诵书作文辞者,衮亲与之为客主之礼,观游宴飨,必召与之。时未几,皆化翕然②。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建中、贞元间,余就食江南,未接人事,往往闻詹名闾巷间,詹之称于江南也久;贞元三年,余始至京师举进士,闻詹名尤甚。八年春,遂与詹文辞同考试登第,始相识。自后詹归闽中,余或在京师他处,不见詹久者,惟詹归闽中时为然。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久然后去,故余与詹相知为深。詹事父母尽孝道,仁于妻子,于朋友义以诚。气醇以方,容貌嶷嶷然③。其燕私善谑以和④,其文章切深喜往复,善自道,读其书,知其于慈孝最隆也。

十五年冬,余以徐州从事朝正于京师,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将率其徒伏阙下举余为博士,会监有狱,不果上。观其心,有益于余,将忘其身之贱而为之也。

呜呼!詹今其死矣!詹闽越人也,父母老矣,舍朝夕之养,以来京师,其心将以有得于是,而归为父母荣也。虽其父母之心亦皆然:詹在侧虽无离忧其志不乐也詹在京师虽有离忧其志乐也若詹者所谓以志养志者欤!詹虽未得位,其名声流于人人,其德行信于朋友,虽詹与其父母皆可无憾也。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而解其悲哀,以卒詹志云。

【注】①上国:指京城等文化发达的地区。②皆化翕然:很快形成了一种好风尚。③嶷嶷然:端庄温厚的样子。④燕私:指个人的闲暇时间。善谑以和:喜欢说话且话语柔和。

9.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文书吏事与上国齿者 齿:相等

B.闽越之人举进士繇詹始 举:推举

C.会监有狱 会:恰逢

D.余就食江南 就食:谋生

10.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詹有名望的一项是

①自詹已上,皆为闽越官 ②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

③往往闻詹名闾巷间     ④其德行信于朋友

⑤观游宴飨,必召与之    ⑥詹之事业文章,李翊既为之传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①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詹祖上世代都在闽、越一带做官,他本人也因文才出众倍受时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的常衮的爱惜敬重,成了当地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一人。

B.文章对欧阳詹进行了评价,他尽孝道,以父母望其成名的意志为意志来孝养父母。虽不寿而终,但是他的德行和表现其才华的文章,却是与世长存的。

C.欧阳詹看重友情,曾率领自己的生徒们到朝廷上去举荐韩愈做四门博士,结果因国子监有诉讼之事,加上自己的地位卑微,举荐以失败告终。

D.韩愈写作此文,主要在于抒己之哀痛,慰死者之双亲,完成朋友的遗愿。因为担心欧阳詹死后湮没无闻,所以把他的才学、品德写进文章,加以彰显,以永传后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詹于时独秀出,衮加敬爱,诸生皆推服。(3分)

(2)其他时与詹离,率不历岁,移时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趋。(3分)

(3)故作哀辞以舒余哀,以传于后,以遗其父母。(3分)

参考答案

9.B

10.A(①是说欧阳詹祖上世代都在闽、越一带做官;⑤是说常衮对当地文人的重视,不仅仅只指欧阳詹一人⑥李翊为之作传,并不能说明他名望之高,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11.C(原文中是说“将率其徒伏阙下”,即打算去举荐;“不果上”,结果没有去举荐,且有强加因果之误。)

12.

(1)欧阳詹在那时,超过众人,一枝独秀,常衮对他更是加倍爱护,其他文士对欧阳詹也都推崇信服。(出:超过;推服:推崇信服;各1分,句意1分)

(2)其他时候与欧阳詹离别,大都不满一年,离别过不多久就能再见,见了面两人都会忘了想去的地方。(率:大都;移时:不多久;各1分,句意1分)

(3)所以我写下这篇哀辞来抒发我的悲哀,把它流传下去,来送给他的父母。(故:所以;遗:送给;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欧阳詹世代都居住在闽越地方,他的祖先都在闽越做过官,其中做到州佐、县令的也有不少。闽越土地肥沃,有山泉禽鱼带来的乡野乐趣,虽然百姓中也有不少杰出人物,他们通文墨,懂法令,可以与京师名士相媲美,但却不肯出来做官。当今皇帝建号之初,以前的宰相常衮任福建诸州观察使,管辖闽越这地方。乡县的庶民百姓凡能读书、作文、吟诗的,常衮亲自结交他们,以上宾的礼节接待,一同交游饮宴。过了不久,在学习、做文章上形成了和顺的风气。欧阳詹那时一枝独秀,常衮对他更是加倍爱护,其他文士对欧阳詹也都推崇信服。

建中、贞元年间,我寓居江南谋生,与人交往不多,但往往能在民间听到欧阳詹的大名,可见欧阳詹名闻江南已有很长时间了。贞元三年,我初次进京应试,那时听到欧阳詹的名声更大了。贞元八年春天,我与欧阳詹同榜考中进士,那时才相识。以后欧阳詹回到闽中省亲,我有时在京师,有时在别处,长时间没有见到他,只有欧阳詹回闽中时才这样。其他时候与欧阳詹离别,都不满一年,离别过不多久就能再见,见了面就不想往别处去,长时间之后才离开。所以我与欧阳詹交往很深。

欧阳詹侍奉父母恪尽孝道,对妻儿仁爱,对朋友义气而真诚。他气质淳朴,品行端正,体貌不凡。他平时喜欢说些玩笑话来调节心情,他的文章寓义深远、迂回曲折,善于用自己的话说明问题。读他的诗文,知道他对慈孝之道最为推崇。十五年冬天,我以徐州从事的身份进京向皇帝朝贺,欧阳詹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助教,准备率领他的学生到宫门跪请皇上,推举我为博士,正巧那时国子监有狱讼之事,上书一事没有结果。看他一片诚心,只要对我有利,他可以忘却自己位卑言微而去做的'。

唉,欧阳詹现在去世了!欧阳詹是闽越人,父母年迈,他舍弃朝夕奉养父母之职,来到京城,他的本愿是为了在京城能有所得,衣锦荣归使父母感到荣耀。即便他父母的心愿也都是这样:儿子在身边,虽然没有离别的忧愁,心里却并不快乐;儿子在京师,虽有离别的忧愁,但心里在为他高兴。像欧阳詹这样的人,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以达成父母的愿望来敬养父母的人吧!

欧阳詹虽然没有得到高的官位,但他的名声流传在京城人中,他的德行已取信于朋友间,他和他的父母都没什么可遗憾的了。欧阳詹的事业和文章,李翱已经为他写了传记,所以我写下这篇哀辞以寄托我的哀思,用它流传下去,寄给他的父母,宽解他们的哀伤,并了结欧阳詹的心志。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0篇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

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

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如礼:按规定礼节。

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

驯谨:顺从而谨慎。

题目以及答案

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2分)

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

(2)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2分)

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

15.短文表现了张孝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三个方面回答)(3分)

答:对妻子的不成材的兄弟如此相信,说明他是一个宽容的,有博大的胸怀,信任别人的人,心胸宽阔。有恻隐之心,考查富家儿子有改过自新的意愿。懂得教育别人,不看重钱财。

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成器,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很久,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孝基看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浇灌园圃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富人的`儿子渐渐能够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行为变化感到惊讶。

又对他问道:“你能管理仓库吗?”富人的儿子答道:“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而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再有旧时的坏习惯,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了。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1篇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②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③,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为也?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

今有人於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嗜酒者,非败酒之谓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鹿布:粗布 ③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 制:制约

B.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 审:慎重

C.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弹:射击

D.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 亏:使…亏损

1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使人以币先焉 不能不以之兴怀

C.复来求之,则不得已 故木受绳则直

D.奚以知其然也 凌万顷之茫然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3分)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⑥六欲皆得其宜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2篇

学贵有恒原文及翻译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勤勉没有别的方法,在于有恒心(持之不懈)而已。好马虽然善于奔走,却气力疲乏衰竭,中途就会止步。劣马缓慢行走、不间断,反而先到。因此要办一件事,学习一种技艺,真能精进不停,必然有成功的一天,(关键)在于善于运用精力罢了。现在有的人有志向学习,已然发奋学习,不分白天黑夜,几十天后,懈怠的心情渐渐生起,最后荒废了学业。孔子说“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孟子说“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个种树的人,树的枝叶茂密、果实繁盛,别人赶不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便说:“我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只是识别物性,辨别适合的.土壤,培土施肥有规律,灌溉浇水按照适合的时间罢了。一般的人在刚种下树苗时,总是早晚仔细察看,我听其自然,好像不在意。种植果树已经很长时间,他人早已厌倦、淡忘,我却更加勤快了。”宋国有个担心禾苗长得慢、就一颗颗拔起一点的人,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急忙跑到田里看,禾苗却枯死了。考察这两件事,就知道学习知识、钻研学问的道理了。树立志向如果坚定,对待事物如果专一,必然不在于只有一天的增益和进步、自己夸耀功劳和成效。以百里路为目的地,急速行走九十里就停止,不能说已经到达。事业谋求有所补益,功夫重在有所成效,做学问的人要深思啊。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3篇

《贵生》阅读试题及答案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②,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役:被役使

B.使人以币先焉 币:礼物

C.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完:使完好

D.其亏弥甚者也 弥:遍布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3分)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全生为上 ⑥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4篇

《贾生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贾生名开宗,商丘人也。少落拓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师故儒者,喜绳墨。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师以弗类己,诮之。贾生固谓:“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即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于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

陈腾凤来校士,寓意郡太守,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共郡人张渭等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宋俗上元夜张灯饮酒。贾生率其徒,疾驰百余里,漏下三鼓抵睢阳。司马氏者,睢阳巨族也。张银瓢,容酒数斗,约能胜饮者持瓢去。群少皆醉卧,窘甚。贾生忽叱咤登阶,举瓢一饮,即掷瓢付奴持之,不通姓名,坐宾骇散。

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会太原孙传庭调商丘令,知贾生,下车引见,日往谒。为计赀财,复田舍。

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尽焚其素所读书,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骛于先达师说十余年,最后而冥坐穷思,与侯方域、徐作肃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轨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

既老,更追忆少游京洛,集所闻见述《帝都》《君德》《相术》三篇。已,买舟金陵,泛吴越。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又自称为“野鹿居士”。

侯方域曰:“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①善变,然每变必趋上者耶?抑依隐曼世,所称大人先生②者欤?少年类邯郸侠,而后乃大雅卓尔。鸣乎,彼终身守一,众矣。倘非其与道屈伸,亦焉能知之哉?”

(选自侯方域《贾生传》,有删改)

【注】①羊质:典出扬雄《法言》“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谓徒具外表而无其质。②大人先生:阮籍有《大人先生传》,通过虚构人物“大人先生”,抨击虚伪礼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师以弗类己,诮之 诮:担忧

B.陈腾凤来校士 校:考评

C.卒轨于正 轨:遵循,依照

D.彼终身守一,众矣 众:多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师故儒者,喜绳墨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①久之,贾生贫益甚 ②天下以“纯儒”称之

C.①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 ②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D.①以余观贾生,所谓羊质善变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生年轻时就放浪形骸,十四岁从师学习,与老师循规蹈矩的性格不合,于是离开自己的老师,与村里的年轻人为伍。

B.贾生酒量过人,还因此赢得过一个银瓢。他还在盛夏之时,穿着破旧的衣服,路过集市放声歌唱,全然不顾儿童的嘲笑。

C.贾生因为参加了七次科考都没有结果,就大彻大悟,遵循当初老师教导,潜心研究儒学十余年,最终成为一个纯粹的儒者。

《贵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第15篇

《张孝基仁爱》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阅读练习】

1、解释:①不肖 ②且 ③恻然 ④稍 ⑤怪 ⑥颇 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参考答案

1. 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

2.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翻译:

许昌有个读书人叫张孝基,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儿子,不成才,富人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就把全部的家产都托付给了张孝基。张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很久,富人的'儿子在路边乞讨,孝基看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浇灌园圃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能够(通过)浇灌园圃来得到食物,就太幸运了!”孝基便让他去浇灌园圃。富人的儿子渐渐能够自食其力,孝基对他的行为变化感到惊讶。又对他问道:“你能管理仓库吗?”富人的儿子答道:“让我浇灌园圃,已出乎我的意料,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幸运了。”孝基就让他去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而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再有旧时的坏习惯,于是便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人物分析

对妻子的不成材的兄弟如此相信,说明他是一个宽容的,有博大的胸怀,信任别人的人 ,心胸宽阔。

张孝基的仁爱表现在:有恻隐之心:考查富家儿子有改过自新的意愿。

张孝基懂得教育别人,不看重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