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逢入京使》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精选4篇)

岑参《逢入京使》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第1篇

——柳永《凤栖梧》原诗 注释 翻译 赏析 阅读训练附答案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①《凤栖梧》为《蝶恋花》之别称,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图:考虑、打算。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 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翻译】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赏析】:

柳永这首《风栖梧》(亦作《蝶恋花》),是怀念远方恋人的作品,上片写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由望远而怀远。下片写为消除相思的痛苦,打算借酒浇愁,强自宽解,但又觉强乐无味,最后痛下决心,执着地追求他思念中的伊人,为了她,可以不惜一切,宁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本篇亦是一首离别相思之作,词人写春夜怀人,描绘了一幅迷蒙凄楚的黄昏高楼望远图,景中含情,表现了怀念的深情。

上片写登楼远望所引起的无尽愁思,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气氛。“伫倚危楼风细细”词人登高望远,离别愁恨油然而生。“伫倚”二字足见主人公凭栏之久、怀想之深。然极目远望,看到的却是黯然销魂的“春愁”,词人不说“春愁”由心而发,却说生之于天际,一方面是为了将无形变成有形,以具象说明抽象,增加了词的画面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愁怨是景物所触发。“草色烟光”即是词人极目天涯的所见之景,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一声感叹“无言谁会凭栏意”,又有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这是对独自倚栏、希望成空的慨叹,也是不见心上人、难诉情怀的凄凉感喟。

下片直抒胸臆,抒写了为心上人死而无悔的坚贞执着的心怀。词人为了排遣内心深沉的离愁之情,决意借酒浇愁,“拟把疏狂图一醉”,打算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而且还要“对酒当歌”放声高歌抒发自己的愁怀,但强颜欢笑,却是“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末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道破:“春愁”缘起“相思”,如此一波三折,激情回荡,颇具感染力。结尾二句是柳词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曾得到王国维的高度评价。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献身精神,并说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

全词抒情写景,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荡气回肠,颇具柳词的抒情特色。

【阅读训练】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由此可见上阕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

2.后来王国维谈及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时,又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示什么?

岑参《逢入京使》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第2篇

(1)想象中池塘边丛生的“春草”和台阶前凋零的“梧叶”,构成鲜明的对比(1分),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虚度的时间过得飞快地特点(2分)因为青春****,所以,青春者总是借口为时尚早而梦想着等到池塘边生机盎然杂草丛生时再开始逐梦,岂不知还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枯萎凋零了——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了(3分)。

(2)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要珍惜我们拥有的每一寸光阴(2分)。生活就是这样,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时间(青春)会在梦想中悄然逝去(2分)。诗歌形象生动地劝解人们珍惜时间(青春),抓紧时间,不要让每一寸光阴虚度(2分)。

岑参《逢入京使》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第3篇

8.①上句俯视露湿芳革,鲜花争艳,下句仰观山峰耸峙,白云缭绕。②高低兼具、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清新空灵的山水画面,极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③表达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悠闲自适的`心境。

9.①清幽。②首联写亭馆临近水流干净无尘,用泉水流入深涧之声清晰可闻来反衬环境的宁静;颔联以露湿花草、白云缭绕写山中景色的清新、淡雅和素净。颈联写群栖的白鹤、茂密的松林和神秘的洞穴,古朴而幽静,尾联直接点出此地清幽人迹罕至。③整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水亭周围环境的清幽秀丽,表达诗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诗眼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景物特征、诗歌的主要情感,诗歌的结构关键等,此题是以景物描写为主诗歌,所以诗眼应该是景物的特征“清幽”,答题时注意“诗眼”是整首诗歌的,所以分析时要联系诗歌的每一联进行分析。

岑参《逢入京使》阅读答案与翻译赏析 第4篇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2)“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答:“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答: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种”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答:“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6.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诗人和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预先准备好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为我带一个**的口信吧。可以感受到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7、 在上面逐步分析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这首诗通过对诗人逢入京使时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开阔乐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