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何陋轩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第1篇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原文: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_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_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2],于今为要绥[3],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4],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5],无轩裳宫室之观[6],文仪揖让之缛[7],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8]。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9],浚奸穷黠[10],外良而中螫[11],诸夏盖不免焉[12]。若是而彬郁其容[13],宋甫鲁掖[14],折旋矩?[15],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16],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17];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18]。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19],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_何陋_,以信孔子之言[20]。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
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译文:
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
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王守仁《何陋轩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第2篇
竹鹤轩记
广昌司训羊城李先生明之:笃学而好修者也。尝辟一轩,以为燕休之所。轩之前种竹数十个,庭中养二鹤,荫翠条而啄石苔。每*雨之晨、风月之夕,*轩中,玩苍雪之纷霏,招缟衣而起舞,辄欣然会于心,歌绿漪之《诗》,鼓《鸣皋》之曲,超然若出人世而立乎埃土之表者,乃名其曰“竹鹤”,因以自号“云间”。语予求记之。
予惟植物之中,若松、若桧、若梅、若桂,皆可以供玩好,而先生独取于竹;飞物之中,鹏也,鹭也,孔雀之于黄鹂也,皆可以娱耳目,而先生独取于鹤,是盖有深意焉。非嗜好锁锁者可比也。夫竹之为物,疏简抗劲,不以春阳而荣,不以秋霜而悴,君子比节焉。鹤之为物,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君子比德焉。先生取二物以名轩者,得不以是哉!夫人灵之万物者也,世之人于富贵贫贱、进退用舍之际,亦有不以炎凉而变其态如竹者乎?亦有轩昂超卓不为势力所羁如鹤者乎?宜乎先生有取于竹鹤而以自况也。
先生曰:“是固然矣。然吾于竹鹤不徙嘉其节、尚其德而已。盍为吾更思之?”予曰:“我知之矣。《淇澳》之诗曰:‘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盖兴君子有文也。先生有取于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鹤鸣》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言诚之不可掩也。先生有取于鹤,非欲慎独存诚以究圣贤之心学耶?先生尝学《诗》矣,因观感以进德托兴,喻以示戒,是固诗人之旨也,然则名轩之义盖出于此乎?”先生谢曰:“得之矣。”乃书以记其轩。
22.文中表现“君子”的“德”是
(用文中的句子作答)(2分)
23.对“非有取进德修业以成其斐然之文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定要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
b.不要有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来成就自己卓著的文章吧?
c.不是有提高道德修养,钻研学问来成就自己卓著文化在那个(的用意)吧?
d.不是要把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去吧?
24.从全文看,划线句“是盖有深意焉”中的“深意”指:
(3分)
25.请对文中画曲线句的语言特点进行赏析。(3分)
26.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均是记“轩”之文,但内容上有不同。请写出其不同处。(4分)
《竹鹤轩记》
《项脊轩志》
参考*
22.清远闲放,洁而不可污,介而不可狎。(写轩昂超卓不为势利所羁也可)(2分)
(2分)
24.有竹一样“疏简抗劲”的气节;有鹤一般高洁而不被势利所羁的品德;有通过进德修业成就的“斐然之文”;有以“慎独存诚”来探究圣贤学问之心。(3分.)(4点中写到3
点即可,或者学生答到以竹和鹤自喻,用竹和鹤寄托进德修业、慎独存诚的情怀也给满分)
25.多用整句(整散结合)或反问句,加强文章说理的气势(如果是反问说语势),强调人
要有像竹和鹤一样高洁不屈的气节和品德。(3分)
26.《竹鹤轩记》:说明了“竹鹤轩”命名的原因,即强调人要有德行和学问。
王守仁《何陋轩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第3篇
瘗旅文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1),有吏目云自京来者(2),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3),投宿土苗家(4)。予从篱落间望见之(5),*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6),已行矣。
薄午(7),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8),二童子有难*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闵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9),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⒍?嬷?ǎ保埃??唬?/p>
呜呼伤哉!?何人(11)??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12)?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13),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14),盖不任其忧者?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15)!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
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壑之虺如车轮(16),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17),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18)。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19),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20)。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21),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22)!
(1)正德四年:1509年。正德为明武宗年号(1506—1521)。
(2)吏目:明代散州或直隶州均设有吏目一人,掌助理刑狱之事,并管官署内部事务。
(3)龙场:龙场驿,在今贵州修文县。
(4)土苗:土着苗族。
(5)篱落:篱笆。
(6)觇(chān):窥视
(7)薄午:近午。
(8)将:携。畚(běn):用草绳或竹篾编织成的盛物器具。锸(chā):铁锹。
(9)坎:坑。
(10)涕?ⅲ耗砍鑫?椋?浅鑫?ⅲ?粗秆劾岜翘椤U饫镂娇奁??/p>
(11)?(yī):发语词,表语气。
(12)乌为乎:为了什么。
(13)窜逐:放逐,这里谓贬斥。
(14)蹙然:皱眉忧愁的样子。
(15)庵忽:疾速,这里喻死亡。
(16)虺(huǐ):毒蛇,俗称土虺蛇,大者长*尺。
(17)际天:接近天际。
(18)维:同“惟”,只有。
(19)随寓:随处可居,即随寓而安。
(20)恫(dòng):恐惧。
(21)骖(cān):古代一车驾三马叫骖。这里是驾驭的意思。彪:小虎。文螭(chī):带有条纹的无角的龙。
(22)厉:厉鬼。墟:村落。
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吏目从*来到这里,不知他姓甚名谁。身边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将要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
近午时刻,有人从蜈蚣坡那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方知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伤心啊!
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眼泪,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随即供上一只鸡、三碗饭,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
唉,悲伤啊!你是什么人,什么人啊?我是此地龙场驿的驿丞、余姚王守仁呀。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率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流放而来此地,理所应当。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哎呀,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皱着额头、面有愁容,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
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走过万山的峰顶,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难道能免于一死吗?我固然知道你会必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的山崖上狐狸成群,*深山谷中粗如车轮的毒蛇,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的暴露。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
我来为你唱歌,你请听着。我唱道:连绵的山峰高接云天啊,飞鸟不通。怀念家乡的游子啊,不知西东。不知西东啊,顶上的苍天却一般相同。地方纵然相隔甚远啊,都在四海的环绕之中。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又何必守住那旧居一栋?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不要惊恐!
再唱一只歌来安慰你:我与你都是离乡背井的苦命人啊,蛮人的语言谁也听不懂,*命没指望啊,前程一场空。假使我也死在这地方啊,请带着你子你仆紧相从。我们一起遨游同嬉戏,其乐也无穷。驾驭紫*虎啊,乘坐五*龙;登高望故乡啊,放声叹息长悲恸。假使我有幸能生还啊,你尚有儿子仆人在身后随从;不要以为无伴侣啊,就悲悲切切常哀痛。道旁累累多枯冢啊,中原的游魂卧其中,与他们一起呼啸,一起散步从容。餐清风,饮甘露啊,莫愁饥饿腹中空。麋鹿朝为友啊,到晚间再与猿猴栖一洞。安心守分居墓中啊,可不要变成厉_村寨寨乱逞凶!
王守仁《何陋轩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第4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还至赣州,议讨?送吩簦?乐偃菸聪隆:崴?疲?偃菔记驳苤侔怖垂椋??衔?绞乇浮J厝仕晔状笳诺评郑?偃菪徘乙伞J厝蚀鸵越谖铮?杖胄弧V偃萋示攀??擞?坛。??砸允?巳脍恕J厝屎侵?眨骸叭艚晕崦瘢?陀谕猓?晌液酰俊毕ひ?胂榉???褚?持?T舸笙补???孀园病J厝柿糁偃莨鄣评帧U?*?沾笙恚??资坑诿牛?钤羧耄?源蜗で苈局?S嘣舯季帕?健I胶嶝ㄊ?倮铮?妇?豢晒ァD思蜃呈科*偃艘略粢拢?佳孪拢?粽兄?稀9倬??ィ?谕夂匣鳎?苷段抟拧?/p>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竞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益好言兵顾:重视
b.若皆吾民若:如果
c.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简:挑选
d.咸报寝寝:休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夷人:原指少数民族的一种。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东夷、西戎、_、北狄的区分。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之为戎、狄、蛮、夷。后来夷人就引申为对*境内除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
b.大张灯乐: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灯饰展览活动,常常附带一些民俗活动。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在干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如贴春联(桃符、楹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吃团圆饭,守岁,拜年等等。
c.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红楼梦》第*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中就有贾府隆重迎接元妃回家省亲的内容。“归”在古代指女子出嫁,在《诗经?周南?桃夭》中就有“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因王守仁曾筑室于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其学说为阳明学。王守仁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正直敢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他在这少数民族杂居的无书可读的荒僻之地,复习以前所学,忽然悟到格物致知之学,世间于是有“阳明学”。
b.王守仁文武双全,有智谋。他在平定南州的涮头盗贼仲容时,先赐给他们节日礼物,打消他们的顾虑,引诱他们人城拜谢,事先在城门口埋伏了士兵,等盗贼入门,就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
c.王守仁是东南平贼的真正功臣,这也是刚刚即位的世宗深知的,但王守仁却把功劳归于赏识他的才华的兵部尚书王琼,导致当时与王琼不和的大学士杨廷和不高兴,大臣也有很多嫉妒王守仁的功劳。
d.王守仁因朝廷之争,不去任南京兵部尚书之职,而请求回家探亲。朝廷论功行赏,封他特进光禄大夫,他也屡次上疏辞去爵位,请求记录其他大臣的功劳。他还上疏祈求告老还乡,最后病死在归乡途中。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5分)
(2)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5分)
参考*
10.(3分)c【解析】a项,只是。b项,你们。d项,没有。
11.(3分)d【解析】d项不是道家,是儒家。
12.(3分)b【解析】b项不是南州的盗贼,是赣州的。也不是在入城拜谢时埋伏士兵。
13.(10分)翻译:
(1)(5分)王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领导,这些少数民族*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王守仁居住。(“因”“率”“栖”每点1分,句意2分)
(2)(5分)当时,奸邪的坏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没有王守仁的话,东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叵”“微”“殆”每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上奏章企图解救,刘瑾大怒,把王守仁廷杖四十,又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苗族、僚族人杂居。王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领导,这些少数民族*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子给王守仁居住。刘瑾被诛杀,衡量王守仁的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为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一直认为王守仁的才华不同寻常。十一年八月擢拔他做右佥都御史,到南州、赣州一带做巡抚。当时,南州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到了以后,亲自率领精锐的士兵驻扎在上杭。假装退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连续攻下四十多座敌营,俘虏、斩获七千多敌人。回到赣州,商议征讨?送返猎簦?挥兄偃菝槐还ハ隆:崴?还テ埔院笾偃莶排傻艿苤侔怖垂榻担?矗ㄍ低档兀┙裘鼙刚健M跏厝试谛麓菏贝笳牌旃牡卣诺平岵剩?侔煊槔只疃??偃萁?沤?伞M跏厝蚀透??墙谌绽裎铮??账?侨氤前菪弧V偃萋柿炀攀??嗽诮坛“灿??约捍?旒父鋈巳氤前葳恕M跏厝屎浅馑?撬担骸澳忝嵌际俏夜芟降陌傩眨?奂?谕饷妫?训朗腔骋晌衣穑俊卑阉?且黄鹨?胂榉???煤玫赜镁剖痴写??恰5猎粝渤鐾?猓??臃判摹M跏厝是胫偃萘粝鹿凵偷评帧U?*?站侔焓⒋笱缦??跏厝试诔敲趴诼穹?伺?资勘??猎羧朊牛?鸵灰磺芑癫⑸绷怂?恰F渌?牡猎籼拥骄帕?健I胶嶝?赴倮铮?盖途?ⅲ?薹üタ恕S谑蔷吞粞×似*俑鲎呈看┥锨康恋囊路??艿缴窖孪拢?康琳泻羲?巧先ァ9倬??ィ?镉ν夂瞎セ鳎?侥谜妒酌挥幸怕??/p>
当时,奸邪的坏人在朝中构陷忠良、煽风点火,灾祸变化难以预料,没有王守仁的话,东南平贼之事就很危险了。世宗深知此事。刚刚即位,就立刻召王守仁入朝受封。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和,王守仁铲平盗贼,都把功劳归于王琼,杨廷和不高兴,大臣也有很多嫉妒他的功劳。因此就让王守仁做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不去任职,请求回家省亲。不久,论功行赏,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当时他已经遭遇父丧,屡次上疏辞去爵位,请求记录其他诸位大臣的功劳,这些请求都没有回复。王守仁病得很重,上疏祈求告老还乡,不等皇命下达就回去了。走到南安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七岁。
王守仁天生不同常人。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讲论朱子格物之学的大意。从九华山游历归来,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贬官于龙场时,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只好天天思索旧日已得的知识。一天,忽然悟到格物致知,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能去向事物求索,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当世学者翕然听从,所以社会上有“阳明学”的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