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原文阅读及翻译参考 第1篇
原文:除拜官职,谓“除其旧籍”,不然也。“除”犹“易”也,以新易旧曰“除”,如新旧岁之交谓之“岁除”。《易》:“除戎器,戒不虞。”以新易弊,所以备不虞也。阶谓之除者,自下而上,亦更易之义。
译文:除拜官职,通常说成是除去他从前的官职,这种说法并不正确。除的意思是替换,用新职替换旧职所以叫除,如同新年旧年之交称为岁除一样。《易经》说:“除戎器,戒不虞。”就是用新的换去坏的武器,以防备意料之外的灾祸。台阶称为除,指从下到上,也是更换的意思。
《梦溪笔谈》原文阅读及翻译参考 第2篇
梦溪笔谈阅读答案
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乙】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方为秋田之害 (2)悉为两段
(3)故令微凸 (4)收人面令小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方为秋田之害 乃以瓦而之B如土中狗蝎 匠师如其言
C则以钳搏之 鉴大则平D其虫旧曾有之其一犬坐于前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2)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小题4】根据甲乙文段内容,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傍不肯”是怎样消灭子方虫的?(2分)
【小题1】(1)正、正当 (2)全、都 (3)因此、所以 (4)使、让
【小题2】C
【小题3】(1)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成因此获得了大丰收。(2)这种做工巧妙智慧,后人是造不出来的。(4分,每句2分。)
【小题4】(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2)“傍不肯”碰到子方虫,就用大钳子跟它搏斗,并用大钳子把它夹成两段。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方为秋田之害”中“方”是正、正当的意思,“悉为两段”中“悉”是全、都的意思,“故令微凸”中“故”是因此、所以的意思,“收人面令小”中“令”是使、让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之、如、则、其”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方为秋田之害”中“之”是介词,意思是的;“乃以瓦而之”中“之”是代词,指塔。B“如土中狗蝎”中“如”是就像的意思;“匠师如其言”中“如”是按照的意思。C“则以钳搏之”“鉴大则平”中“则”是就的意思。D“其虫旧曾有之”中“其”是这种的意思,“其一犬坐于前”中“其”是其中的意思。因此,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旬、尽、岁、穰、巧智、不能”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消灭,年成因此获得了大丰收。(2)这种做工巧妙智慧,后人是造不出来的。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类题型,要求考生必须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原文能够回答的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是用原文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来分析归纳。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原文回答是:“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而“傍不肯”是这样消灭子方虫的:“傍不肯”碰到子方虫,就用大钳子跟它搏斗,并用大钳子把它夹成两段。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梦溪笔谈》原文阅读及翻译参考 第3篇
《梦溪笔谈》阅读答案及翻译
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②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③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摘自《中华活页文选》)
注:①镇戎军,地名。②縻(mi),束缚。③少选,一会儿。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徒縻军 (2)玮不答,使人候 (3)玮又使人谕之 (4)人气亦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整众而归/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其下忧之/吾以此取之
C.乃止以待之/故为贪利以诱之 D.不若弃之/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歇定可相驰矣。
(2)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11、两军对峙时,曹玮让人告诉敌军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对方面色欣然,请你琢磨一下:对方心里会怎么想?曹玮心里又是怎么想?(4分)
参考答案:
8、(1)只是(2)侦察(3)告诉(4)残,尽 (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
9、C(3分)
10、(1)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 (2)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4分,每小题2分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相驰比几译错酌情扣分)
11、对方的想法:连赶了上百里路,确实疲乏了,这样正好。呵呵,这个曹玮,人称善于用兵,看来也是浪得虚名啊!
曹玮的想法: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答此句译文亦可)(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_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