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赏析(3篇)

名言警句赏析 第1篇

一、积累:集思广益,搜集整理。

赏析名言必先搜集名言。搜集的来源有很多:家庭的、学校的、父母的、老师的、亲朋好友的、社会其他诸方面的,其获得的途径各异。就学校而言,一般包括教师“抛给”和学生“自寻”两种。前者指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一些具有针对性、教育意义深刻的名言警句“抛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得来全不费工夫”之,充分调动学生积累名言的兴趣。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言必行,行必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等等抄写在教室后的墙报上,加上简单的插图,一周一换,既便于学生对照名言检查自己的言行,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名言赏析的来源。此谓教师“扶”着走。至于后者,则是“放”,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各类名言警句,让学生自己“寻食吃”,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这样,促使学生为有意识地搜集名言而广泛地读、有鉴别地读、认真地读各类有益的课外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还可以搞竞赛活动,谁读的书多,比谁搜集的名言多,积累丰富的赏析资本,为迈好储存、赏析和习作这几步而勤读、勤思、勤写。

二、储存:编码储存,为我所用。

有了积累,这还不算,要真正为我所用,必须经过编码储存,达到较为理想的境界。可引导学生按道德、品质、理想、情操、勤学、守纪等分门别类,注上编码,制作成精美的名言片,每天随身带着一两张,逐日更换,利用吃饭、走路或闲暇之余,

只要三两分钟便能熟读成诵,方便易行,使之为我所用。如理想类:“有志者事竟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好苗全凭肥壮,好汉全凭志强”等;学习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勤奋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常读口里顺,常不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记忆能力。日久天长,原先积累的名言便真正稳固地存入大脑,完成“信息”的存储工作。

三、赏析:有赏有析,步骤分明。

经过了“积累”和“存储”两个阶段,即完成了“积累”名言的过程。接下来便是“反刍”积累,即赏析阶段。一般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笔头练习,首先是析义,也就是解释所积累的名言的含义,使学生懂得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接着是对照名言,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读后的感想;再次是表决心,也就是读了名言后,谈自己今后该怎么做。第二步是口头练习,即三分钟演讲。让学生将笔头的赏析拿出来在早读课上即兴演讲,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胆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真正在赏析活动中得到锻炼和熏陶。

四、运用:赏析与习作并举。

结合赏析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习作竞赛活动(含日记、周记、观察日记,自创“我的格言”等),让学生正确认识积累的作用,摆正反刍与积蓄的关系,比一比谁的作文中运用的名言既恰到好处,又有说服力。这样,学生的习作热情日益高涨,他们巴不得尽快将自己胸中已有的积蓄一吐为快,吐得淋漓尽致,达到赏析与习作并举之效。如以“我的座右铭”“我最喜爱的一句名言”“乐在名言赏析中”“一句名言给我启迪”等为题,让学生在自己搜集的“名言库”中有比较地筛选,借题发挥,拓宽思路,实现知识的迁移。

名言警句赏析 第2篇

关键词:新课 初中 古诗

一、加强对古诗词的朗读训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所发挥的力量和作用,这一点在古诗词学习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的朗读训练和指导,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真正投入其中,并融人个人情感,读出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比如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通过奔放大气的语言、大胆丰富的想象、雄健伟岸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画面,传达了一种空寂苍凉的情感和意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要对同学们进行必要的语言分析和启发,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朗读训练,学生只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才能切身体会和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和诗人所传达的情感,才能从更深层面去把握和理解这首诗,又或者在学习宋代伟大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首先描绘了春夜里的一场细雨对庭院景观造成的变化,绿叶愈加繁茂,花却开始凋零,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对白蕴含了女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写出了伤春的闺中人的复杂情思,其传神程度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意境单靠老师的讲解是完全无法传达出的,学生只有在反复朗读,反复咀嚼的过程中才能切实感受到女词人所表达的无限热爱、哀婉等复杂情感。

二、背诵名句名段名篇

文言文背诵在升学考试中是以默写的形式来考查的,评分要求很严格,整句中错一字就不得分,因此在平时学习中,除了准确的背诵之外,还要在准确无误的默写上多下工夫,在动口的同时也要重视动手,避免因写错字而失分。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初中阶段背诵的古诗文总量在2万字左右,并了解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文化常识。如前所说,针对古诗文我们应该熟读成诵,烂热于胸,针对近年中考,命题相对集中在30余篇名作上。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要求同学们可将主要精力放在名句名段名篇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的理解记诵上。在初中阶段学过的文言诗文中,有些文章可称为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如《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对这类佳作必须将全文熟记于胸。也有些诗文,流传于世主要是因为其中某些句子或段落特别出彩,学习这类诗文,就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名句名段的积累上。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三、学会模仿锤炼语言

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学生,可以不写诗,但是,不能不读诗,尤其是中华古诗词。诗写了几千年,而我们在课内课外所渎、所看的不过几百首,这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是祖国语言中的最璀璨的宝石。要想学好语言,最好就是从背诵积累古诗词开始。学好语文,先读古诗词,这其实是一条捷径,新教材编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惜花费精力和版面体现新课标精神,引导中学生注重积累。

1.利用古诗词学习修辞方法。《标准》中明确规定,不考修辞、语法的名词术语,但作为美化语言的有效手段,修辞方法是有必要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用好“课外古诗词背诵”的资料,对巩固课内学习的相关修辞方法,有极好的作用。比如“对偶”,掌握这一方法.需了解对偶的特点,即要做到下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对,严对还要讲究平仄。光讲是不行的,学生只有在具体的感悟中才能逐步熟悉并运用。古诗词是学习“对偶”的极好资源。

2.利用诗词前赏析语言,提高品味能力。“课外占诗词背诵”的每首诗词前都有一段短小的赏析语言,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不重视它,其实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每一则赏析语言虽篇幅不长,50-100字左右,却是学生学习诗词鉴赏方法,积累文学词汇的大好素材。要写好赏析文字,除了要有审美品味能力以外,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学习课外古诗词的时候,不要忽视诗前的短小赏析,尤其是一些好的赏析语言表达模式。

四、关键词句推敲法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提高中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尤其是教师,在加强对实践总结的同时,还要注意借鉴前人好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赞.浅谈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古诗文教学[J].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6):3.

名言警句赏析 第3篇

1、A,don’’,thepastwon’.

2、.

3、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郭沫若

4、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珍惜大好青春,不要等了头发花白之时回顾这一生尽是碌碌无为的遗憾和悔恨。

6、赏析:你今天所拥有的成就不代表未来也如此,没有人可以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这只是在更好的提醒着你罢了。

7、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8、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11、P42人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2、P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3、释义: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

14、赏析名句题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手法,或是表现手法,或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等。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如“典型例题”中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赏析,形式方面可从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多。

15、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16、把懒惰放一边,把丧气的话收一收,把积极性提一提,把矫情的心放一放,所有想要的,都得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

17、9:从小方面来说只要修身养性,提升自我就行,大的方面则要顾及天下,提高全民素质

18、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

19、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格里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