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xxx》赏析 第1篇
【原文】
xxx
xxx·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xxx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xxx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xxx、xxx、xxx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赏析】
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晏殊的《xxx》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xxx前期政局也较为平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平**”。虽然在**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很受人称道,xxx、xxx、富弼、xxx、xxx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赏识。同时晏殊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富于才华的词人,他的府第一度成为高雅之士汇聚的文艺沙龙。对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感到满足了吧。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温文尔雅的个性,晏殊的诗词形成一种明显的风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蕴涵着富丽之气,温润圆融,雍容华贵。据记载,晏殊曾经讥刺有些人喜欢堆砌金玉锦绣字面以xxx贵,说那其实是“乞儿相”。他觉得自己所写的像“楼台侧畔xxx,帘幕中间燕子飞”之类,才真正是富贵气象(xxx《青箱杂记》)。这里面的道理是可以体会的。
《xxx》词描写的就是那种高级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形。“一曲新词酒一杯”,是说在家中宴饮,听歌女演唱。xxx代高级士大夫家中多蓄养歌伎以供娱乐,晏殊也不例外。与常人不同之处,是他喜欢让歌女唱他自己写作的歌词,自我欣赏。“去年天气旧亭台”,说这个春暮时分,天气与去年相似,园中楼台亭阁,也是往年景象。生活是如此安闲平静,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然而,真的一切都没有变化吗?“夕阳西下几时回?”又是一日将尽,太阳在xxx落下,尽管明天它还会从东方升起,但那不再是今天的太阳。时光不断流逝,生命也随着不断流逝。
你如果明白“夕阳西下几时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也许会突然想起xxx《短歌行》中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晏殊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古老的话题,只是xxx的诗句短促有力,所表达的情绪慷慨激昂,而晏殊的词却写得委婉而平静,他不愿意显示出激动和不安的心情。在这里“去年天气旧亭台”一句意味深长,它并不像有些人解释的那样是对往昔的缅怀,而是借不变的景象写出世界永不停息的变化,以永恒的尺度量出人生的有限。你想,一切犹如往日,可是往日到哪里去了?
转入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是晏殊深感自得而千古传诵的名句。其美妙之处可以从好几个层次来解析:从对偶技巧来说,两个单句本身都是浅显而接近口语的,并无特别雕琢之处,而形成对仗却工整而精巧;从所表现的内涵来说,它既写出了眼前的实景,又蕴含了耐人寻味的哲理。花总是要落去,时光的流逝无从阻止,生命必然走向衰残,这是无可奈何的;但尽管美景不再,“繁华有憔悴”,也并不意味着这之后只剩下虚空和荒芜,燕子依旧翩翩归来,呢喃作语,给人以另一番欣慰。理性的作用使词人不致一味沉溺在人世无常的空幻感中,而是同时也看到万物常新,为xxx有喜。这种兼天然与工丽、写实与暗喻于一体的对句,最能显示汉语的魅力,十分难能可贵。
终了,“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动作,它把词人爱惜xxx、流连光景的情愫以缓慢的节奏延展**,形成悠长的余韵。
在这首词中,没有描述任何特殊的事件,也没有抒发任何令人激动的情感,它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闲愁”。这种“闲愁”和强烈的哀愁不同,它不是由实在的原因所引发,无关生理的痛苦,也不牵连重大的现实利害关系,而只是一种无端而来的惆怅的伤感,带着轻柔而缥缈的气质。但它往往升起xxx灵的深处,和生命的根本缺憾相关联,所以它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古典诗词中的“闲愁”常常是很优美的,因为它在述说生命的缺憾时,更多地关注着世界的美好,令人对他们在世间所得到的有限时光有更多的`怜惜。
当然,“闲愁”也是优越的生活境遇和**的心灵的产物。性情粗莽的人只有大喜大悲,不能从美丽的事物中品味人生的忧郁,而忧念饥寒的人首先要解脱现实的愁苦,哪里“闲”得起来?
【晏殊的其他作品】
玉描喜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了亍缕。
天压地角有时穷,只有相思无尽处。
清平乐
红蔓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藏。
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xxx。
采桑子
红英一树春来早,独占菁时。
我有心期。把酒攀条惜绛蕤。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
蝶怨莺悲。xxx愁说向谁。
xxx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xxx。
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毡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xxx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永远山长处处同。
晏几道《xxx》赏析 第2篇
晏殊《xxx》原文及翻译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xxx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注释
⑴xxx:xxx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xxx《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xxx:落日。西下:向**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xxx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xxx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晏几道《xxx》赏析 第3篇
xxx
xxx·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xxx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xxx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xxx、xxx、xxx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赏析】
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晏殊的《xxx》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xxx前期政局也较为平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平**”。虽然在**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很受人称道,xxx、xxx、富弼、xxx、xxx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赏识。同时晏殊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富于才华的词人,他的府第一度成为高雅之士汇聚的文艺沙龙。对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感到满足了吧。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温文尔雅的个性,晏殊的诗词形成一种明显的风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蕴涵着富丽之气,温润圆融,雍容华贵。据记载,晏殊曾经讥刺有些人喜欢堆砌金玉锦绣字面以xxx贵,说那其实是“乞儿相”。他觉得自己所写的像“楼台侧畔xxx,帘幕中间燕子飞”之类,才真正是富贵气象(xxx《青箱杂记》)。这里面的道理是可以体会的。
《xxx》词描写的就是那种高级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形。“一曲新词酒一杯”,是说在家中宴饮,听歌女演唱。xxx代高级士大夫家中多蓄养歌伎以供娱乐,晏殊也不例外。与常人不同之处,是他喜欢让歌女唱他自己写作的歌词,自我欣赏。“去年天气旧亭台”,说这个春暮时分,天气与去年相似,园中楼台亭阁,也是往年景象。生活是如此安闲平静,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然而,真的一切都没有变化吗?“夕阳西下几时回?”又是一日将尽,太阳在xxx落下,尽管明天它还会从东方升起,但那不再是今天的太阳。时光不断流逝,生命也随着不断流逝。
你如果明白“夕阳西下几时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也许会突然想起xxx《短歌行》中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晏殊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古老的话题,只是xxx的诗句短促有力,所表达的情绪慷慨激昂,而晏殊的词却写得委婉而平静,他不愿意显示出激动和不安的心情。在这里“去年天气旧亭台”一句意味深长,它并不像有些人解释的那样是对往昔的缅怀,而是借不变的景象写出世界永不停息的变化,以永恒的尺度量出人生的有限。你想,一切犹如往日,可是往日到哪里去了?
转入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是晏殊深感自得而千古传诵的名句。其美妙之处可以从好几个层次来解析:从对偶技巧来说,两个单句本身都是浅显而接近口语的,并无特别雕琢之处,而形成对仗却工整而精巧;从所表现的内涵来说,它既写出了眼前的实景,又蕴含了耐人寻味的哲理。花总是要落去,时光的流逝无从阻止,生命必然走向衰残,这是无可奈何的;但尽管美景不再,“繁华有憔悴”,也并不意味着这之后只剩下虚空和荒芜,燕子依旧翩翩归来,呢喃作语,给人以另一番欣慰。理性的作用使词人不致一味沉溺在人世无常的空幻感中,而是同时也看到万物常新,为xxx有喜。这种兼天然与工丽、写实与暗喻于一体的对句,最能显示汉语的魅力,十分难能可贵。
终了,“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一个没有结束的动作,它把词人爱惜xxx、流连光景的情愫以缓慢的节奏延展**,形成悠长的余韵。
在这首词中,没有描述任何特殊的事件,也没有抒发任何令人激动的情感,它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闲愁”。这种“闲愁”和强烈的哀愁不同,它不是由实在的原因所引发,无关生理的痛苦,也不牵连重大的.现实利害关系,而只是一种无端而来的惆怅的伤感,带着轻柔而缥缈的气质。但它往往升起xxx灵的深处,和生命的根本缺憾相关联,所以它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古典诗词中的“闲愁”常常是很优美的,因为它在述说生命的缺憾时,更多地关注着世界的美好,令人对他们在世间所得到的有限时光有更多的怜惜。
当然,“闲愁”也是优越的生活境遇和**的心灵的产物。性情粗莽的人只有大喜大悲,不能从美丽的事物中品味人生的忧郁,而忧念饥寒的人首先要解脱现实的愁苦,哪里“闲”得起来?
【拓展:晏殊的其他作品】
玉描喜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了亍缕。
天压地角有时穷,只有相思无尽处。
清平乐
红蔓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藏。
踏莎行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xxx。
采桑子
红英一树春来早,独占菁时。
我有心期。把酒攀条惜绛蕤。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
蝶怨莺悲。xxx愁说向谁。
xxx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xxx。
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毡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xxx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永远山长处处同。
——xxx晏殊原文及赏析xxx1份
晏几道《xxx》赏析 第4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是晏殊的名作之一,基本上代表了晏殊的艺术风格。他的词集叫《珠玉词》,名字起得可算是恰如其分。《珠玉词》里象珠般圆转、xxx莹的作品委实不少,当初中文竞技场里不乏喜欢晏殊词的同学。此词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之语,是一篇以景衬情的佳作。
然而此词之所以流传千古,精华还在“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一联。
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xxx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xxx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xxx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xxx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xxx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xxx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
这既是传说,当然未必可信。
____________
晏几道《xxx》赏析 第5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xxx《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xxx:落日。
④西下:向**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xxx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xxx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译文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xxx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晏几道《xxx》赏析 第6篇
xxx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鉴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晏殊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xxx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xxx的“太平**”,以歌侑酒,是晏殊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晏殊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晏殊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晏殊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晏殊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xxx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xxx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xxx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晏殊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晏几道《xxx》赏析 第7篇
xxx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赏析
这首《xxx》描绘的是一幅浓艳有余的仕女午睡图,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全词婉转有致,犹如一幅别具韵味、浓墨重彩的油画。
上片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晏殊笔触写到室中人的身上:粉汗微融,轻薄的纱衣,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胜似xxx的荷花,犹如一幅美人油画,将仕女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二、三句设喻。用意用语均似“花间”派。“粉融”,意谓脂粉与汗水相互融和的唯美之状,不点出“汗”字,正是晏殊高明之处。“香雪”借喻女子肌肤的芳洁,虽亦古诗词中常用之语,但在本词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它跟“冰寒”句配合,在盛夏中得清凉之意。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xxx,写夏日黄昏女子妆罢的情景,真如一幅优美的彩照。过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
下片一、二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古时女子的面饰,有以黄粉涂额成圆形为月,因位置在两眉之间,故词称“眉际月”。xxx《蝶》诗之三“八字宫眉捧额黄”,似即指此。“欲迎”、“初上”,形容绝妙。不独刻画之工,且见晏殊欣赏之情。“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xxx的实景。可以想象这位美艳的姑娘,晚妆初过,穿着件单薄的纱衣,盈盈伫立,独xxx,xxx月。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xxx点明,原来上边五句所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女子睡起,粉融香汗,重理明妆。“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倒装,“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接应。
此词纯用白描的手法叙述,选取了闺房中的一个情景,将美人的举止、姿容、睡态和醒时模样刻画得极为生动逼真,极具生活气息,让人可知可感。词格浓艳,颇见“花间”遗风。
晏几道《xxx》赏析 第8篇
(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xxx识''相联系,它们的内 涵 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本文的体裁属于词,xxx是词牌名。
3、''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5、''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落寞、孤独
8、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xxx识燕归来
晏几道《xxx》赏析 第9篇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xxx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xxx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14 岁应神童试,xxx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xxx亲临祭奠。谥元献。《xxx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xxx、xxx、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xxx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xxx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xxx有情思”。和北xxx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xxx)、(xxx)的格调,也深受南唐xxx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而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xxx〕)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诗词成就
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xxx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如xxx、xxx等人作品中的那种羁旅愁苦,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仕途坦荡决定的。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xxx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清人辑有【晏文献遗文】收入【xxx人集】中。
天赋才华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闻知,极力举荐进京。次年,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xxx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它题。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xxx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游持重,深得直使馆xxx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大中祥符元年(1008)xxx寺丞;次年,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七年,随xxx祭祀亳州太清宫,赐绯衣银鱼,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太常寺丞。尔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天禧四年(1020),xxx学士、左庶子。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xxx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xxx采纳,被倚为股肱。
乾兴元年(1022),年仅12岁的xxx继位,xxx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xxx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xxx任枢密使,违反了xxx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_。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xxx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xxx称xxx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xxx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xxx、xxx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_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xxx、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官场时光
明道元年(1032),xxx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xxx。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xxx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xxx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xxx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xxx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xxx、xxx,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xxx公。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xxx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xxx、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xxx、富弼、xxx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xxx连任xxx、xxx、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xxx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xxx婉约词风,被称为“北xxx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xxx》)、“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xxx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他既是导xxx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全xxx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xxx文》中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xxx、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朝为官50多年,但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时时萦绕xxx,其诗作《崇因寺》(在今进贤县境内)、《金柅园》(在今抚州市一中校园内)、《麻姑山》等,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家乡人民对这位“宰相词人”,也是怀念和崇敬的,抚州市城区有一条街被命名为“同叔路”。此外还有“晏殊纪念亭”、“金柅园诗碑”、“二晏桥”(又名“二仙桥”)等。
晏几道《xxx》赏析 第10篇
,这是北xxx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的代表作,整首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原文: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字词解释:
⑴xxx:xxx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xxx《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xxx: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xxx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xxx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翻译: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xxx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创作背景:无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赏析: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 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xxx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 何”、“xxx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xxx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个人资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xxx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xxx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xxx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xxx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xxx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几道《xxx》赏析 第11篇
xxx·一曲新词酒一杯
xxx代: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及注释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xxx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⑴xxx:xxx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xxx《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xxx:落日。西下:向**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xxx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xxx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鉴赏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晏几道《xxx》赏析 第12篇
xxx代: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赏析
xxx《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xxx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xxx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xxx,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xxx贵气象。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入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像在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一下子打破了小阁xxx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一霎”、“几回”乃互文。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
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下句“圆荷”即荷叶。疏雨滴在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晏殊自云:“余xxx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此词可见一斑。
晏几道《xxx》赏析 第13篇
(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3)''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xxx识''相联系,它们的内 涵 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本文的体裁属于词,xxx是词牌名。
3、''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5、''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落寞、孤独
8、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xxx识燕归来
——晏殊《xxx》原文及翻译(一)份
晏几道《xxx》赏析 第14篇
xxx代: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赏析
该词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晏殊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晏殊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晏殊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晏殊唯有强自宽解:“ 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 自遣情怀吧。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上片起调不做任何铺垫,直言年华有限,稍纵即逝,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富有深度的哲理,让人不觉为xxx。紧接着,晏殊将离别看成是平常事,可见人的一生离别之多,因而“易销魂”,但晏殊转而又写“酒筵歌席莫辞频”,表达人生短暂,xxx离别伤神,应当及时行乐的思想。
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晏殊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晏殊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下片抒情。起首两句为空想之辞:到了登临之时,放眼望去尽是大好河山,xxx然思念起远方的友人;等到风雨吹落繁华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这两句词意境开阔、辽远,表现出晏殊对时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复得的感慨。结句中,晏殊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谊。这也是晏殊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xxx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晏殊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
晏几道《xxx》赏析 第15篇
原文:
《xxx》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个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什么时候会再回来呢。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xxx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当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xxx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xxx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xxx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晏几道《xxx》赏析 第16篇
原文:
[xxx]晏几道
飞鹊台前晕翠蛾,
千金新换绛仙螺。
最难加意为颦多。
几处睡痕留醉袖,
一春愁思近xxx。
远山低尽不成歌。
注释:
【1】翠蛾:美人之眉。
【2】xxx:比喻女子眼神流动,如水横流。
作品赏析:
这首描写歌女生活的词,写得比较有深度,因为它揭示了笑语欢歌背后的忧伤和沉痛。开头两句,依然是用华美的词藻描写歌女美丽的容颜,脂粉眉黛要对镜抹匀,而且新换了价值千金的`贵重头饰,打扮出来,果然华丽而姣好,但第三句便突然转折,述说歌女内心深处的哀怨——“最难加意为颦多”。这样的句子,在小晏词中是很少见的,故而显得生疏、特别,但它却揭示了歌女生活的真实情况——表面上只能强颜欢笑,“加意为颦多”,而内心深处的酸楚苦涩只有她们自己知道。结句“远山低尽不成歌”,也可以让读者抽绎出两种内涵,宴席上的主、客,觉得她是低眉含羞地唱着劝酒祝福的歌曲,而她那颗真实的心却是在流泪滴血!
晏几道《xxx》赏析 第17篇
原文:
[xxx]晏几道
唱得红梅字字香,
柳枝桃叶尽深藏。
遏云声里送雕觞。
才听便拚衣袖湿,
欲歌先倚黛眉长。
曲终敲损燕钗梁。
作品赏析:
上片写女方为送别而唱梅花曲词。起首一句,着一“香”字,极言其唱得既甜美又饱含感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真正的.梅花,又以红梅之香比喻乐声,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这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字字皆香,声声俱美,可想见歌女此时情愫。
次句“柳枝桃叶尽深藏”,反衬补足首句。“柳枝”,指《杨柳枝》曲。古横吹曲有《折xxx。后世翻此曲者,亦多写离别行旅之情。“柳枝”,亦歌女名,见xxx《柳枝》诗序。“桃叶”,《古今乐寻》载,晋xxx之爱妾名桃叶,缘于笃爱,献之临江相别时作歌曰:“桃叶复桃叶,xxx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收入乐府,名《桃叶歌》。柳枝、桃叶,语意双关。亦人名,亦歌名,又与首句“红梅”字面相应。“尽深藏”,是说其他歌女及所唱的曲子都远不及这位姑娘和她的“红梅”曲。“遏云声里送离觞”,于上片歇拍处小结 。“遏云”,谓歌者声调xxx越,使天上的行云为之而停止。《列子·汤问》载,歌者秦青相送xxx,“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送离觞”三字,点出歌筵送别。
过片二句,承“送离觞”从男女双方来写:男方才听便拚衣袖湿,感情简直无法控制;女方欲歌先倚眉黛长,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拚”,有甘愿、不顾惜之意。行人知道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那就索性让泪水流下来吧。“倚”,有依靠、凭仗之意。女子巧画长眉,宜颦宜笑,若是画作“远山眉”时,就更勾起人的离愁别恨了。“才听”二句,写出行人与歌者早已心意相通,故就更容易被歌声感染。结句敲损燕钗梁,暗用《世说新语·豪爽》所载xxx咏歌时以铁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之典故,一方面说明男方对女方所唱激赏,两人感情达到了共鸣,另一方面钗xxx则暗示诀别,通过这一典型动作表达凄绝的感情。
晏几道《xxx》赏析 第18篇
晏殊《xxx》阅读答案及赏析
xxx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阅读题及答案: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
(3)词中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是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阅读题二:
晏几道《xxx》赏析 第19篇
xxx阳、落花、归雁。
3、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4.诗歌借哪些意象抒发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xxx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5、“xxx”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请再写出两个你知道的词牌名:xxx、渔歌子。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答:词人把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于是感慨光阴的流逝,未免深深叹息。
7、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的意蕴。
答:对仗工整:“无可奈何”“xxx识”是情感的描摹;“花落去”“燕归来”是物象的'对仗,是时间的有形流逝。“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xxx识燕归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往事,若幻若真,所以说“xxx识”。透露在词中的是一种人生惆怅。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
(3)词中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是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晏几道《xxx》赏析 第20篇
huàn xī shā
xxx
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古诗翻译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古诗赏析
《xxx·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xxx词人晏殊所作。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脱。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全词一改词人的xxx之风,取景阔大,笔力雄厚,深沉而温婉,别具一格。
晏几道《xxx》赏析 第21篇
原文:
[xxx]晏几道
午醉西桥夕未醒,
雨花凄断不堪听。
归时应减鬓边青。
衣化客尘今古道,
柳含春意短长亭。
凤楼争见路旁情。
注释:
【1】雨花:落花如雨。
【2】凄断:凄婉。
【3】衣化客尘:旅途中的尘土使衣服变了颜色。
【4】短长亭:古时设在官道旁供人休息之处,亦常作饯别之所。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游子思归之词。词中的主人公为浇乡愁,午间多喝了几杯,醉的很深,直到夜晚还没有清醒过来。在余醉未消的迷蒙之间,又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更感到凄苦不堪。思家念归,何时得归?“归时应减鬓边青”,真的回家时,恐怕头发都要斑白了。这一句,与其说是企盼之词,不如说是怨艾之词,因为毕竟还是归期无日啊。过片一联,概括表述行人奔走在外的艰辛与思家怀人的愁苦。巧在以“今古”与“短长”属对,既工稳贴切又含义深广。今古,是时间的概念,说在外日久;短长,是空间的概念,说离家路遥。最后的'话题落到了思家怀人的核心——思妇的身上,说她不知道游子在外所经受的风霜之苦。其实,这样的话只能自言自语地叨念,对于她,辛劳疾苦之类的话不宜说的,因为这会让她更加悬挂,而相思眷恋之类的话必须说的,因为这能抚慰她同样孤寂愁烦的心灵。词中所写,不过略触一端,顾此失彼,在所难免。
晏几道《xxx》赏析 第22篇
晏殊xxx阅读答案
xxx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试题】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3、无可奈何花落去,xxx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案】
xxx阳、落花、归雁。
晏几道《xxx》赏析 第23篇
(1)情景或景情
(2)(开放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一个角度比较深入准确的赏析即得2分。)参考答案:示例一: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堪称佳对;示例二:景物描写典型,画面生动;示例三: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示例四: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3)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4)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5)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