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歌《诉衷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热门6篇)

xxx诗歌《诉衷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第1篇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xxx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城,xxx。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翻译

当初我作为低级官吏进入京城,结识的朋友都是英雄豪杰。起草重要文书,用蜡封固并连夜传送,骑着马奔驰传告中原人们。

时机容易失去,壮志难酬,两鬓已生白发。只好写文章品评风月,指点山川,建立另外一种“功名”。

注释

青衫:低级官吏的服色。

九重城:指京城。

豪英:英雄豪杰。

蜡封:用蜡封固的文书,保密性强。

传檄:传送文书。

谕:告诉,传告。

幽并:幽州、并州,此指xxx占领区。

平章风月:写评品风月的文字。

弹压江山:指点山川。

创作背景

xxx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应进士试。诗人回忆刚到帝京时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情景,对比当时失意无成的现状,给人强烈的落差感,因而写下此诗。

赏析

词的上片是忆旧。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xxx英。”起首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xxx九品官服色青,公元1160年(xxx兴三十年),陆游由福州决曹掾被荐到临安,以九品官入京改职,言“青衫”十分贴切。陆游为官期间交识的同辈人士多是一时俊彦,因言“结友xxx英”。

“蜡封xxx传檄,驰骑谕幽并。”写任圣政所检讨官时的活动,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很鼓舞人的。这时xxx刚即位,欲有所作为,遂恢复起用主战派的著名人物xxx,筹划进取方略。

词的下片是抒愤。

“时易失,志难城,xxx。”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xxx操之过急,xxx志大才疏,xxx结果遭到xxx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xxx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志难成,xxx”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平章风月,弹压江山”是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的。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此时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风月的品评,山川的管领,原是“闲者”的事,与“功名”二字沾不上边,而结句却说“别是功名”,这是幽默语,是自我解嘲,也是激愤语,是对那些加给他“xxx风月”的罪名的人们,予以有力的反击,套用xxx的一句话就是:“予岂好xxx风月哉;予不得已也!”

全篇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通过上下片的强烈对比,反映出陆游晚年的不平静心情。

xxx诗歌《诉衷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第2篇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xxx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古诗简介

《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是xxx时期词人xxx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久别将归的迫切与喜悦心情。词的开篇即写思乡心切,夜不成眠,于是黎明时分便踏着月光匆匆上路。临渡时,空中又飘起了细雨,仿佛也打湿了那颗归家的心。过片写舟中所见。词人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思绪因为激动而摇荡飘忽,一会儿忆起当年离家的行程,一会儿又设想归家后的情景。末二句极富生活情趣,其中既有归家的喜悦,也有久客伤老的悲怆。 此词填得清美韶秀,意象鲜明,一字一韵,手到拿来皆能表达归情。

翻译/译文

在萧瑟的凉秋深夜,独自歇宿于乡村野店,一时难以入眠。中天的月亮照着半夜起程赶路的游子。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催促他快快登上渡船。

回忆当年,莹白的水边鸥鸟,水天相接。再次返回到家乡,家里的孩子见了他肯定会不认识了,定会兴奋地拽着他的衣襟,笑他头发已经花白了。

⑴诉衷情:词牌名,晚唐文学家xxx创作此调。原为单调,后演为双调。xxx、xxx、陆游、xxx等词人均用过此调。

⑵茅店:乡村野店。

⑶吟鞭:诗人的马鞭,多代指行吟的诗人。

⑷黄花:指菊花。

⑸童稚:儿童。

⑹华颠:花白头发,指年老。

创作背景

据《xxx言行续录》记载,xxx皇统二年(1142年),金朝曾赦免遣归羁押宋朝官员,吴激日夜念归,遇赦大喜过望,在归途中做了此词,但行至河北,金朝出现反复,将其截留。就近命其知深州,吴激官三日而卒。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词的上片叙写寒夜行馆、春早渡头的两个典型处境,明显点出归乡主题。首二句为第一境,写词人在归旅中思潮起伏,睡不成眠。此笔妙在首句点破情怀,后句立即用残月、诗兴加以渲染,韵致顿生。至于第二境之妙,则在乎第三句的黄花、细雨意象为下句催上兰舟润色添趣,整个意境遂变得立体化。更加显得深远,同时又在不觉间体会出词人绵密交错的心情。

下片”鸥似雪,水如天”写江面;“忆当年”写舟上归人。这三句描绘xxx飞处,水天一色。词人在茫茫无尽的白色情调里思索前事,笔意清逸隽美。最后“到家应是”三句,预想重返故园的情况。幼童、白发均为典型意象,旨在强烈之对比下,慨叹人在旅途中流失的岁月,然而老来还乡,总算一种安慰。

高度艺术化地诗歌,真美在于似虚还实,似实还虚之间。此词写驿馆,写渡头,写行舟,写归园,无一不如在眼前,身历其境。但据知,xxx金至死,一直没有离开北地,还乡更不消说了。词人满怀乡思,只能凭藉乐府抒吐其归魂,只许随着笔端越行越远。曲深如斯,故此词除境清词美之外,更具一种韵味悠长之艺术美。

名家点评

近现代夏承焘、xxx《金元明清词选》:久别将归,虽寒不成眠,很早就起程了。且行且吟,可见兴致。水边鸥鸟,倚门童稚,在在都引起心头的欢悦。词笔也松秀自然,可当《归去来辞》看。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xxx荆《词史》 :用贺知章《回乡偶书》语意,以乐景补哀。

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xxx《金元明清词精选》 :上片写失眠,写凄怆,景色寒凉。下片转以虚拟之笔,显现温馨,愈见强化“残月吟鞭”的怅惘心绪。xxx秀中出凄婉的风格于此毕现,运语又如此轻捷自然不着痕迹。

原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惠淇源《婉约词全解》:此词写旅途中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归心如箭,遂一夜无暇。启程时犹有残月,临渡时已细雨霏霏。旅途景物,略不关情,盖一心已在思量归家后光景。“童稚”两句,有“近乡情更怯”之感。

xxx诗歌《诉衷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第3篇

诉衷情·莺语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xxx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翻译

莺儿娇语,花儿飞舞,这春天的白昼已过正午。蒙蒙细雨满天飞,女郎独守空屋。望着床上的金带枕、宫锦被,伤心地拉上绣着凤凰的帐帷。

柔嫩的柳枝下,粉蝶儿比翼xxx,那依依不舍的样子令人心醉。远戍辽阳的丈夫书信稀少,只能在梦中看他把家回。

注释

春昼午:谓正当春日中午时分。午,十二时辰之一,十一时至十三时为午时。午时,日正中,因称日中为午。雨霏微(fēiwēi):细雨弥漫的样子。

金带枕:以金带妆饰的枕头。

金带枕:因亦借指所爱之人的遗物。

宫锦:皇宫中所用锦绸之类,这里指床上用的被垫均用宫锦所制,言其富丽。

凤凰帷:绣有凤凰的帷帐。

柳弱:即弱柳,嫩柳。

蝶交飞:谓蝴蝶上下双飞,交互嬉戏。

辽阳:今辽宁省辽河以东,当时是边防要地,征戍之人所居。

梦中归:梦中见到征夫归来。

创作背景

xxx与幼时的鱼幼薇结识并互生情愫,因两人的年龄差距xxx选择了逃离。鱼幼薇选择了xxx的朋友xxx,却因xxx的懦弱被逼出家。被仇恨和欲望填满的鱼幼薇最终走向了刑场。行刑前的那一夜,xxx失眠了。他披衣而起,吹起了《诉衷情》,用笛声寄托自己的思念。展纸在案,挥毫泼墨,按《诉衷情》的调子填了这一首词。

此词多为短句,句间联系词的省略,使整首词显得松散、堆砌;但仔细分析,词中采取以景衬情、以乐显悲的艺术手法,写美好的春景,华美的环境,柳丝蝴蝶共舞的乐景,反衬美梦难成的悲哀,感人至深。篇末点题,又含不尽之意,耐人寻味。

首起“莺语”四个短句,勾勒出莺啼花摇、细雨霏霏的春日正午景象。xxx,xxx春之时双飞和鸣,犹五代词人毛文锡咏物词“芳春景,暖晴烟,香木见莺迁。传枝偎叶语关关……百啭千娇相唤。”(《喜迁莺》)的描写。这里简劲地写出“莺语”二字,即以关关和呜的鸟儿起兴引发以下男女情思的描写,与《诗经》中名篇《关雎》之首起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用比兴手法相同。“花舞”,谓花枝摇曳,xxx《丰乐亭游春》诗之一可作此句注脚。其诗云:“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这“花舞”的意象,即指花摇、花落,孕含着春将归去的惜春、xxx的感怀。一“舞”字,更给人以迷乱之感。“雨霏微”三字,又为词带来了迷蒙霏微的意境,那轻柔飘动的雨丝,隐含着幽细隐微的愁绪,正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这样的景物、环境氛围,都为词人以下抒写征妇之怨,作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金带枕”三个短句,由室外莺语花舞雨霏微的自然景色,转至室内床榻xxx的描写。“金带枕,宫锦”,极言枕之华美。是说在闺室卧榻上,放着精制的枕头。这种枕头是用皇宫中才有的宫锦制成的,还配着金线制作的绶带。这漂亮的枕头,原来是心上人留下的,自然会睹物思人。“凤凰帷”,谓床的周围,张挂着用绣有凤凰图案的丝罗制作的帷帐。此处“凤凰”作为无生命的装饰图案,从表层意思看,是在点染女主人公居室内环境的富贵华美;从历代深层意蕴看,与温词中常见的“金鹧鸪”、“绣鸳鸯”、“双鹞办”等鸟类意象相同,都在托物传情。联系全篇看,这里借雌雄偶居不离的鸳鸯,正反衬出思妇的独处、寂寞。因而“金带枕,宫锦,凤凰帷”,三短句依次排出,实际暗示的仍是离人意象。

那么,女主人公的情思、意绪,到底是什么呢?且看,“柳弱蝶交飞。依依。”如果说前五句描写了一个适宜于女主人公昼寝的外部环境,是造成这位女子昼寝晏起的外因,后四句则揭示了其内在原因。这里,词人将笔触集中于庭院中一幕动人的景致上:在嫩绿柔细的柳丝间,对对蝴蝶,上下翻飞,难舍难离。这“依依”恋恋、交互嬉戏的双飞“蝶”意象,寓示寄托的正是女主人公渴盼两情相悦、永不分离的爱情梦想。梦想多么美好,但是,她的梦想能够实现吗?“辽阳音信稀,梦中归。”此结拍二句,意象突变,点出闺中人的梦想只是梦想而已,难以实现。她的丈夫戍边辽阳,已很久没有消息,她只有在梦中才能看见丈夫归来。“梦中归”三字,与“蝶交飞”的意象对比,借美好的意象,衬托孤独女子的忧愁,使思妇怀人的感情更加沉痛。

xxx诗歌《诉衷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第4篇

诉衷情·春游原文

小桃枝下试xxx,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xxx。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有人在桃树下试穿丝衣,蝴蝶在残余的花间飞舞。芳草被华美的车子xxx,花枝上,花落已半。

风变得薰暖,白天开始长起来,xxx的枝条柔美细长。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xxx絮飘飘扬扬,地上铺满了落日的余晖。

xxx:织锦的裤裙。裳,下身的衣服,裙装。

蝶粉:指桃花初放,蕊粉末褪。

斗:比试。

遗香:指xxx和少女身体散发出的清香。

玉轮:华贵的游车。

半面恼红妆:即“恼半面红妆”之倒装句。指因花瓣凋零而心生懊憾。

半面:指凋残。

红妆:指花瓣。

乍:开始。

袅:细柔摇曳的形态。

上片“小桃枝下试xxx”,是说出游前的准备。天气渐暖,要换上春天的xxx,不是一换就得,所以要试,试衣于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农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映衬唐人xxx《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如此,鲜艳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泽又引来了翩翩的蝴蝶。不说蝴蝶环绕飞舞,却说“蝶粉斗遗香”,蝶翅上扑落的粉末和女子遗落的香泽比赛,哪一种更香,这就婉转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来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说。

游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宝马香车的,“玉轮碾平芳草”,xxx草地上忽忽驶过,车中的贵妇娇娃,也只在车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恼红妆”,这半面娇容却引起这位游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为她们乘坐的香车对于芳草的摧残,也可能因为她们不暇他顾的高傲姿态。xxx《南朝》诗云:“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xxx。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xxx半面妆。”讽刺南朝苟安于半壁江山,犹如xxx之半面妆,如取用xxx诗意,则“半面恼红妆”当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图苟安一时,如同南朝梁、xxx故事。这种时事使人烦恼,故云:“半面恼红妆。”惟此,前面的“玉轮碾平芳草”也可解释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压制贤才,这样来解释这两句词,可能显得牵强一些,但是,“半面恼红妆”又似乎不是一般语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风乍暖,日初长,xxx”三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风才开始变暖,白天才开始变长,垂挂的柳枝才缀上新绿而随风飘荡。三句非常紧凑。从几种事物中观察,感受表现了初春的特点。而以下的三句“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却大有春事已过的景象。关于燕子,在子龙词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无情双燕子,xxx风”,《眼儿媚》“只愁又见,柳绵乱落,燕语星星”、《蝶恋花·春日》“燕子乍来春渐老,乱红相对愁眉扫”、《江城子·病起春尽》“凭燕子,骂东风”。几乎都是与暮春春尽联系着。此处“一双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万点飞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满地斜阳”也平添了一份凄清。这后面的三个四字句,与前面的三个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时间上有发展,似是感叹着“九十韶光xxx短”(《渔家傲》),由初春写到春夫,时间上的跨度是为了表现情感上的跨度。

这首词描写春游所见,情景相生,处处透着词人盎然的游兴。词的开始两句用烘托法。桃下试裳能让人产生“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的联想。而蝶粉斗香,又可想见女子春服艳丽如花的美好形象。接下来轮碾芳草,红妆半露,也是情态毕现,鲜明如画。整个上片着笔于人,浓墨重彩。下片则转而写景。风暖日长,垂杨袅袅,双燕翩翩,一派生机蓬勃的景象。景润人心,词人想必也是逸兴满怀。结尾“万点飞花,满地斜阳”微微露出美景不能永驻的淡淡春愁。正如xxx《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及梅尧臣《苏幕遮》“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所歌咏,在这样的时刻,文人总不免会透出一丝纤柔的情怀。

xxx诗歌《诉衷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第5篇

原文: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xxx未灭,xxx。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

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xxx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注释

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⑶戍(shù):守边。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xxx、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xxx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xxx,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xxx:古泛称西北各族为xxx,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xxx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xxx相持的西北前线。

xxx诗歌《诉衷情》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第6篇

原文:

小桃枝下试xxx,蝶粉斗遗香。

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xxx。

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译文

有人在桃树下试穿丝衣,蝴蝶在残余的花间飞舞。芳草被华美的车子xxx,花枝上,花落已半。

风变得薰暖,白天开始长起来,xxx的枝条柔美细长。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xxx絮飘飘扬扬,地上铺满了落日的余晖。

注释

诉衷情:词牌名,原为xxx曲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xxx:织锦的裤裙。裳,下身的衣服,裙装。

蝶粉:指桃花初放,蕊粉末褪。斗:比试。遗香:指xxx和少女身体散发出的清香。

玉轮:华贵的游车。

半面恼红妆:即“恼半面红妆”之倒装句。指因花瓣凋零而心生懊憾。半面:指凋残。红妆:指花瓣。

乍:开始。

袅(niǎo):细柔摇曳的形态。

赏析:

这首词标题为“春游”,上片写一位女子在春天的出游,下片则写了所见所感的春天的风物。

“小桃枝下试xxx”,是说出游前的准备。天气渐暖,要换上春天的xxx,不是一换就得,所以要试,试衣于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农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唐人xxx的《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当然是一种很美的映衬。不仅如此,鲜艳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泽又引来了翩翩的蝴蝶。不说蝴蝶环绕飞舞,却说“蝶粉斗遗香”,蝶翅上扑落的粉末和女子遗落的香泽比赛,哪一种更香,这就婉转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来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中,才有化蝶之说。

游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宝马香车的,“玉轮碾平芳草”,xxx草地上忽忽驶过,车中的贵妇娇娃,也只在车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恼红妆”,这半面娇容却引起这位游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为她们乘坐的香车对于芳草的摧残,也可能因为她们不暇他顾的高傲姿态。古代“半面”一词有曾见过面的意思。《后汉书·应奉传》载应奉曾见一车匠于门中露半面,后数十年遇之于途中。仍能认出他来。故有“半面之旧”的说法。也有就指半边脸面,如汤显祖《牡丹亭》:“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或者又指古代遮面之具。还有一个“半面妆”的著名典故,《南史·梁xxxxxx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xxx《南朝》诗云:“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xxx。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xxx半面妆。”讽刺南朝苟安于半壁江山,犹如xxx之半面妆,如取用xxx诗意,则“半面恼红妆”当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图苟安一时,如同南朝梁、xxx故事。这种时事使人烦恼,故云:“半面恼红妆。”准此,前面的“玉轮碾平芳草”也可解释为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压制贤才、这样来解释这两句词,可能显得牵强一些,但是,“半面恼红妆”又似乎不是一般语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风乍暖,日初长,xxx”三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风才开始变暖,白天才开始变长,垂挂的柳枝才缀上新绿而随风飘荡。三句非常紧凑。从几种事物中观察,感受表现了初春的特点。而以下的三句“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却大有春事已过的景象。关于燕子,在子龙词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无情双燕子,xxx风”,《眼儿媚》“只愁又见,柳绵乱落,燕语星星”、《蝶恋花·春日》“燕子乍来春渐老,乱红相对愁眉扫”、《江城子·病起春尽》“凭燕子,骂东风”。几乎都是与暮春春尽联系着。此处“一双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万点飞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满地斜阳”也平添了一份凄清。这后面的三个四字句,与前面的三个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时间上有发展,似是感叹着“九十韶光xxx短”(《渔家傲》),由初春写到春夫,时间上的跨度是为了表现情感上的跨度。xxx评此词“情景相生”(《xxx全集》引)。处处是景语,也处处是情语,客观景物无不打上感情的烙印,故能深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