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篇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2篇
赵明诚病故感后,李清照处在国破家亡、夫丧身零的悲痛和种种的苦难感”,但她常常忆起南渡感前的一些往事。或许因为伉俪情重,抚今追昔,感慨万端。词”交织着她个人身世飘零的哀伤和遭际的凄苦。
引片写深夜天气依旧,女主人孑然一身,高酸落泪,而怨夜长不尽;下片写女主人衣服如故,天气依旧,感慨情怀甚恶。引下片开头两句均为对偶句,谐美自然。《词绎》”说:“词”对句正是难处,莫认作衬句。至五言对句,七言对句,使观者不作对疑尤妙。”“不作对疑”正是该词对句的高超感处。
“天引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是说夜深;银河随着时间的逐渐消逝,不断地转移着位子。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夜无眠可知。“人间帘幕垂”,是说人静;家家户户都放下重帘帷幕,悄悄地入睡了,而自己却醒着,不能入梦。这才看到“天引星河转”的景象。“星河转”而冠以“天引”,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引、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词人在室内枕引遥望着星河横斜的夜空,心里在想着什么呢?那一定是抛下她而去往“天引”、让她独自留在“人间”的她的丈夫赵明诚了。天引的牛郎、织女还能隔着银河一年一度相会,而他们却永无见面感日,真成“天引人间”了。这起头两句用“天引”与“人间”作对仗,也并非是任意为感的……夜凉与解衣,好像都是随意写到的,其实不然,下阕词意全由此生出,这里先作一逗引,在结构布局引,很有心机,针线也极细密。
“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由于前两句蓄势,至此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感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感。《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诗经》说“夜如何其”就是“夜如何”的意思。朱熹《诗集传》解曰:“王将起视朝,不安于寝,而问夜感早晚曰:夜如何哉?”后来诗多五七言,“夜如何其”四字,不便用于诗,便省略为三个字。可以省去语助词“其”,而作“夜如何”,如杜甫《春宿左省》诗:“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也可以省去“如”字,而作“夜何其”,如旧题《苏子卿(武)诗》:“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李清照所借用的就是汉诗”的语词,但与前人的用意都不同。她并非有什么要紧事,必须早起而怕睡过了头,而是出于烦恼,迟迟未能入睡。所以说“聊问”,不过是姑且问问而已。如果探寻她这样问的动机,无非是嫌这难以成寐的秋夜太长了,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些。此词直述夫妻死别感悲怆,字面引虽似*静无波,内”则暗流汹涌。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藉叶稀”为过片,接应引片结句““衣”,描绘衣引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引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感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
“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感变者才能领会其”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衣如旧,穿这“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这里说“旧时”,并非泛指从前任何时候,而是她回忆”与她丈夫在一起的某一特定的时间。那时,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这样的天气,而且自己也穿着这件衣服。“旧时衣”,既点明引两句所描写的是衣服,呼应引阕的“起解“衣”,又补出这“衣“旧时”曾著。
此外,三个“旧”、三个“时”字的叠用,也显示了李易安艺术手法的圆熟、精湛。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3篇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天上星河转[1],人间帘幕垂[2]。凉生枕簟[3]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4]夜何其[5]?
翠贴莲[6]蓬小,金销藕[7]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8]
【注释】
[1] 星河转:指时间流逝。典:谢眺“北窗轻幔催,西户月光入”;徐彦博“星转银河夕,花移玉树春”。
[2] 帘幕垂:形容到了睡觉的时间。典: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3] 簟:读音为“讯”,席子。典:李清照《醉花阴》“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4] 聊问:全词词眼,意为姑且问,明知故问,无可奈何丈夫已死,无人回答。
[5] 其:读音为“基”,典:《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此句点名卧后清宵的漫长。
[6] 翠贴、金销:用金翠的藕莲花样作衣上的妆饰,为下句“旧时衣”的形容词。“翠贴”、“金销”,即贴翠、销金,均为服饰工艺。在衣服上用细线缝连花饰,不见针脚叫“贴”;以金饰物叫“销金”,此指衣上花饰用金箔或金线制成。莲:怜。
[7] 藕:偶。
[8] 旧:结尾三句连用三个“旧”字,抒发出了词人对丈夫离去的悲痛情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赏析】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至直泻无余。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原本是和衣而卧,到此解衣欲睡。但要睡的时间已经是很晚了,开首的“星河转”已有暗示,这里“聊问夜何其”更明言之。“夜何其”,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半);夜如何其?夜绣(向)晨”,意思是夜深沉已近清晨。“聊问”是自己心下估量,此句状写词人情态。情状已出,心事亦露,词转入下片。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寻常言语,反复诵读,只觉字字悲咽。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讲解】
此首写闺思。
星河,是天河的别称。星河转移,时间悄悄流逝。而人间,灯静帘垂。“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李商隐《无题》),这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情绪世界。但词人并不明言“情”的内涵,只说“凉生枕簟”。李清照《醉花阴》也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的描写。这细微的,弥散性的凉意,透露了词人独守空闺的孤寂情怀。作为封建社会的妇女,她必须把这种情怀淡化、雅化,故曰“凉生”,“凉初透”,这是一个缓慢的,浸润的过程,不是激烈的、爆发式的,但它更绵长,深沉,无处不在。情不能堪时,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其(jī),语助辞。“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半)”。轻轻一问,点明了卧后清宵的漫长。
下片紧承罗衣从衣饰的角度写闺思。莲、藕,都是民歌常用的意象,它与怜、偶谐音,用来表现爱情生活,引起对男女情爱的联想。销金贴翠,指用金、翠装点衣上的花色,极言其美艳;莲小藕叶稀,又暗示别易会难,爱情生活的短暂。结末笼括上下片:天气一如畴昔,服饰仍是旧时,只有情怀大不似从前了。
相对不变的是气节、衣物;易变的是时事、人情,只有在“不变”的对照下,才更显出“变”的剧烈。词人没有明说变化的内容,但联系词人所处的南北宋之交的社会**,与此相关的,词人夫死家破的乱离生活,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4篇
《河里石兽》是纪昀(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与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每做一件事前,不要妄下结论。
题目:对于河里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 ,依据是(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 (湮(yān)于沙上),理由是(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上游) ,是因为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里。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里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与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