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赏析 第1篇
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人生能有多少这样美好的岁月呢!生命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转瞬即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思念贤才的忧愁却难以忘怀。用什么来排解心中的忧愁呢?只能借助美酒来消解。那些学识渊博的贤能之士呀,我对你们的思虑连绵不断。
只是因为对你们的思念倾慕,让我沉痛吟诵《子衿》一直到现在。阳光下呦呦欢鸣的鹿群,吃着田野里的艾蒿。我有满座的嘉宾,宴饮之中有奏瑟吹笙的乐声贤能的人如同皎洁的月光,我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是真深深的忧思之情从心中涌起,一时不能断绝。不那些贤能之士穿过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访我。
我们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叙说那往日的恩情。月光明亮星儿稀少,一群(寻巢的)乌鸦向南飞去绕着树飞了三圈,哪根枝丫才是它们栖身之处?高山不会满足它的高峻挺拔,大海不会满足它的壮阔深邃。我愿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礼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于我。
曹操《短歌行》赏析 第2篇
①当:临。②几何:多少。意思是叹人生短促,时光易逝。③去日:过去了的日子。④这句对应首句,表达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更应慷慨高歌,只是苦于忧思重重,难以释怀。⑤杜康:相传是古代最早的造酒人,此处代指酒。⑥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衿,衣领。⑦悠悠:形容忧虑不断。借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思念。⑧但:只。君:指贤才。⑨沉吟:指低声吟咏《诗经》中的《子衿》一诗。⑩呦呦:鹿叫声。⑩苹:艾蒿。?鼓:弹奏。B掇:拾取。此句意将贤者比为高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喻指人才难得。?越陌度阡:指贤士远道而来。陌、阡,田野中纵横交错的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枉用:指贤士屈尊相从。存:问候。⑩契阔:久别。谈燕:欢饮畅谈。燕通“宴”。?乌鹊:乌鸦。8吐哺:热情接待,不敢怠慢。哺,口中咀嚼着的食物。四归心:心悦诚服地归顺。
曹操《短歌行》赏析 第3篇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曹操的《短歌行》是建安时期杰出的诗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它代表着人生的两面,一方面是人生的忧患,一方面是人生的欢乐。本诗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抒写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流露出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全诗共32句,8句一节,可以分为四节。
第一节(“对酒当歌”至“唯有杜康”)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本节中,“忧”是诗人主要的感情特征,“忧”到需要用酒来消解的地步。本节两处提到了“酒”魏晋时期,“酒”是诗人的喜好。本节开篇就用“对酒当歌”直抒胸臆“忧”叹人生苦短,猛一看,很是消极,其实不然。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及时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宏伟志向。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他渴望改变乱世局面,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种“忧叹”具体到历史背景中,就是诗人为了实现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这种“忧”是追求中的痛苦,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是一种积极的情感。那么“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表面上看,诗人借酒解忧,抒个人之情,抱怨人生苦短,实则是巧妙含蓄地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们要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第二节(“青青子衿”至“鼓瑟吹笙”)旨在抒写诗人期盼嘉宾的良好心愿。诗人引用典故《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表达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事实上,诗人是不可能逐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求才”时用心的周到,的确感人。这种“感人”正是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诗人这种含蓄、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章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章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典故《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言外之意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一定会以“嘉宾”之礼对待大家,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是诗歌,所以他用典故作比喻,表达自己的心志,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手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来在《诗经》中“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认为自己就是诗人为之沉吟《子衿》一诗所思念的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