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赏析 第1篇
《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坚定和执著。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难道我们还要诗人告诉我们更多东西吗?
徐志摩的诗歌就是这样,让人读来心里都沉醉了,总是忍不住还想再读一遍。徐志摩大师就是以这样宽容的态度,将大自然的美和我们人的思想的美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徐志摩的诗这么吸引我们的地方吧。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诗歌赏析(扩展3)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意象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意象
唯美的雪花进入一生追求“爱、美、**”的徐志摩的视线,徐志摩在诗歌中塑造的雪花的意象具有形态美、音韵美、行动美的特点。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赏析 第2篇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欧美浪漫**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字句清新、想象丰富、比喻新奇、韵律**、意境优美、神思飘逸,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是徐志摩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半夜深巷琵琶》是一首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的开头十分警豁,全诗音乐性极强。深夜的一阵琵琶声把诗人从梦中惊醒。诗人把这种“惊醒效应”传达给读者,由此,全部诗句都与这琵琶声相混合,从而让人体味到琤琮哀怨的琵琶曲的韵律,既整齐回荡又错落有致,直到诗人反复三遍吟唱着“等你去亲吻”,最后极有余味地收束全曲。
诗人不断追寻着这深夜的琵琶声,品味着其中的底蕴。首先,诗人着重渲染琵琶声在特殊的时空中的特殊格调。这琵琶声响起于“夜深深”“睡昏昏”的时分,开篇的一个“又”字道明了它曾一度在这个时候闯入;这琵琶声响起于“荒街”里、“残月”下,“像一阵凄风,像一阵惨雨,像一阵落花”。这一组叠进式的比喻,把琵琶声与整个夜、整个天地乃至诗人的整个心境都融为一体,染成一色。接下来,诗人在夜曲声中想象着弹奏琵琶的'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形象很怪异:“头戴一顶开花帽,身上带着铁链条_,可能是一个正在经受苦难的人;弹奏者也可能是一位妙龄女郎,琵琶曲是她思念“他”的寄托,这个“他”正在“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还郑重其事地说着“在坟墓的那一边等”,造成一种凄迷的独特意境。其丰富的内涵使得全诗既凝练精致又丰润舒阔,充分传达出诗人不惜一切、热烈追求爱情又备受苦难的惨痛心情。由此可见,诗中的“他”并非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喻指一种“破碎的希望”,喻指人的期盼、求索、奋斗,是一种永恒的眷念。
在构思上,琵琶声既是比,又是兴,触发了诗人心中久郁的痛苦,也为诗人抒发内心的感慨做了必要的准备。诗人根据情感的变化精心调配音韵节奏,有规律地交替运用长短诗行,节拍整齐且富有变化,节奏鲜明,音调**悦耳,宛若一支琵琶曲,极富音乐美。全诗悲切但不沉寂,琴声与心音****。诗歌因此而更具形式美、声韵美、意境美。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诗歌赏析(扩展6)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原文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赏析 第3篇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
我爱他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
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
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
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
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
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
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
像一堆破碎的水晶,
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
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
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
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在或是消派
大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
《月下雷峰影片》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
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
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
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赏析 第4篇
半夜深巷琵琶
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深夜里的琵琶!
是谁的悲思,
是谁的手指,
像一阵凄风,像一阵惨雨,像一阵落花,
在这夜深深时,
在这睡昏昏时,
挑动着紧促的弦索,乱弹着宫商角徵,
和着这深夜,荒街,
柳梢头有残月挂,
啊,半轮的残月,像是破碎的希望他,他
头戴一顶开花帽,
身上带着铁链条,
在光阴的道上疯了似的跳,疯了似的笑,
完了,他说,吹糊你的灯,
她在坟墓的那一边等,
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赏析 第5篇
雪花追求的目标是“她”,她是谁呢?诗歌的主题具有模糊性、多义性的特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雪花追寻的她,也可以说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她。诗歌主题的多义和不确定,给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
她“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她“住在清幽之处,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有柔波似的心胸。”她住在清幽的花园,花园是种植花木供人们游玩休息的场所,是人类对聚居场所的梦之追求,花园有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诗意的氛围。而她就住在那里。
她身上的味道是朱砂梅的清香,朱砂梅为真梅系直脚梅类,枝条直伸或斜展,不下垂成拱形也不扭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叶开花,花蕾倒卵形,紫红色;花瓣紫红色,多层,多枚,疏叠,花萼绛紫色,香味较浓。雄蕊多枚,四射,花丝淡水红。新生小枝木质部深红色,枝内新生木质部呈淡紫红色,即人们所说的“骨里红”,这是朱砂梅最主要的特征。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有高洁的品质,有凌寒而放的傲骨之气,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她“有柔波似的心胸”,柔波也就是水,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诗中的她“有柔波似的`心胸”,有水的智慧和胸襟。
这个美丽的姑娘,她象征着什么?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诗中的她可能是诗人心中的那个恋人,也可能是诗人对于**的向往,对于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