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其四)》全诗注释与赏析(推荐4篇)

杜甫《秋兴八首(其四)》全诗注释与赏析 第1篇

wén dào cháng ān sì yì qí , bǎi nián shì shì bù shèng bēi 。

wáng hóu dì zhái jiē xīn zhǔ , wén wǔ yī guān yì xī shí 。

zhí běi guān shān jīn gǔ zhèn , zhēng xī chē mǎ yǔ shū chí 。

yú lóng jì mò qiū jiāng lěng , gù guó píng jū yǒu suǒ sī 。

杜甫《秋兴八首(其四)》全诗注释与赏析 第2篇

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杜甫《秋兴八首(其四)》全诗注释与赏析 第3篇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大历五年(78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因759年-766年间曾居成都,故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第四首是组诗的前后过渡。,“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前三首诗的忧郁不安步步紧逼,至此才揭示它们的中心内容,接触到“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核心:长安象“弈棋”一样彼争此夺,反复不定。

杜甫《秋兴八首(其四)》全诗注释与赏析 第4篇

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_闻道_。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官又换一拨。

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金鼓振: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

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驰:形容紧急。此二句谓西北吐蕃、回纥侵扰,边患不止,战乱频繁。

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_鱼龙以秋冬为夜。_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故国:指长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