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优选3篇)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第1篇

第一段:从开头至“战则请从”,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第二段:从“公与之乘”至“遂逐齐师”,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第三段:从“既克”至结尾,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文章的中心。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第2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_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会(以)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请,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曹刿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查看齐军的车轮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瞭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 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轮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第3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_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