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语文(共4篇)

《诗经》二首语文 第1篇

12、《诗经》二首 关雎

重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3、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看拼音写词语(对子互改、汇报检测结果)。

好逑(hǎo qíu)窈窕(yǎo tiǎo)芼(mào) 寤寐(wù mèi)

自学指导 小组合学(15分钟内完成) 。

1、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

6世纪的春秋时期,公305篇,也称《诗三百》,孔子将《诗三

百》奉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作经典,奉为“五

经”之一,才称为《诗经》,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

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起兴:又叫“兴”。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借其他事物表现要

说的事物。一般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

2、从文中找出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联系课文,理解含义。

3、结合课*释,翻译课文。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前四句。

5、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读文,给课文分部分。

7、总结中心思想。

先组内展示,后师抽签小组展示。

2、从文中找出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联系课文,理解含义。

古今异义词

服: 古义:思念。 今义:衣服;衣裳。

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灰白;深绿色;苍茫。

阻: 古义:艰险。 今义:阻挡;阻碍。

多义词

在河之洲(的)

左右采之(代词,指荇菜)

左右采之(动词,摘取)

蒹葭采采(形容词,茂盛,众多。)

活用词

琴瑟友之。友:名词活用为动词,亲近,做朋友。

琴瑟:名词活用为动词,弹琴鼓瑟。

钟鼓乐之 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钟鼓: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钟打鼓。

3、结合课*释,翻译课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

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

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

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

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

来取悦她。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前四句。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男子

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

5、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对他动作的描写。“悠哉悠

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

平静,难以入眠,形象比怎地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深深思念之情。

6、读文,给课文分部分。

第一部分:直写男子的愿望,引出淑女是君子的理想对象的联想。

第二部分:写男子对姑娘的极度思念和追求而不得的痛苦。

第三部分:写男子幻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7、总结中心思想。

本文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追求、思念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痛苦和

幻想愿望实现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

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中心思想。

对子互背,汇报互背结果,师抽查。

要求:独立完成、字体工整、书面整洁、按时上交。

12、《诗经》二首 蒹葭

重难点

1、重点:文言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由景及情,景能使人幻想出很多的情感,今天我们通过蒹葭来分析。

1、掌握文言字词,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总结中心思想。

看拼音写词语(对子互改、汇报检测结果)。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u hui)晞(xī)湄(méi)坻(chí)

自学指导 小组合学(15分钟内完成)

1、结合课*释,翻译课文。

2、前四句是千古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的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有什么作用?

4、读文,给文章分部分。

5、读文,总结中心思想。

先组内展示,后师抽签小组展示。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

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

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

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

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

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

水中洲。

2、前四句是千古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一烘托追求心上

人不得时悲凉惆怅的心情。

3、这首诗的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有什么作用?

既刻画出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又渲染了迷蒙、清冷的气氛烘托出

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4、读文,给文章分部分。

第一部分:即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与心上人在水的两岸,苦苦追

寻而不见的惆怅。

第二部分:用反复谭勇的方法,把主人公追求和事物的情绪推向高

第三部分:表现了“伊人”依然可望而不可即,渲染了主人公深沉

的相思之情。

5、总结中心思想。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将水乡清秋的

景物与凄婉、惆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营造了

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背诵(第1、2、3、5小题)。

对子互背,汇报互背结果,师抽查。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对照课文写出翻译。

要求:独立完成、字体工整、书面整洁、按时上交。

《诗经》二首语文 第2篇

【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

【文章结构】

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

一见钟情-辗转反侧-钟鼓乐之

(爱慕)(相思)(愿望)

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抵

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

【文学常识】

《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题目“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水鸟。题目“蒹葭”中的“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水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人同唱着欢悦的情歌一样。“关关”,形容水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示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水鸟,据说它们“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开篇二句声情并茂:它以悠扬、平正之音,为全诗的“中和之美”定下基调;又以雎鸠和鸣起兴,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为以下正面抒写爱情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象征意味既深且浓。接下去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毫不突兀了。“窈窕”,连绵字,美好的样子,形容“淑女”;“淑女”,即好姑娘;、“好述”,就是好配偶。首章落实到:“美丽的好姑娘,正该同美好的男子配成双”,成为全诗的纲领,提摄全篇。

《蒹葭》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爱着一位姑娘,她住在湖的对岸。青年和姑娘也许有过一段交往,也许只是偶然见过一面,但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在深秋的一个早晨,他来到湖边,思念起她来,思量怎样才能得到她的爱情。

阅读注意事项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语文阅读怎么训练

平时语文阅读不好怎么办,能训练出来吗?当然可以。大家需要多做一些阅读题,把阅读能力提高上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把文章读完,然后静下心来去分析,写完答案再去对照答案看自己为什么对或者错,找到错因,每次都提高一点点,就会有进步。

如果时间来不及,也可以在读完短文、画完答案以后,直接看答案,看自己的思路和答案是否匹配。当然,并不一定要把答案奉为金科玉律,语文阅读很少有固定答案,只要采分点找到了即可,所以也不必太过苛刻。要想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可以在平时多读一些课外读物,上课时注意听老师怎么分析课文的,都对提高分数很有帮助。

《诗经》二首语文 第3篇

(一)

快看,那天上飘荡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朵。

有的展开它那双白白的小手,露出两只小角,像一只小羊;有的穿着蓝色的衣裙,摇来摇去,像一只气球;还有的像一只小船,想要和人们一起飞上更远、更美的天空。

我真想抓住那根线,和气球一起飞上天。但我更想乘上那艘小船,去见见嫦娥姐姐……

(二)

春天,当微风亲切的抚摸着大地,小草伸了一个懒腰,便从湿润的泥土里醒来了。花朵拉开自己的彩裙,露出了笑脸。

夏天,当狂风走过池塘,河面的水珠便跳起了舞蹈。

秋天,当柔和的风拂过菜园,那些蔬菜,水果就丰收了。

冬天,当寒风再次来到大地,万物又盖上了那层白被子,进入了梦乡……

《诗经》二首语文 第4篇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 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来自: 品谋图书馆馆藏 > 《诗经》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当诗经之美邂逅中药之美(上)

当诗经之美邂逅中药之美(上)(一)荇菜。诗经与中药的缘分。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原文释义...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题解: 追求意中人而不能如愿。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诗中_白...

诗情画意: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诗经”最美爱情诗篇)

诗情画意: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诗经”最美爱情诗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然后又以采荇菜这...

《直方周易》(五)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有孚光亨,贞吉。【译】生活需用的各种物资与人们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广大地域都通达顺利,君王是高明的,吉利的局面涉及到广大地域。“生活需用的各种物资与人们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广大地域都通达顺利...

中华智慧经典《四书五经》之:“诗经”(1)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

《劝学》原文、译文、注释

《劝学》原文、译文、注释

《诗经全集 》305首(原文、注释、译文)

《诗经全集 》305首(原文、注释、译文)《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

情人节里话《诗经》

情人节里话《诗经》情人节里话《诗经》人家姑娘可是有学问的人,古人都知道“投桃报琼”,难道直男们情人节还只送巧克力、玫瑰花,大钻...

古诗词大全600首

古诗词大全600首。朝代:唐代。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春风又绿江南岸,5 《江畔独步寻...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