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第1篇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喵一下,本诗题目中,惠崇,又名为慧崇,据说是北宋时期,福建建阳的著名僧人,与苏轼的老友,佛印和尚,并无师承关系,早生于苏轼六七十年,算是苏东坡的爷爷辈吧。
惠崇和尚,能诗善画,《春江晚景图》就是他的著名画作,分为鸭戏图和飞雁图。
或许是,惠崇和尚吸多了武夷山的灵气,他的画作充满了天然真趣,在他生前便很有名气,逝世后画名更甚,为历代收藏家所重。
俗话说,“名画要想升值快,名人名诗题上来”。这不,在公元1085年,某位不知名的达官巨富,就请48岁的苏东坡大才子,为所收藏的《春江晚景图》分别题诗二首,来个锦上添花。想来,给的润笔费应该不少。
本诗就是,苏轼为《春江晚景图》画作中的鸭戏图所题的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是说,画面中有一片竹林,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刚开放,看来是春天要来了。春天的江水也逐渐回暖了,想来还是那些在江水中嬉戏的鸭子们最先察觉。也就是所谓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水暖者先麻鸭”吧。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一句中,蒌蒿,是一种野草。《诗经》有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当然,除了鹿吃,人也是可以吃的。芦芽,指芦苇的幼芽。河豚,是鱼的一种,学名“鲀”,卵巢和肝脏有剧毒,肉味却十分鲜美,号称“扬子江中第一鲜”,是我国沿海一带的特产,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字,就是指河豚逆江而上,准备到淡水中产卵。
作为一名“会写诗的美食家”,春江里的麻鸭自然不入诗人的法眼。从江岸上长满的蒌蒿和江边刚抽芽的芦苇,东坡先生马上想到,好吃的河豚就要逆流而上,准备从海里游到河里,最后可能就到盘里了。也就是说,马上就能吃到著名的“蒌蒿芦芽河豚羹”了。河豚,十有八九并没有出现在惠崇的鸭戏图里,只能说吃货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吧。
补充一下,惠崇的画作,流传至今的并不多,《春江晚景图》也早已失传。现在,大家倒是可以去辽宁博物馆,看一下惠崇的《沙汀烟树图》,近距离欣赏一下这一国宝级藏品的魅力吧,或许就能对惠崇大师的画风领略一二,算是弥补一下不能再欣赏《春江晚景图》的遗憾吧。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第2篇
(1)《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绝句》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山水诗词欣赏:
(1)《滕王阁诗》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古诗名句:
(1)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摘自张维屏《新雷》
(2)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摘自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摘自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摘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5)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摘自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摘自杜甫《月夜忆舍弟》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摘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摘自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9)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摘自白居易《长恨歌》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 第3篇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 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 呢。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全诗赏析及解释诗意)(扩展4)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词翻译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的诗词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