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篇
清代:xxx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xxx,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xxx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xxx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xxx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与友人书》赏析
xxx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xxx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xxx。
抗清失败后,xxx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文中提倡的是一种注重“广博、渊深、实用”三位一体的治学观,辨证而深刻,实在而灵活。这不仅对当时的学人具有警策的作用,对现代的人们如何打造书香人生,创建学习型社会,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的。
xxx(),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xxx、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xxx的为人,xxx武。因故居旁有亭xxx湖,学者尊为亭xxx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xxx、xxx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xxx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xxx诗文集》等。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2篇
人皆以xxx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xxx之教者熟也;xxx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xxx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xxx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xxx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xxx于芝佛之院。
人人都认为xxx是大圣人,我也认为他是大圣人;人人都认为道教、佛教是异端邪说,我也认为它们是异端邪说。人人并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大圣和异端,只是因为听熟了父母老师的教导;父母和老师也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大圣和异端,只是因为听熟了儒家前辈的教导;儒家前辈也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大圣和异端,只是因为xxx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圣人的境界我达不到,是他自己谦虚。他说打击异端邪说,一定是指的道教和佛教。
儒家前辈通过主观猜测这么说,父母老师沿袭他们的教导也这么说,小孩子糊里糊涂的接受。众口一词,就不能打破了;上千年都一律这么做,人们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了。不说学生们诵读他(xxx)的话,而说已经懂得了他;不说把自己不知道的强说成自己知道,而说知道就是知道。到了现在,就算有明眼人,也打破不了这个风气了。
我是什么人,敢说自己是明眼人?我也跟大家一样。既跟随众人认为xxx是大圣人,也跟随众人学习他,我一我跟随众人在芝佛院学习xxx的学说。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3篇
《与xxx书》原文及翻译
清xxx
原文:
诸位贤弟足下:
xxx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xxx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xxx不可。xxx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xxx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xxx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
扩展阅读:文言文翻译技巧
翻译文言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xxx法,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都把主观性翻译题的分值提高到了10分,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的比重增大了,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钥匙。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就要做好翻译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使自己的翻译在准确明白、没有语病的基础上;既能体现原文语言特色,又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并力争使自己的翻译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文言文翻译的xxx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在考试中以直译为主,直译要求原句字字在译文中有对应。译文字字在原句中有根据,句式的特色、风格力求和原句一致。意译是译出原句大意。因为有些字词如专用术语、避讳用语、修辞用语等不能根据字面意思直接翻译,只能根据原句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大意翻译。
具体说来,文言文的翻译应学会以下几种xxx法:
1.留:即保留。
对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词和古时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谥号、官职、科举、典章制度、度量单位、学术用语、专业用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译为“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即可。当然,要保持原句的语气和风格。
2.换:即替换。
古语中的词义在流传过程中意思发生了变化,包括一些古今异义的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就要以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换掉它们。如“涕”译为“眼泪”,“蚤”译为“早”、“作息”译为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Special/laodonghetongfa/” target=“_blank”>劳动”,“河北”译为“黄河以北”等,老师笔记《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钥匙》。
3.补:
文言文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补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双音词。文言文中有很多省略句子,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要把它们给补出来。
4.删:
去掉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思的词语,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例如(秦)有席卷天下,xxx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可译为:xxx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5.调:
对文言文中那些特殊的语序、特别语句进行调整,如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宾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习惯。
掌握上述这些翻译的xxx法,是做好文言翻译题的基础。然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如果不能清晰地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用法和词意,你就是想“留”,想“换”,想“补”,想“删”,想“调”,也不知道该留该换哪些词语,该补该删哪些成分,甚至该前置的`成分会把它放在句子的后面去。因此,只有理解,才是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是文言文翻译的一把钥匙。
在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大致理解全文之意,整体把握句子的意义,而且要把重点放在句子内部一些关键字词的理解和翻译上。可以说,高考中的文言翻译题,就是要让考生对那些在古文中经常出现,又容易与现代汉语相混淆的字词的理解,去把握词语的引申与变化,从而认识到我们祖国语言发展的文化传承。
如全国高考语文卷II中的“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史记·滑稽列传》)其中的关键词语是“病”、“肥”、“丧”、“棺椁”。这里的“病”是词类活用。是名词动用,意为患病,生病。而“肥”是形容词做名词了,是一种病的名称即肥胖症。“丧”也是名词动用,且是为动用法,意为“为……治丧”。“棺椁”仍然是名词做动词用。意思是“用士大夫这一级别才能用的棺椁来葬这匹马。”也就是说只要这几个词你能理解,其它的词意就不难翻译了。
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地理解文言文中某些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我们还真得紧扣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文言知识,对于语文教材要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要跳出来。
“钻进去”是要牢牢掌握这些知识:“跳出来”是要能够举一反三。教材中为我们概括的文言知识无外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结构”等等。这些都是各类语文考试出题的重要xxx面,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够触类旁通。比如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都是有规可循的,如果是疑问代词做宾语的时候,宾语是要前置的。否定代词做宾语时,这个宾语往往也是前置的,翻译的时候,就要把它给颠倒过来。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就能够通过理解去解决它。用理解这把钥匙打开文言翻译之门也就容易多了。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4篇
xxx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也。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xxx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xxx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嘉曰:“金刚火强。”乃乘使者xxx衣冠xxx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衣服在架,履杖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覆杖诸物亦如之。
xxx之入长安,礼嘉如xxx故事,逼以自随,每事谘之。苌既与xxx相持,xxx曰:“吾得杀xxx定天下不?”嘉曰:“略得之。”苌怒曰:“得当云得,xxx之有!”遂斩之。先此,释道安谓嘉曰:“世故xxx殷,可以行矣。”嘉答曰“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俄而道安亡,至是而嘉戮死,所谓“负债”者也。xxx闻嘉死,设坛哭之,赠太师,谥曰文。及苌死,苌子兴字子略xxx杀登,“略得”之谓也。xxx死日,人有陇上见之。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又著《拾遗录》十卷,其记事多诡怪,今行xxx。
(选自《晋书》,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轻举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轻:轻视
b.好为譬喻,状如戏调好:喜欢
c.卿其先行,吾负债未果去果:实现,完成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迁于倒兽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问其当世事者而莫得其涯
c.门人闻而复随之项王按剑而跽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xxx个人,其貌不扬而幽默内秀,孤立xxx而精通事世,料事如神而又不明说事情结局,是一个创作了志怪小说的隐士。
b.xxx南征之前,两次派使者向xxx询问吉凶,xxx用语言和行动向使者表达自己的预言,可是使者和xxx都没能明白他的真意。
c.xxx进入长安以后不久便开始与xxx争权,遇到事情就要向xxx询意见,但因xxx说的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心生恼怒杀了xxx。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乃乘使者xxx衣冠xxx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
20.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7分)
(1)xxx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4分)
(2)其所造《牵三歌谶》,事过皆验,累世犹传之。(3分)
参考*
(3分)
【解析】:轻,轻佻,轻浮。
17.d(3分)
【解析】:a副词,表示时间的紧相衔接,可译为“就”;表示两事情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译为“却,竟”。b代词,他;代词它的。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3分)
【解析】:文中并未交代xxx“迁于倒兽山”时有没有弟子门人追随。
19.
*:乃乘使者马/正衣冠/xxx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3分)
【解析】:解答文言断句题,要依据对文意的理解明确句意;同时还要借助文言虚词,特别是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等来判断;还可以参照文言句式的特点来判断。本句说的是xxx的一系列动作,比较紧凑,可根据“正”.“脱”“弃”“下”等动词加以判断。
20.(1)xxx多次征召,他总不应征,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亲自拜会,好学之士无不推崇他为宗师。(“起”“躬”“参诣”各1分,句子顺畅.大意正确1分)
(2)他所写的《牵三歌谶》一书中的事情过后都能够应验,历时几代还在流传。(“验”“累世”各1分,句子顺畅.大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xxx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不与世人交游。隐居在东阳谷,凿崖为洞穴居住。数百名受业学习的弟子,也全部进入洞穴居住。
石季龙末年,xxx丢开他的众弟子,只身来到长安,在终南山潜隐,居住在自己盖的草庵之中。他的门人听说了,又随之前来,他又迁入倒兽山中。xxx多次征召,他总不应征,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亲自拜会,好学之士无不推崇他为宗师。人们向他询问当今之事,都随口而答。很喜欢运用比喻,其情其状如同在调戏人们一般;预言未来要发生的事,辞意隐晦,当时很难知道究竟,但事后都一一应验如神。
xxx准备南征,派使者向他询问吉凶。xxx说:“金刚火强。”说完便跨上使者的马,端正衣帽,慢慢向东走出数百步,然后策马返回,脱掉衣帽,丢掉鞋帽而归。下马之后盘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使者回来后据实相告,xxx不能悟解,又派人前来问他,说:“我们的国运如何?”xxx说:“未央。”大家都以为是吉利。第二年是*未年,xxx在淮南被打得大败,这就是xxx所说的未年有灾殃的印*。拜候他的人如果心诚,他就出见,心不诚就隐形不见,只见他的衣帽挂在衣架上,手杖仍在原处。如果有人想取他的衣服,始终够不着,伸长手臂去取,衣架会变得更高,鞋杖各物也是如此。
xxx进入长安以后,礼遇xxx像从前xxx一样,并逼着xxx跟随他,每件事情都要向他征询。xxx不久便开始与xxx争权,问xxx说:“我能杀掉xxx平定天下吗?”xxx说:“略得之。”xxx恼怒了,说:“得就说得,哪里有什么略呢?”于是就杀了xxx。这以前,释道安对xxx说:“世事正沸腾暄扰,可以走了。”xxx回答说:“你先走吧,我欠的债还未还清,还不便离去。”不久,释道安就死了,到这时xxx被杀,就是前面所说的“欠债”。xxx听说xxx的死讯后,设坛哭祭,赠号太师,谥号“文”。xxx死后,他的儿子姚兴字子略杀了xxx,这便是xxx所说的“略得”的意思。xxx死的那一天,有人在陇上看见过他。他所写的《牵三歌谶》一书,事情过后都能够应验,历时几代还在流传。又著有《拾遗录》十卷,所记载的事迹大多荒诞诡怪,直到如今,仍旧风行xxx。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5篇
与友人书(节选)
清代 xxx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xxx,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xxx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xxx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连xxx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注释
孤陋:片面、浅陋。
觉:自觉。
域:地xxx。
资:盘缠。
审:详细。审问:详细考究。
稽:探究,考察。
庶几:差不多。
子羔、原宪:xxx的弟子。
邑:地xxx,
丘:孔丘,即xxx。
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勉:勤勉,努力。
为学;做学问
xxx:地xxx
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xxx
犹当:还应当
济:有利
丘:xxx。
赏析
xxx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xxx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xxx。
抗清失败后,xxx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6篇
原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xxx,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xxx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译文
人做学问,如果不是天天进步,那就是在天天退步。如果没有学伴,见解就会片面浅显,难以学成。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染上某些习气而自己没有察觉。如果不幸处于穷乡僻壤,没有坐马车的盘缠,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要(将自己的思想)与古人的思想相合,以便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才)差不多能掌握学问的十分之五六。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对国家还是没有用处的。xxx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xxx这样的圣人,也仍须努力地学习,现在的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注释
(1)孤陋:片面、浅陋。
(2)觉:自觉。
(3)域:地xxx。
(4)资:盘缠。
(5)审:详细。审问:详细考究。
(6)稽:探究,考察。
(7)庶几:差不多。
(8)子羔、原宪:xxx的弟子。
(9)邑:地xxx,
(10)丘:孔丘,即xxx。
(11)以:动词,和“如”“若”相同。
(12)勉:勤勉,努力。
(13)为学;做学问
(14)xxx:地xxx
(15)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xxx
(16)犹当:还应当
(17)济:有利
(18)丘:xxx。
赏析:
xxx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活动家和具有进步思想的启蒙学者,博学强记,xxx俗,以著作《日知录》驰名xxx。
抗清失败后,xxx奔走南北,眼界大开,对人生的认识也更加殷实、深刻了。针对当时知识分子崇尚“游谈无根”的理学情况,《与友人书》以“为学”为话题,发抒了独具个性的治学观。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7篇
原文: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xxx。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译文
您鬓发如雪,年事已高,呼唤渡船,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
正值落花时节。我们举杯惜别,别后看明月朗照,千里同心。
您像凤凰,志在腾身浩渺的太空;我似麇鹿,生性喜爱幽静的山xxx。
分手后我徒然回头远望。却只见幽暗的丛xxx笼罩着烟云。
注释
1、雪满簪(zān):即满头白发。簪:古人用以绾结长发的物件。
2、浙江:水名,此指钱塘江。浔(xún):水边。
3、花落:指暮春时节。
4、凤凰:传说中鸟名,品性高洁。身宇宙:即凤举,意举止高尚。
5、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传统中神奇吉祥的物种。古人将麋鹿换角当作万物复苏、四季更替的标志,甚至还用糜鹿角来占卜凶吉。
6、冥冥:昏暗朦胧的样子。
赏析: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8篇
淮上与友人别
唐代xxx
***头xxx,xxx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译文
***头杨柳青青春色惹人心,xxx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注释
淮(huái)上:扬州。淮:淮水。
***:长江在xxx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xxx“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
xxx:柳絮。愁杀:愁绪满怀。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xxx,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
潇湘(xiāo xiāng):指xxx一带。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赏析
晚唐绝句自xxx、xxx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xxx的这首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头xxx,xxx愁杀渡江人。”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柳丝长,玉骢难系”的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xxx,惹动着双xxx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头柳色,宜人春光,在这里恰恰成了离情别绪的触媒,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xxx感到二者的****。两句中“***头”、“xxx”、“xxx”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吾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xxx。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xxx。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这首诗有一个别开生面和富于情韵的结尾,使得它受到较高的评价。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乏寓情xxx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诗的深长韵味恰恰就蕴含在这貌似朴直的不结之结当中。由于前面已通过江头春色、xxx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在反激与对照中愈益显出其内涵的丰富。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叠,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xxx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9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了解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xxx。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xxx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xxx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xxx;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xxx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xxx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xxx,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0篇
原文:
送友人游河东
唐代:xxx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xxx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译文: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拂晓时行车已在门口等着通宵话别的远行人,想说一句道别的话,几度哽咽流泪。
路去xxx日,乡遥饥馑年。
此时战争仍然频繁,连年饥荒,家乡遥远,一路上肯定会有种种艰难险阻。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江南的秋天天气晴好时,湖边能看见大雁;驿站傍晚,槐下听不见蝉声。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友人啊,请不要任性久留在河东;东南地处偏远书信难通,太令人挂念了。
注释: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shān)然。
潸然:流泪的样子。
路去xxx日,乡遥饥馑(jǐn)年。
xxx:指战争。饥馑:灾荒之年,庄稼没有收成。
湖波晴见雁,槐驿(yì)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莫纵:不要任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1篇
与妻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xxx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xxx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xxx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xxx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xxx死,吾担悲也。xxx,谁知吾xxx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xxx之望日前后,窗外xxx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xxx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xxx!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xxx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xxx。xxx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xxx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xxx!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译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xxx。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xxx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xxx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xxx;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xxx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xxx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xxx,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2篇
《与xxx大山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信①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矩镬,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xxx,遂不果。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锓②仆古文于板。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雕刻行世。俟其刊成,当于邮传中致一本于足下。其文皆无绝殊,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以冠其首简③,幸甚!,幸甚!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年来,蒐④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xxx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沆瀣,息虑屏气,久之,乃敢发凡起例,次第命笔。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xxx,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xxx为“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xxx也。”仆文章不敢当xxx君之所谓奇,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
秦淮有xxx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技者,不远千里迎致之,学其术。客为琵琶来者,终日座为满,久之,果大工,号南中第一手。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自活,卒无知者,不能救冻馁,遂抱琵琶而饿死于秦淮之涯。今仆之文章,乃xxx之琵琶也。然而琵琶者,夷部之乐耳,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至若吾辈之所为者,xxx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穷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变态,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予穷饿,此余之所不为也。呜呼!琵琶成而适以速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足下xxx扬眉瞬目⑤,奋袂抵掌,而效仆之所为,是又一xxx也。然为xxx者,始能知xxx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
[注]①信:两。②锓:刻。③首简:篇首。④蒐:搜寻。⑤扬眉瞬目:得意的样子。
译文:
去年春正月,我渡江拜访您,您留我在家住了两夜,可是您拿出所写的十几篇文章给我看,这些文章都有奇特的文气。您一直不相信自己的文章,却谬赞我的文章符合古人的法度,就向我问起这些文章为什么要这样构思。我回秦淮后,正想挑选箱子里的文章,全部送给您,希望您有所指教。恰逢您往北去,在燕蓟一带游历,我也向东去了xxx,于是没能如愿。今年冬天,有一个金陵门生想把我的文章刻印。我的文章大多是愤世嫉俗的作品,不敢给世人看,害怕因文字而获罪,但是门生最终把他收藏的百篇抄本刻印以流行世间。等到刻印完毕,我就送一本给您。那些文章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要这样行文构思,我也没有可以告诉他人的。希望您仔细加以甄别,指出它的缺点,使我能够改正,并且请您写一篇序放在它的篇首,那真是我的荣幸啊!
当今社会,写文章这种事情,贱如粪土,但是我又没有其他的爱好,唯独喜好写文章而不厌倦。我平生特别留心前朝文献,二十年来,搜寻前人留下的著作,研究各种掌故,胸中感到有百卷书,怪异奇特,文思泉涌要一吐为快。然而我认为写文章是古今大事,不敢随便去做,想要到名山中,洗涤心神,餐风饮露,平心静气,很久了才敢确定要旨,拟定体例,按序写来。可是不幸的是,丧事接连不断,家庭的拖累一天天增加,我四xxx奔走,以求温饱,那xxx顺的境遇很是让人悲叹。同县人xxx为:“写文章是那些处于困窘失意之人的才能,文章写得奇特,写文章的人的困境也奇特,像xxx先生就是这样的。”我的文章不敢与他所说的相称,想写书却不能如愿,这大概是xxx先生认为我困境奇特的原因。
秦淮有个姓余的老人,喜好琵笆,听说有个擅长演奏琵琶的人,就不远千里去拜访他,学习他的技艺。为琵琶而来的客人,整天是满座,久而久之,老人的琴技最终十分精妙,号称“南中第一手”。但是他因此耗尽千金家产,以致不能衣食自给。于是拿着琵笆在市井弹奏,乞讨钱财养活自己,(可惜)最终没有了解他的人,不能使他免于饥寒。他就只能抱着琵琶饿死在秦淮河边。现在我的文章就像姓余的老人的琵笆。但是琵琶是西域乐器,那技艺的精妙拙劣得失,自不用说。至于我们这些人所做的',是古代贤xxx的事业,是用来阐明圣人的道理,探求自然精微的道理,极尽人间百态,这与姓余的老人学成琵琶却遭遇困境是一样的。如果要打碎琵琶来免于困窘饥饿,这是我不愿做的。呜呼,琵琶学成了恰恰因为这样招致了自己的死亡,文章写成了恰恰因为这样加重了自己的困窘。现在,您眨眼,击掌十分得意地,要效仿我的所作所为,又是一个姓余的老人。然而只有作了姓余的老人,才能听懂他的乐曲,这就是我想要让您为我的文章写序的原因。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3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xxx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xxx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xxx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xxx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xxx死,吾担悲也。xxx!谁知吾xxx 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xxx之望日前后,窗外xxx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xxx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xxx!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xxx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xxx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xxx。xxx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xxx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xxx!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4篇
原文
峡口花飞欲xxx,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译文
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
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注释
峡口:两山夹水的地xxx,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欲xxx:春欲尽。
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赏析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5篇
作品原文
与友人论门人书
伏承来教,勤勤恳恳,xxx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xxx,则私心有所不愿也。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xxx之路然也。”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而况于今日乎?
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xxx,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xxx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鄙哉硁硁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高明何以教之!
作品译文
拜接来信,内容殷勤恳切,怜念我年龄的衰老,而痛惜我的学业没有传人,这番心意十分深厚。但是想要我仿效过去的某些先生的做法,招收门徒,树立名声,来显耀于人世,则鄙意是不愿这样干的。比如西汉时代经师的传授经书,学生常常多至千余人,其中地位高的做到三公九卿,稍次的也可以做博士,使所授的学生扬名xxx,能不称为光荣么?但是班固却评之曰:“这实在是人们走xxx利的.道路造成的结果。”所以即使xxx的弟子,尚且要学求得做官之道。xxx道:“求学三年,不去求官做的人,是不容易见到的。”而况今日之世呢?
当今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其无须依靠经术是很明白的。一年到头所学的不过是应考的时文,倘若问他经书本文,还茫茫然不知道是出于哪里的话,实在是连唐朝帖括之学的这点浅薄的记诵都丢掉了。这种根本不存心治学的风气,相沿不止一代了,何况纳财捐官的**通行,那些目不识丁的人也可以当上府县的教官!只有贫穷而不能改业的士子,一百人中还有一两个,但又都是读书而急于求事功的一些人,希望速成而得名xxx,叫他学五经可不愿学,叫他读xxx、xxx的语录,却很高兴,因为袭取这些东西是很容易的。***些小有才华的人,颇喜欢做诗,而现在的那些诗,不用学也可以做得出来。我跑遍天下所见到的诗集和语录的刻本,堆几积案地到处皆是,简直是一片震耳的噪音,而问他们《周南》、《召南》、《雅》、《颂》的精义,却是说不出来的。在这样的时代而想贯彻我的主张,有谁肯听从呢?“高明的木匠不肯为拙劣的木工改变或放弃规矩,后羿不肯为蹩脚的射手改变其拉弓的标准。”倘若屈从世人的喜欢而自己贬低其所学,以求招揽天下的人,来张扬自己的名声,那便是歪曲真理来追随别人,那我也没有心情花这么多的闲工夫。不过学术之在天下,一定会有机会发扬,而古代君子教诲人要学习私心所仰慕的贤者,哪怕彼此相距已有百世之久也好像是同在一室似的。我所著的《日知录》三十多卷,生平的思想和学业都在这书里,只有多抄写几本,用以分赠同志,也许可以不被害怕这书会妨碍他们的那些人所消毁,而一旦有振作世道的人物出现,得以从我的书里择取一点东西,这也就可以了我一点微小的心愿了。
学术的衰败和昌盛,各有其时代的必然,倘若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求虚名,那就没有不可以自我勖勉的。鄙陋如我固执地持以不同于当今的先生们的就是上述的原因。高明的您有什么见教呢?
xxx(—),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xxx、宁人,亦自署蒋山佣;**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xxx的为人,xxx武。因故居旁有亭xxx湖,学者尊为亭xxx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xxx、xxx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xxx法,成为清初继往**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xxx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xxx,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xxx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xxx诗文集》等。
——淮上与友人别_xxx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优选【1】份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6篇
xxx觉民与妻书原文及其翻译
与妻书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xxx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xxx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xxx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xxx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xxx死,吾担悲也。xxx,谁知吾xxx汝而死乎!
翻译: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xxx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
与友人书节选原文赏析及翻译 第17篇
与子侄书原文及翻译
年富力强,却涣散精神,肆应于外。多事无益妨有益,将岁月虚过,才情浪掷。及至晓得收拾精神,近里着己时,而年力向衰,途长日暮,已不堪发愤有为矣。回而思之,真可痛哭!汝等虽在少年,日月易逝,xxx当猛省。
(我)年纪轻,精力旺盛的时候,却精神涣散,没有志向,放纵自己在外面应酬。这种无意义的事做多了就会妨碍有意义的事情,将年华虚度,才情浪费。等到知道了要集中精神,将分散的精力收聚回来时,却又年纪和精力不济,就像xxx远而太阳西下,已经不能发愤而有所作为了。回首想一下,真应该痛哭一场!你们虽然还是少年,但时间很容易流失,我这些话应该让你们猛然醒悟。
肆:放纵.
年力:年纪和精力.
堪:承受.
及至:等待.
向:从前.
浪掷:虚掷.
汝:你.
常:常常,经常.
近里着己:靠近内里,附着己身。意谓将分散的精力收聚回来。
言:话.
与子侄书赏析
观乎天地,察乎万物,人生一世,草木xxx,唯有正气长存。犹如种子之进化,优良品质铸就的灵魂,绵延万代,有益社会,促进世界繁荣。丑恶者败坏,神憎鬼厌,天地灭之。
人生也是如此,优者存,劣者汰。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在不断发展,人生也需要不断完善,所以不断提高自我的修养,独立进取,心怀天下,铸就你的高品质灵魂,做有用之人,才是完善人生的真谛。
人生之所以伟大,不是他的体格、饭量与力气超出常人,也不是他的钱多权重,而是他的灵魂。体貌不过于五官、四肢,相差无几,但是能力贵贱、智愚优劣则有天壤之别,无非在于他们的精神品质,在于他们的灵魂,所以灵魂有高低之别。人生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拥有足够的知识、品格、意志、心怀天下,成就造福人类的事业,因此铸就了高贵的灵魂。
人生不是只有吃喝玩乐,过日子,假如,你甘于平庸,只知挣钱,吃喝玩乐,苟且人生,那么你的灵魂自然就是低档,甚至卑微的,那就如同行尸、草木一般;如果你为了挣钱自乐,而不择手段,侵害他人,破坏公共道德和秩序,那么你的灵魂就肮脏卑劣的'灵魂,是有罪的。
我的名片一直印着“聪明而正直、勇敢而不莽、独立而不霸”,就是一种自我修养的要求。希望你们也能领会得到,铸就你们的灵魂基础。一个高品质的灵魂首先来自于他的学识与修养,把握知识的力量,懂得道义,学会做人,拥有高尚的品德,即便在环境的局限下,不能有大作为,也不会出卖灵魂,苟且富贵,这就是懂得独善其身,拥有高贵灵魂之人。倘若一个人只学了xxx法知识,却不去修养自己的品德,仅仅知道以自己的技能去损人利己,持强凌弱,那么他的灵魂就丑恶了。即便得逞一时,也必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结局。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篇”,首先就讲“兵者,xxx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法,五曰将”,把道义放在谋略的第一位,可见古人非常明白做事要得道的道理,否则再高的谋略,也会因违背自然,违背道义而失败。黄石公的《素书》中说“决策于不仁者险”,“先莫先于修德,败莫败于多私”。古人云:“邦无道不入”,“无道,富且贵,耻也”等,都是这个道理,所以人生必须不断地修养完善自己。
然而,这一切都从学习明理开始。如果你很堕落,不想读书见识,那么你的一切认知来源都仅仅局限于狭隘的身边,将以小山沟的猴王为楷模,以山野的是非为是非,计较于口角草木之间,无异于井底之蛙。所以,我希望你们要有雄心,走出小山沟,争取到外面求学的机会,看看外面广大的世界,学会独立进取。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只有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会认识自己的渺小与局限,从而谦虚进取。看看古今中外,多少风流人物,他们是如何展示精彩人生的,要么智慧超群,要么xxx伦,要么品格超凡,要么觉悟脱俗,要么个性独秀,要么功勋xxx,名垂青史,要么恶行累累,xxx年。这都是广阔世界中的精彩,各有千秋。他们无不展示超人的意志与才能,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他们相比,我们算什么?
看看天地的广袤,山河的壮丽多彩,人风的多样,人性的多姿;感受一下天地之悠悠,战场之沧桑,学海之无涯,以触发灵感,感悟天地与人生。这都是上智者的必修课程。
唯有读书见识,才能吸食前人的精神食量,智慧经验,壮大自我;才能看见社会落后与不公的一面;才能拥有担当匡复的能力与精神,心怀天下,铸就你的灵魂。否则你可能是只知挣钱过日子,追求自我的发达,而不顾大局生死之人。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人生,没有学到更好的良知与品格,即便你很有财富与权势,也还是“野蛮”状态,丑恶的灵魂。唯有智慧与品格的提升,我们才具备做一个有用之人,高贵的灵魂。古人云:修身、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强者造福人类,引领潮流,弱者无所事事,暗昧人生。能力虽有大小,但我们永远都应该向强者看齐,追求进步,否则,我们只能是庸庸的xxx走卒。完善自我的基本道理在于,不要成为被同情的弱者,要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能够造福人类的强者。这就是“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道理。如果一个连独善其身的水平都没有达到,那么,他可能就是社会的负面了。
西xxx人最明白的一个道理,靠着富人的施舍是永远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的。因此,它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首先应该的就是学会独立进取,而后开创、济天下。
当你从立志求学到蓄养足够的学识修养,再到心怀天下的时候,你的人生才会向得道多助迈进,实现理想——济天下。这才是有用的人生,高贵的灵魂——聪明正直,独立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