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恋爱总结(推荐5篇)

大学恋爱总结 第1篇

大学是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的很多事情已经具有相当的自由与自主,这使得大学生的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顺其自然的,大学成为配置爱情花朵最为肥沃的土地。就这一现象,我们于11年小学期期间对在校大学生的恋爱观做了一些调查,从中发现了许多现象与问题,当然也有很多结论与收获。

当代的大学生对于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但是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很多人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如何对待恋爱、如何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随恋爱而来的责任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人没有正确的认识以及不知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处理正确得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是人学习努力,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可能分散注意力、情绪波动、浪费时间,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接下来的生活学习,更有甚者,会发生刑事案件等让人惋惜的事情。因此我认为了解大学生的恋爱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采取了最为普遍的方式即发放问卷来获取信息。因为个性稍内向一些,不善于陌生人交流,刚开始的时候,看着手里的问卷,面对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却不知如何开口,心里确实是经过了一些思想斗争的,还好后来慢慢进入状态,资料搜集起来也容易了许多。接受调查的同学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从这个些地方也能发现一些他们对于爱情的看法。前期的信息采集工作结束之后,通过欧整理分析问卷结果,我们发现了在大学生的恋爱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恋爱目的不单纯,片面化。有很多同学谈恋爱都只是为了排解对于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也就是很多人所谓的“空虚”,但是对于对象的喜好性格人品全然不在乎,对于将来的打算更是无从谈起。并且,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事情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是只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还美其名曰“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有这样的心理的驱动,很多人会在意识的冲动下,做出不计后果和影响的事。

大学恋爱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策略

一、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本研究的目的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某大学各专业大一到大四的女生,从而通过调查总结出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20份,有效率92%。

1.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恋爱观是个体对恋爱的基本理解和观点,其中包括恋爱动机以及恋爱的外在表征,因此笔者从恋爱动机和恋爱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1)恋爱动机

笔者根据分析将女大学生恋爱动机分为:寻找人生伴侣、随大流、证明自己的价值与魅力、因寂寞而寻找感情寄托、其他等五种,其中有是为了寻找人生伴侣,而选择其他,剩下的则选择了其他三项,这说明当今女大学生的恋爱观整体是健康的,但是也有其中一大部分不是单纯为了结婚而恋爱,而是因外界环境或者虚荣心的影响,这明显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2)恋爱行为

笔者为了总结出女大学生对恋爱的度的把握,还对其恋爱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笔者根据程度不同设计了牵手、拥抱、接吻、和发生性关系五个层面,其中停留在接吻及以内的占到65%,剩下的则为发生性关系,可见女大学生在校谈恋爱期间有一大批会和异性发生性关系。

2.婚姻观的现状

婚姻观是对婚姻的看法,关系到大学生婚恋观的健康,因此笔者在结婚的动机及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两点进行了调查分析。

(1)结婚的动机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结婚的目的性也越来越强,这也严重影响了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发现,当代女大学生有36%选择因为相爱而结婚,而35%是为了组建一个家庭,还有16%是因为工作或者其他经济利益,还有6%是因为性的需求而结婚,可见女大学生结婚的动机相对比较纯洁,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健康因素。

(2)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婚姻和爱情的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爱情会逐步转化为亲情,而有38%的女生认为婚姻会使得爱情平淡,5%的女生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见绝大多数当代女大学生对婚姻和爱情的关系比较乐观。

二、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成因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整体上是较为健康的,但是不少女大学生对恋爱观和婚姻观存在一些不良倾向,甚至有些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很大问题,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则会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而且会对一些婚恋观健康的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给家庭、社会带来危害。

1.从社会学方面分析

人的需求会产生动机,而动机可以支配个人行为,因此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离不开动机学相关原理的支撑,为了恋爱而恋爱是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普遍误区,正如前文调查显示,很多女大学生的婚恋动机仅仅是停留在恋爱层面,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仅仅为了弥补空虚、盲目攀比等。

有些女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仅仅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内心非常孤独,因此急需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而因女性性格特点导致很多女学生喜欢自己的倾诉对象为男性。随着两人的交往不断加深,则异性朋友会逐渐发展为两性关系。

大学恋爱总结 第3篇

1.分了手,就别去打扰彼此的生活。见了面,不要苦大仇深,大方地笑一下也不会死

2.不要为了摆脱寂寞,轻易在一起,要对别人的真心负责,要让你的爱对得起良心。

3.对待恋人要信任,要不就别把他当恋人。

4。两个人谈恋爱的经费,最好共同承担,女生不该让男生一个人承担。毕竟他爱你,不是欠你的。这样,就算分开了,也不会因为钱的事尴尬。

5.既然是因为爱在一起的,就认真经营这份感情,付出能付出的,结果不重要,善始善终。

6.对于暗恋般的感情,没把握就别去捅破,时间久了,你就看淡了,成长了。

7.你爱的人也是普通人,懂得原谅他们犯的错误,懂得接受他们指出你的缺点和不足。

8。男生不要轻易说出与承诺有关的话,女生不要轻易做需要别人承诺或负责的事。学会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好自己。

9.面对别人不素的表白,耐心的倾听,不接受但尽量少的伤害别人。

10.即使爱的火热,也要给自己和对方一个空间,让你们看得清楚,活得自在。

大学恋爱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 原因 影响

一、导言

鉴于当代大学生在家庭背景、受挫能力及自身心理等方面构成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觉得有必要在当代作一个关于大学生恋爱的调查。大学生究竟为什么恋爱?恋爱之后,他(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如何看待?他(她)们对性的态度和观点又是如何呢?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南昌航空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来对以上问题给予解答,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抽取出样本总量240名。调查_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0份。其中有效问卷213份,有效回收率为。在被调查者中,有男生88名,占总数的;女生125名,占总数的。

三、调查结果分析

1.特点: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恋爱存在以下特点:(1)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的认知或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迫于所处样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人在群体生活中容易出现从众心理。(2)恋爱观念及择偶标准多样化。在对异性的要求上,大学生基本没有了封建时期的“门当户对”以及近代的“xxx人配”以及少数民族、地域差异等传统择偶观念或者障碍。(3)恋爱观念更加开放,更能包容。在提及_及一夜情等改革开放前谈之变色的问题时,很多大学生表现出理解和包容的心态。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存在的问题:(1)恋爱缺乏责任感。很多被调查者在谈及恋爱的原因时,回答的是单纯地找个伴。并且对恋爱的将来基本不予考虑,毕业即分手的情况占了大多数。很多恋爱的大学生甚至只是为了积累恋爱经验才开始一段感情。可以想象,本着这个动机的恋爱基础是多么的脆弱,其结果又将是如何。(2)盲目恋爱,无规划及长远考虑。固然,姻缘的到来多数情况下带有偶然性,但是,在决定开始一段感情时,很多大学生却没有决定该如何去经营规划这段感情,爱情的盲目性特点表现得特别明显。

四、问题原因分析

1.恋爱动机:(1)摆脱孤独感。大学生活的人际交往及各种考试可能会给大学生造成身心上的压力,从而产生情绪上的压抑,不能很快的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常常会产生孤独感和挫折感,尤其节假日。于是恋爱关系的建立,成为他们消除寂寞,摆脱孤独的一种方式。(2)情感需求。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而在大学期间,这种以前被压抑的情感像火山一样的爆发出来,并且与异_往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所以很多大学生渴望情感需要的满足,恋爱的欲望非常强烈。(3)好奇心理。好奇心理主要是由于生理发育成熟而产生的。在高中阶段,每个人都被禁止谈恋爱,都被教导为了前途而努力。未知的事物总是神秘的,大学校园就为探索这神秘的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对于没有经历爱情的大学生来说,恋爱是刺激的,充满着极强的诱惑力。并且大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年龄阶段,所以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寻找恋爱机会,尝试恋爱。(4)虚荣心理。部分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一种能力和魅力的象征。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而去恋爱,“有人爱”似乎是他们证明自己价值的一种标准,他们认为在大学里如果找不到异性朋友的话,就会被瞧不起,或被认为是无能者,因此,他们会努力去寻找恋爱机会和对象。

2.恋爱规划:(1)对恋爱不重视。在缺乏恋爱经验的同时,很多大学生也不主动寻找相关恋爱知识进行学习。在他们看来,恋爱只是一个旅途中的休憩站,恋爱的对方只是休憩站中相识的过客。他们没有把恋爱当做自己人生中与升学、求职、婚姻同等重要的事件来看待,使得他们在经营爱情时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其结果与影响不难想象。(2)缺乏引导。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恋爱是自己的事情,除了大学生恋爱双方及其同学外,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及亲戚基本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的恋爱。大学生对他们隐瞒的同时,也失去了得到长辈及老师引导的机会。

3.能力缺乏:(1)缺乏迎接爱和拒绝爱的能力。当对异性产生好感时,大学生缺乏一个理性分析判断;当遇到一份突兀的表白时,大学生缺乏一个合适处理方案。当爱情出现时,逃避不是办法。事实上,这些能力恰恰是一段爱情开始所必须具备的能力。(2)受挫能力。恋爱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当遇到挫折时,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看待出现的问题,从而走向极端。轻者会对爱情乃至异性产生心理障碍或者问题,严重者可能走上轻生道路。一朵朵青春之花的凋零是每个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3)爱的责任与能力。爱情需要责任,爱情需要用真心去维护和发展。大学生缺乏直面问题的能力,当爱情出现时不能逃避,只能积极面对。 转贴于

五、对策

1.端正恋爱动机:(1)教育主体的教育:教育主体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大学新生入学时,家庭与学校就应该对每个大学生进行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动机和恋爱源头上把好关。(2)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与判断。在进入大学的新环境后,每个大学生应该努力培养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使自己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和判断力,从而减少通过寻找感情来逃避现实或适应环境的可能。

2.进行恋爱规划:(1)正确看待爱情:每个恋爱的大学生都应该在心中把爱情摆在一个合适的高度。既不能过分轻视,也不能让爱情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前途。(2)多听取父母及老师征求意见:先把自己的恋爱状态告诉长辈,静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有可取之处则虚心接受。(3)三思而后行。在想清楚恋爱可能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造成的影响后,再开始一段感情。并且要明白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位置和角色。

3.培养恋爱能力:(1)承受爱的能力:当异性表示好感时,应先做出判断,并考虑是否与其进行交往。在理智分析之后,勇敢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做好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准备,让自己适应今后有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当然,这也包括拒绝爱的能力:当对追求自己的异性无好感时,应该以合适的态度和口吻拒绝对方。一是要勇敢地说“不”,二是要把握恰当的方式。(2)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当真正接受一份爱时,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经营和呵护,让自己时刻意识到,自己对对方是有责任的。(3)提高恋爱受挫能力:在追求异性或者恋爱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必须要做好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和承受能力。

总之,时代在变化,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在变化。认真做好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既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有利于高校的德育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杜项菲.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浅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大学恋爱总结 第5篇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二年级医学生的婚恋观的现状,以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方法——采取自行设计问卷,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应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恋爱是大学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性观念宽容、开放与谨慎、保守并存;医学生择偶观较为理性;对待婚姻的态度严肃认真,有较强的责任感。建议系统的婚恋观、观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妥善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上的责任感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对大学生的性观念和婚恋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婚姻家庭教育前移,加强学校、家长、教师的紧密配合。

医学生通过大学一年级学习,充分了解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对人体的性别神秘感完全消失。又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时期,心理上处于性窦初开,不成熟、认知能力不完全的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的引导、教育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问卷调查分析入手,研究了二年级医学生的婚恋观的现状,以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与教育。

1.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06级学生。共发出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回收率为95%。平均年龄(19.6±0.5)岁。其中男生129人,女生175人;临床医学专业187人,占61.5%;预防医学专业31人,占10.2%;生物技术专业27人,占8.9%;麻醉学专业29人,占9.9%;医学影像专业3o人,占9.5%。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回收。应用spssl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2.1医学生恋爱现状

就恋爱动机而言,在被调查者中,认为谈恋爱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的130人占42.8%;生理与心理需要的45人占14.8%,选择排遣寂寞的占13.5%,证明自身价值的占7.2%,出于经济目的的占0.3%,其他占21.4%。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在校大学生恋爱的看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对于恋爱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

2.2医学生对“性”行为的看法

在调查中显示,对您认为当今社会还重要吗?男女生对此问题的态度是有差异的,女生认为重要的占81.1%,而男生仅占62.8%(x=12.799,p=0.002);对婚前的看法,男生又23-3%的人认为很正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而女生则仅占11.4%(x2=13.847,p=0.008);如果有爱情,您认为恋爱中的双方可以发生吗?男生认为当然可以,双方愿意就可以,无所谓,爱与性完全是两码事,不可以的比率分另0为19.4%,45.7%,19.4%,11.6%,3.9%,而女生则分别为5.7%,33.1%,17.7%,26.9%,16.6%,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果和恋人建立了家庭,对配偶的婚前不能接受的占18.4%,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

2_3医学生的择偶观

不同性别择偶观的比较。调查显示,在配偶的适合年龄、教育程度、经济状况上男女生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配偶年龄,有73.6%的男生选择和自己相近,而只有52.6.%的女生选择和自己相近,41.7%的女生选择比自己大3~5岁者;对于配偶教育程度有41.1%的女性选择比自己学历高者;配偶的经济状况有42.9%的女生选择比自己好的。医学生看重的择偶条件排序分别为爱情、健康、xxx容、漂亮性感、兴趣一致、发展前途、善理家务、童贞性、收入、职业、学历、年龄相当、父母赞同、家庭财产、家庭社会地位、生长环境。

2.4医学生对婚姻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认为维系婚姻的主要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分别为责任、爱情、经济、子女、事业、名誉:对婚姻的看法有44.4%的同学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绝对不能马虎,39.5%的同学认为婚姻是一生的承诺,一生中最好只结一次婚,9.9%的同学认为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好了可以继续合作,关系不好可以解除和约。男女生对日后的婚姻情况将如何选择的问题上是没有差异的。认为既要相爱,对方各方面条件又要好占41.4%,对方条件不理想,但双方相爱占26.6%,对方条件不错,相处也可以,但相互间谈不上爱情的占18.1%,可以没有爱情,但对方一定要有钱的占3%。

2.5医学生婚恋观教育情况

对爱情认识的主要来源。有40.8%选择来自书本;有37.8%来自于朋友;其余来自于父母和学校。影响您婚恋观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父母、朋友、同学。学校教育对其影响不大。对高校是否应该开展婚恋观教育的看法认为很有必要的占27%,有必要的占56%,无所谓占17%,没必要占16%。

3.讨论

3.1恋爱是大学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