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共9篇)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1篇

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

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

【前言】

【注释】

⑹娉婷:这里是容貌年华之意。

⑺抹白施朱:指打扮,涂脂抹粉。作:强作。后生:年轻,指年轻女子。

⑻早计:早作盘算。

⑼随宜:跟随时宜。倾城:形容女子绝*。晋陶潜《闲情赋》:“表倾城之艳*,期有德于传闻。”

【翻译】

想当年不肯嫁人是因为自惜容貌,不甘轻易辜负此生,如今朱颜不在,只好学那些年轻女孩梳妆抹粉。劝人要珍惜春光,早作计划,少女更应随着时宜妆扮,不能自恃美貌而坐失良机。

【赏析】

第二首托宫女之不遇,表达美人迟暮之感;宫女以自身的遭遇,现身说法,启迪他人,不要自恃倾城的容貌,而要及早为自己作计,那怕是“随宜梳洗”,也要早求归宿,以免蹉跎青春。

开头两句:“当年不嫁惜娉婷,抹白施朱作后生。”表明她当年不肯轻易嫁人,是因为“自惜娉婷”,不甘轻易辜负此生。但到了后来,感到芳华渐逝,就只好“抹白施朱”,学作后生模样,却是已经耽误了最美好的岁月。人生的春天是值得珍惜的,然而知己难寻,过于矜持,就会陷于苦恼之境。后两句:“说与旁人须早计,随宜梳洗莫倾城。”既是悲*的话语,又是过来人痛苦的经验。“说与”一句,正是她痛惜自己没有及早作计,因而劝告旁人,要珍惜自己的春光,早为之计。显示了“劝君借取少年时”的意旨。“随宜”一句,更表明年轻女子应当随着时宜妆扮自己,千万不要自恃有倾城的美貌而坐失时机。

这首诗感叹人们往往以才华自矜,以致遭遇坎坷,反而知音难逢,不如一个普通的人士,就好像具有倾城容貌的宫女,在失去自己的青春以后,只好施朱敷粉,装作少年,纵有姿容,也不如随宜适俗的女子。从而劝诫人们,切莫自恃才华,要随宜一些,早为自己作计,否则,就像误入深宫的淑女一样,自负倾城,一旦不被眷顾,则无法安排此身,徒然有永闭冷宫的哀痛。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2篇

钱福,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终年四十四岁。自幼天资聪敏,才思过人,七岁即能作文。少年时即为名秀才,与同县顾清、沈悦齐名,人称“三杰”。曾游小赤壁,对客放歌:“六丁拔出天地骨,一柱镇压东江东。”那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奇句。

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明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明人王世贞评:“其书不能如兄,而画得待诏(文徵明)一体。”詹景凤亦云:“嘉小楷轻清劲爽,宛如瘦鹤,稍大便疏散不结束,径寸行书亦然,皆不逮父。”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3篇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前言】

《秋浦歌·秋浦千重岭》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秋浦歌十七首》的第八首。这一首诗是咏秋浦的水车岭。全诗以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描绘水车岭陡峻奇险之景,动静相成,虚实相生。

【注释】

⑴秋浦:县名,唐时先属宣州,后属池州,即个安徽贵池县。县境内有秋浦水,县因以得名。

⑵水车岭:在今安徽池州市城南桃坡乡龙舒河畔。其峭壁临渊,奔流钻海声,故名水车岭。水车岭周围山峰奇秀、怪石峥嵘,风景奇特。

【翻译】

在秋浦的干重山岭中,唯有水车岭的风景最为奇特。天空好像要随着大石一道倾倒下来,山石上的松萝兔丝在顺水飘拂。

【赏析】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大川游,探奇揽胜之心异常强烈。他在秋浦游览时间较长,对其风光景物兴趣颇浓。在《秋浦歌十七首》前七首中,除了明显抒情之作,已经收录了秋浦之猿,秋浦锦驼鸟、秋浦花等。这一首是咏秋浦的水车岭。据《贵池县志》载:秋浦“长八十余里,阔三十里,四时景物,宛如潇湘洞庭。”秋浦县因秋浦水而得名,其可供游览之处也应集中于“宛如潇湘洞庭”的水泽地区。然而这里却明确写出,在秋浦众多的山岭之中,属水车岭最为奇特。此语一出,即费琢磨:水车岭奇在哪里呢?是它的形状特殊如水车才称水车岭吗?“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语言质朴,起得平淡。虽如随口而出的叙述,却给读者造成悬想,吸引了人们好奇探奇的心理。所以诗起笔不凡,似平实奇。

水车岭得名不在形状,而在声音。据《贵池志》载:“县西南七十里有姥山,又五里为水车岭,陡峻临渊,奔流冲激,恒若桔槔之声。”桔槔也叫吊杆,是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其作用与水车同。因岭下急流日夜冲击山崖,总是发出有节奏的如水车汲水般的声响,所以称这座岭为水车岭,确是奇特有趣。

然而水车岭之奇不止于此,或者说更重要的不在得名。天倾欲堕石”,诗人以极度夸张之笔描写了水车岭的陡峻奇险之状。似乎水车岭直*云天,所以青天都要倾斜了,山顶的石头好象眼看着就要从上边掉下来。好一座峻峭的山,好一幅令人惊奇的画!虽是夸张至极之句,却也恰到好处。“天倾”是形容一种势态,而非指天已倾塌。昂首仰视,人有天倾之感,足显岭之高峻。“欲堕石”说的是欲堕而没堕,也是有势无动,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传神之笔,堪称神奇。

在李白诗中,雄奇峻峭的山峰不胜枚举,水车岭并不上数。如果一味夸张起来,岭的高峻就离奇而失真,因为秋浦山岭并不险峻。所以诗人又写出第四句:“水拂寄生枝”,把笔又收回,一仰一俯,一虚一实,把水车岭的奇特之处写出,且照应了前两句。寄生的枝条从岭下的树上伸出。奔流的水撞击山崖分外有力,拂动寄生枝又显得有些多情。这一画面,动中有静,寄生枝欲静而水流不止,终至静枝随动水。三、四句从上到下,动静相成,虚实相生,山水相映,完成了对水车岭奇景的描写。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4篇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释】

1、著:吹入

2、等是:为何,等于

3、杜鹃:鸟名,即子规

4、啼:鸟儿鸣叫的声音

【翻译】

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这是为什么呢?我却有家归去不得?杜鹃啊,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鉴赏】

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啼叫,更为伤感,大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慨。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一、一、二”,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前两句中的四景:雨、草、麦苗、柳,虽然有的可称乐景,有的可称哀景,但所表示的情感却无一例外,均为愁情。这便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愁。后两句主要借用杜鹃其声表达诗人欲归而不能的无奈。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深切地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以及对有家不能归的深深的悲哀之情。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5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翻译/译文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①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4月4日或5日。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它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③借问:向别人请问。

赏析/鉴赏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的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呢。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6篇

意思是: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出自:明 钱福《明日歌》

原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释义: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才是真生活。

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复:又。何其:多么。待:等待。蹉跎:光阴虚度。累:带累,使受害。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诗人以自己为例写下《明日歌》,劝告迷失的世人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知足常乐,莫要为自己的私欲活在明天的日子里。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7篇

明日诗 明朝文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

译文:总是明日又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光,永远一事无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处,明日是无穷无尽的,但人却越来越老。从早到晚,一天天就像这滚滚东流水一样,飞逝而去,从古至今的漫长岁月,就是随着落日西下,慢慢过去。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赏识:这首诗七次提到“明日”,反复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明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这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8篇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_cuī_。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解题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衰:读_cuī_.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_shuaī_这个音。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新乐府诗集》其中包括《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歌辞、曲词的起源和发展,均有考订。

简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明日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第9篇

原文介绍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翻译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待明天,让时间被白白地浪费而一事无成。

世上的人苦于被明日牵累,春去秋来就衰老了。

早晨看河水向东流去,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

一生能有多少个明天?请诸位听我的明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