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诗歌赏析(通用3篇)

送灵澈诗歌赏析 第1篇

苍苍竹林寺⑵,杳杳钟声晚⑶。

荷笠带斜阳⑷,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⑴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⑶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⑷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译文】

竹林寺里林木苍翠,暮色苍茫钟声悠远,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写作背景】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赏析】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送灵澈诗歌赏析 第2篇

苍苍竹林寺⑵,杳杳钟声晚⑶。

荷笠带斜阳⑷,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⑴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⑶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⑷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白话译文】

竹林寺里林木苍翠,暮色苍茫钟声悠远,

你(指灵澈)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创作背景】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赏析】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送灵澈诗歌赏析 第3篇

写景鲜明,全是虚拟想象的送别诗。

且立片论 唐代诗人很喜欢与僧人、道士交往。其原因有二:一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道院僧房都在清泉白云山水之处,都在清幽之处。诗人爱山水自然,追求心境宁静。二是能诗能文的僧道很多,可以寻求知音同道。加上佛理阐扬、宗教关心,对生命、人生、前程、价值、自然、宇宙等玄理的探索,是敏感的诗人最感兴趣的。于是便多有了群分类聚的交往。

这首诗是诗人送灵澈回寺,想象他所居住的环境和融入自然的超凡生活的'情状。竹树青翠,寺庙空寂的钟声传扬悠远,令人神往。灵澈在山水自然中自由往来,沐浴在朝晖夕阳之中,尽情地享受上苍的恩赐。当然,想象如此之美,是寄托了诗人的理想的,可以以此看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不仅这一首,刘长卿还写了很多到寺庙道观游历的作品,表达的思想都与本篇相同,还留下了不少名句。“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等等

刘长卿(?-789),字文房,宣州(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后期进士。为人很自负,写诗不署姓氏,只留“长卿”二字,自以为天下无人不知。灵澈:中唐著名诗僧。上人:唐人对僧人的尊称。杳杳:这里是悠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