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实用9篇)

《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 第1篇

古诗长相思李白

长相思是诗人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全诗主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长相思三首

朝代:唐代

原文: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美人在时花满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湿青苔。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日色将尽花儿如含着烟雾,月光如水心中愁闷难安眠。

刚停止弹拨凤凰柱的赵瑟,又拿起蜀琴拨动那鸳鸯弦。

只可惜曲虽有意无人相传,但愿它随着春风飞向燕然。

思念你隔着远天不能相见。

过去那双顾盼生辉的眼睛,今天已成泪水奔淌的清泉。

假如不相信我曾多么痛苦,请回来明镜里看憔悴容颜。

美人在时,有鲜花满堂;美人去后,只剩下这寂寞的空床。

床上卷起不睡的锦绣袭被,至今三年犹存昙香。

香气是经久不润了,而人竟也有去无回。

这黄叶飘髦更增添了多少相思?

露水都已沾湿了门外的青苔。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⑹欲素:一作“如素”。素:洁白的绢。

⑺赵瑟:一作弦乐器,相传古代赵国人善奏瑟。

⑻蜀琴:一作弦乐器,古人诗中以蜀琴喻佳琴。

⑼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此处泛指塞北。

⑽横波:指眼波流盼生辉的样子。

⑾卷不寝:一作“更不卷”。

⑿闻余:一作“犹闻”。

⒀落:一作“尽”。

⒁湿:一作“点”。

《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 第2篇

李白古诗《长相思(其一)》全诗赏析

《长相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共有三首。这首诗通过描写景色,渲染气氛,抒写男女相思,似有寄意。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

⑴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常以“长相思”三字开头和结尾。

⑵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栏。

⑶簟:供坐卧用的竹席。

⑷渌:清澈。

⑸关山难:关山难渡。

【白话译文】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我思念的人在长安。

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

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

孤灯昏暗暗思情无限浓烈,

卷起窗帘望明月仰天长叹。

亲爱的人相隔在九天云端。

上面有长空一片渺渺茫茫,

下面有清水卷起万丈波澜。

天长地远日夜跋涉多艰苦,

梦魂也难飞越这重重关山。

日日夜夜地思念啊,相思之情痛断心肝。

【创作背景】

《长相思》的创作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李白被“赐金还山”之后,大约是他被排挤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

【赏析】

《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 第3篇

这首《长相思》,大约是他离开长安后于沉思中回忆过往情绪之作,豪放之外更兼含蓄。

“长相思”,属乐府《杂曲歌辞》。多写思归之怨,李白此诗拟其格而别有寄寓。

诗大致可分两段。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诗中描绘的是一个孤栖幽独者的形象。他(或她)身居华府,从“金井阑”可以看出,但内心却感到寂寞和空虚。诗人是通过层层渲染环境气氛的手法,来表现这一人物的感情的。先写所闻—— 阶下纺织娘凄切地鸣叫。虫鸣则岁时将晚,孤栖者的落寞之感可知。其次写肌肤所感,正是“霜送晓寒侵被”时候,于是更难以成眠了。“微霜凄凄”当是通过逼人寒气感觉到的。而“簟色寒”更暗示出其人已不眠而起。眼前是“罗帐灯昏”,益增愁思。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物心理写照,从而引起一番思念。“思欲绝”可见其情之苦。于是进而写卷帷所见,“美人如花隔云端。”

“长相思”的题意到此方才具体表明。这个为诗中人想念的如花美人似乎很近,近在眼前;却又似乎很远,远隔云端。与月儿一样,可望而不可及。由此可知他何以要“空长叹”了。这句是诗中惟一的单句(独立句),给读者的印象也就特别突出,可见这正是诗人要强调的。

以下至篇末为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这颇似屈原《离骚》中那“求女”的一幕。诗中人梦魂飞扬,要去寻找他所思念的人儿。然而“天长地远”,上有幽远难及的高天,下有波澜动荡的渌水,还有重重关山。这里,诗人的想象诚然奇妙飞动,而诗句的音情也配合极好。“青冥”与“高天”本是一回事,写“波澜”似亦不必兼用“渌水”,写成“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似有犯复之嫌。然而,如径作“上有高天,下有波澜”(歌行中可杂用短句),读来却大为减色,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动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能传达无限感慨。这种句式,李白尤其喜用,它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句中“之难”、“之日”、“之水”从文意看不必有,而从音情上看断不可无。再看下两句,从语意看,词序似应作:天长路远关山难(度),梦魂不到(所以)魂飞苦。写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不仅是为趁韵,且运用连珠格形式,通过绵延不断之声音以描绘关山迢递之愁情,可谓辞清意婉,十分动人。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三字回应篇首,而“摧心肝”则是“思欲绝”在情绪上进一步的.发展。结句短促有力,给人以执着之感,诗情虽则悲戚,却无萎靡之态。

此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将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以“长相思”一语收拢。在形式上颇具对称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诗中反复抒写的似乎只是男女相思,把这种相思苦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就不象实际生活的写照,而显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典诗歌向有以“美人”喻所追求的理想的传统,而“长安”这个特定地点更暗示这是一种政治的托寓,表明此诗的意旨在于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就此而言,此诗诗意又深含于形象之中,隐然不露,含蓄蕴藉。所以王夫之赞此诗道:“题中偏不欲显,象外偏令有余,一以为风度,一以为淋漓,乌乎,观止矣。”(《唐诗评选》)

《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 第4篇

长相思李白赏析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长相思其一》鉴赏:

《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 第5篇

时光匆匆,几年时间都过去了。她已由当初的少妇变成了成熟的独立门户的一家之主。但对丈夫的思念依然如故。只是她已经渐渐长大,为他支撑起家里的门户,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她要用这种方式寄托自己对丈夫的爱和思念。但日落时分,月明之夜,还是难以抑制思念的苦楚……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以前,他非常喜欢听她弹琴。每每闲来无事,她会轻抚琴弦,用纤纤玉手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时而对他嫣然一笑,她把自己对他的倾慕、爱恋都融进了乐声里,她知道,他能懂得她的心。可如今,她合着眼泪弹奏出鸳鸯曲,他能不能听得到?这是她弹给你一个人听的,这世间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也没有人能替她把这曲子传达给心爱的丈夫,她希望春风能够了解她的心意,能把她的相思带到遥远的燕山!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郎君,知道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双眼已经不再明亮,当年向你传达绵绵情意的眼睛,现在只是眼泪的源泉。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郎君,我们都已经老去了!在长久的思念中,我已经变得枯槁,憔悴,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如花美艳。已经很久都不敢照镜子,我害怕你看到我现在的容颜。但是你还是回来吧,我要让你知道我对你的感情,我要让你知道我对你的忠贞!憔悴的容颜更能证明我对你的情意有多么深重!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全诗寥寥数语,把一个痴情女子思念丈夫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一中,寒、绝、叹层层递进,立体式展示了相思之苦;隔云端,天各一方,遥遥无期。远在天边,有多远,连梦魂都难以到达。二中,思念依然在延续,但已经有了生活的沧桑,用琴声寄托情思,隔着迢迢青天。因为时间太久了,如花容颜已枯萎不堪,但对郎君的这份情意,依然如初!你不信吗?到镜前看看因苦苦相思而憔悴的容颜!

最喜欢的就是这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那是一个痴情女子内心深处的爱情呐喊,哀婉凄楚却惊心动魄,让人不禁想起了“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千古誓言。

太美了,这首诗。

《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长相思》李白唐诗鉴赏(在长安)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

李白《长相思·其一》鉴赏《长相思》唐代 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 第6篇

李白《长相思 其一》全诗鉴赏

《长相思 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诗文解释】

长久思念的人,在长安城中。纺织娘秋天在金井阑旁边鸣叫,微霜初降,竹席显出了寒意。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断绝,卷起窗帘仰望明月空自长叹。像花一样的美人相隔遥远。上有迷迷茫茫的长天,下有清澈的.绿水波澜。天长路远魂魄飞度都很辛苦,梦魂由于道路险阻而飞不到。长久的思念啊,摧断心肝。

【词语解释】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簟:凉席。

帷:窗帘。

青冥:青云。

绿水:清水。

关山难:关山难渡。

摧:伤。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相思的痛苦。“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 第7篇

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一],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着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循环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对象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中国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国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二]。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对象,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 第8篇

李白《长门怨二首》全诗赏析

长门怨二首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注释】

⑴长门怨: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陈皇后作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相如为作《长门赋》。……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陈皇后,小名阿娇,是汉武帝皇后。汉武帝小时曾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⑵天回北斗:北斗七星。古人往往据初昏时斗柄所指方向以定季节《鹖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此句谓时令已入秋。

⑶金屋:武帝幼时,其姑馆陶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阿娇问好否,帝笑对曰:“好,若得阿娇,当做金屋贮之。”见《汉武故事》。

⑷桂殿:指长门殿。不记春:犹不记年,言时间之久长。

⑸四屋:四壁。

⑹明镜:指月亮。

【白话译文】

北斗七星高挂在西楼,寂寞的金屋只有萤火流动。月光即使照到长门宫殿,恐怕在凄凉的深官后院,也只是会生出许多哀愁。

桂殿哀愁的生活,长久得已记不得多少年。屋内四壁,已积起秋的尘埃。夜里青蓝的天上高挂着镜子一样的明月,只照射着长门宫里那孤寂的情怀。

【创作背景】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这两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当时李白四十三岁,在长安待诏翰林。

【赏析】

李白的这两首诗是借“长门怨”这一乐府旧题来泛写宫人愁怨的。两首诗表达的是同一主题,分别来看,落想布局,各不相同,合起来看,又有珠联璧合之妙。

第一首,通篇写景,不见人物。而景中之情,浮现纸上;画外之人,呼之欲出。

《长相思》李白古诗鉴赏 第9篇

李白《长相思 其二》全诗赏析

《长相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

归来看取明镜前!

【诗文解释】

太阳就要落山了,花儿好像含着烟雾,一片朦胧,月光明净就似洁白的`绢,忧愁得无法入眠。刚刚停止弹赵瑟,手放在凤凰柱上,又拿起蜀琴想要弹奏鸳鸯弦。这首曲子满含情意,却无人能传达过去,愿它能随着春风寄到燕然山。思念你却那么遥远隔着青天。过去顾盼含情的眼睛,今天成了泪水的清泉。你要是不相信我相思肝肠寸断,回来时到明镜前看看。

【词语解释】

素:洁白的绢。

横波:形容眼神流动。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了相思之苦。诗人通过描写人物具体的活动,利用推想等手法,来表达人物的心情。而想用春风寄情更是一片奇情的表现。全诗充满了含蓄美,缠绵悱恻,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