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篇
今年寒食在商山①,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由汴梁至商州任团练副使。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的稿费。
⑴结合全诗内容,赏析诗歌首联中的“亦”字。(3分)
⑵诗歌颔联、颈联是从哪两个角度、用什么手法写山里风光的?(4分)
试题答案:
⑴亦就是“也”,蕴含了一种无奈(1分):承认山里风光确实好,但和以前的`生活环境比有落差。(1分)“亦”字用来含蓄委婉,耐人寻味。(1分)
⑵角度:人的活动,自然风景(2分);手法:动静结合、对比。(2分)
⑶对商山风光的喜爱(1分),劝勉自己不必惆怅(1分),落寞无奈(1分)。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2篇
诗歌鉴赏(7分)
卜算子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1)《卜算子》是?(2分)
(2)诗歌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5分)
(1)词牌名(2分)
(2)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思想情感。(2分)上阕前两句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词人以象征和拟人化手法,表现与孤鸿惺惺相惜,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3分)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3篇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2.描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意境。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产生“寂寞”之情?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
3.简述“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作用。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4.请体会“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的“锁”字的妙处。
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
5.请体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妙处。
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故国家园不堪回首,帝王江山亦毁于一旦。阅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
6.请体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别是”二字的妙处。
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也难能体会。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4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①古诗词鉴赏答案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5篇
怀金陵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①张耒,北宋淮阴人,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受牵连数遭贬谪。
②变:曼色,染色。
(1)诗中第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全诗紧扣诗题中“怀”字用墨,请简要赏析。(3分)
9、(1)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烂漫之游的怀念,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隐寓对宦途的.心灰心冷。(原则上每点1分。实际评卷可适度放宽,答“怀念”或“向往”2分,第三点1分。意思对即可。)
(2)主人公沉醉于金陵美景,(1分)任随孤舟荡漾,卧听雨打芰荷。(1分)刻画了一位放
浪、潇洒而又孤独、落寞的主人公形象。(2分)(主人公心境1分,具体情景分析1分,形象概括两个侧面各1分;意思对即可。)
(3)首句以忆游起,点“怀”;次句转写北归境况,侧面写“怀”之深切;三、四两句实写烂漫之游,与首句呼应,突出“怀”之真切。(每旬1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6篇
经典古诗词鉴赏
1.《行香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鉴赏:本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十分完美。语言清丽浅显,意境广渺深邃。全诗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具有东坡一贯的“人生如梦”思想。
2.《南乡子》
归梦寄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
鉴赏:这首词是陆游奉调入京、即将离开成都时的作品。既写出对故乡的怀念,又流露了对成都的无限留恋。上片是想见归途中的情景。水驿江程,芳洲系缆。斜阳夕照,烟树参差。下片推想重返故乡的境况。愁鬓点霜,故交零落,凄凉况味,反觉不如他乡矣。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全词意境幽美,景色如画。委婉清丽,含凄无限。
3.《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鉴赏:此词写羁旅行役中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望处”二字统摄全篇。一起写雨收云断,暮色苍茫景象,自然逗起宋玉悲秋的联想。面对肃杀摇落的秋景,词人剪取其中最典型的“水风”、“蘋花”、“月露”、“梧叶”,而用“轻”、“老”、“冷”、“黄”四字加以形容,便见得秋光满纸。“遣情伤”三字转到怀念故人之思。
4.《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7篇
(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的发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赏析:
公元763年为唐代宗广德元年,这一年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先是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之下便欲还都,不久又想东下吴楚。其间曾经到阆州(今四川阆中)。在这儿,他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心忧国家的杜甫写下了这首《岁暮》诗。
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诗人,是多么希望国家安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呀。可是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看似平淡的叙述语气中,却包含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多么沉重的心境!
颔联以“烟尘”和“鼓角”来借代战争,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一个“犯”字,一个“动”,写出了诗人听到外敌入侵后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把诗人心系国家百姓的那份真挚情感含蕴其中。
尾联反问句:“济时敢爱死?”一个真正心系国家的人,是不会顾及个人生死荣辱的,为了拯救国家民族、天下苍生,只会奋不顾身,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血雨腥风之中。最后一句“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寂寞”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此时独自客居阆州,确实孤单寂寞;二是诗人有报国之心,却无从施展,只能独自寂寞。然而诗人毕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圣,尽管年过半百,他的胸中依然跳动一颗不已的“壮心”!一个“惊”字,把他那颗报国的“壮心”在听到外敌入侵之后,砰然一动,豪情顿起的心情表露无遗。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8篇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上句是看,此句是闻。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沙场秋点兵,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响。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中考预测】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9篇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1)高大巍峨(2)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2.阅读下边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案:23、行字为线索(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0篇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 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 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1)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些特点的?(3分)
(2)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 (1)特点是春寒料峭,阴晴不定(1分)。颔联写春天细雨湿衣,写出了寒冷(1分),颈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体现阴晴不定的特点(1分)。
(2)视听结合(1分),虚实相生(1分,想象或虚写亦可)的表现手法。情感:依依惜别之情(1分)和对朋友的牵挂(1分)。
(3)尾联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1分)。诗人借朋友传话给湖南相识的`的人,自己青袍今已误儒生,仅仅做一员小官,耽误了自己的前程(2分)。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1篇
(20xx荆州)
古诗文阅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鉴赏:杜甫《春望》阅读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2篇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友人出塞①吴伟业
鱼海②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注:①友人因罪流放宁古塔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②鱼海:即“捕鱼儿海”,远在塞北内蒙古之境。
(1)零支塞是友人出关必经的边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当友人离去途经此地时,诗人本该劝他“回望”故乡,却不合情理地劝他“休望”,为什么?(4分)
(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主要不同?请简析之。(4分)
(2)①第一首诗运用想象手法,悬拟友人出塞途中的凄凉景象,表现友人肠断天涯之伤。(2分)②第二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在风雪肆虐的黑水与亭草渡船的江南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流徙生涯的牵挂与担忧。(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3篇
如何鉴赏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灿的明珠,其高尚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扣住“题眼”了解诗词的大概
三、抓住诗词的意象考虑诗人抒发的情感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如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可见诗人抒发感情往往借助于一些意象,所以把握好意象,是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而一些意象也寄寓了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例如:松柏代表坚挺、顽强、生命力 ;竹代表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含有凄凉、悲伤;柳则是送别、留恋;菊表现隐逸、高洁、脱俗 ;草表现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等。
四、体会表现手法的作用,把握诗词内涵
我们还可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把握诗词内涵。如从用典、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托物言志等角度入手分析,引领学生对诗歌进行品味感悟。
1.用典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4篇
古诗词鉴赏分享
诗经 秦风《小戎》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騧是中,骝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镦。
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滕。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注释】:
小戎:士兵所乘的车。
俴:音剑,浅的车厢
楘:音木,皮革
輈:音周,梁輈,曲辕。古时马车上的一根弯曲的辕。形式像房屋的栋梁。上面有五处用皮条箍牢,所以称以五楘
游环:活动的环,古时车前四马连在一起就用游环结在马颈套上,用它贯穿两旁骖马的外辔。
靷:音印,鋈:音误,阴靷鋈续:车上饰物
馵:音住,左蹄有白花或四蹄皆白的.马。
君子:此指在外从军的丈夫。
板屋:木板盖的房屋,这是西戎,今甘肃一带的民俗,比喻代指西戎。
騧:音瓜,黄马黑喙
骝:红黑色的马。
骖:驷马两旁的马。
觼:音决,有舌的环,
軜:音纳,辔绳
厹:矛,矛头为三棱形的长矛,
镦:音求,三偶矛下的金属套。
韔:音唱,弓囊
竹闭绲滕:用竹制的弓架,以绳系在驰弓之里
【赏析】:
《小戎》描写对出征西戎的丈夫的思念,既写了思妇思念的深切,但更多的却是对丈夫的赞美,并以此来加深思念的情感,同时也表现出内心的慰藉。诗的构思层次显豁,先写兵车,再写战马,最后写兵器,这些正是从征将士的象征,而反复地描写其华贵、精美,又正是陪衬主人公的英武高贵,而性格又温柔如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带有后世儒将的特征,说《秦风》有华夏之声,这在文化精神上正可见其共性。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5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 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此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12.请对画线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参考答案:
11.考查意图:考察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12.考查意图: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难易适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答案:句中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1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感情基调。(1分)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6篇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2.“心远”是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心远地自偏”与“而无车马喧”有何联系,你对这两句诗是如何理解的?
“心远”,是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而无车马喧”,写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前来打扰。
诗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却没有什么有地位的人来拜访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心既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净之地了。诗人归隐后,停止了和旧日仕途友人的来往,天长日久,自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情致。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7篇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试题】
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 , ”一脉相承。
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参考答案】
1、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0xx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鉴赏】
此诗是《秦中吟十首》中的第九首,作于元和五年前后,当时诗人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前蜀韦榖编《才调集》收此诗,题作“伤阌乡县囚”。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8篇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试题】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C.《竹里馆》王维
D.《月下独酌》李白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B
2、比喻 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用“流水”比喻时光流逝,生动形象(或:对比用“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19篇
鉴赏古诗词
重点难点梳理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高考广东卷)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20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讲解】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21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清晨一觉醒来,窗外,鸟儿们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跌宕婉转,像是在演奏动人的协奏曲。春天里,生命的气息是那样美好。突然,昨夜的风声和雨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经历了夜的风雨,那些春天里的花儿也不知道飞谢了多少啊!
本诗初读时,觉得平淡无奇,反复读之,才感到诗中别有天地。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超的艺术手法,但却有独特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虽然短小通俗,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深动的“春晓图”,极富诗情画意。
在写景方面,诗人仅仅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诗人不去写春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而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天里声声音:“处处啼鸟”,“夜间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身临其境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万物复苏。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屋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勾画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诗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却又耐人寻味:景真情深,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面对这一年一度的春景,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将情与境自然交融,既把春天的新与美写得淋漓尽致,又将自己对大自然的钟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得意味深长。
《春晓》几乎是人人能诵,它已经通俗得不能再通俗,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但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还是要欣赏它,传承它,去挖掘更深更美更有价值的东西来,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不能舍弃它呢?!我想,只要有春天,只要还有人爱春天,爱生命;那么《春晓》就永远不会,也不能停止“春晓”......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22篇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偏旁 勹 )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赏析】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而遗钿坠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于路。而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每三朝庆贺,五鼓待漏,靓妆盈巷,蜡炬如昼。”又杨国忠于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为右相。这首诗当作于十二载春,讽刺了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曲折地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23篇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试题】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案】
1.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0xx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新课标卷Ⅰ)
【鉴赏】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第24篇
古诗词鉴赏若干
20XX年高考语文专项提升:古诗歌鉴赏经典范例
范例1: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赏析】这是一首和诗,诗人因物感兴,即景生情,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的感受: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开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也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撩逗得黄莺儿婉啭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蘋草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细腻地写出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蘋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新春的美丽景色,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同时也自然地转到尾联,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怀念中原故土,点明思归的主题。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之景,历历如画。
范例2:
度大庾岭 (唐)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