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淮上女阅读答案及赏析(必备7篇)

减字木兰花淮上女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1篇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⑶,剔尽寒灯梦不成。

注释:朱淑真是一位容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乐交游的才女,但婚姻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②著摸:撩拨、沾惹。③仍:重复。④剔:剪剔灯心的动作。

(1)请就上片中的独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独,孤独。无论是行走静坐还是吟唱应和,以至卧倒于床榻,都是凄楚孤零、独自一人,揭示了其婚姻不美满的现实,(2分)②五独连用(重复使用),充分表现出女词人的孤独与寂寞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女词人的形象。(2分)(答题思路:根据行为分析心理情感,再到分析人物形象。)

(2)概括女词人在下片中用特写镜头摄取的两幅生动的'画面,并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①泪洗残妆图。女词人思前虑后、痛定思痛,不由得泪水滚滚,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脂粉。女词人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因而是一个爱打扮的人,现在竟听任泪洗残妆毫不顾惜,令人催泪悲思。(2分)②夜剔寒灯图。女词人在愁病交加、恶性循环的劣境中,每每因抑郁难平、心意烦乱而夜不能寐,只得面对那昏黄暗淡的灯光,把灯芯挑了又挑。(2分)

阅读练习二:

(1)独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6分)

(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中是如何表现怨的。(6分)

【参考答案】

(1)①词人连用五个独字,突出了孤独寂寞之意,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②五个独字写出了日常生活中词人的孤独,塑造了词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形象。③五个独字反复出现,一唱三叹,有回环往复之音乐美,强化了情感。(每点2分)

(2)①反复手法。首句五个独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孤独之意,怨情自在其中。②动作和肖象描写。伫立伤_洗残妆等,写出了词人悲伤哀怨的形象。③直抒胸臆。词中伤神愁病梦不成等词句,直接道出了词人的春怨之情。(第一点1分,二、三点各2分)

赏析:

这首词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上片以五个独字,写出了女词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伫立伤神两句,转向写静态的感觉,但意脉是相承的。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

剔尽寒灯的落脚点不在剔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尽字。尽字是体现时间的。所谓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显然是彻夜无眠。对于孤凄愁病的闺中人,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况是此情谁见,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自写苦情,情长词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拟闺情之词所能及者。

减字木兰花淮上女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2篇

减字木兰花翻译赏析以及阅读答案

这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国所创作的一首词作,是一首描写男女离愁的佳作。

原文:

减字木兰花·春情

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字词解释:

1、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2、落红:落花。

3、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4、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5、徘徊:来回走动。

6、犹解:还能懂得。解,能够,会。

7、洞房:幽深的居室。

减字木兰花·春情翻译:

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阅读答案:

试题:

(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3分)

(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4分)

答案:

(1)暮春(春季)(1分)。“落红”(1分),“(垂杨)飞花”(1分)。

(2)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减字木兰花·春情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淮上女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3篇

《减字木兰花》阅读题答案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①红英间绿苔。

[注]颠倒:心神恍惚。

15.这首词的上阕化用了唐朝诗人□□的诗句。(1分)

A.王维B.韩愈C.杜牧D.李贺

16.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而下阕中的红英间绿苔描写的是暮春情景。

B.用如酥来形容小雨,主要表现出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的滋润和生机。

C.下阕中花不看开的意思是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含蓄内敛之美,不值得欣赏。

D.这首词化用前人的诗句,因其情景相合,故显得浑然一体,毫无生搬硬套之感。

17.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分)(2分)

减字木兰花淮上女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4篇

减字木兰花阅读附答案详解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答: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

【诗词浅析】

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来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不过苏轼也真是偷懒,一首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

整首诗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减字木兰花淮上女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5篇

淮上女,字面意思是指淮水边良家女子。《续夷坚志》中曾记载南宋宁宗嘉定年间,金人南侵,掳走大批淮上良家妇女之事。另有同名词《减字木兰花·淮上女》,表现了被掳女子的屈辱与悲愤交加的沉痛心情。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注释:

淮(huái)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qǐng)烟波万顷愁。远望淮山高耸入云,连绵不绝,这千里的山峦承载着我千里的悲恨。淮水浩渺悠悠,万里波涛寄托了我万里的愁思。淮山:指淮河两岸所见山峰。隐隐:不明显,不清晰。淮水:指淮河,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经安徽,入江苏洪泽湖。悠悠:遥远。烟波:雾气迷蒙的水坡。

山长水远,遮(zhē)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山长水远,挡住了行人眺望的眼。痛恨过去的战争,也忧愁未来的日子。面对着晚春,流着泪水,不知该说些什么。东望:词人被掳北上,所以向东眺望故乡。恨旧愁新:即旧恨新愁,指对金人统治者的恨,对自己艰难处境的愁。

减字木兰花淮上女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6篇

减字木兰花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减字木兰花(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减字木兰花淮上女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7篇

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一作“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孤灯梦不成。(“孤”一作“寒”)

曾有词评家说朱淑真“《断肠词》集,名声不在李清照之下”(谭蔚)。此言或有夸饰,然亦自有其立论之据。朱、李两位女词人,堪称宋代词史上的“双璧”。两人都善于镕情入景,语浅情深,意象鲜灵,境界引人而又各有妙着,各擅胜场。李清照曾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倍受人们青睐,朱淑真的这首《春怨》也独具其驾驭语言、锤炼情境的不凡工力。

词作伊始,短短两句,连用五个“独”字而都妥润自然,确是词人独辟蹊径、自铸新词的妙构。词人本来情致丰赡,喜爱交游,乐于到优美的大自然和热闹的街市上去观赏遣兴,曾写过与友人“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长任月朦胧”等的名句。但是,几经人世的凄风苦雨之后,现在──无论行走还是静坐,无论吟唱诗词还是应和歌咏(词中“酬”即应和hè之意──依别人诗词之题材、格律而吟咏诗词),以至卧倒于床榻,却都是孤零凄切的独自一个!五个“独”字逐层铺排,如现代影视艺术中特定镜头的推映、摇现和叠见,把词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形象鲜明地凸立于纸面,其画外音也相应地丰实而隽永。紧接着描叙词人于百无聊赖中,只好久久地站立于阶前翘首凝望或低头遐想。然而,所望与所思都只能更加地令人“伤神”。更何况,虽是春天本为和暖之季,却因词人忧思成疾,体质怯弱,所以即使淡淡的春风竟也感到寒气袭人,引起词人对本来向往和赞美的春光产生一丝怨怅之意。联系词人往日对春天的亲热刻画──“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新春动六街”、“春到休论旧日情,风光还是一番新”──这里一个“著摸”(撩惹、触碰之意)把春风春气拟人化、行动化之后,又从它们细微而轻灵的行为中,透视着词人在特定境遇里的烦乱意绪。这组慢镜头式的特写画面,把复杂而又深隐的人物心灵生动地外化为立体场景,产生耐人品味的美感效应。

下片写词人黯然神伤地自庭院独步到闺阃,用“此情谁见”,即“我”上述独自愁烦的`情态、心境,有谁能看到(实为有谁能理解)?!──既精炼地总括了上片的描叙,又自然地引申到下阙“泪”流幽泣的新画面。词人思前虑后、痛定思痛,不由得泪水滚滚,把自己原先的粉妆艳抹冲洗得一丝不留。“无一半”即连一半都没有了,也就是略无些些之意。词人本是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因而是爱打扮、爱美妆的人,曾写过“自折梅花插鬓端”、“浅注胭脂剪绛绡”的丽句,现在竟听任“泪洗残妆”毫不顾惜,一何发人悲思!南唐大词人李煜曾有过“日夕以泪洗面”的描叙,相比之下,朱淑真此处更有女性色彩和个性特征,更富于形体感和意蕴美。愁苦本易致病,病体亦易生愁。词中的“仍”是重复的意思。词人处于这“愁”“病”交加,恶性循环的劣境,每每因抑郁难平、心意烦乱而夜不成寐、无法入梦,所以就只得面对那昏黄暗淡的灯光,把灯芯挑了又挑……。李煜曾有名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朱淑真此句则更有出蓝之妙。

曾有词评家说朱淑真之词“情绪偏于低沉”,立论或有所据。但要看到“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人间词话》)。女词人没有苟且偷生,却以“低沉”之调倾诉着对社会的谴责和控诉,透露着对生命意识的执着思恋,何况她的这些词大都“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仅就艺术表现力而言,亦不失其很高的审美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