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赏析(汇总3篇)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赏析 第1篇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注释

(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4)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5)浥:(yì):湿润,沾湿。

(6)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君:指元二。

(9)更:再。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旧友。

(12)更尽:再喝完。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赏析 第2篇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翻译赏析 第3篇

渭城朝雨渑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③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重点字词解析】

①诗题一作《渭城曲》。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②浥:沾湿、湿润。

③阳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看来平平常常,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却情真意挚,有着丰富的内涵。一个“更”字,意蕴很深,不仅写出临别的恋恋不舍,深情叮嘱,而且不难使人想到此前的频频祝酒,殷殷话别。末句更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试想,西出阳关已无故人。况且,西出阳关又岂止是“无故人”而已,眼前的一切包括如此熟悉的美好的渭城风物不是也统统见不到了吗?再说,“无故人”的又何止是远行的友人.诗人自己不也为身边少了一位故人而深感惋惜和遗憾吗?

总之,两句诗将惜别、留恋、体贴、关切、祝福等情感,都包含在其中。既真挚动人,又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