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游月陂》全诗赏析(热门6篇)

程颢《游月陂》全诗赏析 第1篇

月陂(1)堤(2)上四徘徊(3),北有中天(4)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5)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6)何足计(7),但逢佳节约(8)重陪(9)。

(1)月陂(bēi)月形的池塘。

(2)堤:堤岸。

(3)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4)中天:天空

(5)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6)无端:没有头绪。

(7)计:算计、计较。

(8)约:预约。

(9)重陪:再来陪赏。

月光照在陂堤上,我四处徘徊,北面是耸入云中的百尺楼台。秋天一来,万物都变得萧条零落,姑且趁着水边向晚的凉意,举杯畅饮。水里的云影悠闲地相互照映,林中泉水在静谧中流淌。世事变化无常何必计较,只要逢佳节便要与友朋相约再来游玩。

程颢《游月陂》全诗赏析 第2篇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莲。

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注释】:

陂:音皮,水池的边沿,湖滨

伤:忧思

卷:音全,美丽动人

??:音冤,郁郁不乐

【赏析】:

《载芟》描述农事开垦、播种直到收获祭祖的经过,反映劳动生产的艰苦和共力合作获取丰收的喜悦,并说明农事乃家国自古以来的根本。诗的叙述,按照农事的先后经过,突现了一家男女老少共力合作的场面和农作物的具体生长过程,描写热烈而生动。而丰收祭祀,以报神明,又正体现了西周农事的风俗与礼仪。

程颢《游月陂》全诗赏析 第3篇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3分)

答案: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完整2分,语言生动1分。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答:岳阳楼、滕王阁

寂寞、惆怅

5、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6、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①历历: ②乡关: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

程颢《游月陂》全诗赏析 第4篇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程颢《游月陂》全诗赏析 第5篇

程颢(1032年—1085年),北宋哲学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嘉祐进士,神宗朝任**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程颢《游月陂》全诗赏析 第6篇

此词抒写少女月夜采莲的惆怅。头两句八字缀时间景物:秋水,秋夜,秋月,水*如镜,月光如雪,构成了一幅秋夜月色雪景图。与此同时采莲常常蕴含着男女情爱意旨的表达,南朝乐府民歌《两洲曲》中即云:“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女子爱恋情郎的心清澈如水、热情似火,显得格外纯真、赤诚。另如晚唐皇甫松的《采莲子》词:“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情窦初开的采莲少女被岸上的英俊少年迷住了,爱情的火焰悄悄燃起。她下意识地抛出一颗莲子、一颗少女初恋的心。所以,这里的采莲活动也隐含着对情爱的渴望和追求。作品善于捕捉采莲女子一瞬间的情感:她面对自己映在水光之中的娇颜,顿生孤寂与惆怅,“红粉”与“寒浪”的映照,“惆怅”心情的揭示,“思惟”意念的抒发,都令这清雅的荷塘月夜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感伤色彩。而她面对寒浪,心感惆怅。为甚?“正思维”,思维什么?词人不回答,留给读者驰骋想象的余地,言尽而意未尽。

这首词写的很精练,紧抓采莲女月夜伫立凝思这一意象,用简洁凝练的笔法,层层递进,把少女那种孤寂、苦闷、惆怅的心境展露无遗。短短***字,就把情景融与一体,可见其卓绝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全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