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优选7篇)

樊哙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第1篇

樊哙传阅读以及答案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①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②。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②殆:危险。

6.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待大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以屠狗为事 B. 以塞忠谏之路 C. 以彰其咎 D. 以中有足乐者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典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鸿门宴上项羽、项伯、项庄联手意图乘机杀死刘邦的故事。后用来比喻言行表现与真实企图不一致,别立名目暗藏或暗示对某种人事的`攻击和胁迫;殷勤的表面后面隐藏着杀机。

B. 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及主从之谊。

C. 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内心不由赞叹,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2-1-c-n-j-y

D. 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谢无有闭关事: ②令项庄拔剑舞坐中:

③暴师霸上: ④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6.(2分)C 7.(2分) A

8.(4分)①道歉,谢罪 ②同sp; ④(如果)没有

9.(4分)①(项庄)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像屏风一样挡在沛公的前面同“座”,座位 ③使……暴晒 &nb得分点:屏、之、省略句式)

②樊哙说道:“我连死尚且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得分点:反问句式、且)

樊哙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第2篇

《樊哙传》阅读答案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问题:

13.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 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 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 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 ①高帝笑而起 ②泉涓涓而始流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4分)

译文:

(2)项伯常屏蔽之。(3分)

译文:

(3)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3. A.(B屏蔽:像屏风一样遮挡着,屏:名词作状语;C暴师:使军队暴晒;D遗老:活着的老人)

14.A.(①由,通过;②趁机。B.都是连词,来。C.没有人。D.都表修饰关系)

15.C.(②③④⑤都是,用排除法)

16.①刘邦率一百多名随从通过项伯赴鸿门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谢罪。(4分)(重点解释从因谢)②项伯常常像屏风一样遮挡着沛公。(3分)(屏蔽:像屏风一样遮挡着,屏:名词作状语。)③我连死尚且都不推辞,怎么会只是一杯酒(就推辞)呢!(3分)(且特,语气。大概意思正确,重点词答对就给全分)

文言语段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樊哙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第3篇

樊哙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樊哙传文言文阅读答案,请参考!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①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②。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②殆:危险。

6.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待大王”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以屠狗为事     B. 以塞忠谏之路     C. 以彰其咎     D. 以中有足乐者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典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鸿门宴上项羽、项伯、项庄联手意图乘机杀死刘邦的故事。后用来比喻言行表现与真实企图不一致,别立名目暗藏或暗示对某种人事的攻击和胁迫;殷勤的表面后面隐藏着杀机。

B. 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生死与共的手足之情及主从之谊。

C. 生性率直坦荡而又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内心不由赞叹,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2-1-c-n-j-y

D. 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谢无有闭关事:                       ②令项庄拔剑舞坐中:

③暴师霸上:                           ④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②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6.(2分)C   7.(2分) A

8.(4分)①道歉,谢罪 ②同sp; ④(如果)没有

9.(4分)①(项庄)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像屏风一样挡在沛公的前面同“座”,座位    ③使……暴晒   &nb得分点:屏、之、省略句式)

②樊哙说道:”我连死尚且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得分点:反问句式、且)

樊哙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第4篇

魏书·侯刚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侯刚,字乾之,河南洛阳人,其先代人也。本出寒微,少以善于鼎俎,进饪出入。久之,拜中散,累迁冗从仆射、尝食典御。世宗以其质直,赐名刚焉。迁武卫将军,仍领典御,又加通直散骑常侍。诏曰:“太和之季,蚁寇侵疆,先皇于不豫之中,命师出讨。朕属当监国,弗获随侍,而左右服事,唯藉忠勤。刚于违和之中,辛勤行饪。追远录诚,宜先推叙。其以刚为右卫大将军。”后领太子中庶子。世宗崩,刚与侍中崔光迎肃宗于东宫。寻除卫尉卿,封武阳县开国侯。俄为侍中、抚军将军、恒州大中正。迁卫将军,表让侍中,诏不许。进爵为公,以给侍之劳,加赏散伯。熙平初,除左卫将军,余官如故。侍中游肇出为相州。刚言于灵太后曰昔高氏擅权游肇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见而出牧一藩未尽其美宜还引入以辅圣主太后善之。刚宠任既隆,江阳王元继、尚书长孙稚皆以女妻其子。司空、任城王元澄以其起由膳宰,颇窃侮之,云:“此近为我举食。”然公坐对集,敬遇不亏。及领军元叉执政擅权,树结亲党,刚长子,叉之妹夫,乃引刚为侍中,以为枝援。寻加仪同,复领御史中尉。刚启军旅稍兴,国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给征人,肃宗许之。孝昌元年,除领军,余官如故。初元叉之解领军也,灵太后以叉腹心尚多,恐难卒制,故权以刚代之,示安其意。寻出为散骑常侍。刚行在道,诏曰:“刚因缘时会,恩隆自久,擢于凡品,越升显爵。曾无犬马识主之诚,方怀枭镜返噬之志。莫大之罪,难从宥原,封爵之科,理宜贬夺。可征虏将军,余悉削黜。”刚终于家。

(选自《魏书·侯刚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刚言于灵太后曰/昔高氏擅权/游肇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见/而出牧一藩/未尽其美宜还/引入以辅圣主/

B.刚言于灵太后曰/昔高氏擅权/游肇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见而出/牧一藩/未尽其美/宜还引入/以辅圣主/

C.刚言于灵太后曰/昔高氏擅权/游肇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见/而出牧一藩/未尽其美/宜还引入/以辅圣主/

D.刚言于灵太后曰/昔高氏擅权/游肇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见而出/牧一藩/未尽其美宜还/引入以辅圣主/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也称驾崩、山陵崩,是古代对天子、王后之死的讳称。

B.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也指边防重镇。

C.领,授予某一官职,与文中的“拜”“加”“除”意思相同。

D.孝昌,年号名,古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刚出身低微,因善烹饪而做官。他出身贫寒微贱,年轻时因擅长烹饪而入宫,后接连升任至冗从仆射、尝食典御等官。

B.侯刚朴实忠诚,得到世宗赏识。世宗因他质朴刚直,给他赐名“刚”,念及他对皇家的忠诚,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太子中庶子。

C.侯刚深受重用,为人胸怀宽广。肃宗即位后,他的官职一路提升;任城王元澄因他靠烹饪得重用而看不起他,但他仍恭敬相待。

D.侯刚结交朋党,最终失宠贬职。他与元继、长孙稚结为姻亲,并与权臣元叉结为亲党,后被朝廷下令革去了全部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刚启军旅稍兴,国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给征人,肃宗许之。

(2)莫大之罪,难从宥原,封爵之科,理宜贬夺。

参考答案

1.C 文言断句,一要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基础。这一句写的是侯刚向灵太后建议留游肇在朝廷做辅臣。二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像句中“曰”就是一个标志性词语,后面需断开,而“游肇”“先帝”都是一句中的主语,从句意来看其前均应断开。梳理句意可知,“先帝所知”的是“游肇抗衡不屈”,其后的“四海同见”和“先帝所知”结构相似,“见”的也是“游肇抗衡不屈”,“同见”后应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未尽其美”的意思是“没有让他施展出所有才华”,“其美”后应断开,排除A项。

2.C “领”是兼任某一官职的意思,拜、加、除都是授予某一官职的意思。

3.D “革去了全部的官职”错,根据文意可知,还保留了侯刚征虏将军一职,其余的职位全都被革除。

4.(1)侯刚上表启奏,战争逐渐兴起,国家财用不足,请求把自己的封邑和俸粟拿来赈济出征的士卒,肃宗准许了他的请求。

(2)侯刚犯下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很难被宽恕原谅,所封的官职爵位,按理应当贬谪罢黜。

【参考译文】

侯刚,字乾之,河南洛阳人,他的祖先是代国人。侯刚本来出身贫寒微贱,年轻时因擅长烹调,在宫中从事烹饪工作。许久以后,被授予中散之职,多次升官至冗从仆射、尝食典御等官。世宗因为他质朴刚直,给他赐名为刚。迁升为武卫将军,仍兼任典御之职,又加授为通直散骑常侍。世宗下诏说:“太和末年,蚁寇侵犯边境,先皇在生病的情况下,下令出兵征讨。我那时主持监管国事,不能随侍先皇,但左右之臣用心侍奉,唯一凭借的是忠诚勤勉。侯刚在先皇患病期间,辛苦勤劳地烹调饮食。追忆他过去的功劳和他的忠诚之心,应当优先推举,对他叙位授官。因此授侯刚为右卫大将军。”后来侯刚又任太子中庶子。世宗驾崩,侯刚与侍中崔光在东宫迎接肃宗即位。不久被授予卫尉卿之职,封为武阳县开国侯。不久任侍中、抚军将军、恒州大中正。又升为卫将军,他上表辞让侍中之职,诏令未予准许。进升公爵,因为侍奉皇帝有功,加封散伯。熙平初年,授予左卫将军,其余官职照旧不变。侍中游肇出任相州长官。侯刚对灵太后说:“昔日高氏擅权,游肇曾经与之对抗而不屈服,这是先帝所知道的`,全国有目共睹的,而现在让他任一个藩地的长官,没有让他施展出所有才华,应当把他召回京都,让他辅佐圣明的君主。”太后认为这个意见很好。侯刚受到的宠爱和信任是这样厚重,江阳王元继、尚书长孙稚都把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司空、任城王元澄因为侯刚是由做饭起家的,私下里对他多有侮慢轻视,说:“这人最近曾给我端饭。”然而在公共场所当面相聚时,侯刚恭敬相待,并不亏于礼节。等到领军元叉擅权执政,树立和勾结亲信党羽,侯刚的长子是元叉的妹夫,元叉就召侯刚为侍中,以他作为亲党。不久加授仪同三司之职,再次兼任御史中尉。侯刚上表启奏,战争逐渐兴起,国家财用不足,请求把自己的封邑和俸粟拿来赈济出征的士卒,肃宗准许了他的请求。孝昌元年,侯刚被授予领军之职,其余官职照旧。当初元叉被解除领军的职务时,灵太后因为元叉的心腹还有不少,担心难以很快制服他们,所以暂且用侯刚来取代元叉,以表示让他安心。不久出任散骑常侍。侯刚前往赴任途中,皇帝下达诏令说:“侯刚碰上了好机遇,长久蒙受朝廷深厚的恩宠,出身于平凡低微的等级,越级升为显赫的官爵。但他并无犬马识主的忠诚之心,却怀有枭獍反食父母之志。侯刚犯下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很难被宽恕原谅,所封的官职爵位,按理应当贬谪罢黜。可保留他的征虏将军之职,其余职位全部予以削除罢黜。”侯刚最终死于家中。

樊哙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第5篇

拙效传阅读理解答案翻译

拙 效 传

(明)袁宏道①

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

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睛虬须,色若锈铁。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②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

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③。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

戚、奎皆三弟仆。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其痴绝皆此类。

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 。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

【注】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②突:烟囱。③伯修,宏道兄宗道之字。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 过:经过

B.一日至比舍,犬逐之 比:邻近

C.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 坐:因为

D.主者谅其无他 谅:原谅

2.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 而四拙以无过

B.其狡狯者,相继逐去 唯恐其失所也

C.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戚尝刈薪,跪而缚之

D.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 与诸门隶嬉游半载

樊哙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第6篇

隋书裴矩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也。矩襁褓而孤,及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高祖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以母忧去职。及受禅,迁给事郎,奏舍人事。炀帝即位,营建东都,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矩掌其事。矩知帝方勤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令言其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帝大悦,赐物五百段,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矩盛言胡中多诸宝物,吐谷浑易可并吞。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转民部侍郎,未视事,迁黄门侍郎。帝复令矩往张掖,引致西蕃,至者十余国。大业三年,帝有事于恒岳,咸来助祭。帝将巡河右,复令矩往敦煌。矩遣使说高昌王麹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啖以厚利,导使入朝。及帝西巡,次燕支山,高昌王、伊吾设等及西蕃胡二十七国,谒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舞喧噪。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帝见而大悦。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帝谓矩有绥怀之略,进位银青光禄大夫。矩素勤谨,未尝忤物,又见天下方乱,恐为身祸,其待遇人,多过其所望,故虽至厮役,皆得其欢心。宇文化及僭帝位,以矩为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封蔡国公,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建德败于武牢。群帅未知所属,曹旦长史李公淹、大唐使人魏徵等说旦及齐善行令归顺。旦等从之,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举山东之地归于大唐。

(选自《隋书·裴矩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谓矩有绥怀之略 安抚 B.及帝西巡,次燕支山 驻扎

C.啖以厚利 诱惑 D.竟破吐谷浑 竟然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以矩为尚书右仆射

B.乃令矩与徵、公淹领旦及八玺 乃欲以生劫之

C.矩职修府省,九旬而就 矩襁褓而孤

D.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帝有事于恒岳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B.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C.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D.复令武威张掖士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既有幼年丧父的意思,又有父母双亡的意思,文中指父母双亡。

B.“母忧”,即母亲去世,又名“丁外艰”,旧制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C.“河右”,古代泛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

D.“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矩精通西域事务。裴矩曾被派往张掖,管理与少数民族通商的事务。他非常熟悉西域的情况,并帅军打败吐谷浑,拓地数千里。

B.裴矩富有智谋。裴矩知道隋炀帝在谋划西域事务,就诱使来张掖的胡人讲述他们国家的风俗民情、山河地理,并撰写《西域图记》进献给朝廷。

C.裴矩勤勉谨慎。当时天下正大乱,裴矩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便极力善待他人,即使是干杂事的下人,他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D.裴矩历仕多朝。隋高祖时他任给事郎,隋炀帝时任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宇文化及时被封为蔡国公,后又归顺大唐。

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由是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

(2)及宇文氏败,为窦建德所获,以矩隋代旧臣,遇之甚厚。

10.【D】最终

11.【C】A.因为/让,把B.于是,就/是C.就D.对/在

12.【A】

13.【B】丁母忧即丁内艰

14.【A】“并帅军打败吐谷浑”于文无据。

15.(1)皇帝因此羡慕(向慕),将要和西域往来交通,四方少数民族的经营管理,全部都委托给裴矩。(“甘心、经略、委”各一分,句意2分)

(2)等到宇文氏失败,(裴矩)被窦建德擒获,因为裴矩是隋朝的旧臣,窦建德对待他非常优厚。(被动句、“以、遇”各一分,句意2分)

翻译:

樊哙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第7篇

樊哙传阅读理解答案与翻译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0、下列选项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B、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C、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D、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人之官,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弟子为舍人。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遗老:一般指改朝换代后仍忠于前一朝代的臣民。本文指“前朝的旧臣民”。

D、《史记》和《左传》《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词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