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劝学诗句 第1篇
1、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
2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读书》
4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病起》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7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8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题弟侄书堂》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冬夜读书示子聿》
1 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卜居》
1 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1 3、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书院》
1 4、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言志诗》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2)
——惜时劝学的诗句
古诗劝学诗句 第2篇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其篇目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定,前面两篇分别是孔子的《论语》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而《劝学》则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为什么要选择这篇呢?首先,荀子是继孔孟之后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人物,而且,《劝学》是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所以放在这个位置,对于已经熟悉高中学习方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学生通过前一单元的文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我所教授的班级中有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地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句式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饿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4、在授课的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背诵课文的技巧。
三、说学法:
由于初高中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中要求得更深,所以,这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设定:
1、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2、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将遇到一些知识障碍,如“虽有槁暴,无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生词比较多,又是判断句式,学生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更做好点拨工作,首先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尝试翻译重点句子,从而教给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能力。
3、学会辨析词义,并对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布置预习:预习《劝学》,找出比喻句,思考每一段的比喻句的含义和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一课时:
1、导入:以《花未眠》中“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入手,引出人不能因为能力有限自然美无限就停止审美,停止审美意味着**的结论,使他们更深刻的明白,学习不能因为没有止境就停止学习。自然导出新课
2、解题。包括:
(1)、“劝”的意思为鼓励,并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国人皆劝),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荀子简介,复习孔子和孟子的相关知识。
3、听磁带并对照注释,正字正音。主要有:、槁暴、舆、跬步、骐骥、锲
根据预习,学生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质疑,其他同学答疑,教师进行点拨。
4、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内在联系。
“青,取之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能够改变原来的状态。
5、约五分钟时间给学生按照论证过程尝试背诵。
6、仿照第二段的分析方法,尝试以相同的方法分析第三、四段的比喻句的内在联系
7、归纳:本文的设喻有什么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类比、对比、正面、反面)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8、总结:《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三个角度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五、教学设计依据:
通过学生的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样循序渐进,能发散重难点,使其迎刃而解;又有利于学生从大出入手,品味细微知识,并形成好的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学习系统。
古诗劝学诗句 第3篇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一篇高中文言课文――荀子的《劝学》。下面我将就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重点难点目标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故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基于此,将本文的基础目标确定为:
基础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了解通假字的定义,积累10个通假字。
3、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养成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荀子对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
1、积累掌握文言实词“绝、强、假、望、闻”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比兴的写法,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设想:
古诗劝学诗句 第4篇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7、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9、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1、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2、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13、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
14、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15、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16、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17、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1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1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0、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2、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5、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
2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7、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1、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3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3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38、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39、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
40、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41、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42、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43、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4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4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6、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47、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48、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4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5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1、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5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5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5、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60、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61、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62、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6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6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67、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6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9、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70、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71、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7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7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古诗劝学诗句 第5篇
1、少在时间派对上看书、不是工作后、我不知道困难。—牛肉干
2、人生勤奋、一无所获。—张衡读3100遍书、其意义自己看。—珍数
4、立信以入学为先、入学以读书为根本。—欧阳修
5、鸟儿要飞的话、先展翅、人要进步、先读书。—李高善
6、阅读方法、循序渐进、熟读深思熟虑。—朱熙
7、非学问没有广泛的才能、非野心学不到。—诸葛亮
8、石宇轩逸、你应该先读那本书。—王府
9、读书破万卷、写毛笔看起来像神。—杜甫
10、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阅读为根本。—欧阳修
11、勤奋的工作、恶作剧的饥荒;在事故中盛行、随后毁于一旦。(**)—韩愈
12、某闲置、白色少年头发、空白伤心。—岳飞
13、有一天不写书、诗荒无人烟。—李旭
14、年轻人不努力、老大伤心。—《汉乐府长歌行》
15、三京灯火五经鸡、就是男人读书的时候。黑发不知道勤奋学习、白首后悔读书迟到。—安珍庆
古诗劝学诗句 第6篇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7、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9、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1、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2、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13、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
14、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15、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16、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
17、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1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1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0、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2、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5、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
2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7、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3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1、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3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3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3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38、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39、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
40、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41、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42、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43、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4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4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6、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
47、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48、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
49、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5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1、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
5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5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5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5、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60、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61、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62、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6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6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67、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6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9、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
70、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71、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7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
7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3)
——“劝学”的诗句优选【五】份
古诗劝学诗句 第7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知识,升华道德品质的工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看看写劝学的诗句,欢迎阅读借鉴。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5、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1、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
14、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
15、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
16、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
17、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
18、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
19、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
2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2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26、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
27、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
28、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
2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1、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
3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3、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
34、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
3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
3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39、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
4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4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
4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4、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
4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4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47、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48、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
4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0、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
5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
53、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
5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55、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
56、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
57、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58、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
5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6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
古诗劝学诗句 第8篇
1、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5、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6、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11、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1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5、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1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17、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18、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19、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2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2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5、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2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27、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28、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2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古诗劝学诗句 第9篇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孙权劝学》,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几个环节来加以说明,恳请各位同志多多指教。
一、说教材
《孙权劝学》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个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有关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的生动事迹。《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孙权劝学》安排在这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学习历史人物的同时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该课放在名人单元,而且又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人物的体会必不可少;对文言文的教学还应重视落实字词和朗读,可以说是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所以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能力目标:揣摩人物的语言,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理解“读书求知的可贵”
根据上述目标,我把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确立为教学重点;把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确立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齐读、诵读、自读、对话朗读等以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其次,我采用探究交流的方法,以分组探究的方式疏通文章大意,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营造****的课堂气氛。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惯,我为学生设计这样的学习方法:多读书,**题,善交流,勤思考.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过程(见教学设计)
首先我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导入,这样既引发了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介绍了写作背景,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去。
教学的第二个环节重点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引导学生采用个读、听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2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4学生齐读。
第三个环节: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安排了两个步骤:一是品味探究,二是人物分析。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解决。
(一)品味探究
1、找出孙权劝说吕蒙的语句,说说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的。(先力陈必要,再现身说法。)
2、小组讨论这些句子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用这种语气读?
引导明确: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于要求,又充满期望。****,谆谆告诫。)
(2)“孤岂欲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言辞恳切,足见其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3、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的?
4、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参考:困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民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5、请解释“吴下阿蒙”。(“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由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6)
——劝学的古诗句(精选3篇)
古诗劝学诗句 第10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劝学》。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说教材
《劝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教材地位)《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如果学生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二、说学情
虽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文章**起来。
说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
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五、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古诗劝学诗句 第11篇
1(如切如,如如------<<
2(学非探花,要拨
3(十年
4(不是虚岂得
5(少*苦终
6(古人学问遗力,壮夫老始成------宋。陆
7(故书不厌回读,读思子自知------宋。苏
8(问渠那得如许,源头活水来------宋。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10(志士日短,愁
11(盛年不重,一日再。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12(青春早为,岂
13(莫等,白了年
古代的[劝诗_,按其内容大
一、立志
少小多才,平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
朝为田舍,暮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
读律看书四年,乌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第一功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鸡,正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
力学如力,勤惰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
三、惜时
青青园中葵,朝露日晞。阳布德,万物生光辉。常恐秋
盛年不再,一日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
劝君莫惜金衣,君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
昨日兮昨日,昨何其-昨日过去,今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不觉今日又过了。水汩汩流,花
今日复今日,今日其-今日又不为,此事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日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朝至,明朝又
明日复明日,明何其。我生待明,万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流水,暮看
莘莘学子必的交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忙,涵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
读书患不,思义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开,天月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
昨夜*边春生,蒙巨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
六、乐趣木落水千枯,迥然吾亦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雪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
春读书,兴味长,其砚,笔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月比人忙。燕语
三更灯火更鸡,正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
少年易学老成,一寸光*不可
吾生也有
少壮不努
落日无边*尽,此身此日更
岁去弦吐箭。,,孟效
盛年不来,一难再晨。及时宜自勉,
一年之计在春,一日之计在
莘莘学子必的交
古诗劝学诗句 第12篇
1、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
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培根
3、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4、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
5、路漫漫其道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8、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
9、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5)
——《劝学》说课稿
《劝学》说课稿
古诗劝学诗句 第13篇
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1、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
14、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
15、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
16、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
17、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
18、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
19、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
2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2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2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26、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
27、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
28、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
29、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1、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
3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3、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
34、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
3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
3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
39、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
4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4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
4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4、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
4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4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47、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48、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
4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0、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
5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
53、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
5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55、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
56、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
57、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窦巩
58、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
5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6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
6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63、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
64、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佚名
6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6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6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70、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
71、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
72、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
73、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
7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古诗劝学诗句 第14篇
一、说教材
1.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诸子的文章各具特色,而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其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道理。通过对《劝学》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荀子散文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古籍的能力。
2.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高中语文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依据大纲要求,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加强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味文章充分运用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点。
德育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及学习应持的正确态度。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说理性很强,但它不枯燥、单调,而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通过比喻的方式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鉴于此,我在第一课时疏通文意、归纳整理古汉语知识后,把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理解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和比喻论证的方法上,其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我选择开头一段作为突破口,因为这一段提出中心论点,提挈全文,由此可理清文章思路,促使学生精读课文。
二、说教法和学法
1.交流互动式结构
大纲中提出,教学要重视师生间的*等对话和心灵沟通,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交流互动式结构突出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向交流特点,充分体现出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应有地位,其做法是: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老师只是在关键处随机点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在讨论、交流中,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采用交流互动式结构的教学关键是要设计好教学环节和使用的教学**。
2.探讨式阅读
通常,文言文教学易走向一个误区:割裂文章的整体感,囿于简单的文字串讲中,文言文被当成了古汉语学习资料,要避免这一情况的,需寻找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阅读理解从迷惑于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差异中走向感悟文言文的内涵。探讨式阅读就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去**思考、研讨,理解文章内涵,陶冶自己的情操。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感知——设疑——探讨——表达——总结、评价,环环相扣。
3.运用多**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多**教学以其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理解、记忆和巩固,**提高了学生形象思维的效率,体现了电化教学的优势。
三、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将“交流互动”的学习模式贯穿始终,努力做到“导”与“学”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板块一:抓住突破口,激活学生的思维,理清文章思路。
认真钻研教材后,我以开头一段作为突破口,展开教学。
1.朗读第一段,老师作节奏停顿的提示:学/不可以已。
2.设疑:如何理解“学不可以已”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解答后明确: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对待学习应采取正确的态度、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3.拓宽思路:学生阐述自己关于学习的意义、态度、方法的观点,老师作出评价。
4.比较阅读:了解文中荀子关于学习的意义、态度、方法的观点,并与自己的作比较,得出结论,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应给予鼓励,特别是有创意的回答。
古诗劝学诗句 第15篇
1、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3、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5、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7、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10、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1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1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劝学》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8、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2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2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28、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2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古诗劝学诗句 第16篇
1、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1、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
14、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
15、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
古诗劝学诗句 第17篇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荀子的《劝学》,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教学设计依据、课后作业等几个方面加以介绍说明。
一、说教材
《劝学》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的去学习。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如果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本文又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课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延伸,能力迁移,形成基本技能的双重任务。
二、基于此,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诵的技巧。
3、德育目标: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首先说教法:学生通过前一个单元的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基础,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较准确地分析文言文的各种特殊现象,比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所以拟定采用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突破重难点。主要的教学设想是: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幻灯片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集中***,并激发其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文字障碍,并掌握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文章的脉络为基础,在自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每段中找出比喻句,并引导学生得出比喻的含义和他们的内在关系,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其次说学法:
1、让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正确并流利使用工具书的方法。借助工具书,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理解文意。
4、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并熟读成诵。
五、说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说教学流程:
结合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还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设计的导语是:
(二)荀子简介
(三)解题:“劝”的意思为鼓励,劝勉,在文中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四)接下来我将以三个活动贯穿本堂课,用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合作探究,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对文本基本内容的掌握和深入学习。
活动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决重要实虚词,疏通文意。具体操作如下:
1,听录音,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错误,以此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的朗读课文。
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读。并强调易错的字词,如槁暴,輮以为轮的輮,金石可镂的镂等,并趁机让学生释义。最终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在黑板右侧板书重点字词)
活动二,四人小组合作制定本文提纲,明确文本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古诗劝学诗句 第18篇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劝学》。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方面来展开我本次说课。
一、教学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建构**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
《劝学》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是“求学之道”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求学之道和获得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劝学》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散文,本文文质兼美,通过比兴、比喻论证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三、学情分析(分析完教材,我再来分析下学情)
首先,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文言词汇,但深层次的词汇、文法以及阅读能力都还有待提高。
其次,《劝学》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有利于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与学情,我指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文言文法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问题探究,掌握本文比兴和比喻论证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方面确定为我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一是掌握本文比兴和比喻论证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二是确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信心。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将我的教学方法确定为:朗读法、点拨法、**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圈点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
七、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1、导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然后我再介绍荀子的生*、思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因为《劝学》的“劝”字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所以,我会先让同学们回答“劝”是什么意思,由于同学们手头都有工具书,所以同学们不难回答出“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就是“勉励人们学习”的意思。
2、接下来我将运用“一读课文,落实词句。二读课文,疏通大意。三读课文,咀嚼鉴赏”的三读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
(三读教学法的第一步是)
(一)一读课文,落实词句
学生自读:圈出生字、生词,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自我解决。
(二)二读课文,疏通大意。
同桌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圈画疑难词句,并质疑。在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后,我再进行适当点拨,集体解疑。最后请学生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三读课文,咀嚼鉴赏。
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已经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下面我将结合学法指导,紧扣问题展开,逐段进行探讨,安排学生分组朗读并讨论,这一课时我将引导学生对第一段进行解读。
首先,请同学们仔细朗读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1、在第一段中,出现了多个通假字,请同学们找出来?
“輮”通“揉”“有”通“又”“暴”通“曝”“知”通“智”
2、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议论文,既然是议论文总有论点,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的论点?
(这一问题不难,学生能够很容易就找出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古诗劝学诗句 第19篇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4、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孟郊.《劝学》)
7、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
8、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杂诗》)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10、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阅读
劝学的诗句5篇(扩展1)
——劝学类的诗句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