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馥原文及翻译 第1篇
韩诗外传原文及翻译
韩诗外传
引刀断织
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① 选自《韩诗外传》。此为原名,现在民间广为流传,也称“孟母戒子”。
译文:
孟子年小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背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了?”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从此之后,孟子就不会再遗忘了。
①喧(xuān):通“谖”,忘记。
②裂:割断。
3 引:拿来
4 有所失:忘记,记不得
5 诵:背诵
6 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
7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8 自是:从此
9 喧:因分心而遗忘
10 诫:警告
11 .方:正在
止:停止
之:指孟子
韩馥原文及翻译 第2篇
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是以忧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生以乡人子谒余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仲,根本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4分)
① 能自取师者王 ________________
②吾知所以亡矣________________
③子知吾且亡乎________________
④郭君作色而怒曰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4分)
①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2分)
②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 (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称王,的原因,将,神态脸色。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略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王作动词,所以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弄清例句中字词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C句中以与例句相同,是因为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先根据注释疏通文字,大致了解内容,再根据各选表述的要点与文中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从第二段内容来看,A表述是错误的,根据楚庄王的一段话来理解,楚庄王之忧是亡国之忧。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被立丽生死安乐,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韩馥原文及翻译 第3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huì)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wéi)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弈①秋②,通国③之④善⑤弈者也。
使⑥弈秋诲⑦二人弈,其⑧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⑨;一人虽听之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21)智弗若与(22)?
曰(23):非(24)然(25)也。
1、弈:下棋。
2、秋:人名。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之:指弈秋的教导。
11、鸿鹄:“鸿”指大雁,“鹄”指天鹅,本文中主要指天鹅。
12、将至:将要到来。
13、思:想。
14、援:引,拉。
15、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
16、之:天鹅。
17、之:他,指前一个人。
18、弗若:不如,比不上。
19、矣:了。
20、为:因为。
21、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22、与:文言助词。
23、曰:说。
24、非:不是。
25、然:代词,这样。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韩馥原文及翻译 第4篇
《韩诗外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诚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母引刀裂其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常常犯错误(2)割断
2.(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
【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