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李白是什么诗 第1篇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确定。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36岁)前后;另一种说法认为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李白52岁),李白被“赐金还山”离京后,漫游梁、宋等地,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是第二种说法:唐玄宗天宝年间,41岁的李白被唐玄宗招进翰林院作“翰林供奉”(作用就是陪皇帝消遣,没有品阶,每日等候在门外,皇帝有需要就叫他们觐见,所以又叫“翰林待招”)。这和李白“为帝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加上文人李白并不适应官场尔虞我诈的生活,不久便被权贵排挤,于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白44岁)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山”,此后的李白又开始了年轻时候的云游生活。这首诗应该就是李白在云游期间,与友人岑勋和元丹丘聚会饮宴时而作。人呢,往往在自己的亲人或知己面前最坦诚,最没有隐藏,李白也是一样,因为仕途的不顺利,李白时常郁闷,此时此刻看到了自己的好友,更是要“一吐为快”。所以这首劝酒诗倒更像是李白的“牢骚会”!但郁闷中又不失积极的一面,这首《将进酒》也就成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
《将进酒》是汉乐府诗的标题名,就是劝酒的意思,一般多用来借饮酒抒发感慨人生苦短。乐府,本来就是汉族古代民歌音乐,乐府诗的特点就是音乐感非常浓,所以李白的这首《将进酒》也具有非常强烈的音乐节奏感:一开始是酣畅淋漓的气势中夹杂着一丝悲叹,然后由悲转欢快,由欢快转向豪迈,由豪迈转向狂放,由狂放转向无奈,再由无奈转向豪迈,最后落入深沉。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两句是整首诗的开头,连用两个“君不见”,一种畅快、轩昂的气势便迎面袭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显然符合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风格,“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更是李白“白发三千丈”的风范!我们一直说要理解一首诗背后的意义,就要了解诗人所处的背景。李白作这首诗的时候,已经离他“赐金还山”有八年之久,性格耿直、文人气息浓厚的李白在官场上自然是处处碰壁,最后落得个再度云游江湖的结局。仕途的不顺让这位心怀大志的诗人痛感岁月蹉跎, 所以用一去不回的黄河和朝暮间的青丝白雪来慨叹人生苦短。对于志向远大的李白来说,时间的流逝会更加加重内心的空虚感和失落感,会让李白更加珍惜时间的宝贵性!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既然人生短促,那就及时行乐吧,一定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明月呀!我们读李白的诗会发现一个特点,李白即使“悲”,但不是悲悲戚戚,而是一种“悲而不伤”的气势,悲叹之后往往是一种洒脱,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简直是豪迈至极,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李白的自信,是时代的精神。时至今日,都是人们用来鼓励自己,劝诫自己的著名警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既然人生得意须尽欢,那就让我们尽情的畅饮吧,来个三百杯,不醉不归!饮酒的气氛到这里已经愈加热烈,饮酒的气势也愈加豪壮,“会须一饮三百杯”的李白要进入劝酒的高潮!“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岑夫子啊,丹丘生,请喝酒吧,杯莫停,我给你们唱首歌,请你们侧耳仔细听。诗写到这里,李白就要进入到“酒后吐真言”的“牢骚“状态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钟乐美食这样的富贵生活没有什么值得稀罕年的,我只想长醉,不愿清醒。古代的圣贤哪一个不是寂寞的?只有像我这样的饮者,才能在历史上留下声名。比如当年陈思王曹植在平乐摆下酒宴,要一次喝个痛快! 这几句李白的“真言”背后,又隐藏着多少辛酸和无奈?李白真的是“只愿长醉不复醒”吗?当然不是!正因为李白在乎,所以才会有郁闷,追求功名的李白始终有一颗入仕之心,无奈“举世皆浊”的世界容不下“独醒”的李白!李白真的认为“惟有饮者留其名”吗?当然也不是!当年在平乐观摆下酒宴的陈思王曹植,又岂不是另一个“李白”,虽才高八斗,却饱受人猜忌和排挤,终日只能“买醉”麻痹自己!罢了罢了,还是喝酒吧!“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真是喝到高兴了,喝得这么痛快,你这主人怎么能说钱不够了呢,管它名贵的五花马还是千金的大衣,不都可以换酒吗?快去让小童拿了换酒吧!李白一幅“不醉不罢休”的架势,仿佛此刻天下最重要的的事情只有喝酒了!殊不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前面喝酒喝得如此畅快, “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下子又回到了开头的悲叹:人生苦短,世事污浊,只想一醉解千愁!可是,这世间又有那种酒能解这“万古愁“?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康酒吗?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花间酒”?亦或是其他? ……
将进酒李白是什么诗 第2篇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将进酒》李白古诗(扩展8)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
《将进酒》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下面是李白《将进酒》原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
将进酒李白是什么诗 第3篇
将进酒,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属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作。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
“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并不就此消沉。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应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而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将进酒》李白古诗扩展阅读
《将进酒》李白古诗(扩展1)
——李白 《将进酒》
将进酒
朝代: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