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诗句(3篇)

思念诗句 第1篇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思念,是穿过山涧的风,回旋不已,无孔不入。

3、思念,有如夜空的闪电,明灭不定却又震撼心灵;

4、思念,是优美动人的风景画,每一幅都令人魂牵梦绕。

5、思念,是西域广阔无垠的沙漠,是东岸波澜起伏的沧海。

6、思念,是感人的情怀,是珍藏于内心的甜蜜,是一种深沉的渴望;

7、蓝天碧海终有涯,你我之情无时尽,我将浓浓长思念,化作期盼与祝福。

8、无尽的思念,无尽的等待!你可觉得,这清澈的岁月之流,似变成透明的凝冻。

9、你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吗,就像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流成热泪。

10、是怎样的缘份,指引我们相识?在生命的际遇里,牵连着你我的是丝丝真情搓成的红线。

11、当流星恋上大地不惜陨落,只为那片刻亲近;当行云爱上流水不惜下坠,只为一解相思之情。

12、别离太久,思念太深,常常失落于无边的期待;冬夜的灯下,过去的故事,总撩起我无尽的幽思。

13、当星河都在变迁,你我却仍天各一边。但请相信,纵使万水千山,日日夜夜对你的思念从未曾改变。

14、思念,总是在别离的日子悄然而生,分别的日子愈久,思念之情便愈浓。想你成了我唯一的动词。

15、好想踩着月光,走进你的月夜里,让你轻轻的呼吸声接我走进你的梦。多少个夜晚,望着星空就会想起你。

16、假如您心里还有一个微小的我,请你回我一封信,痴心的我,苦等着您的回信!只有您的信,才能把我援救。

17、距离是一种忧伤的美,离开你,是为了更好地回忆你。我已将所有的日子,编成一本诗集,只期待你的题名。

18、忙碌的生活疏于彼此联系,但却无法冲淡对你的思念。相信我们的心电感应,会把我每一次祈祷和祝福悄悄传送。

19、是哪个粗心的调酒师,把无奈和牵挂调在一起,叫我醉不倒也醒不了,难道爱就是这样的无奈,就是在我想你的时候?

20、每一天醒来,你的清影就在我眼前转。不管手里干什么事,一会儿,准走神儿了,呆呆的只想你,算着你什么时候回来。

21、你会因为一首歌喜欢上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喜欢一个城市,因为一个城市喜欢上一种生活,然后成为一首歌,想念某个人。

22、思念中我一千次一万次地问鸿雁问明月问春风,愿鸿雁将我的眷恋捎给你;愿明月将我的问候带给你;愿春风将我的关切送给你!

23、随着天各一方的时间越来越长,我的思念也越来越深,我很想找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或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把许多心底的惆怅、寂寞向你倾诉

24、我已经习惯孤单的度过每个情人节,度过一个人的世界,我不是不想尝到两个人一起的喜悦,只是等你的心已坚定如铁,即使你在几年前就不辞而别。

25、这诗一样的音乐不属于我,这蜜一样的月光不属于我,这飞旋的舞步不属于我你可知道?比星星更遥远的相思属于我,比风儿更匆忙的脚步属于我,比夜晚更深沉的眷恋属于我

26、无可奈何中,再重翻你往昔的情书,不禁泪落如雨!心中忍不住升起一阵愤恨,竟把它们烧成了纸灰,和泪吞下。倘若有一朝纸灰能复燃,请它把我那深藏着爱情之火的热心肠也燃烧成灰吧!

27、亲爱的,我想你了。现在就算难得放假我也不会出去,偶尔出去也是不用十几分钟我就回来了。因为你不在,没有人会牵着我的手走过那一条条街。所以不管夜市多繁华,在我眼里也只是昨日黄花。因为没有你......

28、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即便你是白云我是黑土,即便你我日日遥望夜夜思念,也只能是遥望和思念。你永远在蓝天的怀抱中,我永远在山河的臂弯下。白云不懂黑土的心思,黑土也不解白云的眼泪。江南的婉转又怎能读得懂塞北的洪荒?小桥流水又怎能体会大漠的孤烟。

思念诗句 第2篇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全诗叙事写景,寓情于事,情景交融,朴实无华,却令人回味无穷。原因何在?这与其巧妙运用虚实手法有很大的关系。首句起笔以自己所处时空为触发点,以“君”直呼对方,借对方来信之实,想象“君”对“我”的询问“归期”。“问归期”三个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出妻子对丈夫的牵挂与期盼,其实也是丈夫对妻子的思念。接下来是“我”的回答:未有期。看似生硬的三个字,却饱含深情:我又何尝不想早点回家?但如此天气,如此艰难的旅途,如此繁杂的事务,能早得了么?妻子看到我不能回家,又会生出多少的担心呀!然而对此“我”只有满脸的无奈。可以说这句诗诗人以换位思考写相思之情,“君”未必真有来信,可能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这种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思念自己的手法在古诗词中被大量运用,以委婉形式传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君”问为虚,“我”答为实,对方思“我”为虚,“我”思对方为实。此为一。

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承前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既写景寓情,又承“未有期”作出解释。“巴山”点明自己所处的位置,“秋”点明时令,“夜”点明时间。“雨”与“涨”点明下“雨”的程度,而究竟是下得时间长还是下得急或是又急又长则不得而知,但一个“涨”字足令诗人苦闷。此句通过实景,使人仿佛感受到了“我”的无助与压抑:周围黑夜茫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身边无一亲友,使人倍感孤独与凄凉。这“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饱含了诗人漫漫长夜对妻子的无限思念。此为二。

第三句以“何当”一转,直点以下为“虚”境。接下来,两句分别写了两个“虚”景:一个是“共剪西窗烛”,另一个是“话巴山夜雨时”。而这两个景都是未来之情形。这两个“虚”景,就未来的时间点而言,一为“未来现时之景”,一为“未来过去之景”。第三句中“共剪西窗烛”,一个“共”字,把夫妻的团聚与幸福全都写了出来。而一个“剪”字,更是突出了“我”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亲昵缠绵窃窃私语,夜深却毫无睡意。而“共剪”二字,把夫妻的那份恩爱与团聚的幸福都刻进了这一动作,细腻而又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的温暖图画。

第四句是承第三句“西窗烛”之话语。“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却”字,点明“剪烛”之后,接下来一同谈起了“巴山夜雨”的那个不寻常的夜。“却话”是追忆,那么“话”了些什么呢?那夜,是妻子想念丈夫是否已经接到了信,还是回信了或人已在回家的路上?是丈夫接到妻子来信时的兴奋,还是“未有期”的惆怅,或是夜雨时的孤寂,抑或对团聚的企盼与憧憬?

然而,一个“何当”挡在前面,点明这两个画面只不过是诗人的一种幻想罢了。本诗两次写到“巴山夜雨”,前一次实写,是看信的时刻,后一次虚写,只是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各自的“巴山夜雨”的情景。全诗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之景,即“何当”发问的时间点是实,但“共剪”与“却话”的画面则为虚。此为三。

单就后两句虚景而言,如果把后两句看成是完整的一件事,以未来的时间点来看,“共剪”的为未来之实景,那么“却话”的就是未来之时的过去之虚景了。此为四。

如果再回到全诗,两个“巴山夜雨”,就其实指,内容没有很大区别,但由于所处时空背景一个在当前,一个是在未来的过去时的时态中,因而在传达情感上是有差异的。只不过,诗最终还是回归到了诗人写诗时的现实时空里来,从而产生那种荡气回肠的效果。而单就“巴山夜雨”而言,此诗歌在手法上则实现了一个大的回环:由实而虚,再由虚而实。而全诗在时空上也实现了两个大轮回:时间上的此宵――彼夜――此宵,空间上的“巴山(此地)”――“西窗(彼地)――“巴山(此地)”。此为五。

思念诗句 第3篇

诗歌,是一种含蓄隽永的文学体裁。读诗,需要含英咀华,品读玩味,方能在字里行间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很多同学认为诗歌难以理解,其实学习诗歌,有法可循。

从诗眼入手。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句,犹如这首诗的眼目,即全诗的主旨所在。从诗眼入手透视全诗,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以“圆”字为全诗诗眼,“圆”象征圆满和亲人的团聚。八月中秋的月亮是圆的,西瓜、苹果是圆的,“我”的思念也是圆的。“思念”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情感寄托,是无形的,而诗人将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追求美好的团圆……

当然,学习诗歌还有其他途径,比如扣住重要字词咬文嚼字,进行“推敲”;比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进行赏析等。重要的是,要由字入诗,由字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