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赏牡丹》赏析(精选3篇)

刘禹锡《赏牡丹》赏析 第1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其一》赏析

刘禹锡《赏牡丹》赏析 第2篇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

14、B

15、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刘禹锡《赏牡丹》赏析 第3篇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唐德宗**,785—805)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赏牡丹》

赏牡丹

唐朝 刘禹锡 作

庭前芍药妖无格,(妖:美丽。格:格调气质)

池上芙蕖净少情。(芙蕖:荷花。净:明净。情:情调)

唯有牡丹真国色,(真:表赞叹。国色:一国中最美丽女子)

花开时节动京城。(动:振动、轰动)

我们先从“国鸟”说起。**的国鸟是鹰,鹰是一种威八面的飞禽。**有一艘航母叫“小鹰号”,这名字全世界都说好——小鹰还可以长得更大。(注意:“小鹰号”可不是真小,整个亚洲大*洋地区都在它的威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