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的诗歌(3篇)

艾青的诗歌 第1篇

关键词:诗歌 阶级 文学

艾青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较大关注。艾青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创作于1933年,诗中艾青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自己乳母大堰河的赞美与追思,深刻揭露了旧社会下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的诗歌在文学史中的评价也发生着改变。本文将分阶段讨论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代表的艾青诗歌的文学史评价时代特点与接受流变。

一、与“左翼”话语策略的契合

《大堰河――我的保姆》诞生之初,便受到了两位颇具影响的“左翼”文学批评家茅盾和胡风的关注。茅盾在《论初期白话诗》中对该诗作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在写底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时使用了细腻沉郁的笔调,而不像当时同主题的白话诗那样普遍缺乏表现上的深入与情绪上的热烈。

而另一位权威的“左翼”文学批评家胡风对于该诗从现实主义角度进行了剖析,肯定了艾青的创作价值:“健旺的东西原是潜在大众里面,当不会使他孤独的。”胡风更进一步剖析了艾青诗歌中的阶级性,认为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阶级的背叛。

在当时的“左翼”话语策略之下,文学批评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与阶级意识,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正与这一历史思潮相契合。在诗中,艾青背叛了自己的阶级,痛恨自己是地主的儿子,并对劳动人民乳母大堰河表达了无限的爱意。

艾青虽出身于地主家庭,但自幼生长在乳母大堰河家中,与普通农民接触密切,因而能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辛劳。反观自己所出身的地主阶级,艾青认识到,农民出身的大堰河才是自己真正应该感念的母亲,于是他写诗歌颂大堰河,歌颂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的善良的劳动人民。而这样的对于自己出身的地主阶级的反叛思想,正是“左翼”话语策略之下与读者们的阅读期待相契合的思想。由此,该诗在“左翼”话语策略之下受到极大的关注与肯定,并为其走向“经典”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条件。

二、战争之下的边缘化

《大堰河》出版不久后,中国进入了激烈的战争时期。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民族抵御外辱情绪被点燃,此时国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在这一时期的中国,读者所需要的是激情洋溢的战争文学,需要的是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热烈文风,而诗中艾青对乳母的脉脉温情显然与这一时代的氛围格格不入。

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抵御_主义的侵略,一致对外,抗击敌国,这是家国之情怀,而不只是局限于国内的阶级斗争。诗中艾青所控诉的是农民阶级所遭遇的不幸,这是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在当时一致_的历史背景之下,人们无暇顾及国内阶级矛盾,所以诗中所反映的问题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可以得出结论,在抗日战争时期两个因素使得该诗被边缘化。一是诗中对乳母无限的眷恋与温情无法满足_时期读者们所要的战斗激情与高昂的士气,二是当时中华民族反对日本侵略的主要矛盾已远远超出了诗作中所反映的国内阶级矛盾。因此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读者较为青睐诸如《黎明的通知》、《火把》和《雪里钻》等反映战争精神的诗歌,而《大堰河――我的保姆》则因为基调平和、温情被明显束之高阁,少有人问津。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价值重估

新中国成立后,新文学发展重回“左翼”、革命道路,并且现实主义成为唯一合理的创作准则,该诗歌在新文学史书写的热潮下,又重新得到重视。表现为,在新文学书写的热潮下,《大堰河――我的保姆》因其阶级性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而再次得到高度关注。

当时的文学史对于该诗在阶级立场的问题上普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王瑶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对艾青作了如下评价:“《大堰河》一首以真挚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旧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描绘了穷苦悲惨的旧中国农村,暗示着诗人对地主阶级的叛逆和回到农民中去的愿望。”[2]?刘绶松在《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中评论道,这首诗不仅属于艾青个人,更属于时代与社会。艾青背叛了他的家庭所属的地主阶级,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完全献给了中国广大勤劳质朴却深受苦难的劳动人民。

正是由于艾青在这首诗上所表现出的对所出身的地主阶级的背叛,使得其阶级立场在当时是站得住脚的。文学评论也倾向于将这一诗作为艾青阶级立场的自白书,同样由于它的阶级意义,此诗在“左翼”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文学评论的去政治化

20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文艺评论去政治化,不再局限于阶级立场与政治价值取向。跳出了这一范畴,钱理群等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对该诗在诗的艺术与形式上进行了肯定。认为它全诗虽不押韵,但每一节的首尾句短小而重复,中间几行基本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长短结合,利于确定基调与色彩,诗人得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并赞誉艾青的诗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主流派的自由诗体所达到的历史高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虽也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阶级立场进行了肯定,但它将视野扩展到了诗作本身的艺术成就之上,对于艾青的自由诗体作出了极大的肯定。这使得该诗的文学价值更为丰富和饱满,而不只是一面阶级斗争的旗帜与意识形态的宣言书。

五、艾青创作之开端

大多数的文学史评价赋予了艾青的这首诗极高的地位,认为它是艾青诗歌创作的开端。如《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评价道,艾青的“芦笛”吹出的第一首歌便是给乳母大堰河的赞歌,作为起点,它密切联系着我们民族多灾多难的土地与人民。

《大堰河――我的保姆》作为艾青创作起点的看法在近20年的艾青研究中相当流行,谢冕称此诗奠定了艾青诗创作的基石,杨匡汉、杨匡满称它是艾青诗歌的新纪元。诸如此类的评论都将它作为艾青写作的重要起点,可见此诗的文学史地位之高。也有一些文学史在注重探索艾青早期诗歌的同时,削弱了该诗作为艾青诗歌创作的开端意义,如程光炜等著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艾青与七月诗派》一章。

总体来说,文学史将它作为艾青的创作开端,这在赋予此诗极高的文学地位的同时肯定了艾青在此诗后创作的成熟。但无论是否作为艾青的创作起点,该诗始终是一个受重视的重要历史联结点。

六、经典地位之确认

作品通过入选不同时代的选本而被逐渐认可,作品的经典地位往往是通过不同选本而共同参与确认的。

20世纪50年代,重要的诗歌选本如臧克家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收入艾青的包括此诗在内的5首诗。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选本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收入艾青包括此诗在内的16首诗,其他重要选本如谢冕、杨匡汉的《中国新诗萃》、周兴红的《现代诗歌名篇选读》在收录艾青诗歌时均选入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

2000年以来的新诗选本,如杨晓民的《百年百首经典诗歌(1901-2000)》,只选入艾青的该首诗;张新颖的《中国新诗:1916-2000》与伊沙的《现代诗经》各收录艾青四首诗歌,其中均包括此诗。

以上的诗歌选本不论选入的诗歌篇目有多少,都无一例外地选入了该诗。而某些选本则体现出了对于此诗不同的价值取向,如闻一多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编订的《现代诗钞》,其中选入艾青11首诗,却没选入艾青的该诗。在远离战争和意识形态的西南,闻一多可以撇开政治等外在因素,专注于诗本身的艺术特色而进行选编,“可见,这首诗的重要性――至少在闻一多看来――并不在于其诗艺的成熟”。

七、小结

艾青的诗歌 第2篇

任凭时间流逝,那些与艾老一起的日子,点点滴滴的往事与情感历历在目。

在你游学西方时,我还没有出世。当我远涉重洋后,你却告别了尘世。

艾青,我于近处看你,你是诗人的艾青。我在远方看你,你是世界的诗歌。

没有时间,没有距离,你站在那里。

后来,你在那里成为了一座时空的铜像。

思想建筑生活。

诗创造人生。

问你眼里为什么常含着泪水?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知道你同时也痛得刻骨铭心,心痛得流血啊!

血里流动着的火,注定使你成为诗人,一个真正的人。

从大地上站起来的人,风雨是倒下的背景。

读你的纯净,我们童心轮回。寒梅是严冬的美丽,冰雪折_水晶的心灵。

读你的诚实和真情,那是人类良知的歌唱。

读你,是人与自然的花朵怒放的灿烂升华。

你用人格和情感建筑起自己和诗,你就进入无我境界的空灵,诗就进入无诗境界的纯粹。

今天,花朵和孩子一起歌唱,空间的天使,时间的魔鬼,迷雾散开,阳光明亮,一座人性与诗学的丰碑,越升越高。

你的凝视使一切成为远方。

经济势力不断侵蚀社会的肌体,人在金钱的重压之下奄奄一息。这是进步人类现时的悲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经济斗争的白热化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诗。尽管现实在表象中似乎最不需要诗。

生活就是诗。尽管我们很少认为诗就是生活。

诗从远古传承至今天,从精神渗透到物质,诗无所不在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曾经的号角,曾经的黎明前的曙光,曾经生离死别、回肠荡气的社会变革……诗史实般的推动了中国革命,诗使命式的构筑起时空的长城。

有一种涅磐,是燃烧生命。有一种生活,是再生自己。

对于生活的热爱,你比火焰更加炽烈,你比激情更具灼热。

建筑生活的人,比理想本身更具梦的色彩,比梦更具想象的空间,比空间更具时间的力量。

他以思考生活的沉重独步天地之间,灵魂深处是清澈见底的纯真。

你荡涤旧世界的同时又总在诗化新生活,预见明天的必然的光明又时刻抨击眼前游移的黑暗。

地点在那里,时间却已远去。

一个民族沉默的性格,源自于青铜和陶瓷的冷静吗?

无论那种雄阵如何令人震撼,我们今天再也不要皇帝了,我们也不会再做兵马俑了。

英雄站立在明枪暗箭中。

你吹响黎明的号角,很多人听见了就投身解放的战场。没有听见的人,他们还在沉睡。

一个民族总是有很多的缺憾,甚至是致命的危险。你这吹号者奋不顾身的剪影,成为黎明时刻动感的木刻。

我知道,其实你不仅是诗人,你还是一个画家,雕刻时光。

当孩子在小学课本里认识大堰河和她的乳儿,认识一个伟大的灵魂,光辉的人格力量,这个世界不再沉默,这条大路就不再通向黑暗和饥渴。

站在思想的制高点上,“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你以象形文字的铿锵质感指点江山,激荡时空。

天下的兄弟姐妹,举起双手的时候,精神与物质的森林绿化千山万水。

岸边的一棵树召唤连天的绿荫,里的一叶帆掀起惊涛骇浪。

对于你的回忆是一种童心的歌唱,如同卡麦隆视觉外星球《阿凡达》里童真的灿烂。

身着四季便服的地球,纯静的地球,自然与人为的地球,诗的地球,不要去问跋涉未来什么时候启程或者还要多久结束。

冬天总是不期而至,你的眼睛里总是春暖花开。

独树一帜的人总是旗帜鲜明,高风亮节的人总是意志坚强。

与自然融身一体的人,心中就有高天厚土,绿水青山。

时间总是在赶路,行色匆忙。

承受苦难的人,才能正视幸福的内涵。

所有发生的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偶然是只是诗中标点,最多是一段插曲,必然是自然的法则。

你的一生总是处于旅途的状态,人在天涯,家就被无限的世界一再放大,人生就在无限风光中异常壮丽。

你走过来的路,又被来者走回去。

10.

你的目光时常有箭矢射出,入木三分与时弊较量。因为看透了人间万象,你的双眼就异常透彻。因为漠视风雨的侵袭,便有了大智若愚的宽阔襟怀。

生活有很多无奈,悲哀的无奈,沉重的无奈。摆脱它就升华了人生,净化了灵魂。

物质不灭,精神不灭。你的瞳孔流出了又一个黎明。

没有诗歌,心灵是一片荒芜。

失去诗歌,大地将是一片可怕的静寂。

你在黑暗中一次又一次失眠。

日出前,你一遍又一遍褪去身上的颜色,最终透明地反映出整个时间。

11.

时间永远没有真相,只留下空间让我们感悟历史和哲理的不可知性。

河流,你这时间流逝的源头上,坐落着诗歌――我们的精神家园。

象形字帮助我们抽象地记录具象的生活。诗就可以是如歌如画,同样可以使长歌当哭的悲怆情景成为忠实历史与时代的新《史记》。

真正的诗人必定是站在时代的最前列,诗是战争的武器,生活的旗帜,也是爱人瞳孔里皎洁的月色。

一个伟大的幽灵在大地上徘徊,一个悠远的声音在天空回荡。

艾青,中国诗歌史上壮丽的一章。你在天空中抒写情怀,高瑛和我们在大地上一起阅读。

12.

人在万物空间肯定是渺小的,伟人也无法战胜自然的法则和力量。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那一叶帆渐渐消失在海天之间。

为了诗中的意象如同谷穗一样饱满,我们在播种和收获中感悟希望的色彩。

艾青笑,好像孩子又好像导师,和我们一起揉断长江黄河的千里琴弦,共鸣昆仑喜马拉雅空谷的回响,浩荡长空,云涌春秋,雷鸣神州。

永远的土地,永远的时间,永远的爱情,永远的诗,永远的艾青!

诗美的颂词,人性的歌唱,这一刻时间凝固。

13.

追赶时间的人往往被时间追赶。

创造时间的人往往被时间创造。

艾青,在你乐观的眼中,黑暗是时间的尽头,光明是时间的开始。

历史不断重复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开拓精神世界的人被精神所困扰,赶路的人最后被道路的绞索捆绑。

激愤的诗人在矛盾对立的时间里建筑了和谐统一的空间。

但愿光明与你同在,但愿光明与我们同在。

艾青的人生过于苦难,我们祈祷人间只出现一个艾青。

艾青的诗歌光辉灿烂,我们祈祷世界产生无数的艾青诗歌。

14.

诗人永远是热血沸腾的人,热血沸腾的人永远是年轻的。

我们相聚一起的时候,年龄从来是被忘记的,时间从来都是被遗忘的。

所以你与我们一起,就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在乎酒量,不在乎高低贵贱,不在乎孤寂和热闹。

15.

终点的省略号和起点的破折号,形象地表现了道路多久多远。荆棘和鲜花都不是诗人的归宿。你不需要桂冠,不需要凄凉和繁华装点诗歌的封面。

艾青,你就是一个人,一个善良而又疾恶如仇的人,一个鹤发童心的人,一个永不停止思想的人,一个幽默可爱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你长河的意志,高山的身体,使我们相信,你人如草木常青,诗如山水长存。

如今,一百年的风风雨雨洗礼了一代又一代人。《史记》活着。唐诗宋词活着。你活着。

一百年的故事也许刚刚开始。

一百年的你让我们记住了艾青的名字,诗的象征。

16.

那一缕青烟依然在你的脑海弥漫。久久不散的思绪忧虑着中国。我们这个曾经苦难并且今后依旧多灾多难的国度,那一道道沟壑山川深深镌刻在你额头的皱纹里。

生时为这片土地忧虑,死后仍然无法安眠。

诗人天性的苦难命运啊!你说过,“我是诗人”。

我想说,你要好好休息,所有的思考都交由大地,你顺其自然的诗学光芒照亮遥远的未来。

17.

零乱的文字是记忆的链条,牵引我们走向灵魂深处。

走不进去的房子,时间又在敲门。

人间与天堂之间,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我们和你说话。

梦可以重来,时间不能重来。

昨天已经过去,频频回首也只是一种情感的意味。

艾青的诗歌 第3篇

文/艾青

我走出用纸糊满窗格的房子,

站立在阴暗的屋檐下,

看着田野,

黄色的路,

从门前经过,

一直伸到天边,

畏缩这严寒,

对于远方的旅行,

我踌躇了,

而且,

池沼依然凝结着冰层,

山上依然闪着残雪的白光,

而且,

天依然低沉。

—明天恐怕还要下雪呢,

于是,从我的心头,

感到了,

使我瑟缩的凉意,

为了我的烦忧。

我希望:

春天,

它早点来,

等路旁吐出一点绿芽时,

我将穿上芒鞋,

去寻觅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