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感人诗歌朗诵 第1篇
一、课堂开启,进入角色
预备铃时,教师面带微笑地在教室门口静等,并巡看着学生;上课铃响后,教师踏着铃声走进课堂,环视四周,后充满激情地问好。
在师生问好过程中,如果发现少数学生不能严肃认真地做好此事,则需要提醒,有时,甚至要批评,以确保课堂的严肃性。
【教学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纪律从起立开始,情感从问好开始。如此开启课堂,师生就能进入各自应有的角色,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落实好各自的角色。
二、进行学习,明确方向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道来学习中国台湾省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所写的一首诗――乡愁。大家一齐将题目读两遍,要读出感情。
学生读题目。
师:“乡愁”两个字,大家都认识。但读得没感情,这不怪大家。因为我们不了解文章的内容,毕竟我们是刚刚才拿到《乡愁》这篇文章。等学了之后,就自然能读出感情出来了。
师:同学们,每一节课都有学习目标。今天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自读、思考、品味、研讨,能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正确理解诗歌特色,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意图】导入新课,需要创设情境。这种创设不是人为的,而是自发的,不是教师通过语言或图画来展示,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课堂学习的氛围来创造,通过自己对文本的学习来创造,所以,语文教学从开启宜“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创设情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课堂学习是要有任务、有目标的。这种目标应该从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要求、学生现实状况出发,综合考虑。这种目标,必须是显性的,而不是隐性的,即不是只有教师自己知道,而学生不知的假目标。
三、走近诗歌,初次诵背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次学习。请全体起立!抓紧时间背诵全诗,三分钟后检查。
学生读背……
师:时间到。会背诵的同学举手,不会背诵的同学站起来……很好,都坐下去了,说明都会背了,下面请一位同学背诵。
学生背诵。
师:请你将“后来”这节再背一遍。
学生背诵。
师:哪位同学知道哪里读错了?
生:后来呵(hè)。
师:后来呵(hè),是吗?带字典了吗?
生:没有。
师:语文课不用字典、词典就不是语文课。但今天因为换了地方上课大家没带字典,所以老师就暂时充当字典。这个字一般有两个音,一个音是hē,一个音念唬没有hè音,当它念hē的时候,是呵斥,呵护;当它在句首,表语气的时候,请注意念唬不过,有ā惊叹,á追问,ǎ惊疑,à明白、赞叹这四种读音。在句末,一般念轻声唬文中念什么?
生:后来呵(唬。
师:也有点别扭。呵(唬,会与前面字的韵母或韵尾进行连读。如果前面是弧e、i、o、ü,念“呀”;如果前面是u、o、ou,念“哇”;如果前面是n,念“哪”;如果前面是ng,念“ng弧薄:罄础lái”,把后来的挥搿i”连起来,连读成“后来呀,后来呀”,预备读!
生:后来呀。
师:对,后来呀。
生:后来呀。
【教学意图】语文课从学生的读书开始。而诗歌则应该从学生的背书开始。通过诵读、诵背,一方面发现读书中的问题,可以有的放矢进行解决;另一方面,学生已经自我走进诗歌,自我理解诗歌,而不是教师在讲解诗歌,每一个学生对文本都有自我的初步的理解――不管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不全面的,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与认知,这样,“我在场”“现场感”就凸显了出来。
四、走进诗歌,把握内涵
师:下面我们来剖析本文究竟写了什么。看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并对诗歌进行品析:①请各用四个字概括每节诗歌所表达的内容。②全诗所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试用自己品析、理解出的诗歌情感来朗诵诗歌,比谁能朗读出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四分钟后检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师:四分钟到了,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诗。
学生读诗。
师:你自我感觉如何?
生:还行。
师:你对她朗读有何评价?
生:挺有感情的。
师:这位同学确实读得不错。那请你再说说这四节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用四个字概括。
生:分别写了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痛、分离之苦。
师:很好。同学们,乡愁是怎样的情感?不就是对故乡的情、爱、痛、苦吗?那么这几种感情里面,你们以为哪一种感情是最主要的呢?
学生回答混乱。教师让学生同桌进行讨论。
师:好,这位同学,请你到前面来讲讲。
生: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第四段。因为第四段说的是分离之苦,台湾与大陆海峡分离。还有题目是“乡愁”,“乡”的意思是故乡,就是台湾与故乡分离的痛苦。这几种情感是随时间推移、年龄增长写的,应该是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重要。是由自己的小故乡到祖国这个大故乡的。
师:这位同学分析到位。第一,以它在诗歌最后,卒彰显志。第二,前面还讲了小的“家”,后面才是大的“家”即国家。以小家铺垫、衬托对大家的情感。
师:台湾和大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什么状况,你们知道吗?
生:来往较少。
师:对,本是一家,一体,但却由于人为的因素不能常来常往,这是多么悲苦的事!这种乡愁是更大意义的乡愁。
师:下面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再将这首诗读一遍,读出这种哀愁,把这种分离之痛和迫切地希望祖国统一之情也读出来。开始,读慢一点,自读开始。
学生轻声读……
师:好,全体起立!齐读。
学生齐读《乡愁》。
师:这次读得应该是进步多了吧?
学生纷纷点头。
师:请坐,我们还能不能读得更好呢?大家看一段文字。
教师用投影出示写作背景。
师:诗人写作此诗时多大?
生:43岁。
师:已经多少年没有回过大陆了?
生:21年。
师:余光中先生说,我写《乡愁》仅花了20分钟,所以情感完全在这个字面流露出来,写完这首诗之后,余光中先生也是热泪盈眶,沉吟了很久。所以我们读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啊?
生:哀愁的。
【教学意图】学生向课文学什么?学两点,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内容包括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式包括怎样表达。所有课文的学习都应如此。故学生学诗歌一是学诗歌内容,二是学诗歌表达。在学习内容时,仍把诗歌的学习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感知与理解,在这基础之上,再进行研究与合作,达到问题的真解决与真应用。在理解诗歌主旨时,不必都讲所谓的“知人论世”,如果学生理解了,则根本就不必。
五、走进诗歌,体会特色
师:同学们,我们读诗还要搞清楚诗人是如何表达思想的。下面请大家继续品析诗歌,你认为诗歌用哪些方法表达这种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的,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剖析,三分钟之后发言。开始!
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
师:时间到了,谁来回答?
生:用比喻修辞,将乡愁比作一枚小小的邮票。将乡愁比做一张船票,比作一方坟墓、一湾海峡。
乡愁感人诗歌朗诵 第2篇
[展示一]诗歌朗诵会
一、活动计划
1.准备朗诵材料: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课本中学过的,也可以是课外读过所喜爱的。
2.确定朗诵形式:可以小组合作参加班级的朗诵会,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可以个人朗诵,或男女对诵,或小组合诵,还可以是配乐朗诵,形式要丰富多样。
3.安排人员分工: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等,力求每个学生或小组都有任务,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二、活动片段
生1:通过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认识了很多当代诗人,如余光中、顾城、席慕蓉、舒婷等,我很喜欢余光中的《乡愁》呢。
生2:我也很喜欢这首诗。《乡愁》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大陆和台湾分割的不幸历史,抒发了中华儿女思乡怀土、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烈而深沉的情感。
生4:这首诗还曾被音乐家谱曲,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呢。
生5:现在就请我们全班同学,和在场的所有老师,都来朗诵一下余光中的《乡愁》吧。
(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诗歌朗诵)
[展示二]知识竞赛
一、活动要求
本次竞赛共有四关,第一关“名句荟萃”,为必答题;第二关“诗情画意”,为抢答题;第三关“妙语生花”,为抢答题;第四关“诗海PK”,为必答题。每组选出一名记分员,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不扣分。本次竞赛将决出冠军组、亚军组、季军组。四关过后,看看哪个组是冠军组。要求各组赛出水平、赛出风格。
二、竞赛例举(第二关:诗情画意)
1.当我们感怀母亲的恩情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______”。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______”诗句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3.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4.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的景象,我不禁想起“______”的诗句。
5.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
[展示三]自主创作
活动片段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首诗,你们想写诗吗?老师就来教你们写诗。(引导学习《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师:这两首诗写得好在哪儿?
乡愁感人诗歌朗诵 第3篇
陈雨昂担任主持人,在大家热情期待下,她宣布:“五(4)班清明诗歌会现在开始,下面有请程诺同学为大家朗诵《荷塘月色》!”
程诺同学手揣诗稿,大步走上去,说:“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说完就朗诵起来,她朗诵的很动听,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也来到了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欣赏着荷香月色。
“天马行空”组合朗诵的是《最后一分钟》。他们用宏亮的声音朗诵这首诗,听着听着,我眼前似乎浮现出香港回归祖国时,全国人民欢呼的场景;仿佛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由贾媛媛和刘锦圆朗诵《我的家乡》。我心想:她们能朗诵好吗?
没想到,平时不声不响、文静斯文的两个小女孩,朗诵起来竟是那么动听。她们用优美的语调突出了泾县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物产丰富。
我们儿童诗歌会结束了,但大家还意犹未尽,拍着手掌要求孙老师和王老师也来朗诵一首。老师们推辞不过,只好朗诵。
孙老师朗诵的是《乡愁》。孙老师用低沉的声音读着,特别是读到“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时,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忧伤……
王老师朗诵的是《海燕》。想不到平时普通话讲的不怎么标准的王老师竟然朗诵地很有情感,让我们也感受到暴风雨就要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