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买的保险没有合同(合集3篇)

银行买的保险没有合同 第1篇

为了追求这些短期收益而出现销售误导和纠纷的情况,仍然屡禁不止。

后来_实在没办法,2016年又出台了规定,要求银行销售保险时,必须录音录像,保留可以回溯的证据,这下情况才稍有缓解。

不过,也仍还有小地方的银行,在警戒线边缘疯狂试探。

有很多人有疑惑,为什么银行要“自降身价”去卖保险?

因为银行想赚钱啊,谁有钱?保险公司有钱啊。

保险公司要啥?也要赚钱。

于是双方一拍即,银行代销保险,保险公司给佣金,银行员工也能拿到额外的收入。大家都血赚。

银行买的保险没有合同 第2篇

银行,你要是被保险公司绑架了,你就眨眨眼。

其实银行卖保险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

早在1996年,保险公司就尝试借力银行开展代理销售,售卖的主要是养老年金等保险产品

主要还是因为年金险跟存款的性质有一点点像。

客户去银行存钱时候,银行工作人员可以顺便告诉他,有一款保险产品,预期利率在7%-8%之间,比普通存款要高很多,存款不如把钱存在这。

甚至都不跟用户提保险的概念,可以说理财,可以说另一种存钱方式等等。

再加上银行又让人信任,客户很容易就被说动。

等到后面打算取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买的是保险。

银行买的保险没有合同 第3篇

最坑爹的还是属这个了。

本来大家生活都已经够不容易了,买房买车,还贷款,压力真的很大,

偏偏办贷款的时候,保险公司和银行还要做猫腻,

说是吃人血馒头也不为过!

如果办贷款的时候遇到业务员说:办理贷款,必须买一份保险,不然利率会更高

你是办还是不办?

大家迫于压力,一般都会办理了,打算第二年不交,

但第二年不交了之后,就会有人打电话来告诉你,不交的话,贷款利息会上涨

这种情况非常多:

像是这种情况,就是被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坑了,

通过这种方式,用贷款捆绑保险产品。

在这些案例中,最坑的就是签了一个个人借款信用保证保险附加合同。

这是个什么烂玩意,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按理说,《保险法》有规定投保人对保险合同依法享有任意解除权,

可这话有个前提是,除了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

于是我去查了某个个人借贷信用保证保险的条款,

果不其然,看到以下一条:

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未全额清偿借款本息前,投保人不得退保。

也就是说如果贷款人为了办理低利息而买了保险,那么贷款人只能按照合同约定续保!

如果你觉得捆绑的保险产品不合适,

对不起,没法退,只能等贷款交完才能退保。

如果执意当老赖,不续缴保费会怎么样?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如果买了个人信贷,不按时续交保费,代价是非常大的。

只要有逾期或违约的情况,都会被记入个人征信系统,

这对未来个人的贷款、出行、就业、任职等都会产生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虽然这种可能,近年来也被整治了不少,

去年11月,某些银行就因贷款搭售人身险产品被_通报处罚。

《中国银监会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明确表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大家务必小心,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益。

存款、信用卡、贷款都能变成保险,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做不到的。

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慎重小心。

我整理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1)去办理一些不确定的业务时,最好能录音

如果不知不觉的被保险了,要第一时间去银行问责;

如果不行,就保留好录音证据,去银_投诉,或者去消协等其他的维权渠道。

(2)听到高收益的业务,一定要问清楚条款里有没有写

最好自己会算收益,有不会的可以来咨询我。

(3)办理业务的时候,有不懂的一定要弄懂

千万别得过且过,一堆纸拿给你说签就签。

银行保险,想要识别不难,因为到最后都得签保险合同,

在跟你说需要收费和签字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了,自己签的是个什么东西。

(4)家里的大龄老年人,尽量不要一个人去银行存钱,有空尽量陪长辈一起,

落单且有大量现金的老年人,无论走到哪里,在有些人眼里都是棵韭菜。

不管是上述哪种情况,被不明不白的办理了保险,都是踩到大坑了,

一定要多保留证据,绝不要忍气吞声,

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该举报的就举报,该投诉的就投诉。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