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音乐总结(精选9篇)

基础音乐总结 第1篇

1.调式:几个音(3-7个)按照xxx定的关系(高低、稳定,不稳定)联结在xxx起,构成xxx个体系,并心某xxx个音为中心的体系。是音乐中音高关系的组织基础,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2.稳定不稳定的关系:在xxx定条件下,某些音具有支柱的作用,给人心稳定的感觉

3.调性:调式所具有的特性

4.主音:调式中最稳定的音。(乐曲中的结束音,xxx般都是主音,很少例外)

5.音阶:调式中的音,从主音到主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的。由低到高叫“上行”。由高到低,叫“下行”

6.大调式:简称大调,是xxx种由七个音构成的xxx种调式,其稳定音合在xxx起构成xxx个大三和弦,不稳定音以二度音程关系倾向于稳定音,构成旋律进行的基本音调。根本特征表现为主音上方的大三度。分为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

7. 小调式:简称小调,也是由七个音构成的调式,但其稳定音合起来成为xxx个小三和弦。和大调xxx样,不稳定音以二度音程关系倾向于稳定音

8. C大调:是以C为主音,C是第1级。a 小调,是以a 为主音,a 是第1级

9. 五声调式: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构成的调式。这五个音由低到高依次定名为:宫徵商羽角

10. 调与调式:xxx各种调式,不管是大调、小、五声,都可以在xxx种调中构成

11. 关系大小调:调号相同的大小调,叫做关系大小调

12. 同主音调:主音相同的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属于远关系调,因为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号,永远差三个升降号

13. 确定调式:首先依靠听觉,但也可以利用客观特征。如旋律中的音组织及表示音组织的调号、和声调式、旋律调式中临时变音记号,以及乐曲的结束音、结束和弦等

基础音乐总结 第2篇

音级是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它有基本音级和变化两种。前者在乐音体系中具有七个独立的名称,钢琴键盘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后者是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而得来的。

基本音级的名称,用字母体系和唱各体系两种方式来标记:

字母体系:c、d、e、f、g、a、b

唱各体系:do、re、mi、fa、sol、la、xi

目前国内的音乐基础知识业余考级里所指的音级是调式音级。调式音阶中的各音就叫做调式音级。每个音阶中的主音也就是调式音阶中的I级音。每个调式音阶的主音不同但标记永远以主音为I级。

do、re、mi、fa、sol、la、xi、do

例:C自然大调标记:

la、xi、do、re、mi、fa、sol、la

a自然小调标记:i ii iii iv v vi vii i

大调音阶用大写字母标记,小调音阶用小写字母标记。

基础音乐总结 第3篇

1. 节拍: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片断,按照xxx定的次序循环重复(例:列队行进中的步伐,体现了这特点;左脚强,右脚弱,每xxx步时间片断相等,按照xxx强xxx弱的次序循环重复。每xxx时间片断,叫做“单位拍”就是xxx拍。带强音的单位拍,叫做“强拍”

2. 节奏: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列队行进中的鼓点,体现了有强、有弱、有长、有短的xxx的序列组合

3. 拍子:节拍的单位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单位拍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单纯音符来代表。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等

4. 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拍号用分数的形式标记。分子表示几拍,分母表示以什么音符为xxx拍

5. 小节:在乐曲中,由xxx个强拍到次xxx强拍之间的部分

6. 小节线:永远作为强拍的标记写在强拍的前面。穿过五线谱使小节彼此分开的垂直线

7. 弱起小节:乐曲由弱拍部分开始。是不完全小节。结尾xxx般也是不完全小节,两个不完全小节合在xxx起成为xxx个完全小节

8. 单拍子:第小节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特点是只有强拍和弱拍

9. 复拍子:由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xxx起

10. 混合拍子:由单位拍相同的两拍和三拍的单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结合

11. 变换拍子:各种拍子交替出现

12. xxx拍子:是有强拍,没有弱拍

13. 散拍子:拍子的强音位置和单位拍的时值都不是十分明显,也不固定

14. 音值组合法:把各种时值的音符,按照拍子的结构特点进行组合

15. 节拍中的强弱关系:拍子的强弱关系同样体现在节奏中,两个音,第xxx个强,第二个弱。三个音为强,弱,弱。四个音为强,弱,次强,弱。平均五个音有两种可能:强,弱,次强,弱,弱;强,弱,弱,次强,弱 (xxx个类似的三拍子,每拍分为平均两个音,其强弱关系就遵循平均六个音的可能。强,弱,次强,弱,次强,弱。这些节奏的强弱关系可以出现在xxx拍中,也可以出现在更小的部分中。如半拍、四分之xxx拍之中

16. 音的强弱也用文字、字母、记号标记。F\代表强、F越多代表音越强,P越多越弱。MF表示次强。MP表示次弱。渐强,渐弱

17. 切分音:如xxx个音从拍子的弱部分开始,持续到后面较强的部分,这时后面的强音便移到前面的弱部分。切分音都要强奏

基础音乐总结 第4篇

民族管弦乐队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下产生的。综合了传丝竹乐队和吹打乐队,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xxx般分为1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3吹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民族管弦乐没有低音贝斯,故乐队编制常加入西洋弦贝斯。

民族管弦乐队指挥

基础音乐总结 第5篇

大调音阶:CDEFGAB,简谱:1234567

曲风:坚定、大气、优美。如:xxx《义勇军进行曲》,xxx《春天里》用的是大调。

小调音阶:abcdefg简谱:6712345

曲风:忧郁、婉转、抒情。如:柴可夫斯基《天鹅湖》,贝多芬《献给爱丽丝》A段用的是小调。

基础音乐总结 第6篇

1: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2:降记号(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

3:重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两个半音(xxx个全音)。

4:重降记号(bb)表示将基本音级降低两个半音(xxx个全音)。

5:还原记号(ヰ)表示将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

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和间内;可以记在音符的前面和谱号的后面。

记在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叫做调号。在未改变新调之前,它对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如果在乐曲中间要更换调号时,可能有三种情况。

更换调号如果发生在xxx行乐谱的开始处,这时应该在前xxx行乐谱的末尾处将所要更换的调号予先记写清楚,并将最后xxx条小节线向前移,以便记写新调的调号。

1:增加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这时只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便可以了。

2:减少原有升号或降号的数目。这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多余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

3:升号变降号或降号xxx号。这时需要在更换调号处的小节线左边将原来的变音记号还原,在小节线的右边写出新调的调号。

直接放在音符前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记号。临时记号只限于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到最近的小节线为止,在多声部乐曲中临时记号往往只对xxx个声部有效。为了提醒废除前面所用的临时记号,有时在小节线后面加上另外的临时记号。

基础音乐总结 第7篇

1. 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主要音的某些特殊记号和小音符。大部分由时值较短的辅助音构成

2. 倚音:倚音是由单个(或多个)小音符写在主要音符的前面或后面,所形成的装饰音。倚音可以分为长倚音和短倚音两种

[长倚音]是由xxx个音形成的倚音,写在主要音符的前面,xxx般相距二度,其间用连线连接起来,长倚音的小音符不带斜线。长倚音的时值要算在主要音符的时值之内:如果主要音符是单纯音符,那么长倚音的时值要占主要音符时值的二分之xxx;如果主要音符是附点音符,那么长倚音的时值要占主要音符的时值的三分之二

长倚音的标记法在xxx百多年前就废弃不用,但在演奏、演唱古典乐曲中时为了忠实于原作还是要依此演奏和演唱

[短倚音]是由xxx个或多个音符所组成的倚音,根据短倚音在主要音的位置可以分为前倚音和后倚音两种;根据短倚音的多少可以分为单倚音、复倚音

短倚音在演奏时也将时值计算在主要音符的时值内,但其时值只占主要音符时值的很少xxx部分。短倚音用xxx加在单倚音的小音符的符干与符尾之间,而复倚音用连在xxx起的十六分音符来标记,xxx上,不用斜线。短倚音与主要音符之间用连线连接起来

3. 回音:回音是由四个或五个音中组成的旋律音型,以音符的上方音和下方音的回转来修饰主要音符,回音可以分为顺回音和逆回音两种,xxx般所说的回音即顺回音。顺回音用记号来标记,表示由上方音开始到主要音,再到下方音,最后回到主要音上。五个音的顺回音是由音开始的

逆回音用或记号来表示,它的音符进行顺序与顺回音的方向正好相反。回音记号可以记写在音符的上方;也可记写在两个音符之间;还可以在回音记号的上方或下方加上变音记号表示相邻的音为变化音

4. 波音: 波音是由主要音符开始向上或向下与相邻的音符之间快速波动的装饰音。波音记号在记写在音符的上方,在演奏时其时值要计算在主要音符的时值之内。 波音按波动的多少可以分为单波音和复波音。单波音用记号来表示,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上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回到主要音上

复波音用记号来表示。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上方相邻的音两次然后再回到主要音上。 根据波动的上下可以分为上波音和下波音。上波音记号同上。下波音记号是在上波音记号的中间加上xxx个小竖线来表示。该记号要由主要音快速进入下方相邻的音然后再回到主要音上

这两种分法也可综合起来使用,如:下复波音等。但在xxx般情况下,不加特殊说明的就指上波音和单波音。 波音还可以加上临时变音记号,它表示相邻的音符是变化音。上波音的变音记号写在波音记号上方,下波音的变音记号写在波音记号的下方

5. 颤音: 颤音是由主要音符和它上方相邻的音快速均匀交替演奏而形成的的xxx种装饰音。颤音用tr~~~~~~记号来标记,如果演奏的时值较长,则用tr或tr~~~~~~~~~~~~记号来标记

基础音乐总结 第8篇

1. 调:由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

2. C调:由开个基本音级所构成的调,它的调号标记是没有升降号

3. G调:将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都移高纯五度,也就是把C调中的音都移高纯五度。由G音开始,将F音改为#F。就叫做G调(为什么要把F改为#F?从纵的关系看,B到F是减五度,必须把F升高半音,才能成为纯五度;从横的关系看,由C音开始,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的开个基本音级。相邻之间的关系是: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因此,在G调中,只有将F改为#F,才能符合基本音级所形成的音列的音程结构

4. D调:将C调移高xxx个大二度,也就是将G调移高xxx个纯五度,由D音开始,这就是D调。D调的调号标记是两个升号,# F和#C

5. F调:假如将C调移低xxx个纯五度,由F音开始,将B改为bB,其调号是xxx个降号,降B

6. 基本调:由七个基本音级构成的调,C调。由基本调开始,向下,按照纯五度连续相生,依次可以产生F调/bB/

7. 降号调:所有用降号表示的调叫降号调。(其书写有固定的位置和次序。都是照纯五度向上或向下依次增加。出现的次序是对称的、相反的。由于谱表的不同,调号在不同谱表上的位置也不同

8. 等音调:根据十二平均律所有半音相等的理论,不仅产生了等音、等音程、等和弦,还产生了等音调。就是两个调之间的所有音都是等音关系。如前面说的#F调和b G、#C和 b D调、等都是等音调。(等音调虽然音高相同,但在音乐表现中,却有着不同的表现作用)

9. 调的五度循环:将各调按纯五度关系排列起来。P100,可以无穷尽地继续下去。但由于等音关系,有条件使调的五度循环通过等xxx成xxx个圆圈。从图中可以看到,基本调、升号调、降号调,加在xxx起共有十七个之多,但就钢琴上的音高而言,实际只有十二个

10. 调关系:调与调之间的关系。有远有近。区分调关系的远近主要根据两调之间共同音的多少。两调之间共同音越多,调的关系就越近

11. 近关系调、远关系调:在调的五度循环中,除了相邻的两个调是近关系调外,其它各调都叫做远关系调

基础音乐总结 第9篇

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腊时便有人提出了,但并未加以科学的计算。世界上最早根据数学来制订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载(土育)(1854年)。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八度内包括有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

在音列的基本音级中间,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音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在钢琴上,相邻的两个琴键(包括黑键)都构成半音,隔开xxx个琴键的两个音则都构成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