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与推论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平行、相交、异面;
直线与平面—平行、相交、直线属于该平面(线在面内,最易忽视);
平面与平面—平行、相交。
3、异面直线:
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判定);
xxx的角范围(0,90)度(平移法,作平行线相交得到夹角或其补角);
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则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反证);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求异面直线xxx的角:平移法,把异面问题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1、直线与平面平行(核心)
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此平面(由线线平行得出)
性质: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则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
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
判定: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性质: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已知直线作一平面找其交线
三、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直线与平面垂直
定义: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判定: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xxx的角:【0,90】度,平面内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说成的锐角,特别规定垂直90度,在平面内或者平行0度
2、平面与平面垂直
定义:两个平面xxx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xxx的角)
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一)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
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组成。(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二)
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继承方式包括医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正义的判断标准: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都是正义的行为;自觉维护正义就要遵守正义的制度。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我国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C、制定依据: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_”。
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培养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
我国人口国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基本特点: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主要特征: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我国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掌握国家_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3)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四)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的发展,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
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_),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的对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世纪的三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中考物理必考的100个物理知识点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_像与物┅_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xxx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xxx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xxx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xxx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_左偏右调,右偏左调_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_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_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_左物右码_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xxx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V物
15、xxx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_220V 100W_的灯泡比_220V 40W_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电磁现象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磁体和磁极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xxx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xxx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xxx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9、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2、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25、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6、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7、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中考物理知识点简答题汇总
一、厨房里的物理知识
1、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先是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2、水沸腾壶盖被顶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
3、烧开水时,壶嘴附近几乎看不到“白气”。而是在离开壶嘴一定高度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呼出的“白气”-------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壶嘴处温度高接近于水蒸气的温度,水蒸气不易液化,而一定高度处温度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导致水蒸气遇冷液化。
4、炒菜时,把附在食物上的少量的水一下子放入高温的油中水便爆发性地汽化。这样,周围的油被带得飞溅起来-------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
5、锅铲、手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炳都用木头或塑料,木头、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饪过程中不烫手。
6、炉灶上面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的对流,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远离排风扇处压强大,压强差使厨房里的油污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房间。
7、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满时,瓶口处有层气体,它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的散失。
8、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常会看到瓶塞马上往上跳一下,(有时会脱离瓶口掉在地上)。-------这是因为随着开水的倒出,进入了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很快膨胀,压强增大,推开瓶塞。
9、冬季喝刚出锅的汤时,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象并不烫,但喝起来却烫口,因为汤面上一层油阻止了汤的蒸发,热量的散失少,温度不易降低。
10、夏天用我国南方一种陶土做的凉水壶装开水,会很快冷却,且比气温低。这是因为陶土容器中的水可以渗透出来,到了容器壁外的水会很快地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收大量的热,因而使水温很快降低。当水温降到和气温一样时,水还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度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故水温不会降得过低。
11、磨刀时要往菜刀上洒水,因为刀与磨石摩擦生热,刀的温度过高时钢铁硬度会减小,刀口就不锋利了,洒水后吸收了热量,刀的温度就不会升得过高了。
12、刀刃磨的很薄——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13、炒菜时,很快就能尝咸味,而淹咸菜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尝到咸味——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扩散快)很快就能尝到咸味,淹咸菜温度低,分子运动慢,很长时间才可以尝到咸味。
14、当打开啤酒盖时,总会冒出一些雾气,这是为什么?——啤酒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且内部压强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当开启瓶盖时,二氧化碳逸出,体积变大,膨胀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周围的水蒸汽遇冷液化形成“雾”。
15、高压锅的原理——利用了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16、过年吃饺子是中国的习俗,煮饺子时,从水开饺子下锅到煮熟后捞出的过程,有很多物理现象,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并用物理知识解释。
①将包好的饺子下于沸水之中,这时饺子将沉于锅底,因为此时饺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饺子所受的浮力小于饺子的重力(二力合成,合力向下)
②沉在锅底的饺子将会与锅底直接接触(由于生饺子很软,它将与锅底紧密接触),形成局部粘结,这时热由高温金属直接传递,所以饺子虽在水中却煮在锅底,因此,下锅后,就要用勺子背(力的作用面积大,物体所受压强小)顺时针(逆时针亦可)轻轻推动,使饺子在锅中旋转游动。(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③随着不断加热,由于热传递使饺子内部温度升高,饺子馅中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馅中的气体(包括少量空气)膨胀,使饺子的体积增大,饺子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也增大,所以此时饺子受到的浮力增大(xxx德原理),浮力大于重力,饺子上浮。
④饺子煮沸后,往往需要点入几次冷水阻止沸腾这种做法将使沸水放出热量,降低温度,而冷水吸收热量,提高温度(发生了Q吸=Q放的热平衡过程),使最终温度稍低于100℃,达到了止沸的目的,这样使饺子表皮温度降低了,但饺子馅的温度仍较高,达到了煮馅的目的。⑤常言说:“开锅煮馅,盖锅煮皮”也是这个道理,开着锅时,饺子表面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散热快,温度低于锅内温度,而饺子馅由于包在皮内,热量不易出,还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二、汽车上的物理知识
力学知识
1、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
2、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汽车前进的动力——地面对主动轮的摩擦力(主动轮与从动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牵引力与阻力互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支持力平衡。
5、汽车拐弯时:
①司机要打方向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由于乘客具有惯性。
6、汽车急刹车(减速)时:
①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
③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
④用力踩刹车——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⑤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摩擦变成滑动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车的车轮还存在大小和个数的差异——这与汽车对路面的压强大小相关。
汽车的座椅部设计得既宽且大,这样就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使人乘坐舒服。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的原因。
8、交通管理部门要求:
①小汽车的司机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样可以防止惯性的危害;
②严禁车辆超载——A如果超载,在接触面积一定,对路面的压力过大,容易压坏路面不,B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的情况下,超载增大了压力,增大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利于行驶。C如果超载,质量过大,惯性会增大,给刹车带来不便,易引起交通事故。
③严禁车辆超速——防止急刹车时,因反应距离和由于惯性导致制动距离过长而造成车祸。
④限制车距——前面的汽车由于紧急情况而刹车,后面的车刹车不及时由于惯性向前冲去易造成追尾事故。
⑤禁止人货混装——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货物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容易掉下来伤到乘客。
9、简单机械的应用:
①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等都是轮轴。
②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
10、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11、关于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问题: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描述问题。
12、认识限高、里程、禁鸣等标志牌,了解其含义——A限速40Km/hB里程到西大桥90KmC禁止鸣笛
声学方面
1、汽车喇叭发声要响,发动机的声音要尽量消除(发动机上装配消音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为减轻车辆行驶时的噪声对道旁居民的影响,在道旁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喇叭发声:电能——机械能
热学方面
1、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它们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
2、发动机外装有水套,用循环流动的水帮助发动机散热——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降低时可以从发动机上带走很多热量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3、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入夜时要排尽水箱中的水——防止热胀冷缩的危害
冬天,为防冻坏水箱,在散热器中加入酒精——酒精和水混合后凝固点大大的降低了,可以防冻。
4、小汽车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电热丝——它可以防止车内形成的雾气附着于玻璃上并凝华。
5、刚坐进汽车或有汽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会闻到浓浓的汽油味——扩散现象。
6、空调车车窗玻璃设计成双层的——防止传热。
7、环保汽车使用气体燃料,可减小对大气的污染。
光学方面
1、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
2、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防止车内物体在司机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
3、汽车前的挡风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盘高大的车除外),这是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车内物体易通过它成像于司机面前,影响司机的判断。
三、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1、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2、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为什么越是用力捏闸,车停得越快?
刹车时,闸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越大,手的用力越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3、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自行车的杠杆知识
1、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2、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自行车上光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的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可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且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
压强知识
车座作成马鞍型,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骑自行车时的能量知识
1、骑自行车上坡时为什么加紧蹬几下?
为了提高速度,在人和车的质量一定时,可以增大动能,上坡时可以利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提高山坡的高度。
2、骑自行车即使不踩脚踏板,自行车也会越来越快,为什么?
自行车在坡上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动能不断增加,而人和车的质量一定的,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惯性问题
自行车的速度很大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为了安全应使用前闸还是后闸?为什么?应该使用后闸,因为车速很大时如果使用前闸,前轮受力而停止运动,后轮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高速运动状态,后轮容易立起,将人甩出去。
四、钳子上的物理知识
1、整把钳子是一个省力杠杆
2、钳口有刃,是在压力一定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3、钳柄上的花纹是利用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4、钳柄套上塑料套是方便电工使用时能够绝缘,防止漏电。
五、气压知识的应用
1、医生在拔火罐时的做法是将一酒精棉球用镊子夹好,点燃后在一玻璃罐内烧一下,后取出,迅速将罐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这室玻璃罐就会牢牢地被“粘”在皮肤上,请你解释这种现象?
酒精燃烧消耗氧气,同时一定质量的空气被加热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从容器中逸出,容器内剩余空气很少,迅速扣在被治疗的部位上,与外界空气隔绝,导致容器内部压强远远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容器被牢牢的压在治疗的部位上。
2、一张报纸的力量——把一只刻度尺放在桌上,让它的三分之一露在桌面外,在上面盖上一张报纸,将报纸压平,用力打击露出桌面的尺,发现尺不会被打掉,而上面没有报纸时却很容易打掉,为什么?
因为大气存在压强,没有报纸时,尺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小,大气对其压力很小,铺上报纸后,增大了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了大气对尺的压力,所以不容易打掉。
3、你能说出哪些应用大气压的实例。
①吸盘式挂衣勾
②运输玻璃时往往在玻璃夹层里喷水来排除里面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运输中不容易滑落
③用吸管吸饮料
④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首先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最底部目的是排除管内空气,然后向上提活塞,管内压强很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被压入针管。
⑤活塞式抽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离心式水泵使用前必须向泵壳内注满水,以排除里面的空气。
⑥自来水笔吸取墨水是利用大气压,吸墨水时先用力挤压笔囊,排除里面得空气,然后将笔尖放入墨水中,放开手,大气压就将墨水压入笔囊。
六、拔河比赛的物理知识
1、拔河比赛要穿新鞋———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容易取胜。
2、拔河时地面上谨防有沙粒———防止滚动摩擦。
3、队员的质量大容易取胜———质量大惯性大改变运动状态难度大容易取胜。
七、流体压强的知识应用
1、飞机的机翼上面流线型,下面是平面,相同时间使空气流过上方时流速大压强小,在下方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2、喷雾器———出水口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压强差将水压出形成喷雾
3、流体压强的危害
①火车开过时,人若没有在安全线外,容易被压向火车,发生危险。是因为火车开过时,带动周围空气,使周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人外侧压强大,压强差将人压向火车。
②并排行驶的轮船由于两船之间的水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水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容易将两船压向中间发生碰撞。
八、白炽灯上的物理知识
1、灯丝用钨丝———钨丝的熔点高,高温下不易熔化
2、灯丝螺旋状———减小散热面积,提高灯丝温度,发光效果好
3、用久了的灯变暗———用久的灯丝由于受热升华,灯丝变细,电阻变大,在电压一定时,热功率小,灯光变暗。另外灯丝升华后又会在灯壁上凝华,使灯泡的透光性降低所以会变暗。
九、比热容
1、夏天走在松花江边的林荫路上感到格外凉爽,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这样的环境会更加凉爽?
①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不透明的枝叶有遮光的作用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要吸收太阳能
③江边水面积大,水的蒸发吸热可以使周围空气温度偏低
④水的比热容大,在与其他方吸收相同的热量情况下,水温度不会升的太高
综上所述,江边林荫更凉爽,若有微风吹来,加快水的蒸发吸热就会感觉更好。
2、我国夏季大部分地区多刮东南风,而冬季多刮西北风,产生这种想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东南地区属沿海地带,西北地区属内陆地带沙石泥土多于水)
沿海地区水面积大,夏季在与内地同样吸收太阳辐射热时,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比内陆的气温低,内陆的热空气上升,沿海的低温空气从低处流过来补充,形成东南风,冬季则相反。
3、农村的水稻夜间要注水,白天要放水,为什么?
水的比热大,夜间多注入水,当水向外放热时,水温度不容易降得太低,可防止稻苗被冻坏,白天水过多吸热不易升温,所以白天要放出一些水。
4、城市里的暖气用水来取暖的好处是什么?
水的比热容大,温度下降时会放出较多的热量给室内的空气,使空气吸收热量升温。
十、电热毯上的知识
电热毯是众多家庭冬季睡觉时取暖的用具,它通常用两个档位: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请说明电热毯的工作原理。开关闭合,为加热状态,此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电压一定时,热功率,开关断开,电路中电阻,电压一定时,热功率最小,为保温档,使用保温档可以省电。
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4篇
●xxx:知识点与课外链接材料结合
xxx阅读主要考查学生课内xxx知识点向课外知识的延伸或与课外xxx链接材料的勾联能力,作答时,易出现只注重课本知识点而不理会链接材料具体内容的情况,形成理解层面上的“两张皮”现象而失分。
策略:xxx课内知识点要与课外的链接材料“二合一”,既要顾及课内,还要结合课外的链接材料,在整合课内与课外知识点的基础上贴近文本进行答题。注意概括句与具体支撑句之间的关系。
●现代文阅读:从整体上把握文脉
现代文阅读考题失分原因较多,因不善于从整体把握文脉,而找不到相应答题区域或出现答题区域顾此失彼的情况较为普遍。答题时贴近文本不够,任意作答而失分的现象比较严重。
策略:现代文阅读强调整体阅读意识,通过题目、过渡句、关键词、议论句、首句、尾句、主旨句等来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在读懂文本的前提下答题,不要拿到试题就慌着读题,然后再从文本中去找答案。学会根据关键词句、分值来判断答题要点。
●作文:谨记“七口诀”
作文问题意识不强,在结构上较为死板的“拼盘”样式,及缺乏真情实感的表述,这些也都是易失分的重灾区。
策略:高分作文七口诀:题好一半文,高分给中心,文体见分明,选材应典型,结构需照应,字是通行证,量足方可行。
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元谋人
北:P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河姆渡遗址:
北:P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xxx和尧、舜、xxx的传说
北:P12炎帝和xxx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xxx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xxx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xxx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xxx。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一、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
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
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
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列强侵华罪行
1、两次洗劫北京:
①第二次_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成立“洋枪队”(xxx),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3、制造大屠杀:
①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894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②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1937年八一三事变。
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7篇
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ax2+bx+c的一般形式,然后把各项系数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公式法
公式:x=[-b±√(b2-4ac)]/2a
当Δ=b2-4ac>0时,求根公式为x1=[-b+√(b2-4ac)]/2a,x2=[-b-√(b24ac)]/2a(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b2-4ac=0时,求根公式为x1=x2=-b/2a(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Δ=b2-4ac<0时,求根公式为x1=[-b+√(4ac-b2)i]/2a,x2=[-b-√(4ac-b2)i]/2a
例3.用公式法解方程 2x2-8x=-5
解: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x2-8x+5=0
∴a=2, b=-8,c=5
b2-4ac=(-8)2-4×2×5=64-40=24>0
∴x= (4±√6)/2
∴原方程的解为x?=(4+√6)/2,x?=(4-√6)/2.
大家不知道的是两个复数根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理解为无实数根。
中考知识点总结 第8篇
一、考查内容:
①生字字音;②一字多音;③易读错音;④形近字;⑤拼音规则。——主要是②③项。
二、容易读错的字:
1.因习惯而错读
如,“符(fú)合”常被错读(fǔ),“档(dàng)案”常被错读(dǎng),“粗犷(guǎng)”常被错读(kuàng)。怎样避免这种错读呢?①换词识别。像“符号”只有(fú)这个音,就能确定在“符合”也读(fú)。②谐音记忆。像“装载”这个词,读的时候在头脑中想象为“装在”(zài)。③根据声旁来确定。如“粗犷”的“犷”其声旁“广”的读音与“犷”的读音相同......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同时强调,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的教学。
从中考试卷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法知识的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种考察形式。
一、排序
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江西)
①“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只有一xxx纸厚,捧在手上轻若鸿毛。
②此外,它的耐火性、耐热性也非常出色。
③然而这种膜的耐压性非常强,正常状态下,一辆小汽车开过去膜都不会被压破。
④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
⑤ETFE膜的延展性也很好,它可以被拉伸到自身的三到四倍也不会断裂......
1.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
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xxx考查重点:
1.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2.考查xxx翻译
例如:《周忌讽齐王纳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准确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例如:《读xxx传》
世皆称xxx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xxxxxx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xxx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