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全诗赏析 第1篇
xxx(xxx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xxx、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xxx称“小李杜”,与xxx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xxx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xxx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xxx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繁体对照
卷541_16 xxx李商隱
初隨林霭動,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xxx《xxx》全诗赏析 第2篇
xxx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古诗简介
《xxx》是唐代诗人xxx创作的一首咏雨诗。此诗前两句写傍晚前后xxx刚落不久的情景,后两句写夜深后xxx落久的情景。全诗摹写入微,绘形绘声,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xxx的内在神韵,其妙处在于从虚处着笔,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显得非常灵活而新鲜。
翻译/译文
开始的时候,xxx像树林中浮动的雾气一样,时有时无,若隐若现;渐渐地,分掉了一点夜晚的凉意,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
夜深了,它透窗入户,让灯火闪烁不定,离窗很远也能感觉到它的冰凉;仔细听还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
注释
⑴林霭(ǎi):林中的云气。霭,雾气。
⑵稍:渐渐。共:与,跟。
⑶迥(jiǒng):远。一作“逼”。
⑷虚:这里是空旷的意思。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xxx大和三年(829年),当年xxx参加进士科考初试失败,在天*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府担任巡官,一场雨后写下此诗。
赏析/鉴赏
xxx写了不少咏物诗,不仅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还能够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这首《xxx》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
此诗咏xxx。xxx是不易察觉的,很难把它真切地表现出来。诗中描写全向虚处落笔,借助于周围的有关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捕捉到了xxx的形象。
xxx《xxx》全诗赏析 第3篇
原文: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xxx草长。
绣帘垂箓簌,xxx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译文
夜合花沐浴着雨后的阳光,千枝万朵红丝轻拂,袅袅地蒸腾着浓郁的芳香。闲时又梦见xxx的厅堂,旁边的萱草又绿又长,在那里我们相知相识。
绣帘的流苏仿佛坠压在我的心头,xxx的碧绿如我眉间浓浓的忧愁。溪桥下流水潺潺,凭栏远眺,思魂更是难禁,春水流淌的都是我的相思与忧愁。
注释
⑴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xxx野词》作“中吕调”。
⑵夜合:xxx花的别称,又名合昏。古时赠人,以消怨合好。周处《风土记》:“合昏,槿也,华晨舒而昏合。”玲珑:空明。日:彊村本《尊前集》作“月”。
⑶香袅:香气浮动。红丝拂:指夜合花下垂飘动。
⑷金堂:华丽的厅堂。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xxx上,银阙金堂,神仙圣人并在其上。”
⑸萱草: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传说能使人忘忧。《毛传》:“萱草令人忘忧。”
⑹箓簌(此二字竹字头换四字头,音lùsù):下垂貌。此处指帘子下垂的穗子,流苏一类的饰物。
⑺xxx山:用黛画眉,秀丽如xxx。xxx眉与小山眉为古代眉式的种类,并为入时之妆。xxx《代赠》:“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共得几多愁。”
⑻渡:雪本《花间集》作“度”。
⑼魂欲销:魂魄将散,神情恍惚。销,失散。
赏析:
创作背景
据《xxx传》和《北梦琐言》记载,xxx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xxx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据此可知《菩萨蛮》诸词乃xxx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xxx之作。其时当在大中四年(850年)十月至十三年(859年)十月之间,《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编为大中六年(852年)前后,正值xxx屡试不第之时。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春闺女子的白日闲梦与梦后幽情,时令当在五月盛夏。开头二句,写在雨后阳光之中,无数朵***xxx花低垂着,美如雕玉;微风吹过,香气飘动,花瓣流红。一个“拂”xxx写花态,将花xxx的景象写活了。这二句兴起男女爱情,女主人公的梦忆由此而生。接着两句写女主人公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睡着了,做着美好的梦。醒后回味梦中之事:到了华丽的居所,还见到萱草开满庭院,这是一种令人忘忧的草。这里用草与开头的花相关合。
但梦还是梦,回忆毕竟还是回忆,都不能真正充实她的现实生活。过片二句回到现实:女主人公隔着垂有流苏的绣帘在沉思,那带愁意的眉头像一抹碧绿的xxx。结拍二句写女子又情不自禁地凭栏眺望,一江春水,从溪桥下缓缓流过,触景生情,她深感自己的美妙年华,也如春水一样缓缓流逝,不禁情思茫然。这两句化用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词意。
此词上片写梦中情事,景美情欢,更反衬出女主人公眼下的失落与凄苦。所以,词的下片写梦后的愁思,尤为痛苦,也尤为感人。整首词中,无论是写梦后所见之景,还是写女子愁眉不展、眺望之思,都充溢着怨与恨、凄苦与哀伤。全词意境缠绵xxx,语言精工秾丽,如“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二句,情辞俱美,贴合温词密丽秾艳的风格。
《xxx》原文及翻译赏析(扩展4)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
xxx《xxx》全诗赏析 第4篇
清*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xxx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xxx地春寒。
鉴赏
这首词中写“双燕”、“垂柳”、“落花”,这些都是暮春时节的特有风物。还写有“雨晴烟晚”。“新月眉弯”,这些都是傍晚的景象。旧以农历三月为暮春,并称每月初三的新月为“蛾眉月”,据此则词中所写的应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但这首词绝对不是单纯写景制作,它通过暮春晚景的描写,以表现闺中人的淡恨轻愁。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
春天傍晚,雨后转晴,天空中夕阳返照,烟霭升腾,园林中绿水涨池,波光潋滟。这些都是闺中人在小阁看到的远景,写来层次清楚,色彩鲜明,突出的表现了春雨过后傍晚时分特有的景象。这两句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对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热爱,还看不出具有闺中少妇特征的主观感受。
“xxx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这两句是说,xxx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这两句把少妇的感**彩表现得十分强烈。双燕归巢是傍晚时刻常见的景象,而“小阁画帘高卷”一语,却含蓄的表现了主人公对双燕归来的过分殷勤。这一动作的心理暗示在于:让燕子快快归巢,双栖画栋吧。闺中少妇把自己在暮春傍晚的时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怀,都融化到这无声的高卷画帘的行动里。这两句所写的景物是由远而近,通过“xxx来”的进程,与“画帘高卷”的行动以表现她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是虚则实之的艺术手法。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这两句是说,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
过片“黄昏独倚xxx一句,是承接“小阁画帘高卷”意脉的。从时间推移上由傍晚写到黄昏,说明她“独倚”的时间是很久的。从情怀寄托上明白写出了闺中少妇的“独倚”,表现了xxx的寂寞空虚的心境。这与上片“xxx来垂柳院”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此词的“燕归人不归”的怀人主旨。“西南新月眉弯”,是少妇凄凉冷落的“独倚xxx时所见到的夜空景象,它和傍晚时期所见到的“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那种生机勃勃的热烈场面前后异趣。在碧海青天之下“独倚xxx的少妇,面对高挂在西南夜空的一弯新月,给与她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这种望月怀人的心理,是闺中少妇面对此景极有可能的思想感情。
“砌下落花风起,xxx地春寒。”末两句是说,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xxx《xxx》全诗赏析 第5篇
【原文赏析】
瑶池阿母绮窗开,xxx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xxx事不重来。
注解
1、八骏:据说xxx赤骥、华骝、绿耳等八匹骏马。
2、xxx: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韵译
西xxx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xxx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xxx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评析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最高**者尤最,好几个**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这首诗是借周xxx西游遇仙人西xxx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求仙的虚妄。全诗虚构了西xxx盼不到周xxx重来,暗示xxx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
**不可避免的对立。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xxx心中的疑问作诘。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
xxx《xxx》全诗赏析 第6篇
朝代:唐代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xxx光寒。
xxx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翻译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妻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xxx,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应觉:是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6、xxx:xxx,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7、青鸟:神话中为西xxx传递音讯的信使。
8、东风:春风。
9、残:凋零。
10、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11、镜:照镜,用作动词
12、但:只
——xxx《锦瑟》鉴赏
xxx《锦瑟》鉴赏
xxx《xxx》全诗赏析 第7篇
《凉思》原文
唐代:xxx
客去波*槛,蝉休露满枝。永怀当此节,xxx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译文及注释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栏杆;xxx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像春天般遥远;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凄凉的思绪。xxx《昌谷诗》:“鸿珑数铃响,羁臣发凉思。”
槛(jiàn):栏杆。
蝉休:蝉声停止,指夜深。
永怀:即长想,长久思念。《诗经·xxx·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此节:此刻。
xxx: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移时:历时、经时。即时间流过,经历一段时间。《后汉书·吴佑传》:“佑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北斗:即北斗星,因为它屹立天极,众星围绕转动,古人常用来比喻君主,这里指**驻居的京城长安。兼春:即兼年,两年。
xxx《xxx》全诗赏析 第8篇
原文:
朝代:唐朝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
蜜蜂蝴蝶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还是怀疑春色在邻居家的院子里。
注释
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赏析: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xxx所见的残春的景象。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常,但*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春色,被这一场春雨给扫了兴。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xxx之景,是非常扫兴而生感触的`。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xxx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xxx无花空有叶;它们也像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xxx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xxx,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xxx,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十分调皮、非常会捉弄人的。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xxx、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xxx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吧。
xxx《xxx》全诗赏析 第9篇
xxx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
答案: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2分)②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xxx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2分)
解析:颈联“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xxx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运用了比喻;尾联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答对2点并有简析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xxx、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浅层次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
答案: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1分)。
①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1分)②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异乡落日、xxx、烟白、霞红,虽然所见皆晴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1分)③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1分)
解析: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xxx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回应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解读关键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要注意诗句在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解题步骤是:解读诗句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涵着怎样的理趣。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