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汇总14篇)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1篇

1943年10月15日,席慕蓉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1949年,迁至**,1953年,席慕蓉小学毕业,作文《我的自传》被选登在校刊封底。

1954年,席慕蓉迁至**,考入北二女(今中山女高)初中二年级。师从巢静老师、董秀老师及杨蒙中。

席慕蓉经典作品1956年,席慕蓉入**师范艺术科,正式开始习画,启蒙老师为孙立群老师、周锳老师。在校刊上以夏采之笔名发表散文及诗。

1959年,席慕蓉入**师大艺术系。素描从陈慧坤、袁枢真老师,水彩从马白水、李泽藩老师,油画从李石樵、廖继春老师,国画从林玉山、吴咏香、黄君璧、张德文老师。

1963年,席慕蓉师大毕业,任教北市仁爱初中。参加皇冠难忘人物征文,以萧瑞为笔名,《纪念品》一文得佳作。

席慕蓉1965年, 席慕蓉的作品入选巴黎七十届**沙龙,并参加八十一届女画家联合沙龙,十届国际妇女绘画展等。同年应邀参加**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举办之“*当代画家展”。

1966年2月,1966年2月,席慕蓉在**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

1967年, 席慕蓉进入克劳德·李教授之铜版画画室,专习蚀刻铜版画一年。参加在**举行之“欧洲艺展”,得欧洲美协等颁发之两项铜牌奖。

1968年,席慕蓉在**艾格蒙画廊及号角画廊同时举行个人画展。1969年,席慕蓉 以萧瑞为笔名,在《**副刊》发表作品。

1970年,席慕蓉 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

1974年,席慕蓉在**立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举行回台后第一次个人画展。1976年,席慕蓉参加***第一届小说奖,以千华为笔名,《生日蛋糕》一文得佳作。

title1977年,席慕蓉在台中****处举行个人画展。10月发表《诗的画,画的诗》专栏。

1979年4月,席慕蓉四月开始研究激光绘画。5月在**德国文化中心举行个人画展,7月《画诗》出版。11月开始在《女性》杂志撰写幼儿美术教育专栏《写给年轻母亲的信》。12月在**太极艺廊举行个人画展,为**首次激光绘画之展出,诗作开始在《联合副刊》发表。

1980年,席慕蓉继续研究激光绘画,发表论文,并以版画及油画之形式展出,7月长诗《我母、我母》在幼狮文艺发表,开始画三百号油画《荷》。

1981年,席慕蓉以激光版画参加在**圣地亚哥举行之激光艺术联展,诗作发表于《联合副刊》、《**日报》、《幼狮文艺》、《**时报》、《**日报》、《**小报》、《**文艺》及《阳光小集》。四月长诗《爱的名字》在《**时报》发表。9月诗集《七里香》出版,一个月内再版。十月应邀担任全省美展油画部评审委员。12月《出塞曲》得唱片类最佳作词金鼎奖。

1982年3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12月出版《镭射艺术导论》。

1983年2月,席慕蓉的诗集《成长的痕迹》及《画出心中的彩虹》出版,7月与晓风、爱亚合着《三弦》小品文集出版,10月出版散文集《有一首歌》。

1984年, 席慕蓉于东海大学美术系开《素材研究》课程。开始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用针笔、铅笔、淡彩及粉彩作记录。开始作镭射雕刻之实验。

1986年,席慕蓉 继续野生植物之写生旅行,登石门山初识**高山植物。4月与陈其茂、楚戈作三人巡回联展,于数县市文化中心展出。7月应**浸会学院之邀,赴港演讲。8月开始写作三百行长诗《夏夜的传说》。10月开始作单色《山水系列》之油画。

1987年1月,席慕蓉的诗集《时光九篇》出版。4月《时光九篇》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5月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于**敦煌艺术中心并出版《山水》画集。

1988年3月,席慕蓉的诗及散文合集《在那遥远的地方》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林东生之作品。7月赴** 里岛作荷花写生。9月应邀赴新加坡《*》“读书月”之演讲。

1997年7月,席慕蓉的散文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上》出版,其中摄影部分为王行恭之作品。同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

1991年,席慕蓉在师院有一年之休假。4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与楚戈、蒋勋三人联展并出版《花季》画集。5月散文集《江山有待》出版。7月获蒙古*长颁发之文化奖章。8月《江山有待》**版授权出版,并获悉仅花城一家出版之席慕容诗集发行已逾150万册。

1992年2月,席慕蓉在《***》副刊发表策划已久之《蒙古文学专辑》。2月发表《细看蒙古》之幻灯片,并与汪其楣、樊曼侬、王行恭及蒋勋作蒙古之专题演讲。5月应邀参加在**举行之《蒙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从诗的创作看蒙古当代知识分子》,6月在**清韵艺术中心个展,并出版《涉江采芙蓉》画集。六月诗集《河流之歌》出版。

2019年9月,席慕蓉回忆之书《我给记忆命名》出版。

——席慕蓉经典诗歌赏析(席慕容作品赏析)

初相遇 /席慕容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

所有被浪费的时光

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

胸怀中满溢着幸福,

只因你就在我眼前,

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好象你我才初初相遇。

——席慕容作品《青春》原文及其赏析

席慕容作品《青春》原文及其赏析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2篇

太过肃穆有些淡红的长幕给我最过唯美的憧憬,昏暗的灯火掩饰掉了附在尘埃的叹息,落在脸庞的微笑牵动着缓缓展开的帷幕,以为不过是场看过便会忘记的歌剧,浓妆涂抹的戏子是虚伪而做作的,那些永恒的爱情,完美的生活,只是写给坐在剧院长椅上的我们一个欺骗眼睛的童话。

嘶哑的长弦余音,伴着摇曳的长裙,用肢体在旁观者的眼睛里书写故事,眼角忽然会变得湿润,不禁有些无奈的微笑,看着别人的故事却流着自己的眼泪,孰真孰假里恍惚着意识,以为站在台上的是我,望着坐在台下的他们,举手投足间以为把那些柔软的东西藏在了谁也不曾望见的位置,哪曾想都放在了别人的眼里,却执意做着一个无知的戏子倔强的微笑着。唯有摇曳于笔尖的舞,才是灯火下最过清晰的一道影。

我是一名戏子。穿上凤冠霞披,画上精致的妆容,满脸的油彩将素颜掩去。大红的幔布拉起,台下的掌声响起。五光十色的舞台上,我静静看着这灯红酒绿的尘世,按着既定的剧本卖力_,活在了别人的故事里,做了主角儿,印上了名字。所谓戏子无情。我本该无情的,多情之人最无情,无情之人最痴情,我太多情。谁道多情偏做无情游,谁许薄情酿成痴情忧,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涂满油彩的脸如同重重面具,即使我有自己的情绪也早被这浓妆重彩掩去了。我不该有属于自己的情绪,若多流露了些不该是剧本里有的的情绪,我就该为此付出代价。

我只是个戏子不过是活的木偶多了些表情,虽然我是个名角儿。如戏中的安排一样,你我相遇于舞台之上。压抑的旋律,线索胡琴在奏鸣,不能免俗的是死别生离。“亲爱的,原谅我吧!我怎么能离开你,你怎能忍心弃我而去……”你温柔的声线,唱出这美丽的台词在这冰凉的舞台上。我几乎以为你在这戏中的温柔,这幸福是我可以拥有的。“你愿意么?如若你愿,我天涯海角也随你左右,陪你看遍这人间的春去春回,花开花落。”我能相信你么?我怎么能相信你,你我同是名角儿呀,是我门真的用情至深,还是说我们演技无懈可击?我又怎能以为假戏能够成真,以为你真的是爱我的?!现在上演的,只不过一场戏,一场戏而已呀。当聚光灯转来的那一刻,我必须转身离去,必须毫不犹豫得决绝你将你舍去,唱出那无情的台词。然后悄然掩去眼角的泪,不动声色地,不能让台下的人,那些所谓的.达官贵人有所察觉。所有的台词都已唱完,既定的悲剧结尾也不容你我任意撰该。最璀璨的部分留在了别人的生命里,正是多了这份残缺不全的魅力,台上台下流着一样疯狂而执着的泪水。我看着你因失望而悲凉离去的身影,悲叹着这无情的帷幕缓缓落下。

我们只是个戏子,又怎能深深入戏呢。

曲终,人散,离场。卸下了浓妆换上了素颜,换回自己的便衣,我又暗暗来到戏台。我一步步踏上空荡荡的戏台子上,果然是人去台空,剩下的冷冷的风,无尽的孤寂。终于也明白,要把自己放在怎样的一个位置上,正因为这份自知才不会有错置的悲哀。人生如戏台,每个人何尝不也只是个戏子呢。淡淡地远远地谁在唱一曲。无情自古总多情傍薄幸名狂红烛半昏黄影沉秋水佳期素手解香囊成双纸灯墨冷笔画清晰谁说是自欺灯花河岸谁为佳人渡谁薄幸将戏演罢怎堪留白此生以阑珊写终局焚尽相思心劫亦无期逆天又何惧弱水三千醉一捧来不及舍一场似水无痕尽付笑谈里故人远远至明朝梦里不如怅然远立谁道多情偏做无情游谁许薄情酿成痴情忧且看繁华转眼去悠悠千帆尽后暮然回首明月逐人向晚旧游沾满古韵的吟唱,撩起长梦,扶桑如舞,妩媚如花,沉睡的往昔在梦幻里苏醒,回眸间带着浓郁地感情,一步之遥的距离含蕴着千年不朽的绝唱,渐行渐停的步子蹉跎了斑驳的岁月,沧桑更是凄美了传说。

流离的灯火斑驳了隔岸的笙歌,不朽的禅灯一层一层流淌着轮回,琥珀般的凝脂,昏黄的色调,分明是你藏在岁月里的歌谣,飘渺入耳,荡涤了光阴,游曳的魂终究叩首于红尘眷恋。

或许,此时,你我也矗立于此,宛如不知归途的戏子,关了所有的灯,守候着一座城。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3篇

最末一段是“论”和“断”,仍用对比手法把几个方面综合到一起,然后得出结论,即所谓“断”。为了使结论下得郑重,便又把秦重新提起总说一遍,才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尾。文章须能放能收,能开能合,始见本领。

这篇文章在当时确实起了积极的影响。贾谊作为士大夫,固然站在封建**阶级立场为汉**出谋划策。但他却能认识到农民**的力量,认识到秦****的关键在于失掉民心和过分迷信武力,封建**者野心大而虐待人民,终于被人民**。有了这个认识,**阶级才开始考虑如何缓和社会矛盾,以****的***。这才说明农民**真正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有了贾谊这一番描绘,汉朝的**才能真正总结秦代由盛而衰、由强而弱的经验教训。

——席慕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原文赏读

席慕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原文赏读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4篇

看到了这个节目,然后,他们很受感动,所以就找人说,要见席慕蓉,她在哪?就刚好那几天播出之后几天,我刚好是到民族大学去演讲,我回来了,回到**了。人家说德德玛要见我,我真是吓坏了,我很尊敬德德玛,那么好听的声音,我很爱她,我是她的歌迷,说她要见我,我就赶着去了,德德玛跟我说,其实你已经有一首歌了,你写一个歌词,其实我从来只写诗,我没写过歌词,她说,你就写《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所以这个题目是德德玛叫我写的。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的赏析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的赏析

《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容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的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5篇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原文:

人若真能转世

世间若真有轮回

那么我的爱

我们前世曾经是什么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

焚烧著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

今生相逢

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

却又很恍忽

无法仔细地去分辨

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

赏析:

席慕容的这散文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做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比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牺牲:“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平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_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析难以划分.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6篇

关于乡愁席慕容赏析

关于乡愁席慕容赏析

原文: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The song is a native flute quiet and remote

Always sounded the night the moon

The face of home is a vague wistful

Waving goodbye as if the fog

After parting

Homesickness is a tree without rings

Never to grow old

诗歌赏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仅此两句,已经能使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的感觉。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7篇

所有的如果,都只是如果,因为世间原本就没有如果。

四季依旧明媚,因为没有如果,

人生充斥喧哗,因为没有如果,

而我的思念,不仅在那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抽芽,

更在每一个日出日落间,繁华,

只因为这世间,没有如果,

因此,如果的.意思,就是没有如果。

应该是一个女子的思念,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爱人的踌躇犹豫,不忍放手,不忍分隔,所有一切的情感化成泪湿润安静的夜,那个人在心里占据的太多太多,掘去遍是一大片的空白,而这种空白带来的生命的寂寞无助空虚时谁也无法填补的,这是爱情,是爱情!其实她只想说,四季可以暗淡,太阳可以黯然,但是爱情将是永恒的河流,永不停歇。

【席慕蓉简介】

席慕容,女,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8篇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就刻画了这位少女曲微深婉的内心,表达出她对爱情的美好期昐。“为这”几句,诗人借用佛家前世今生的说法,将少女渴慕生命中绝对爱情的赤诚之心表露得神圣空灵而又淋滴尽致。诗的第二节紧承上节诗意,将少女痴痴等待意中人的心境幻化为“一棵开花的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少女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这位少女一片痴心空自凋零的失落之情。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凄凉之状,催人泪下。

这首诗极具画面感的意象美,它成功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与开花的树、物与我的关系,并把它们凝聚成传情达意的意象群落。“我化作一棵树”,树就是“我”。这些意象群落以及将感受视听化的艺术效果,读之叹息。尤其是,一棵树“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过目难忘,极具画面感,极具视觉冲击力,满树的花几乎开在了人心里。全诗体现的总体风格是宁静、执着。在看似*淡的语气下,是波澜起伏的心的大海。

这首诗还极具声韵谐和之美。全诗韵味十足,娓娓道来。诗中的“花”、“美丽”、“佛”、“尘缘”等,不仅有情意,而且有情节,有想象——“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有夸张——“我已在佛前求了***”。在热闹的转折之间充满深情,而这深情又开成繁花。

这是一首精致感人的美丽小诗,虽然没有一个“爱”字,热烈、执着的爱却跃然纸上。走过缤纷的花丛的时候,也许会想到在我们的身边的生灵中有那么一些正深深地爱着我们,就像这棵开花的树一样,因我们的存在而情味无穷。

席慕蓉,**女诗人、散文家、画家。笔名有肖瑞、漠蓉、穆伦、千华等。祖籍内蒙察哈尔盟,1943年9月生于四川重庆,1949年迁至**,1954年由**赴台。先后毕业于**师范大学艺术系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席慕蓉长期担任新竹师专美术科教授,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诗画集《画诗》,散文集《成长的痕迹》、《画出心中的彩虹》、《有一首歌》,美术论集《雷射艺术导论》等多部。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9篇

每个人都有着一种初遇情结,真的'就象一杯清水一样清纯透明。而诗人给它以诗意的注释,让人感觉到初相遇的美丽、温馨和浪漫。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初见后的分手,有如曾经挥手的云彩,也似轻轻告别的康桥…… 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曾经,初相遇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人生若只如初见,岂不是人生最好的写照吗?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有人说的对,得到了往往就不会去珍惜。得不到才是一种境界。或者只如初见,那种淡淡的情怀倒是让人释怀、让人坦然、让人心安。一句心灵的问候,足以让你一生难忘,我想人生这个东西,淡然一点往往会是清风明月,太过执着,则就是迷惘了,因此我情愿对于友情、恩怨、功过、得失、钱财……都看的再淡一点,情愿那初见的情节永远留在自己的梦里

《初相遇》 席慕容《初相遇》是我国著名女诗人席慕容的散文诗,收录在诗集《无怨的青春》中。一、原文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

席慕容作品《青春》原文及其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走着走着, 就散了, 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 就累了, 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 就醒了, 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 你不见了, 突然我乱了。一首《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流露着淡淡的忧伤......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10篇

席慕容乡愁赏析精选

【诗歌全文】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诗歌赏析一】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诗歌赏析二】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後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的《乡愁》一诗,虽只教了一回,我想,自己恐怕是再也忘不了了。我很为此而庆幸。是的,没有人会这样用比喻,也没有人用这样的比喻:故乡是一首歌,还是故乡这首歌像清脆而渺远的笛声,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然后情不自禁地,那自渺远而切近,由模糊到清脆,载着连同那清辉撒滿大地的月亮,一齐朝自己的心海划来……“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你听到过这样的比喻吗?请你还是细细品一品吧,你就会发觉,这“模糊的怅惘”竟是如此传神、又是如此贴切,将许多年以前故乡的样子在自己脑中的印象轻轻唤出:她模糊而又真切,真切却又无法一一道出,无法一一道出,便在心灵深处生出一丝惆怅、一阵迷茫,正如那秋日早晨山间的浓浓雾气笼罩,亲人,虽在向将要远行的自己挥手,然而,不断为泪水充溢而变得迷蒙的双眼里,如何又能清晰地去拍下亲人也是自己依依难舍的那份衷肠,那声声祝愿?也许,没有人在认真品读之后不为这连环扣般的精妙比喻喝彩。不仅如此,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已成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不老的思念,又唤起了多少漂泊他乡的人们浓浓的情思,绵绵的期待!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句,用的是直抒胸臆笔法,其感受在诗人席慕容笔下,竟化作了如此含蓄、如此隽永的诗行!……于是,童年的欢笑,小伙伴的追逐,其间忘情的嬉戏……多年前故乡留给自己的一幕幕画面,竟变得如此亲切,那割舍不断的情丝又一缕一缕重新连接……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11篇

席慕容诗歌赏析大全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下面是席慕容诗歌赏析大全,请参考.

席慕容诗歌赏析大全

1、《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2、《七里香》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3、《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4、《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麽 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後 再缓缓地老去

5、《初相遇》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我喜欢那样的梦

在梦里 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

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

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和感激

胸怀中满溢著幸福

只因为你就在我眼前

对我微笑 一如当年

我真喜欢那样的梦

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

却又觉得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6、《雨中的了悟》

如果雨之後还要雨

如果忧伤之後仍是忧伤

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後的

别离 微笑地继续去寻找

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 你

7、《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後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8、《信仰》

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

生命的单纯与温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

只源於冰雪中的一粒种子

我相信 三百篇诗

反复述说著的 也就只是

年少时没能说出的

那一个字

我相信 上苍一切的安排

我也相信 如果你愿与我

一起去追溯

在那遥远而谦卑的源头之上

我们终於会互相明白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12篇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13篇

“从不肯妄弃”,足见感情执着;“妄弃”,随意丢弃。“一只一只”,可见数量之多。

“不灰心”“每天”感情诚挚,愿望强烈。

“含着泪”“悲哀”思念之苦,刻骨铭心。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感情很珍贵。船很小,感情却很深,愿望之强烈。

“万水千山_,求它载着它的爱和悲哀归去”因为爱和悲哀是融在一起的,因为有爱才倍觉思念,因为孤独和思念才有无边的悲哀,这悲哀当然只能诉说给母亲听,所以要将爱和悲哀载去。

“悲哀”是指思念母亲的孤独、惆怅、难舍的痛苦之情。

最后一句话:点明题意,诗人的感情抒发以达到极致,令人怅然不已。

诗中的“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祖国、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席慕容作品《前缘》原文及其赏析 第14篇

席慕容的这散文诗中表现出来,如幻似梦,似有若无,又远又近的.境界。人存不存在前生?我们就不用去做科学的探讨与论断了,仅就一文而言,诗人是借前生的存在来表达她对相悦者炽烈的爱恋。

这爱恋曾被忽视:_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比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这爱恋含着埋怨:_你若曾是那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落的那颗崭新的弹珠,在路旁的草丛里,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这爱恋甘愿**:_你若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焚烧着,陪伴你过一段静穆的时光。

三个并列的意象,均用词精美,格调清新,特别是把相悦者与自己放在不*等的地位,突出了己方的主动与猛烈,极大的增强了情感的穿透力。

正因为如此,_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了,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辨认,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_这无法分辨,无法述说之情,就起了如幻似梦,似有若无的作用。

也因为将此生与前生交错描写,给我的感觉是又远又近,远近界限难以划分,现实与理想难以划分,心相与理析难以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