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1篇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古诗简介
翻译/译文
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
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
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
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
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互相观望!
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面八方。
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飞翔。
时逢乱世,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将太平时世盼想。
永日:夏日昼长,故称。不可暮:言似乎盼不到日落。
毒我肠:热得我心中焦燥不安。我,一作“中”。
飘飖(yáo):风吹貌。
昊(hào)天:夏天。华月:明月。
延:招来。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
轩:窗。
虚明:月光。
羽虫:夜飞的萤火虫。
巨细:大小。
自适:自得其乐。
荷(hè)戈士:戍卒。
穷年:一年到头。
洗濯(zhuó):洗涤,沐浴。
执热:苦热。
竟夕:整夜。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
青紫:贵官之服。被:同“披”。
北城:指华州。
鹳(guàn)鹤:水鸟名,即鹳,长嘴,能捕鱼。
复:一作“怀”。
时康:天下安康太平。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当时杜甫在华州。那一年,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灾荒,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从长安回到华州以后,仍然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但似乎已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失去了信心,因作此诗以抒怀。
赏析/鉴赏
《夏夜叹》一诗从内容上看可分四段,开头一段四句,中间两段各八句,结尾一段四句。
开头四句写诗人日暮思风。诗人感叹白日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夜晚。酷暑难耐,使诗人的心情烦躁。他希望能够唤来万里长风,疏解夏日的燥热。“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是对酷暑的控诉;“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是对清凉的期盼。这四句的'日暮思风引起下面八句的夜景。
“昊天出华月”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夏日夜凉之景: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诗人感叹仲夏之夜太过于短暂,白日漫长。他的诗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夏日的夜晚哪里是微凉啊,只能说不是很热罢了,要是夜再长一些,也许会凉快点儿!诗人打开窗户,能看到夜色下的细微之物、昆虫振翅飞翔。他便由此联想到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这八句写诗人纳凉时的情形,物情各适,引起下文八句的征人。
“念彼荷戈士”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夜热之感。诗人由景联想到人,想到那些执戈的征人(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想到他们的痛苦。炎炎夏日怎么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只能无可奈何!他们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虽然身穿官服,却还不如早日回到故乡。这八句是诗人由纳凉时的所见引发的所思。
最后四句是诗人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诗人期盼着太平盛世,而这四句诗似乎表现出此时他对唐肃宗以及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此诗主要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以及引发的思虑,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疾苦的关怀之情。全诗写景细致,写情深切,语言质朴,音调铿锵。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2篇
《夏夜叹》译文、注释及赏析
《夏夜叹》
唐代: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
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
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
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
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互相观望!
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面八方。
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飞翔。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
永日:夏日昼长,故称。不可暮:言似乎盼不到日落。
毒我肠:热得我心中焦燥不安。我,一作“中”。
昊天:夏天。华月:明月。
延:招来。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
轩:窗。
虚明:月光。
羽虫:夜飞的萤火虫。
巨细:大小。
自适:自得其乐。
荷戈士:戍卒。
穷年:一年到头。
洗濯:洗涤,沐浴。
执热:苦热。
竟夕:整夜。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
青紫:贵官之服。
北城:指华州。
鹳鹤:水鸟名,即鹳,长嘴,能捕鱼。
复:一作“怀”。
时康:天下安康太平。
《夏夜叹》描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始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后面就是他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的所思: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局势动荡,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这四句感叹白日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夜晚,酷暑难耐,使杜甫的心情烦躁。他希望能够唤来万里长风,疏解夏日的燥热。这几句日暮思风,引起下面八句的夜景。
“昊天出华月”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夏日夜凉之景: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杜甫感叹仲夏之夜太过于短暂,白日漫长。他的诗真是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啊,夏日的夜晚哪里是微凉啊,只能说不是很热罢了,要是夜再长一些,也许会凉快点儿!他打开窗户,能看到夜色下的细微之物、昆虫振翅飞翔。于是,他便由此联想到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物情各适,起下文征人。
“念彼荷戈士”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夜热之感。杜甫由景联想到人,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想到他们的痛苦,炎炎夏日怎么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只能无可奈何!他们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虽然身穿官服,却还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末四句乃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也,他期盼着太平盛世。在此时,他似乎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唉,这乱世已令人忧伤,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将太平时世盼想。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3篇
夏夜叹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夜叹原文翻译及赏析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评析:与上篇同时之作。
永日不可暮①,炎蒸毒我肠②。安得万里风③,飘飖吹我裳。
(日暮思风,引起夜景。)
①《书》:“日永星火。”刘公干诗:“永日行游戏。”②庾信诗:“五月炎蒸气。”洙曰:毒我肠,热自中起也。相如《琴歌》:“室迩人遐毒我肠。”③陆士衡歌:“长风万里举。”
昊天出华月①,茂林延疏光②。仲夏苦夜短③。开轩纳微凉④。虚明见纤毫⑤,羽虫亦飞扬⑥。物情无巨细⑦,自适固其常⑧。
(此夜凉之景。物情各适,起下文征人。)
①《诗》:“昊天曰明。”江淹诗:“华月照芳池。”②《兰亭记》:“茂林修竹。”③谢灵运诗:“不怨秋夕长,恒苦热夜短。”④阮籍诗:“开轩临四野。”“⑤陶潜诗:“夜景湛虚明。”《拾遗记》:“小则入于纤毫之中。”⑥《诗》“熠耀宵行。”注:“宵行,羽虫也。”阮籍诗:“羽翼自飞扬。”⑦《淮南子》:“巨细或殊,情理同致。”⑧《庄子》:非自适其适。”
念彼荷戈士①,穷年守边疆②。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③。竟夕击刁斗④,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⑤,不如早还乡。
(此夜热之感。荷戈守边,指相州之众。)
①《诗》:“何戈与祋。”何、荷通。②《江赋》:“寻**以穷年。”③钟惺曰:考亭解执热作执持之执,今人以水濯手,岂便能执持热物乎?盖热曰执热,犹云热不可解。此古文用字奥处。濯即洗濯之濯,浴可解热也。杜诗屡用执热字,皆作实用,是一证据。④《李广传》: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至天明自便。《汉书注》:以铜作鐎,受一斗,昼炊饮食,夜击持行,名曰刁斗。⑤《前汉·夏侯胜传》:“经术既明,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通鉴》:至德二年,郭子仪败于清渠,复以官爵收散卒。由是应募入军者,一切衣金紫。
北城悲笳发①,鹳鹤号且翔②。况复烦促倦③,激烈思时康④。
(末乃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①北城,指华州。崔融诗:“夜夜闻悲笳。”②《诗》:“鹳鸣于垤。”③张华诗,“烦促每有余。”④苏武诗:“长歌正激烈。”沈君攸诗:“行乐为时康。”王嗣奭曰:二叹俱以旱热起兴,而所以叹,在河北之贼未平,盖悯旱忧时之作也。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4篇
《拟行路难·其六》 鉴赏
这首诗也是反映的仕途失意与坎坷。和《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相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抒述情怀似亦更为直切。
全诗分三层。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诗篇这一开头劈空而来,犹如巨石投江,轰地激起百丈波澜,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关注。接着便叙说愤激的内容,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难忍。整个心情的表达,都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也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中间六句是个转折。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于是适当铺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虽则寥寥几笔,却见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当然,这里写的不必尽是事实,也可能为诗人想象之辞。如果根据这几句话,径自考断此诗作于诗人三十来岁一度辞官之时,不免过于拘泥。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5篇
跼(jú):拘束。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澹(dàn):澄净。虑:思绪。丛:树林。憩(qì):休息。缘:沿着。涧:山沟。还复去:徘徊往来。霭(ǎi):云气,这里作动词,笼罩。“乐幽”二句:意谓自己颇爱这地方的幽静,想住下来,却又几次终止,就因公事在身,形迹上还是显得很匆忙。“终罢”二句:典出陶渊明_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表面要效仿陶渊明辞官归隐。斯,一作“期”。慕陶,指归隐。直,或作真,就。庶,庶几,差不多。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6篇
杜甫《绝句》鉴赏及译文参考
《绝句》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里到处弥漫着花草的香味。
燕子衔着湿泥飞来飞去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成双成对的鸳鸯静睡不动。
《绝句》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绝句》赏析
这首诗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春风花草香”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泥融飞燕子”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沙暖睡鸳鸯”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7篇
东郊:京城东面的郊野。
向晓:天将要亮的时候。
星杓:指北斗星似杓柄的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所组成的那部分。
烟眼:烟雾笼罩着柳树刚吐出的鹅黄色嫩芽。眼,指柳树发芽之处的芽眼。
花匀:本指女子往脸上均匀地搽抹胭脂,此处指称花朵有如女人匀脸一样。
露脸:指花瓣上沾满了露水。露,早上的露水。
层台芳榭:高大而美丽的台榭。榭,建筑在高台之上类似凉亭的敞屋。
运神功:运用神奇的功力。神功,即“神工”,指大自然的创造力。
丹青无价:指大自然创造出春天这幅无价的美丽图画。丹青,指图画。无价,价值高昂到无法计算。
别有:除此之外还有。
尧阶:此处指代柳永当时的宋代皇帝,尧阶即指宋代皇宫里朝堂的台阶。
试:殿试,举子经过笔试考中之后,还要经过皇帝的面试称为殿试。
新郎君:新考中的进士,唐宋之时称新考中进士的人为新郎君。
成行:指排列整齐。
如画:人物俊美犹如画中之人。
杏园:此处以杏园指代宋朝的御用园林琼林苑。
桃花:指琼林苑内的桃花。
竞喜:指杏园内的微风和桃浪都很高兴欢喜,是拟人写法。
羽迁:本指人修道成仙,飞升天宫,
此指新进士由平民百姓而成为有功名的人鳞化:本指鱼跃龙门而成龙,此亦指新进士由平民百姓一跃而为有功名的人。
遍九陌:京城里的所有街道。九陌,汉长安街中有八街九陌,后来便用九陌指京城大道。
相将:相互结伴。
游冶:出游寻乐。
骤:马奔驰。
香尘:芳香的尘土。
宝鞍骄马:指装饰豪华的骏马。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8篇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您难道没有看见长安北城渭水桥边,枯死的树木枝丫横卧在田间地头吗?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之前这棵树可是烟云雾绕,红紫一时,风光无限。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春光春景花开如雪,香车宝马塞满道路。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哪个游人不竞相攀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妖冶的倡女宝袜蛟龙帔,富有而轻薄的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青鸟双双将子戏。
黄莺鸟对花戏春娇鸣,青鸟三三两两与孩子在游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
千百个枝条互相掩映,高贵的丹桂青榆也依附庇荫。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在珊瑚一样的叶子上有凤凰来巢,鸳鸯双栖。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任风吹。
但是等到巢翻树枝折,凤凰归去,就只剩下狂风吹落叶枯枝,萧条不已。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一朝零落没人关心,万古摧残您哪里知道?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人生是高贵还是卑贱,不是始终一成不变的,只在瞬息之间。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就像是没有人能阻止太阳落下,没有人能阻止水向东流去。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
秦川汉陵在改朝换代时也无可奈何,令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那些看似富贵荣华的王公贵族,都想荣华富贵千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惟闻素棘与黄泉。
到如今不是也不见朱唇白貌,只剩下长满荆棘的坟头。
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但摇莫计钱。
所以好酒尽管喝,美味的食物尽管吃,不要管他们花多少钱。
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告诉大家一句话,纵然平日有生死交情也是一场空。
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只要大限到来,你未抵“苍龙阙下”,我则已羽化白鹤山前。
云间海上邈难期,赤心会合在何时。
至于云间海上的仙山,长生不死的仙丹,更是飘缈难觅。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只希望天下太平健康长寿,一直做隐士平民也不错。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9篇
朝代:唐代
原文: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10篇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u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夏夜叹 杜甫字词解释:
①与前首《夏日叹》同时作。
②永日:夏日昼长,故称。不可暮:言似乎盼不到日落。
③毒我肠:热得我心中焦燥不安。我,全诗校:“一作中。”
④昊天:夏天。华月:明月。
⑤延:招来。
⑥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
⑦轩:窗。
⑧虚明:月光。
⑨羽虫:夜飞的萤火虫。
⑩巨细:大小。
⑧自适:自得其乐。
⑩荷戈士:戍卒。
⑩穷年:一年到头。
⑩洗濯:洗涤,沐浴。
⑩执热:苦热。
⑩竟夕:整夜。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
⑩青紫:贵官之服。
⑩北城:指华州。
⑩鹳鹤:水鸟名,即鹳,长嘴,能捕鱼。
⑩复:全诗校:“一作怀。”烦促:烦闷。
⑧时康:天下安康太平。
夏夜叹 杜甫赏析:
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始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安得万里风,飘u吹我裳”。后面就是他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的所思.(大致的意思是说希望国家能安定~)
蠲叟评语:杜《夏夜叹》佳处在“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四句,见其体物之细。以下兴起戈士之苦,则恻怛之怀也。细读之,觉其音调铿锵,此唐诗宋诗之别。(案:戈士之苦借自适翻出,亦一奇。)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11篇
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
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
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
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
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互相观望!
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面八方。
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飞翔。
唉,这乱世已令人忧伤,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将太平时世盼想。
《夏夜叹》注释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
永日:夏日昼长,故称。不可暮:言似乎盼不到日落。
毒我肠:热得我心中焦燥不安。我,一作“中”。
昊天:夏天。华月:明月。
延:招来。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
轩:窗。
虚明:月光。
羽虫:夜飞的萤火虫。
巨细:大小。
自适:自得其乐。
荷戈士:戍卒。
穷年:一年到头。
洗濯:洗涤,沐浴。
执热:苦热。
竟夕:整夜。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
青紫:贵官之服。
北城:指华州。
鹳鹤:水鸟名,即鹳,长嘴,能捕鱼。
复:一作“怀”。
时康:天下安康太平。
《夏夜叹》创作背景
该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华州所作。那一年,关中大旱,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从洛阳回到华州以后,仍然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但似乎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这一年夏天他写下《夏夜叹》一诗,明确地表达了这种心情。
《夏夜叹》赏析
《夏夜叹》描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始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后面就是他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的所思:关中大旱,灾民流离失所,局势动荡,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这四句感叹白日漫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夜晚,酷暑难耐,使杜甫的心情烦躁。他希望能够唤来万里长风,疏解夏日的燥热。这几句日暮思风,引起下面八句的夜景。
“昊天出华月”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夏日夜凉之景: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杜甫感叹仲夏之夜太过于短暂,白日漫长。他的诗真是道出了人民的心声啊,夏日的夜晚哪里是微凉啊,只能说不是很热罢了,要是夜再长一些,也许会凉快点儿!他打开窗户,能看到夜色下的细微之物、昆虫振翅飞翔。于是,他便由此联想到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物情各适,起下文征人。
“念彼荷戈士”以下八句,描写的是夜热之感。杜甫由景联想到人,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想到他们的痛苦,炎炎夏日怎么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只能无可奈何!他们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虽然身穿官服,却还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末四句乃夜触所闻,而伤叹世事也,他期盼着太平盛世。在此时,他似乎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12篇
杜甫《夏夜叹》赏析
《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注释:
轩:窗。
[炎蒸毒中肠]:中一作“我”。
青紫:古时公卿服饰,借喻高官显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赏析:
写的是窗下纳凉的情景.开始两句就是对酷暑的.控诉:“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然后就是对清凉的期盼:“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后面就是他纳凉时的情形,接着是由此的所思.(大致的意思是说希望国家能安定~)
蠲叟评语:杜诗《夏夜叹》佳处在“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四句,见其体物之细。以下兴起戈士之苦,则恻怛之怀也。细读之,觉其音调铿锵,此唐诗宋诗之别。(案:戈士之苦借自适翻出,亦一奇。)
杜甫《夏夜叹》赏析 第13篇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