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诗句 第1篇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名言名句【注释】:情境描写望黄鹤楼句子意趣真实,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广。
出自《李白诗词全集》。
黄鹤楼诗句 第2篇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50篇诗文► 42条名句
黄鹤楼诗句 第3篇
关于描写黄鹤楼诗词历朝历代有很多,现在脍炙人口的黄鹤楼主楼壁画上《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唐代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代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兴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这首诗后,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一 拳 捶 碎 黄 鹤 楼,一 脚 踢 翻 鹦 鹉 洲,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便搁笔不写 , 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
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
”可谓:“ 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
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
贾岛《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黄鹤楼诗句 第4篇
959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宋朝的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有利于发展生产。于是,这一时期湖北武昌的百姓又在被战乱所毁的黄鹤楼原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比唐代黄鹤楼更胜一筹的楼阁。这样一来,黄鹤楼便引来了众多文人的游览,并作诗。在宋代,最早为这座楼阁作诗的是北宋官员张咏,他在《寄晁同年诗》中便提到了黄鹤楼的美景:
桃花江上雪霏霏,黄鹤楼中风力微。
后来张咏还专门在登黄鹤楼的时候,作一首《登黄鹤楼》的诗:
重重轩槛与云平,一度登临万想生。黄鹤信稀烟树老,碧云魂乱晚风清。何年紫陌红尘息,终日空江白浪声。莫道安邦是高致,此身终约到蓬瀛。
遗憾的是,到南宋时,黄鹤楼又遭遇了火灾,使其变得有些破旧,但这并不妨碍诗人们前来游览,为它吟诗、作赋。相传,黄鹤楼被烧毁后,“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诗人范成大来到了这座古建筑前,观赏了这座著名的楼阁,并留下诗句:
谁家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理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范成大的这首诗主要讲述的是黄鹤楼南面的景色,为此诗的名为《鄂州南楼》。